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篇一
剛開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愛德華并不是一只小兔子,而是一個人,可是我的推斷錯了,他其實是一只瓷兔子。
他是一只名叫愛德華的瓷兔子,它的主人名叫阿比林,阿比林對他關懷備至,崇敬有加,但高傲的愛德華對這一切并不屑,還是那一副高傲的態度,阿比琳卻并未發現他自命不凡。在前往英國的輪船上,他意外落海。幸運的是后來他被一名漁夫用漁網網住,但可惜很快又被漁夫的女兒扔到了垃圾堆里。一百八十天后,一條狗叼著他給了流浪漢們。七年之后,當流浪漢布爾要乘火車時,意外地將他一腳踢向了外面。第二天早上,愛德華被老太太撿起,來到了一個生病的小女孩床上,像嬰兒一樣被看護……再后來,愛德華在孟斐斯的街頭跳舞,摔破了瓷頭……最終,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看完之后,我覺得愛德華并不是一只討人愛的小兔子。他總是覺得自己被別人愛著是理所應當的事,所以他總是一副高傲的嘴臉,這令我很不舒服。然而,幸好這一次落海讓愛德華知道了怎么用自己的方式來愛別人,等他學會怎么來愛別人的時候,或許也是上天的旨意吧,就讓他和阿比琳重新相聚了。
是啊!在漫長的生命旅途中,來自父母、親人、朋友的愛點亮了我們的人生道路,那是一刻也不曾熄滅的溫暖火焰。正是在這許多愛的陪伴下,我們逐漸長大,變得自信、強壯而有力,愛、是我們生命中能收到的最美的禮物!生命中,愛無時無刻環繞在我們身邊,如果沒有愛,我們感受不到幸福,沒有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是灰暗的人生。正是擁有愛,我們的人生路上才會燈火輝煌、絢麗多彩,正是擁有了愛,我們才不怕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崎嶇坎坷。前行的路上感到寒冷愛給予我們溫暖,恐懼時愛給予我們勇氣,迷茫時愛會指引我們方向,絕望時愛給予我們希望......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最終結束了,讀完的我深深反思了一下,我是否也像愛德華那樣蠻橫無理那樣過,如果有,那時的我該是多么討厭?再想想自己別的,我懂得愛么?我會對父母像他們愛我那樣對他們嗎,我沒有答案,不過有一點我知道,我也是時候開始自己的奇妙之旅了,我不會擔心迷路,因為我知道,不管走多遠,愛,會照亮家的方向。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篇二
阿比林的奶奶給她講了一個疣豬公主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十分美麗的公主,她得到很多人的愛,但是她卻不愛任何人。最后,她被巫婆變成了一只丑陋的疣豬,巫婆對公主說:“你真讓我失望。”
奶奶佩勒格里娜講完故事后,也對瓷兔子愛德華說:“你真讓我失望。”
阿比林有一只外表光鮮的瓷兔子,叫愛德華。阿比林對愛德華百般呵護,千般崇敬,萬般喜愛,就連吃飯、聽長輩講故事也不忘帶上它,但是居高自傲的愛德華卻不曾認真傾聽、不曾愛過阿比林。
那時的愛德華不懂得愛。
因為一場突發的意外,瓷兔子愛德華不幸落入海底深處,于是,這場關于愛的奇妙之旅就開始了。
最初,愛德華在海底與污泥相伴了許多個日日夜夜后,被漁人撈起送給了自己孤獨的妻子,與孤獨婦人的相處中,愛德華開始學會了傾聽。不幸的是他被婦人的女兒丟入了垃圾桶中。后來,他成為流浪漢和他的一條狗露西的好伙伴,可又輾轉落入了一位自私的老太太之手——她把愛德華釘在木樁上當木頭人。最后,他來到了一個叫薩拉的女孩的懷抱里,這個女孩很愛他,愛德華也真正懂得了愛,但可悲的是女孩六個月后就病逝了。愛德華被人踩得粉碎,薩拉的哥哥為修復他,只能把他給了玩具店。長長久久歲月的苦等,讓他終于等來了阿比林。
縱觀愛德華的一生,足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試想一只最初自鳴得意至極的瓷兔子,一步步被剝奪了尊嚴和驕傲,到最后變得支離破碎,無所謂生與死了,這到底是該經歷了怎樣的傷痛才能促成他最美的蛻變?顯然是不言而喻的。我想,愛德華之所以失而復得,得而復失,歸根到底離不開一個愛字。阿比林愛他時,他視而不見;他愛薩拉時,薩拉卻離他而去了。“如果沒有愛,一個故事怎么會有幸福的結局?”誠如奶奶所講的疣豬故事,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這只小兔子發誓再也不會犯愛的錯誤了。”成長里的我們大概正如愛德華,總在失去后才會懂得珍惜,殊不知卻早已擦肩一段純粹的美好。層層疊疊的歲月里,生命是一場冗長的旅行,其間我們會邂逅形形色色的人物,但愛,會是這場旅行的核心。
“從前有一只小兔子在春天的一座花園里和一個女人的女兒在跳舞,那女人在他旅行開始時愛過他。”
那個女人,她叫阿比林。
嘿,讓我們也好好珍惜這場關于愛的旅行吧!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篇三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愛德華的奇妙之旅》,我懷著好奇的心情打開了這本書,因為我正在好奇愛德華是誰?他去旅游了嗎?
我從書中知道了愛德華是一只瓷兔子,它的第一個主人是阿比林。圖雷恩,但不久在輪船上他被弄丟了。
愛德華有一個特大的柜子里面全是為它量身定做的衣服并且全是用絲綢制作的,用最精美的皮子按照他那兔子的腳特別設計和定做的鞋子,還有一排排的皮質帽子。每條裁制考究的褲子上面都有一個小口袋,用來裝愛德華的金懷表。阿比林每天早晨都幫他給他那懷表上弦。
阿比林是那么的愛愛德華,不只是因為它是一只漂亮的瓷兔子,而是外祖母送給她的生日禮物,這表現了外祖母對他的愛。當女傭把愛德華東地區放錯了位置的時候,阿比林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尋找著愛德華,但此時,愛德華并不愛阿比林。
阿比林的祖母給阿比林和愛德華講這個什么人也不愛的公主最后被巫婆變成疣豬的.故事。而且她還對愛德華說:“你讓我很失望。”我在想,為什么佩勒格里娜要和愛德華講這一句話,原來此時愛德華任何人都不愛。
愛德華和阿比林在坐船時被兩個男孩拋下夾板的時候,阿比林很傷心,難受。而在這時,愛德華感到恐懼,忐忑不安。從此,愛德華也開始了它的奇妙之旅。
第一次他被一個叫勞倫斯的漁夫帶回家,給了他夫人內莉,愛德華還沒有去愛它的女主人時,女主人的女兒把愛德華丟入了垃圾堆。這時它又失去了愛,我為它感到難過,還好,它又被一只流浪狗給扒了出來,它又一次有了愛。看到這里,我為愛德華感到高興。可惜好景不長,它又被保安踢出了火車。這回的老奶奶可沒這么好,她用愛德華趕烏鴉,鳥。一個叫布賴斯的把它解救了。布賴斯有一個妹妹叫薩拉。魯恩,愛德華陪她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步。我很傷心,她可能跟我一樣大,但是死了。愛德華也十分傷心。當愛德華的頭被摔碎時,我嗨以為故事結束了,結果它都修好了,它一直在等待,終于它又見到了小主人阿比林。
隨著愛德華的奇妙之旅,我深深的知道,愛和被愛是多么重要,要學會愛別人,也要懂得別人對自己的愛。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篇四
晚飯后,爸爸出門去了,媽媽坐在沙發上打毛衣,外婆在收拾餐桌……
我坐在書桌前,在紙上畫了一只小兔子,一對長長的耳朵,一身精美的絲綢衣服,一雙精致的皮鞋,風度翩翩。對,書上就是這么寫的:“他的投影是多么的優雅!”我沉浸在書中,突然,耳邊響起媽媽的聲音:“呀,好漂亮的兔子!”我回過頭:“媽媽,他的名字叫愛德華。”媽媽顯然有些驚訝:“你說的是《愛德華的奇妙之旅》嗎?我一直以為愛德華是一個人的名字。”
知道嗎?愛德華曾經是一只近乎完美的瓷兔子,美麗,優雅,高貴——雖然有點自命不凡。他的主人非常愛他。作為一只瓷兔子,愛德華會激動,會感傷,會顧影自憐,可那時他不懂愛。
只有在失去之后,才會懂得愛。愛德華的奇妙之旅,就是一次失去的旅程。在一次海上旅行中,愛德華掉進了海里,從海洋深處到漁夫的漁網,從垃圾堆里到流浪漢的營地,從一個生病孩子的床前到孟斐斯的街道上……
一次又一次的失去,愛德華“身體深處的某個地方”學會了疼痛,他不再關注自己的影子,開始學會傾聽別人的回憶,懂得了愛。最終,找到了回家的路。
看完書,看見媽媽還在身邊忙碌,我輕輕地說了聲:“媽媽,我愛你!”媽媽有些詫異,然后伸出手臂擁抱了我——媽媽不知道,我很怕和愛德華一樣,失去之后才知道愛、疼痛中才學會愛,我要珍惜擁有的幸福,懂得、學會、感恩愛。
書中的老祖母說:“不懂愛的公主被巫婆變成疣豬”,那個一百年的娃娃說:“你必須充滿希望。你必須知道誰會愛你,你下一個會愛誰。”
我忽然站起來,奔向廚房。任勞任怨的外婆每天這個時間都在洗碗,桔*的燈光照在她日漸佝僂的背上,時不時能聽到她“吭吭”的咳嗽聲。外婆身體不好,卻每天都在給我們做飯、洗碗。沒有人對她說“謝謝”,卻總有人抱怨“今天的菜太咸了”、“飯煮得太軟了”……有好幾回,我都看見外婆在偷偷地抹淚。
站在廚房門口,我輕聲說:“外婆,我愛你。”外婆回過頭來,看見我,她的臉上笑成了一朵花。可是,我能說,那朵花上全是皺紋嗎?在燈光映照下,我第一次那么真實地感覺到外婆老了,淚水奪眶而出。外婆慌了:“孩子,怎么了?誰惹你了?”我泣不成聲:“是愛……愛德華……”外婆一臉茫然,可我知道:是愛德華讓我學會愛,學會感恩!世界上,沒有一份愛是理所當然的,每一份小小的愛,都值得我們感恩和珍惜!
此時,畫上的兔子調皮地沖我眨了眨眼睛。我,笑了……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篇五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是美國作家凱特·迪卡米洛寫的兒童小說,獲得“波士頓全球號角書金獎”。它在中國大熱,或許是因為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男主角都敏俊,劇中,這本書是都教授的枕邊書。
我與這本書結緣,則是因為代靜析老師的推薦。當她用近似孩子般的語態向我們介紹這本書的大概內容時,我看到了她眼神里的光,便有了想立即翻閱的沖動。
我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最大的感受便是:人生每一次的遭遇都將帶給你成長,尤以挫折和苦難,給人帶來的轉變最大。書中的主角愛德華,是一只漂亮的陶瓷兔子。他的一生經歷了被愛、被傷害、被拋棄到漸漸懂得愛、珍惜愛、學會愛、找回愛。
這不由得也讓我想起孟子所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那只桀驁不馴的陶瓷兔子,曾經將主人的愛視為理所應當,他自私卻也不幸福;那只狂妄自私不懂感恩的陶瓷兔子,被淘氣包、漁夫女兒、老婦人傷害后,在疼痛中才漸漸明白,曾經擁有的愛是多么難能可貴;那只終于學會愛、懂得愛、珍惜愛、想要愛的陶瓷兔子,也在一次次奇幻遭遇中,明白了人生的意義,愛的意義。最終,當他再次看見自己的主人卡比林時,他是幸福的,因為心中有了愛而幸福。
其實,這何嘗不是我們人生的一個縮影呢?我們也在生活的風風雨雨中,學習成長和珍惜。從幼稚、不愿長大到會為人著想,從對父母愛的挑剔到用自己的力量去保護父母,從天不怕地不怕到懂得尊重和敬畏,從懵懂無知到熱愛學習,從習慣依賴到成熟獨立……我們,在經歷挫敗、成功,在漸漸成為更好的自己,也在努力活成自己更喜歡的樣子。
人的內心是需要愛的,渴望得到愛也想要去愛別人。愛,是什么呢?我無法將它準確詮釋,我卻在感受著愛帶給我的溫暖、帶給我的光亮、帶給我的幸福……
在本書中,愛是故事的線索,經歷是人生的修行。在生活中,成長是生命的線索,經歷同樣是人生的修行。相同的是,愛德華和我們都在經歷,都在修行。不同的是,愛德華在經歷后,學會了愛而變得幸福。我們的世界里,卻也有很多人,在經歷后,仍然沒有感到幸福,收獲成長。不同的是,愛德華的幸福,在故事的結尾得以定格。我們的人生,直至生命結束的那一刻,都不知道未來會如何。
所以,讓我們在這看似漫長實則短暫的一生里,在每一次經歷中,且行且珍惜,不辜負自己、不辜負時光、不辜負他人、不辜負生命,做好每一件事、善待每一個人,修行成一個更好的自己!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篇六
“原來愛這么重要!”從這一句開始,我們便與小瓷兔愛德華開始了《愛德華的奇妙之旅》。
美國作者凱特﹒迪卡米洛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于愛的故事。在埃及街旁的房子里,有一只名叫愛德華﹒圖雷恩的漂亮瓷兔子,他為一個叫阿比林的富家小姐所擁有,并對他關懷備至,萬分疼愛。她為他定制衣服、鞋子、帽子,甚至幾只金懷表,愛德華很是自鳴得意,可是有一天,他被弄丟了!
就這樣,作者為我們開啟了一段異乎尋常的旅程,從海洋深處到漁夫的漁網,從一個孩子的病床前到孟菲斯街道上,再到流浪漢的營地……這是一次艱辛而又充滿濃濃愛意的旅途。心一次次破碎,生命卻在破碎中繼續,黑暗壓頂,卻一定要勇往直前,支撐這一切的,是一個字——愛。當愛德華在玩具店中絕望時,一個百年老娃娃對他說:“你必須充滿希望,打開心扉,有人會來的,有人會來愛你。”
和很多人一樣,愛德華也不懂愛,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甚至會厭惡它。可當我們失去時,才會發現,愛是那么重要,對自己意義非凡。是的,你曾經是一只近乎完美的瓷兔子,美麗、優雅、高貴,你有理由自命不凡,但你不能沒有愛。你不懂愛,但你卻能感受夜空中點點星光帶來的安慰。
你踏上的是一次不斷失去的旅程。先是失去華麗的衣服,失去阿比林對你的愛,甚至失去了“愛德華”這個稱號。可你失去了這些,卻可以被叫作“蘇珊娜”和“馬隆”;失去了阿比林,你還會遇到老太太內莉﹒勞倫斯、布爾、布拉斯和薩拉……你是只瓷兔子,哪怕碎了,也能被重新修好,帶著一身傷痕,再次睜開眼睛。
認識了愛德華的孩子,會在很小的時候真正懂得愛的含義;認識了愛德華的大人,會重新解讀愛的真理,在灰暗的人生中重新學會愛,拾起等待愛的信心。
“我已經被愛過了,我曾經被一個名叫阿比林的孩子愛過,我曾經被一對漁夫夫婦還有一個流浪漢愛過,我曾被一個男孩和他死去的妹妹愛過,不要對我談什么愛,我懂愛!”愛是永恒的期待,還是永恒的失望?現在,我似乎懂得了,愛,就是這樣一種又甜美又凄楚的回憶。獲得,失去;失去,再獲得。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篇七
這本《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買來許久了,甚至未曾翻過,躋身在書櫥中,仿佛書中絕望的愛德華,直到像書中描寫的這個春天,在山茱萸盛開的季節(今天居然飄了雪),我走進了愛德華的世界,陪他去歷險,一口氣讀完了,時而神馳、時而嘆息,當讀到薩拉死去的時候,心也跟著一揪一揪地痛,是的,愛德華的故事擦拭掉心靈上的塵埃,讓我拿起標記筆在書頁標出那些擊中我的句子,打開電腦,記下此刻仍不平息的心情,作為這次心靈之旅的一個筆記。
一個好的故事是有多個層面的,有緊湊曲折感人的情結,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優美流暢富有詩意,以上《愛德華的奇妙之旅》都具備,9歲的孩子和99歲的老人都會有所得。作者的語言是極富節奏感的,宛如一條清澈的溪流,從山上汩汩跑下來,特別符合我的胃口。
此外,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這本書的版式和插圖也都非常精彩。全書10萬字共分為27章,外加一個尾聲。每章開頭都是一個頁碼,佩一幅傳神的灰度插圖,讀來頗為養眼。書中還有彩色插圖9幅,均占一個頁碼,出自巴格拉姆·伊巴圖林筆下,對于人物的描繪成為文字不可缺少的延伸。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插圖安排的位置不太準確。
以前,我們總是被灌輸:西方世界人與人之間只有冷冰冰的金錢關系。西方是極樂世界還是物欲橫流的國度,這個我不得而知。可是,我切身的感覺是,當下我們的環境更像在從前的課堂里所描述的西方那樣,更多的是金錢和利益。正因為如此,那種純潔溫暖的愛(當然不僅僅局限于男女之愛),顯得尤為可貴。
有時候想,童話之所以美好,也許正是因為與這個世界反差太大的原因。在這個意義上,童話是一個宗教。因為所有高級的宗教總是引人向善,教人去愛,并且許給人一個可以超脫的天堂。
讓我們默念那些愛我們的親人的名字并且祝福他們,然后捫心自問,你有沒有讓他們失望?他們的期望也許不是你能飛黃騰達抑或腰纏萬貫,也許是能感受到你的愛。那才是我們活下去最重要的理由。正如書中祖母對阿比林所說:“如果沒有愛,一個故事怎么會有幸福的結局。”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篇八
“用途就在于他是愛德華。”——題記
愛德華的“主人”們:阿比林(愛德華)→內莉、勞倫斯(蘇珊娜)→布爾、露西(馬隆)→薩拉、布賴斯(詹理斯)→阿比林(愛德華)。
在故事的開頭,愛德華還只是一只自以為是的兔子,會激動、會惱怒,但更常的是冷漠,哪怕面對愛他的小姑娘阿比林也感受不到愛。那時,整夜凝視的星星會讓他感到莫名其妙的安慰,卻也止于莫名而已,還是空洞的——直到他聽了佩勒格里娜講的故事。
“就像沒有月亮的夜空中的繁星一樣閃閃發光”,一遍一遍重復這句話并感到慰藉的愛德華,大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星空,已經開始出現了一個模糊的、假想卻算是實體的主角。
可是“如果沒有愛,一個故事怎么會有幸福的結局”?
于是愛德華也在航行中(并非偶然地)落到船外,離開了阿比林(懷表也丟了),開始了他的“奇妙之旅”。
旅途的第一站是內莉和勞倫斯,告別時愛德華第一次懂得了心痛的感覺,在心里叫出了他們倆的名字。
第二站是布爾和他的狗露西,此時的星空不再空洞,愛德華已經能說出他們,和愛人們的名字。想到愛他的阿比林愛德華能感覺到胸口劇痛,和布爾、露西被迫分開時初初也懂得了再見的涵義
第三站是魯思兄妹家,薩拉是愛德華第一次愛上的人,懂得了被唯一需要和想保護的感覺,卻無能為力地看著她死去。
愛德華心碎了,緊接著瓷做的身體也被摔成了碎片。后來身體被盧修斯復原,心卻還是絕望而孤獨的,大概有愛的故事也并不一定有完美的結局。
在盧修斯的玩具店里,愛德華認識了一個足有一百歲的老娃娃,她在被領走前告訴他打開你的心扉,會有人來接你。愛德華一邊告訴自己不要相信,一遍再次敞開了自己破碎過的心。
就這樣,愛德華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故事的最后,再遇見已經長大、成為人母,脖子上還仍然掛著他的懷表的阿比林(這是我最喜歡的橋段之一)。
“他是做什么的?”
“他什么也不做。”
“那他有什么用途呢?”
“用途就在于他是愛德華。”
“用途就在于他是愛德華”,不論過去多少年,阿比林仍然是那個愛著她、會等他的小姑娘。此時,愛德華也經歷了心碎和等待,學會了什么是愛,心從空洞變得飽滿,一個圈繞回來,終于到了幸福的結局。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篇九
第一次一天內一口氣讀完了一部著作,輕松中有憂傷,讀完后回味無窮,或苦澀、或純美,就像抿了一口濃濃的咖啡。
這本書引起我的注意緣于《來自星星的你》這部電視劇,都教授枕邊的心靈雞湯吊足了我的胃口。終于,我拿到了這本書,精致的包裝、唯美的插圖、很有質感的紙張、簡短淳樸的語言……無一不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自打有了悅之,我開始喜歡上了兒童文學,總覺得兒童文學中的經典之作所帶給人心靈的震撼更加發人深省。一個女人有了孩子,內心世界更加柔和;一個女人喜歡上了兒童文學,心靈如水晶更加晶瑩剔透。
說說這部作品。
愛德華是一只瓷兔子,他被一個小女孩兒阿比林愛著,因為一次意外愛德華被拋進了大海,從此這只自命不凡的兔子開始了一段坎坷的奇妙之旅。這期間,愛德華被不同的人愛過,同時也被不同的人嘲笑過;這期間,愛德華在多舛的經歷中明白了什么是“愛”,并“愛”上了一個小女孩,只可惜這個女孩兒離開了人世,因此愛德華也不敢再“愛”;這期間,愛德華幸運地碰上了一個100多歲的瓷娃娃,她讓愛德華重新有了“愛”的勇氣,從此愛德華的生命充滿了希望;結局是,當年那個愛著他的小女孩兒阿比林已成為一位母親,她的女兒決定將玩具店的愛德華買回家,而阿比林發現這正是自己當年丟失的、深愛的愛德華時已是淚水滿眶,當然,愛德華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自命不凡不懂得“愛別人”的小兔子了。
一段奇妙的旅程,足以看透人生百態,足以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對“愛”的理解。“被愛”容易被我們所忽略,只有學會了“去愛”才能真正參透“愛”的真諦。愛德華的經歷有甜蜜的愛、有冷嘲熱諷的嘴臉、有刺痛人心的生離死別、有茍延殘喘的悲慘生活、有歷經波折而尋回的生活的勇氣……,這只小兔子的奇妙之旅不正是我們每個人正在前進的生活之旅的寫照嗎?
一只瓷兔子能夠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撥云見日,我們有血有肉的人為何不能平靜地面對生活,勇敢地爭取美好的生活,將“愛”鐫刻在我們多彩的生命中呢?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篇十
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古今中外皆如此。儒家希望把家庭的仁愛推廣到社會,以實現道德政治良善的美好愿望。墨家則提出了兼相愛的觀點。康有為的仁愛觀,愛應該漸進的觀點。孫中山的博愛。一言以蔽之,愛世間萬事萬物。
迪卡米洛,則很好地貫徹了從小抓起的中國傳統教育觀點。她把關于愛的話題通過童話的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尤其是少年。童話的主角是只瓷兔子—愛德華。愛德華的第一個主人是阿比林。阿比林嬌著他慣著他,給他穿好的。還為他佩戴了一塊金表。為此,他自明不凡。愛得華只知道被愛,他認為阿比林給他的愛理所應當。后來,有一天,他丟失了。但結果不像童話中的那個故事結果一樣,一個只知道被愛的公主,被巫婆化為一只豬,后來被人煮著吃了。一切都在故事里。如果沒有愛,故事怎么會有一個幸福的結局?幸好,愛德華在他的奇妙之旅中懂得了愛與被愛,在經歷多次的流動主人后,他又回到了阿比林身邊。
一次奇妙的心靈旅程:他被丟進海里后,漁夫救起了他,他被漁夫和他的妻子愛著;也被流浪漢和他的狗愛著;接著又被一個吹口哨和已經死去的小女孩愛過。一次次的心碎,又換了一次次的被愛。愛德華學到了很多。后來,他被擺到了玩具架上,吹口哨的小男孩為了拯救他,答應了奸商的要求不再來看愛德華。“別走,愛德華想。如果你走了我會無法忍受的。”他徹底絕望了。一個和他在一起的百歲老娃娃說:“你使我很失望。如果你不打算愛或被愛,那么整個生命之途將會是無意義的。”“打開你的心扉,有人會來接你的。”愛德華的心扉再一次打開了,陽光照了進來。又見阿比林。
我想,愛德華會好好地愛著他的阿比林。他明白了失而復得愛的不易。只有經歷過,才更懂得珍惜;只有傷害過,才能長大成熟。愛德華從一個自明不凡的兔子,到了一只發誓再也不會再犯愛的錯誤的瓷兔子了。這心理否定之否定地變化,呈螺旋轉上升的趨勢,最終愛德華長大了!
迪卡米洛向我們傳遞的是,即使一個極易破碎的心,也可以失去愛,學會愛而又重新得到愛。
愛是互動的,是雙向的。單方的愛不能長久。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后感500字篇十一
引子:心一次又一次破碎,生命在破綻中繼續。一定要穿越那黑暗,愈益深重的黑暗,勇往直前。
他是一只名叫愛德華的瓷兔子,女孩阿比林對他關懷備至,崇敬有加,卻并未發現他自命不凡。在前往英國的輪船上,他意外落海。幸運的是后來他被一名漁夫用漁網網住,但可惜很快又被漁夫的女兒扔到了垃圾堆里。一百八十天后,一條狗叼著他給了流浪漢們。七年之后,當流浪漢布爾要乘火車時,意外地將他一腳踢向了外面。第二天早上,愛德華被老太太撿起,來到了一個生病的小女孩床上,像嬰兒一樣被看護……再后來,愛德華在孟斐斯的街頭跳舞,摔破了瓷頭……最終,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一路走下來,愛德華的心靈一次次經歷了破碎,又一次次燃起希望,這讓他相信,只要內心充滿愛,懂得如何去愛人,也一定會被別人所愛。“一定會有人來帶你走的,可是你必須先打開自己的心門”,從一只瓷兔子的旅程中,讓我感受到追尋愛的力量。
讀完這本小說,我驚訝于作者迪卡米洛以瓷兔子失去愛、學會愛而又重新得到愛的故事為線索開始了一段異乎尋常的心靈之旅;驚訝于瓷兔子堅強的內心、打開心扉的勇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膽小的我。
記得自己四歲上幼兒園時,常常被幾個調皮的孩子欺負,那時我很膽小,被人欺負還不敢告訴爸媽。我因此有點自卑,產生厭學情緒,會借口生病而不去上學。那段時間,上幼兒園成了我的夢魘。這一切的轉折都在我五歲時的那個白天。
那天早晨,媽媽聽說了我的事后,立即來到幼兒園,跟校長、老師進行了溝通。老師馬上把調皮的孩子叫來進行了教育,讓他們對我進行了道歉。然后語重心長地跟我說,以后碰到這樣的事要及時跟老師說,不要埋在心里,更不能退縮、逃避,要勇往直前,正確面對問題,多跟同學交流,讓同學們多了解你,要相信同學友情,只要你心中充滿愛和希望,同學們也一定會愛你!好好享受幼兒園的快樂時光吧!
自那以后,我變得開朗了許多,內心不再埋藏陰影。我敞開心扉,積極投入到幼兒園的學習、活動中,與大家打成一片。調皮的孩子也不再欺負我,主動跟我玩,對我越來越友好。我漸漸在幼兒園感受到了溫暖和快樂。
我的這段看似丑惡、其實美好的記憶就如同愛德華的奇妙之旅,乃至于在此后的人生中都激勵著我敞開心扉,勇往直前,穿越那一個個短暫的黑暗。
讀完這本小說,就如同剛吃了一盤精神食糧,它打造我完美的心靈,培養我高尚的情操,同時讓我體會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