高一數學必修一詳細教案 高一數學必修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數學必修一詳細教案篇一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3.讓學生深刻理解向量在處理平面幾何問題中的優越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向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向量法解決幾何問題的“三步曲”.
教學難點:如何將幾何等實際問題化歸為向量問題.
教學過程
由于向量的線性運算和數量積運算具有鮮明的幾何背景,平面幾何圖形的許多性質,如平移、全等、相似、長度、夾角等都可以由向量的線性運算及數量積表示出來,因此,可用向量方法解決平面幾何中的一些問題,下面我們通過幾個具體實例,說明向量方法在平面幾何中的運用。
思考:
運用向量方法解決平面幾何問題可以分哪幾個步驟?
運用向量方法解決平面幾何問題可以分哪幾個步驟?
“三步曲”:
(2)通過向量運算,研究幾何元素之間的關系,如距離、夾角等問題;
(3)把運算結果“翻譯”成幾何關系.
高一數學必修一詳細教案篇二
一、自主學習
1.閱讀課本練習止。
2.回答問題:
(1)課本內容分成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2)層次間的聯系是什么?
(3)對數函數的定義是什么?
(4)對數函數與指數函數有什么關系?
3.完成練習。
4.小結。
二、方法指導
1.在學習對數函數時,同學們應從熟悉的指數問題出發,通過對指數函數的認識逐步轉化為對對數函數的認識,而且畫對數函數圖象時,既要考慮到對底數的分類討論而且對每一類問題也可以多選幾個不同的底,畫在同一個坐標系內,便于觀察圖象的特征,找出共性,歸納性質。
2.本節課的主線是對數函數是指數函數的反函數,所有的問題都應圍繞著這條主線展開,同學們在學習時應該把兩個函數進行類比,通過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的關系由已知函數研究未知函數的性質。
一、提問題
1.對數函數的自變量和函數分別在指數函數中是什么?
2.兩個函數如果互為反函數,則他們的值域,定義域有什么關系?
3.是否所有的函數都有反函數?試舉例說明。
二、變題目
1.試求下列函數的反函數:
(1);(2);(3);(4)。
2.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1);(2);(3)。
3.已知則=;的定義域為。
1.對數函數的有關概念。
(1)把函數叫做對數函數,叫做對數函數的底數。
(2)以10為底數的對數函數為常用對數函數。
(3)以無理數為底數的對數函數為自然對數函數。
2.反函數的概念。
在指數函數中,是自變量,是的函數,其定義域是,值域是;在對數函數中,是自變量,是的函數,其定義域是,值域是,像這樣的兩個函數叫做互為反函數。
3.與對數函數有關的定義域的求法:
4.舉例說明如何求反函數。
一、課外作業:習題3-5a組1,2,3,b組1,
二、課外思考:
1.求定義域:
2.求使函數的函數值恒為負值的的取值范圍。
高一數學必修一詳細教案篇三
高一數學學習技巧
1.要讀好課本
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常輕視課本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因此,同學們應從高一開始,增強自己從課本入手進行研究的意識。
2.要記好筆記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好的聽課習慣是很重要的。當然聽是主要的,聽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聽的時候注意思考、分析問題,但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課堂效益低下,因此應適當地有目的性的記好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主要精神與意圖。科學的記筆記可以提高45分鐘課堂效益。
3.要做好作業
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也很有必要.在作業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必須獨立完成。同時可以培養一種獨立思考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鐘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疲疲憊憊的作業習慣使思維松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
4.要寫好總結
一個人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才有不斷地提高。“不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過程便是最好的例證。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為了更一步的發展。
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堅持“兩先兩后一小結”(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做作業,寫好每個單元的總結)的學習習慣。
2怎樣把高中數學學好
1.課前預習教材。課前可以把教材上第二天老師要講的內容看一下,看看哪些能看懂,哪些不懂。這樣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我們就能帶著問題去聽,把自己沒看懂的問題聽懂。
2.上課專心聽講。這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學以為自己什么都弄懂了,就自己做自己的題目。其實即使是自己看懂了的,也可以看看老師也沒有另外的理解方法,老師的方法是不是比自己好。聽老師有時候講比自己看更好。
小編推薦:高一數學怎么學才能學好
3.課后認真復習。剛學的知識,還沒完全被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如果不及時復習,就很容易忘記。所以,課后一定要抽出一些時間,及時對所學進行鞏固。
4.通過習題鞏固。數學是理科,需要通過一定量的習題來鞏固,量變積累到了一定量才能質變嘛。這個并非要各位打題海戰術,只要求各位做到熟練為止。
5.錯題反復研究。自己準備一個錯題本,把考試時候做錯的題目記錄下來,寫上做錯的原因,反復研究,避免再次出錯。
高一數學必修一詳細教案篇四
2.利用通項公式求等差數列的項、項數、公差、首項,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思想;
3.通過參與編題解題,激發學生學習的愛好.
教學重點是通項公式的熟悉;教學難點是對公式的靈活運用.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軟件,電腦.
研探式.
一.復習提問
等差數列的概念是從相鄰兩項的關系加以定義的,這個關系用遞推公式來表示比較簡單,但我們要圍繞通項公式作進一步的理解與應用.
二.主體設計
通項公式反映了項與項數之間的函數關系,當等差數列的首項與公差確定后,數列的每一項便確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項(即已知求).找學生試舉一例如:“已知等差數列中,首項,公差,求.”這是通項公式的簡單應用,由學生解答后,要求每個學生出一些運用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題目,包括正用、反用與變用,簡單、復雜,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師巡視將好題搜集起來,分類投影在屏幕上.
1.方程思想的運用
(1)已知等差數列中,首項,公差,則-397是該數列的第x項.
(2)已知等差數列中,首項,則公差
(3)已知等差數列中,公差,則首項
這一類問題先由學生解決,之后教師點評,四個量,在一個等式中,運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個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個量.
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1)已知等差數列中,求的值.
(2)已知等差數列中,求.
若學生的題目只有這兩種類型,教師可以小結(請出題者、解題者概括):因為已知條件可以化為關于和的二元方程組,所以這些等差數列是確定的,由和寫出通項公式,便可歸結為前一類問題.解決這類問題只需把兩個條件(等式)化為關于和的二元方程組,以求得和,和稱作基本量.
教師提出新的問題,已知等差數列的一個條件(等式),能否確定一個等差數列?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啟發,由這一個條件可得到關于和的二元方程,這是一個和的`制約關系,從這個關系可以得到什么結論?舉例說明(例題可由學生或教師給出,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已知等差數列中,…
由條件可得即,可知,這是比較顯然的,與之相關的還能有什么結論?若學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項的值么?能否與兩項有關?多項有關?由學生發現規律,完善問題(3)已知等差數列中,求;;;;….
類似的還有
(4)已知等差數列中,求的值.
以上屬于對數列的項進行定量的研究,有無定性的判定?引出
3.研究等差數列的單調性
4.研究項的符號
這是為研究等差數列前項和的最值所做的預備工作.可配備的題目如
(1)已知數列的通項公式為,問數列從第幾項開始小于0?
(2)等差數列從第x項起以后每項均為負數.
三.小結
1.用方程思想熟悉等差數列通項公式;
2.用函數思想解決等差數列問題.
四.板書設計
等差數列通項公式1.方程思想的運用
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3.研究等差數列的單調性
4.研究項的符號
高一數學必修一詳細教案篇五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標的概念;
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3、會根據向量的坐標,判斷向量是否共線.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教學難點:向量的坐標表示的理解及運算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什么叫平面的一組基底?
平面的基底有多少組?
引入:
1.平面內建立了直角坐標系,點a可以用什么來
表示?
2.平面向量是否也有類似的表示呢?
高一數學必修一詳細教案篇六
一、自主學習
1. 閱讀課本 練習止.
2. 回答問題
(1)課本內容分成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2)層次間的聯系是什么?
(3)對數函數的定義是什么?
(4)對數函數與指數函數有什么關系?
3. 完成 練習
4. 小結.
二、方法指導
1. 在學習對數函數時,同學們應從熟悉的指數問題出發,通過對指數函數的認識逐步轉化為對對數函數的認識,而且畫對數函數圖象時,既要考慮到對底數的分類討論而且對每一類問題也可以多選幾個不同的底,畫在同一個坐標系內,便于觀察圖象的特征,找出共性,歸納性質.
一、提問題
1. 對數函數的自變量和函數分別在指數函數中是什么?
2.兩個函數如果互為反函數,則他們的值域,定義域有什么關系?
3.是否所有的函數都有反函數?試舉例說明.
二、變題目
1. 試求下列函數的反函數:
(1) ; (2) ;
(3) ; (4) .
2. 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1) ; (2) ; (3) .
3. 已知 則 = ; 的定義域為 .
1.對數函數的'有關概念
(1)把函數 叫做對數函數, 叫做對數函數的底數;
(2)以10為底數的對數函數 為常用對數函數;
(3)以無理數 為底數的對數函數 為自然對數函數.
2. 反函數的概念
在指數函數 中, 是自變量, 是 的函數,其定義域是 ,值域是 ;在對數函數 中, 是自變量, 是 的函數,其定義域是 ,值域是 ,像這樣的兩個函數叫做互為反函數.
3. 與對數函數有關的定義域的求法:
4. 舉例說明如何求反函數.
一、課外作業: 習題3-5 a組 1,2,3, b組1,
二、課外思考:
1. 求定義域: .
2. 求使函數 的函數值恒為負值的 的取值范圍.
高一數學必修一詳細教案篇七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熟悉兩角和與差的正、余公式的推導過程,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掌握兩角和與差的正、余弦公式,能用公式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重難點
熟練兩角和與差的正、余弦公式的正用、逆用和變用技巧。
教學過程
復習
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用- b代替b看看有什么結果?
高一數學必修一詳細教案篇八
了解數列的概念和幾種簡單的表示方法(列表、圖象、通項公式).
了解數列是自變量為正整數的一類函數.
(2)等差數列、等比數列
理解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概念.
掌握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項和公式.
能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識別數列的等差關系或等比關系,并能用有關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了解等差數列與一次函數、等比數列與指數函數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