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 六年級美術全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篇一
人教版美術教案第九冊(全冊)
人教版美術教案第九冊(全冊)目錄:
1萬綠叢中一點紅2色彩的和諧3美麗的紋樣4禮物的外套5趣味文字
6地球的新生7古樸精美的華表8鳥語花香9陶泥的世界10詩情畫意
11為解放軍叔叔畫張像12會跳的玩具13電腦美術14美術學習紀錄袋
15元宵節(jié)里掛彩燈16珍愛國寶古代的陶瓷藝術
1、萬綠叢中一點紅
領域:造型?表現(xiàn)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色彩的對比并進行涂色練習,引導學生能利用對比色來裝點自己的生活
教學重點:
認識色彩的對比
教學難點:
如何運用對比色
教學用具:
教師:課件
學生:水粉顏料,毛筆,調(diào)色盤,筆洗,報紙,抹布
教學思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欣賞:
(1)出示課題萬綠叢中一點紅
(2)比較:相同的主體,不一樣的背景,兩幅圖有什么不同.
2發(fā)現(xiàn):
(1)當一種顏色出現(xiàn)在另一種顏色上,人們在視覺上便會比較兩種顏色.當兩種顏色相差得遠時,就會特顯出另一種顏色.這就是對比了.
第二課時
1欣賞作品;
繪畫(高更凡高盧梭等)雕塑家居服飾等諸多方面對比色的應用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
2了解招貼畫
欣賞德國和俄國的對比色招貼畫
學生分組討論:
什么是招貼畫?
它們有什么特點?
了解元素:標題主題圖標注語
3實踐:
(1)以剪貼為主,用對比色組織一幅招貼畫
(2)學生作業(yè),教師巡回指導
4學生的作品展評:結(jié)合招貼畫的特點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要點開展點評
2、色彩的和諧
領域:造型?表現(xiàn)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鄰近色,掌握鄰近色的調(diào)配規(guī)律
2用鄰近色進行涂色練習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學重點:
認識鄰近色并掌握其調(diào)色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運用鄰近色表現(xiàn)出和諧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畫面效果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水粉顏料和繪畫工具
學生:水粉顏料,毛筆,調(diào)色盤,筆洗,報紙,抹布
教學思路:
教學過程:
1引導欣賞:
(1)播放錄象,欣賞生活中的鄰近色畫面
(2)出示課題色彩的和諧
(3)復習對比色,比較鄰近色與對比色的區(qū)別
2目標發(fā)展:
(1)什么是鄰近色?(出示色輪)
在色環(huán)上,相鄰近的色彩,稱為鄰近色如:
黃黃綠綠
紅紫紫藍紫
黃橙橙紅橙
(2)尋找鄰近色(師生互動)
a家居圖片
b生活圖片
c建筑圖片
(3)欣賞畫家作品,找出鄰近色,并說說鄰近色在畫面中產(chǎn)生的效果:和諧
(4)師示范鄰近色的調(diào)配方法
黃色里逐漸加大藍色比例,最后變成綠色
3實踐活動:
(1)作業(yè):用鄰近色組織一幅畫面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4作業(yè)展評
3、美麗的紋樣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學會用幾何形自然形等要素點線面來裝飾適合圖形的紋樣
教學難點:
運用點線面三要素及夸張變形等變化方法來設計制作適合紋樣
教學具準備:
適合紋樣圖片資料作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欣賞圖案將學生帶入美麗的圖案中
(圖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美的情景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學生欣賞圖案
提出問題:剛剛欣賞的圖案中,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生:我發(fā)現(xiàn)它們的外形有的是我們數(shù)學中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樹葉
生:里面的圖案類型有的是一個形象,有的是幾個形象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圖案跟外面的形狀是一樣的,也跟著是圓形方形
(同學們說的都不錯,觀察的很仔細,說出了這些圖案的特點)
師總結(jié)學生的發(fā)言,揭示課題:適合紋樣
2了解知識掌握方法
師: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這樣的圖案來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它們?
生討論發(fā)言
師:那我們同學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做這樣的圖案呢?
我們在來仔細的觀察欣賞一下,同時思考以下的問題:
1)什么是適合紋樣?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們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圖案
生欣賞思考討論
(了解了適合紋樣的一般知識,掌握了基本規(guī)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設計制作)
師:在以前我們學過了夸張變形省略等方法,這節(jié)課中我們可以用到它們
3構思設計制作精美的適合紋樣
生作業(yè)起稿師巡視輔導
第二課時
1學生展示紋樣底稿,師生根據(jù)本課學習重點要求進行互評
2學生進一步涂色完成作品師生根據(jù)本課學習重點要求進行互評
3教師展示適合紋樣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服飾家居等
4學生嘗試將自己設計的紋樣應用裝飾生活物品師生根據(jù)本課學習重點要求進行互評
4、禮物的外套
教學目標:
1了解禮物包裝的作用
2通過折剪粘等技法,給禮物穿上美麗的外套
3將廢舊的盒子或紙袋,進行重新美化與包裝
4讓學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樂趣
教學重點:
禮物外包裝的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
不同包裝材料的巧妙地設計
教學準備:
1學生尋找身邊的各種可利用的材料
2課前教師收集不同風格的禮物包裝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組織教學
3導入課題
二發(fā)展階段
1教師展示課件,講解方行紙盒的包裝
(1)根據(jù)廢舊盒子的.大小裁剪與之相適應包裝紙的大小,將盒子放在包裝紙的正中央
(2)用雙面膠或膠水接合兩邊
(5)用柔軟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讓學生討論不同的禮物是怎么包裝的,師生交流
3教師給學生展示不同包裝的禮物,開拓學生的眼界
5教師巡視指導
6作業(yè)評講: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點評
三教學拓展
1可以將包裝設計裝飾成小動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狀
5、趣味文字
教學目的;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美術字基礎知識,掌握變體美術字的書寫方法與美化方法
2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感受趣味美術字的樂趣
課前準備
1學具:記號筆水彩筆熒光筆
2教具:各種美術字和變體美術字記號筆
教材分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引導階段
認識基本美術字體及其特點:
出示宋體黑體等基本文字引導學生欣賞其特點
宋體:端莊大方,筆畫橫細直粗,點上尖下圓,橫畫收筆有頓角,筆畫轉(zhuǎn)折時頓角明顯
黑體:筆畫橫豎一樣粗,方頭方尾,醒目有力
欣賞基本美術字體和變體美術字的比較
出示范字花兩種美術字引導學生觀察那種更有趣味?為什么?生--
2發(fā)展階段
認識趣味文字的特點:
趣味文字的分類
a筆畫變化:改變筆畫的形狀或粗細,使之更有裝飾性
b字形變化:改變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結(jié)構變化:將某筆畫進行夸大或縮小來求新穎的效果
d形象性:根據(jù)文字含義運用形象圖案來裝飾字體
欣賞優(yōu)秀美術字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篇二
1、學習生字詞。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1、學會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能準確地復述故事的內(nèi)容。
了解魯智深桃花莊行俠的事跡,感受魯智深機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俠士形象
了解《水滸傳》
一、齊聲讀題,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誰?—魯智深,干什么?—行俠,在什么地方?—桃花莊)
二、再讀課題,你還想了解什么?(魯智深為什么要在桃花莊行俠?結(jié)果怎么樣?)
三、學生瀏覽課文,簡要回答提出的問題,然后要求學生聯(lián)系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四、說說魯智深是怎樣幫助劉太公的?
復述課文內(nèi)容
了解魯智深桃花莊行俠的事跡,感受魯智深機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俠士形象
魯智深是個怎樣的人?
了解《水滸傳》
一、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思想,感受人物的精神形象
1、讀課文第3 ~ 7自然段,用“—”畫出描寫魯智深語言的句子。
2、指導學生朗讀這些句子,注意從人物的語言中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人物的形象。
示范指導:
智深一聽,心里覺得很奇怪,嘴里故意說:“看你悶悶不樂的樣子,不會是因為我來打攪了你吧。”
(1)學生讀句子,思考:“悶悶不樂”這個詞寫出了劉太公怎樣的神情?
(2)從“看你悶悶不樂的樣子”中體會到魯智深怎樣的品格?(觀察細致,對人真誠熱情)
(3)魯智深的到來“打攪”了劉太公嗎?他明知劉太公是個熱情待客的人,為什么還要這樣說?從這句話中你又體會到什么?(將劉太公悶悶不樂的原因主動攬到了自己頭上,讓劉太公主動告訴他煩惱的真正原因,這是一種聰明的表現(xiàn)。所以魯智深是一個粗中有細、知勇雙全的俠士。
(4)再讀魯智深的這句話,在朗讀人物語言中想象人物的形象。
3、指導學生按照上面的學習方法,體會魯智深其他的語言,感悟魯智深的精神形象。
二、演繹故事,再現(xiàn)俠義英雄氣概
1、精讀魯智深行俠仗義的部分,邊讀邊琢磨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
2、扮演角色,演繹“行俠”情節(jié)。
3、學生自主評價各個角色的表演情況
4、引導學生通過評價,再給人物畫像,讓人物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鮮明的印象。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大概意思。
3. 感受這則寓言告誡人們的道理,讀書、學習淺嘗輒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學識技藝,是永遠沒有窮盡的。
教學重點:借助書下注釋,查找的相關資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文中每句話的大意。
教學難點:部分句子的理解以及通過品詞析句感受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相傳為戰(zhàn)國時期的鄭國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許多先秦時代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和民間故事。)
2.齊讀課題。
3.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嗎?(就是薛譚學習歌唱。)“謳”就是歌唱。
4.再齊讀課題。理解了意思,再來讀課題。
二、讀通課文。
1.練讀。學古文,讀通是第一步,課前預習了嗎?課文讀得怎么樣了?自己先練習著讀一讀!生自由讀課文。
2.指名讀。誰愿意先來讀一讀?
預設:(讀得好)讀得很好,尤其是有幾個比較難讀的字,你都讀準了,很了不起!
預設:(讀得不好)讀得不錯,但是有幾個字比較難讀,要把字音讀準。
我們一起來認讀這幾個字,跟我寫:板書 餞 衢 遏(寫、誰會讀,齊讀)
把這幾個字送回古文的句子中,讀一讀。同桌互相聽聽他讀得準不準
3.范讀。古文的朗讀,除了要讀準確外,還要讀出韻味,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呢?(注意停頓才能讀出韻味。還要根據(jù)它的意思斷句)這樣,老師也想給你們讀讀,可以嗎?(你也可以在文中用斜線做一個停頓提示?)好嗎?(師范讀)
4.練讀。老師相信您能比我讀得更好,能做到嗎?自己練習讀一讀。
5.指名讀。讀得非常認真,誰愿意再來讀一讀?
生1 不好 師指導(你們也練習讀一讀這句)
生2 好 讀得好不好
6.齊讀。讀得很好!還有誰想讀?這么多同學,我們一起來讀,好嗎。
三、讀懂課文
(一)課文讀通了,第二步是讀懂。怎樣弄懂古文的意思,你有什么好辦法?(看注釋、讀課文、文君閣、聯(lián)系上下文)確實,這些都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法寶,下面就讓我們先在小組里合作著弄懂課文的意思。
(二)誰來讀一讀自學提示。自學,小組討論
(三)匯報交流。
【一句】
1.生說
2.看他寫得你覺得他有沒有說清楚、具體、明白。
3.補充、修改。 有沒有要補充的地方?
評價:你能推敲語言,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點理解:
于 向、跟 為什么不說“薛譚于秦青學謳”,
謂 “自己以為”是從哪些字來的?“自謂”,謂在這里就“以為”的意思。
滿意了嗎?
【二句】
1.生說
2.看他寫得你覺得他有沒有說清楚、具體、明白。
3.補充、修改。 有沒有要補充的地方?
評價:你能推敲語言,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點理解:于 “餞于郊忂”中的“于”與上句的“于”意思相同嗎?與古詩中的意思一樣嗎?一詞多義,這就是漢語的魅力。 記到書上悲歌?聲震林木,響遏行云,怎么解釋?這句話是形容什么?(聲音極具震撼力)
【三句】
1.生說
2.看他寫得你覺得他有沒有說清楚、具體、明白。
3.補充、修改。 有沒有要補充的地方?
評價:你能推敲語言,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點理解:
乃:于是、就的意思,看到“乃”字,你們能想起曾經(jīng)學過的哪句詩?
意思一樣嗎?學知識能夠由此及彼,這就叫融匯貫通, 記到書上
謝:道歉,謝罪。平時我們常說的謝謝的謝是什么意思?(感謝)
【全文】齊讀課文。
好,經(jīng)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原文已經(jīng)譯成了一篇現(xiàn)代文,數(shù)一數(shù)我們在表述的時候用了多少字?和你們查的一樣嗎?原文用了多少個字,我們看到現(xiàn)代文的特點是十分具體,你比較一下文言文的特點是什么?(簡練、讀起來朗朗上口。)
文言文簡約而不簡單,幾千年來它傳遞知識,傳承文化,是我們祖國文化的精華!好,讓我們來齊讀課文,感受文言文的美。
四、拓展延伸
1.想象。文言文雖然簡練,卻給了我們很多的想象和補白的空間。看到薛譚回來繼續(xù)學習唱歌,秦青會說些什么呢?你能想象一下并且試著用文言文表述出來嗎? 評價:你們不僅能學以致用,還能活學活用。真好!
2.第二段。其實,原文中下面還有一段話,想看看嗎?老師來讀,你們結(jié)合注釋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大概是什么? (師讀故事)
3.說大意。誰能說說這段話的大概意思。 基本意思說出來了,故事的確如此。
4. 成語。同學們,你們可曾知道,其實我們現(xiàn)在用得很多成語就來自古人的文章,你都知道那些成語出自古人的文章?(完璧歸趙、負荊請罪、毛遂自薦、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濫竽充數(shù)、刻舟求劍)那要是有人問你成語“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出自哪里你知道嗎?(薛譚學謳)(意思是形容歌聲或者是音樂優(yōu)美,耐人尋味。)真聰明,其實在文章的第一段中也有一個成語,知道是哪一個嗎?響遏行云 (意思是形容歌聲嘹亮。)把這兩個成語記在書上。
五、揭示道理、再讀課文
短短五十一個字,一個簡簡單單的小故事,到現(xiàn)在還在影響著人們,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2.練習讀課文。
同學們,如果我們能重現(xiàn)古人讀書的情景那該有多美,比如說,你就是私塾里的白胡子老先生,或者你就是在溫習功課準備上京趕考的書生。你將如何吟誦呢?練讀。
3.指名讀。誰先來試一試?(不好——好共三人)
4.齊讀。你們也想吟誦一番嗎?想讀的站起來讀,自己讀自己的,相信自
己,你就是最棒的。
六、背誦課文
1.練習背。讀得這么好,能試著把它背下來嗎?自己先練練。
2.指名背。誰來試一試?(不好——好共三人)
3.齊背。這么多都背下來了,我們一起來背好嗎?
作業(yè):
1.搜集名言。
2.預習《紀昌學射》。
自學提示:
1.請同學們先獨立學習,弄懂課文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表述清楚,具體、明白。
2 .在小組討論交流時要輪流發(fā)言。每個同學都要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小組同學聽,或者為其它同學做補充。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篇四
(一)主要內(nèi)容及教材重點、難點:
主要內(nèi)容: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nèi)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lián),穿插并行。主要內(nèi)容包括:點、線、面的游戲、橡皮泥塑、繪畫、手工制作、紙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教材難點:
強調(diào)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nèi)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fā)展方向。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談。知識和能力: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fā)學生感受并表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chuàng)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diào)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學進度
周次內(nèi)容
第一周《魔幻的顏色》《萬花筒》
第二周《萬花筒》《大人國與小人國》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課題:魔幻的顏色
課時:1課時
施教時間:8月30日——9月1日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
2、觀察兩個原色調(diào)和之后產(chǎn)生的色彩變化,說出有兩個原色調(diào)處的第三個顏色。
3、能夠調(diào)出預想的色彩。
教學準備:
學生:顏色、紙、筆等
教師:塑料杯、顏色、實物投影等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三原色調(diào)出三間色并指導色彩的出處。
2、理解三原色及間色的概念。
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一:
聽老師講故事,加入這個世界沒有顏色會怎樣?并請學生加入到討論中來。
活動二:
1、說說你知道的顏色有哪些?
2、你知道這些顏色都是怎樣來的嗎?
3、給學生介紹三個小伙伴:紅黃藍
4、老師講兩個有紅和黃色的瓶子的顏色分別到入一個空瓶子中。看產(chǎn)生了什么變化?
5、出示課題:魔幻的顏色
活動三:
1、請學生也來變變看。用紅和藍、藍和黃交朋友。看看變成什么顏色?
2、產(chǎn)生的這些顏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顏色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顏色倒的多與少會影響所產(chǎn)生的顏色的深淺。)
4、請學生再做練習。
活動四:
小結(jié):橙=紅+黃綠=藍+黃紫=藍+紅
活動五:
1、考一考:請學生來做小老師考考大家。
2、總結(jié)出原色與間色的概念。
活動六:
1、調(diào)—調(diào)、畫—畫創(chuàng)造一幅美麗的畫。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請學生用以上任何一種形式來完成一幅畫。
2、作品展示
活動七:
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圖片來進行交流。教師小結(jié)。
教學札記:
把顏色調(diào)得很厚、很臟,或是沒有計劃的胡亂調(diào),作業(yè)效果一團糟。所以我在指導時具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調(diào)色時毛筆蘸水的多少,調(diào)色時毛筆怎樣轉(zhuǎn)動調(diào)得勻,涂色時筆觸怎樣??這些雖然不是教學重、難點,卻是決定繪畫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這些細節(jié),學生作業(yè)時就簡單多了。
課題:萬花筒
課時:2課時
施教時間:9月1日——9月8日
教學目標:
1.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法表現(xiàn)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
3.試著按照自己的設計來表現(xiàn)色彩。
教學重、難點:
1.能否表現(xiàn)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圖案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xiàn)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范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學生:有萬花筒的學生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膠水、繪圖筆等。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jié):
活動一:玩一玩
分組將各自在萬花筒中看到的圖案簡單的畫一下。
活動二:
展示各組的作業(yè),并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放課件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只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活動三: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綠色的圓形,然后請兩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在萬花筒中這個圓形會變成什么樣的圖樣,在學生繪畫、比較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先設計一個圖案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活動四:
大家一起來畫一下自己心中的萬花筒中的圖案,并表現(xiàn)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作業(yè)展示,評價。
不一會就像做游戲一樣完成了作業(yè)。
第二節(jié)
活動一:
教師展示用粘貼方法表現(xiàn)的萬花筒,引起學生興趣。
請學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簡單的制作萬花筒中的圖案。分組嘗試一下。
活動二:
各組向大家介紹、交流自己組找到的簡便方法。
活動三:
試著用各種材料來表現(xiàn)萬花筒中的圖案。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觀察一次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并且將它表現(xiàn)出來。
活動四:
收拾與整理。
課后拓展:
在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邊,還有無數(shù)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不一樣。建議學生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圖案的形狀,表現(xiàn)它的繽紛。
試著做一個萬花筒。
札記:現(xiàn)在的萬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紙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學生拿來了她媽媽小時候玩過的萬花筒,在班里傳來傳去,惹得同學們十分羨慕。有了這個五彩繽紛的寶貝,孩子們的思維便被調(diào)動起來了,作業(yè)的效果還真不錯。
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施教時間:9月7日——9月15日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比較才可以體現(xiàn)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準備:
學生:玩具、紙、筆等
教師:電腦圖片、動畫資料、實物投影、玩具等
教學重、難點:
1、如何理解大與小是通過比較表現(xiàn)出來的。
2、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表現(xiàn)畫面中的大與小。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活動一:
1、請學生觀看《格列佛游記》電影片斷。
(于:andp,bartos收藏。
第2課
課題:萬花筒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xiàn)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
3、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xiàn)色彩。
教學重難點:
1、能否表現(xiàn)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xiàn)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具學具:彩色紙,剪刀,繪畫筆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后討論:萬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2、發(fā)展階段
我們要創(chuàng)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制作其余五個“鏡子里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并且將它表現(xiàn)出來。
3、收拾與整理
萬花筒:
一種光學裝置。由幾面鏡片組成,能使人從其中窺見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對稱幾何圖形;轉(zhuǎn)動裝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顯示出變幻無窮的圖案。由布魯斯特于18前后發(fā)明,18取得專利權。簡單的萬花筒包含兩片楔形條狀反射鏡,成60度或45度相連,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鋁片折成。鏡片裝在筒內(nèi),筒的一端裝有可轉(zhuǎn)動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屬箔或圓珠。有些萬花筒不裝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鏡片反映遠方的物體。如在窺孔上裝一目鏡則效果更佳。
在萬花稠中歸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還有無數(shù)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學生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的形狀,表現(xiàn)它的繽紛。試著做一個萬花筒。
第3課
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xiàn)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xiàn)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xiàn)方法是否有創(chuàng)意。
3、構圖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請學生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說說感覺并討論: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得非常小,讓學生舉例說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影像資料告訴學生: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二、發(fā)展階段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意開始作業(yè)。
三、小結(jié):表揚優(yōu)秀作業(yè)
四、課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xiàn)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第4課
課題:前前后后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xiàn)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xiàn)近大遠小的現(xiàn)象”這一規(guī)律。
2、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guī)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xiàn)物體的前后關系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例舉“近大遠小”的現(xiàn)象。
2、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guī)律來表現(xiàn)前后關系。
3、畫面是否表現(xiàn)出了物體的前后關系。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交流課前觀察的結(jié)果,教師同時出示相應的圖片,影像資料等。說說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規(guī)律?舉例說明。
二、發(fā)展階段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前后關系的?
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guī)律后,說說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xiàn)景物前后關系?教師可以為學生的作業(yè)指定一個主題,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后自主命題,并選擇一種作業(yè)形式(繪畫,拼貼,或兩者結(jié)合)。
繪畫之前可以與學生探討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么比較合理?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課后拓展
尋找,收集與本課內(nèi)容有關的世界名畫,并用簡單的語言加以書面評論。
第5課
課題:天然的斑紋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能夠用一兩句話說出不同肌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法表現(xiàn)1-3種不同的肌理。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義。
2、能否說出不同肌理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學具:收集的樹葉、羽毛、各種有凹凸紋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蠟筆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教學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關注的細節(jié),讓學生不光會用眼睛,還要嘗試用觸覺去感知這些細節(jié)的美麗,積累一些視覺和觸覺的經(jīng)驗。
2、發(fā)展階段
教師介紹,示范兩種拓印的方法:將紙覆在實物上,用鉛筆,油畫棒等工具直接將紋理印下來;或?qū)⑺郛嬵伭贤吭趯嵨锷现笥梦阅茌^好的紙印下它的紋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還有很很多,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意。也可以讓學生用繪畫的方法來表現(xiàn)美麗的斑紋。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難,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卻也不是很容易的,給學生多一點的時間去嘗試,并且在作業(yè)過程中,組織幾次討論,談談成功的原因,談談失敗的原因,談談遇到的困難,談談解決的方法,這樣會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學生可以自主決定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什么樣的肌理。建議用兩課時,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表現(xiàn)不同的肌理。
3、收拾與整理
由于這節(jié)課會用到多種材料,教室里會顯得凌亂一些,所以,下課前要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收拾物品。
二、課后拓展
肌理:與形態(tài),色彩一起組成造型三要素。肌理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組成和構造而使人得到的觸覺質(zhì)感和視覺觸感。質(zhì)地,手感,觸感,織法,性質(zhì),紋理等說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能夠?qū)嶋H觸摸的稱為“觸覺肌理”;只能看不能觸摸出差別的稱為“視覺骨理”,如從照片或印刷品上感受到的肌理即是。
第6課
課題:校園里的花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各種植物枝葉生長的結(jié)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變化。
2、能運用不同大小的點,流暢富有變化的單線條來寫生各種植物,并將點與線結(jié)合添加上背景使畫面的構圖更完整。
3、通過寫生,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否通過觀察了解寫生植物枝葉生長的結(jié)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篇五
這課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尤其是課前播放這首歌,并教會他們唱歌,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贊,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的美文朗讀比賽再一次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了詩歌的含義;討論喜不喜歡重復出現(xiàn)的句子“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一環(huán)節(jié),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甚至出現(xiàn)了爭搶的現(xiàn)象。當然教學本課著力點還是應讀出詩歌的情感、讀出畫面、讀出詩歌的音樂美。這一點今天我似乎做得還是不夠,我希望是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學生和我都還沒有找到感覺!
《三亞落日》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將自己在這一課教學中的得與失與大家交流:
首先,在朗讀中感受落日的美。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對課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層次地訓練了學生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出畫面,讀出意境,讀出情感,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文中的每一句語言都很精妙,因此積累這樣的句子、語段,對于學生今后的習作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日的頑皮、可愛。從而油然而生一種喜愛、贊美的情感。
第三,在畫面中欣賞落日的美。文中在描寫落日的經(jīng)過時,向我膠展現(xiàn)了幾個畫面,并且運用了大量比喻和擬人,使落日富有了情趣和感情。在教學中我通過圖文結(jié)合,引導學生欣賞了落日的整個過程:落日像孩童時的頑皮;像大紅燈籠時的柔和;像跳水員時的優(yōu)美。在教學最后一個畫面“入水”時,我還引導學生給落日這位跳水員打分,學生在讀文后,都給它打了滿分,并且緊扣文中詞句列出能說服人的理由,從而感受到了落日入水時的美妙。
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對學生情感的一種熏陶,同時也為他們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備課時對學生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預設不充分,導致課堂上不必要的浪費了很多時間。例如:在處理“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這一問題時,本想學生很順利就會完成,但事實上事與愿違。又如:處理“漲溢”這個詞語時,由于自己課前沒有去關注這個詞語,所以在引導學生理解時,花費了很長時間。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切地感受到備課備學生的重要性。
《煙臺的海》以優(yōu)美的筆觸,形象地再現(xiàn)了北面臨海的煙臺一年四季獨特的海上景觀。我在教《煙臺的海》一課時,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依據(jù)課改新理念,設計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并且靈活駕馭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我讓學生進行內(nèi)容的自我選擇:選擇一個季節(jié)(一段)進行重點學習。伙伴的自由選擇:選周圍的幾個同伴成為四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情感的自我選擇:說說春日煙臺的海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或給你怎樣的感受?這樣的教學拓展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時空,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以展現(xiàn)和發(fā)展。這種自主選擇正是學生自主意識、自主行為、自主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
與此同時,在這一教學片斷中,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四人小組共同努力,探究某個季節(jié)煙臺的海的特點,這一過程,不僅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提高了廣闊的自由空間,同時讓學生在合作取長補短,互相啟發(fā),促進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生小組學習后交流對春天煙臺的海的感受,有學生認為是“綠盈盈的,富有生機。”也有學生說是“活潑的”、“輕盈的”、“春天煙臺的海像個頑皮的孩子”??我都給予充分肯定,表揚,接著我引導學生針對這些特點進行深入的朗讀體會,最后我還為學生配上音樂進行感情朗讀。這一過程中,學生讀出了趣味、讀出了個性,讀出了積極的思維活動,讀出了豐富的信息含量。從“讀通”課文到“讀懂”課文,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預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閱讀質(zhì)量。這種讓學生品詞品句,以讀促情的教學,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閱讀質(zhì)量,培養(yǎng)了學生愛祖國大自然的情懷。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篇六
人教版美術教案第五冊(全冊)
人教版美術教案第五冊(全冊)目錄:
1魔幻的顏色2萬花筒3大人國與小人國4前前后后5天然的斑紋
6校園里的花7最受尊敬的人8今天我值日9有趣的鞋10團包手工
11巧巧手12變廢為寶13夢幻中的城堡14我設計的自行車15星空的聯(lián)想
16新穎的電腦17電腦美術18會響的玩具19美術小記者20迷人的動畫片
1、魔幻的顏色
領域造型表現(xiàn)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
2.觀察兩個原色調(diào)和之后產(chǎn)生的色彩變化,說出由兩原色調(diào)出的第三個顏色(間色)
3.能夠調(diào)出預想的色彩,并用它們涂抹成一幅繪畫作品
教學評價建議
1.能否用三原色調(diào)出三個間色
2.能否分別說出三個間色分別是由那兩個原色調(diào)出來的
3.能否調(diào)出預想的顏色
4.能否記住三原色以及用他們調(diào)出的間色(間色這一概念可以不出現(xiàn))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范作
2.學生準備學具:水彩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2.發(fā)展階段
讓學生認識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義
3.收拾與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主學生將水彩畫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進行作業(yè)展評
三課后拓展
教學參考資料
蒙德里安與紅黃藍的構成
蒙德時安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畫中,曲線已經(jīng)消失,垂直與水平結(jié)構居主導地位;191以后通過垂直與水平線結(jié)構的動勢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現(xiàn)宇宙的理想,達到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紅,黃,藍的構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見方,現(xiàn)歸紐約私人(mnandmrs,armandp,barto
2、萬花筒
領域設計應用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xiàn)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
3.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xiàn)色彩
教學評價建議
1.能否表現(xiàn)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xiàn)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4.如何引導學生在設計應用領域?qū)W習
5.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小學中年級學生制定設計方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2.學生準備學具:有萬花筒的學生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繪畫筆等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2.發(fā)展階段
3.收拾與整理
萬花筒:
大人國與小人國
領域造型,表現(xiàn),欣賞,評述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xiàn)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評價建議
1.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xiàn)方法是否有創(chuàng)意
3.構圖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影像資料告訴學生: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2.發(fā)展階段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意開始作業(yè)
3.收拾與整理
4.學生的創(chuàng)作往往要兩課時才能完成,在第一課時結(jié)束的時候,教師可將作業(yè)收起來
三課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xiàn)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參考資料
格列佛游記
前前后后
領域造型表現(xiàn)欣賞評述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xiàn)近大遠小的現(xiàn)象這一規(guī)律
2.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guī)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xiàn)物體的前后關系的作品
教學評價建議
1.能否例舉近大遠小的現(xiàn)象
2.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guī)律來表現(xiàn)前后關系
3.畫面是否表現(xiàn)出了物體的前后關系
4.三年級的學生怎樣學習透視知識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一些有明顯透視效果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3.學生準備學具:剪刀,漿糊,彩色紙,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2.發(fā)展階段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前后關系的?
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guī)律后,說說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xiàn)景物前后關系?教師可以為學生的作業(yè)指定一個主題,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后自主命題,并選擇一種作業(yè)形式(繪畫,拼貼,或兩者結(jié)合)
繪畫之前可以與學生探討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么比較合理?
3.收拾與整理
要讓學生養(yǎng)成將剪下的廢紙屑隨手放進紙簍的習慣,這樣課后的收拾與整理就比較方便
三課后拓展
尋找,收集與本課內(nèi)容有關的世界名畫,并用簡單的語言加以書面評論
教學參考資料
林間村道
荷蘭霍貝瑪
第5課天然的斑紋
領域造型表現(xiàn)
課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用一兩句話說出不同肌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法表現(xiàn)1-3種不同的肌理
教學評價建議
1.能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篇七
1、認識、會寫“啃、聊、嘮、濾、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三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可以想象與可以聽見的聲音,善于傾聽,感受美好的心靈之聲。
4、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傾聽,體會并掌握設問開頭引領段的方法。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聲音和可以聽見的聲音。
2、學會傾聽,感受美好的心靈之聲。
多媒體課件(聲音和圖片)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1、出示詞語:傾聽
2、說說“傾聽”的意思。
3、板書課題,導入新課學習:學會傾聽
(二)初讀課文,感受內(nèi)容
1、輕讀課文,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詞并認讀
頃刻 啃骨頭 聊天 奔馳 嘮叨 過濾 聆聽 器皿 嘈朵
辨析:
柳-聊 皿-血 嘈-遭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說說課文描寫了幾類聲音。請用筆劃下來。
2、課文中多處用了一種方法引領開頭,你認為這是一種什么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設問。給人以親切交流的感覺,讓人從心底感到自然、和諧)
3、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讀出感受來。
4、“聰明的人”和“沒有感覺的人”是怎樣對待“聽”的,畫出相關的句子。
5、你從聲音的游戲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理解課文,想象聲音之美。
1、讀課文1-3自然段,談談你最喜歡哪種聲音,為什么?(引導學生感受,運用擬人的手法來形容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體會聲音的美,并張開想象的翅膀,展現(xiàn)畫面的美。)
2、帶著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讀自已認為最美的部分。
3、用換詞法理解“頃刻”。
4、體會雪花滿足而溫柔的感覺是什么。面對這種境界你想說些什么?你認為美嗎?
(品讀: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燈的面頰,憐愛的淚水奪眶而出……)
5、想象這三種聲音會是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聽得見的聲音。
1、默讀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聽得見的聲音?畫出課文中的動詞。
(吹掀啃撥唱吵啄打落掃搖沖開關……)
2、你從聲音里感受到喜、怒、哀、樂了嗎?
3、將這些聲音進行分類。再讀一讀,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結(jié):是啊,我們什么都聽得見。我們在聲音的世界里,漸漸成長。)
(三)重點理解如何過濾聲音,學會選擇和思考。
2、說說“聰明人”和“沒有感覺的人”各是怎樣對待“聽”的?理解什么是“過濾”,什么是“聲音的過濾”。
3、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踐,談談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過濾”聲音的?
4、小結(jié):在聲音的世界里,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用心看、用心聽、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這個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聲音,學會聆聽。
1、多媒體展示,傾聽各種聲音的美妙,比較各種聲音,讓學生學會聽辨,并寫出相應的擬聲詞。
2、聽一首曲子,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
3、聽一段話,感受心靈之聲。
(五)總結(jié)升華,拓展延伸。
1、升華:聲音無處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種美妙的聲音便在你耳邊
板書設計:
想象的聲音 美
學會傾聽 現(xiàn)實的聲音 趣 世界在歡笑
過渡的聲音 妙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篇八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
3、感受魯智深機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俠士形象。
4、學習作者簡練傳神的人物語言描寫。
感受魯智深機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俠士形象。學習作者簡練傳神的人物語言描寫。
一、歌曲導入,揭示課題
1、歌曲導入,引出人物。
2、齊讀課題,抓住題眼,理解“俠”的涵義。
3、針對課題質(zhì)疑。
4、介紹魯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2、檢查生字詞。
3、說說魯智深為什么行俠?怎樣行俠?行俠的結(jié)果如何?相機滲透“長文讀短”的方法概括主要內(nèi)容。
三、精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學習。
先默讀課文3——7自然段,想一想,從魯智深的哪些語言能感受到他的“俠義”形象?接著把相關的語句劃出來,并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什么,寫下批注后與小組交流。
(出示自學提示)
2、反饋交流
(1)細品三“問”
抓住“故意說”,他心理本來想說……他卻故意說……
抓住“打攪”,劉太公會認為是打攪嗎?為什么還要這樣說?
分角色朗讀。
(2)細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么?創(chuàng)設情境,品味語言中刻畫的人物個性。多種形式朗讀,再現(xiàn)人物形象。
3、對比語言
(1)他對善良的劉太公一問再問,而對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卻只說了一句話。瀏覽課文8——11自然段,找出魯智深的語言描寫。
(2)品味“大喝一聲”中人物的個性。
(3)在對比讀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補充拓展魯智深語言描寫。
四、總結(jié)全文、學習寫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1、簡介《水滸傳》,激發(fā)閱讀興趣。
2、升華感情。
板書設計:
魯智深行俠桃花莊
粗中有細
聽語言智勇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