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案篇一
8月28日至29日,,我在濱州渤海中學小學部參加了部編本人教版新教材培訓。在觀看教育部的視頻資料時,自己還覺得不就是一年級語文嗎,變來變去也就是那樣,很簡單。后來當聽到那些來自去年已經(jīng)開始使用部編版教材的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做經(jīng)驗交流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想錯了:一年級看似簡單,并不簡單。部編版教材和以往教材有很大的不同,絕不是簡單的能自己摸索出來的。
首先最大的變化就是教材的難度降低,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地方多了,親子交流的地方多了,體現(xiàn)孩子童真童趣的地方多了。
其次的變化就是先學課文再學拼音,而且
強調
拼音只是一種工具,不強求默寫拼寫,拼音熟讀會寫就好。一年級只要讀準確二年級做到熟練就行,不要給孩子增加額外的負擔。第三,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的欄目。這個欄目的用意就是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剛上學就喜歡語文,但是不要作為教學任務,把它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就行。
教材有了這些變化作為老師在教學中該怎么做呢,有經(jīng)驗的老師也給我們
指出
在教學中可以做的好的方法:1.多參考教師用書。
2.看單元導語。
3.研究思考題和各個欄目的要求,對知識點或語文能力訓練的要求。
4.不要濫用多媒體。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案篇二
1、認識十一個生字,會寫幾、用,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觀察能力。
掌握十一個生字,正確書寫幾、用。
兩課時
小朋友們,前天剛剛下了一場大雪,房子上、樹上全白了,在這樣一個雪白的世界里,你最想干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有一群可愛的小動物也迫不及待地跑到了雪地上玩耍,他們成了學地里的小畫家(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強調的讀輕聲。)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關注兒童的經(jīng)驗世界,尊重學生主體,使學生在課堂開始就有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1、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3、學生分組讀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讀文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掌握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識字和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1)學生自由讀字。
(2)指名讀字。
(3)指名朗讀。
(4)齊讀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師:同學們,這些生字寶寶摘掉拼音帽子,你們還能認識它嗎?我相信,大家肯定有許多記住這些字的好辦法。那么,就請你把自己的好辦法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吧!看誰記的字最多!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識字、記字,再互相考一考。)
3、檢查學生合作交流的識字情況
(1)誰愿意把你記字的好辦法說給大家聽?(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2)指名讀字卡。
(3)開火車讀詞卡。
(4)男女生賽讀字卡。
(5)猜字游戲。(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型或動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戲。(一人讀字,大家舉起相應的字卡。)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記住字形。教學過程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體現(xiàn)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注意了識字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樣不僅使學生記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義,增長了知識。)
1、教師讀課文,學生跟讀。
2、指名讀課文,大家評價。
3、同桌互聽互讀。
4、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使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出示要寫的字幾、用
1、指導筆順,學生書空。
2、學生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用。
4、學生描紅,練寫幾、用
5、展示較好的字。
(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
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案篇三
新學期開啟全新語文教學生活的我本來因為教材的改編、不得教法而有些許焦慮,幸運的是,我有幸參加了9月19日至20日在南通十里坊少年宮舉行的全市小學語文一年級統(tǒng)編教材培訓會,聆聽了專家對教材的理念分析和方向指導,使我對新教材有了全新、更深的認識,教學方法上也有了初步的把握,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培訓中,我聆聽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的講話,李亮博士和上海市教研員薛峰的講座讓我們豁然開朗。通過各位專家的指導和講解,我對新教材的編寫理念和編寫特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新版的部編教材就是由國家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教材已上升到國家層面就必然受國家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和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用溫儒敏教授的話說,第一點就是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整體規(guī)劃,有機滲透”。教材編寫實質上是國家行為,所以教材編寫立意要高,要立德樹人。這同時也提醒我們語文教師今后在教材的拓展與選文時要圍繞思想價值去選材,不做無效拓展。另外,部編本教材不僅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材的編寫從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fā),圖文并茂,風格活潑,能夠吸引學生閱讀,激發(fā)學習興趣。她滿足了一線需要,對于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問題,也注意“糾偏”。簡言之,部編新教材具有揚正氣、接地氣、有生氣、更大氣的專屬特色。
教材結構上,部編新教材幾乎顛覆了以往的語文教學模式,先學一部分常用字,再學拼音,這在以往看來是不可想象的,其實是更關注了兒童的需求,并把閱讀提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增“快樂閱讀吧”“和大人一起讀”版塊,實現(xiàn)課外閱讀課內化,課外閱讀課程化,讓教材往課外閱讀延伸,往孩子的語文生活延伸。看得出來,語文學習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能力。在識字量上,第一冊識字量減少,由400字減少到300字,要求小學新生認識的全部是常用字,識字教學上突破了傳統(tǒng)的借助拼音識字的模式,而是借助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童謠、故事等方式,激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識字的方式呈現(xiàn)多元化,有趣又沒有難度。
教材內容上,與老版教材相比,大約一半課文被替換,新增幾首兒童詩,又恢復了一些經(jīng)典課文,選用文質兼美、適宜教學的內容,突出了經(jīng)典性、時代性特點,而短小精悍的兒童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的閱讀興趣比較濃厚,學會后不由自主的哼唱出來,慢慢就會建立起語感,覺得語言文字有意思,從而愛上學語文。語文園地里增加了“書寫提示”版塊,告訴我們寫字是有規(guī)律的,按規(guī)律寫,字能寫得更順手更漂亮。作為教師,教學中要夯實識字寫字教學,加強對學生書寫習慣和寫字姿勢的指導練習。
部編新教材讓我感觸深刻的另一點即是,增加了傳統(tǒng)元素,文化味很濃,本土文化滲透在書的各個角落。比如第一課“天地人”選用傅抱石的圖畫做插圖,給人以遼闊的空間感和濃濃的文化意境;漢樂府進入一年級上冊教材,也是傳統(tǒng)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文字與水墨畫有機結合,既拓展了兒童的想象,又涵養(yǎng)了兒童的美感。教學中,我們的要求不能過分拔高,讓學生讀讀背背,在讀背中感受漢語之美,培養(yǎng)其興趣。
部編新教材尊重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充滿濃厚自然的愛國情懷,重視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充滿童趣,又不失文化味,想來剛剛步入一年級的孩子們看了也定會喜歡。他們將在這本語文書中,感受祖國語言的無限魅力,感受文化的氣勢磅礴。我將在新的教學氛圍下,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我和學生們共成長!
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案篇四
在聆聽《我是人民小騎兵》中能聽辨出音樂力度的變化,簡述音樂表現(xiàn)給自己的感受。
聆聽音樂,聽辨音樂力度。
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發(fā)聲練習。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聆聽《我是人民小騎兵》
結合教材中的插圖,選擇適當?shù)幕脽羝浵衿瑔l(fā)學生。
提示:這首木琴表現(xiàn)了哪些內容?在節(jié)奏上有什麼特點?
3、小組討論并用簡短的語言說一說音樂表現(xiàn)的小騎兵的故事。
4、復聽時要求學生邊聽邊隨著音樂做動作,注意音樂采用了什么方法讓你感到小騎兵由遠至近?讓學生感受漸強、漸弱的運用在樂曲中的效果。
5、選擇打擊樂器進行參與或伴奏。
三、結束部分
小結。
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案篇五
1.認識七巧板,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初步認識平形四邊形。
2.利用七巧板拼擺平面圖形并創(chuàng)造性地拼其他圖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jīng)驗。通過與同伴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通過了解七巧板的來歷,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好奇多問,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興趣。他們表現(xiàn)欲強,好勝心也強,但自制力不強,且注意力保持時間較短。他們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思維過程往往依靠具體的表象,還帶有很大的依賴性和模仿性。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學生學習“幾何圖形、空間想象這類程序性比較弱的內容”比學習“計算這類程序性比較強的內容”更難,空間想象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需要時間,不同的人空間想象力差異巨大,而發(fā)展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鼓勵學生大膽去想、引導學生親自去做。
1.教學重點:認識“七巧板”,能利用七巧板拼擺平面圖形并創(chuàng)造性地拼擺其他圖案。
2.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與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1
【導入】課前5分鐘
故事中的種田人、兔子、樹利用七巧板拼圖制作,讓學生初步接觸利用學過的平面圖形拼圖案,并在故事中懂得妄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獲。
活動2
【講授】認識七巧板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新的玩具“七巧板”。守株待兔這個故事中的種田人、兔子、樹就是利用七巧板拼成的。(利用課間演示七巧板拼出種田人、兔子、樹的過程)
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說一說,認一認。
師:七巧板真神奇,可以拼出這么有趣的圖案。請觀察七巧板,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它里面有哪些是學過的圖形?藏著哪個新朋友?(平行四邊形)取出七巧板里的平行四邊形,看一看,摸一摸,它是什么樣的(平行四邊形有四個角,四條邊,但是不像正方形正正方方。)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發(fā)現(xiàn)了平行四邊形的特點,真是善于動腦思考的孩子,那你能動動你的小手把七巧板里的圖形分分類嗎同桌之間互相看一看,有沒有分法不一樣的,學生大面反饋,師評價。
小結:七巧板里有7個圖形,3種圖形,正方形有1個,是5號;三角形有5個,分別是1、2、4、6、7號;平行四邊形有1個,是3號。
【設計意圖】: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讓學生通過觀察,數(shù)一數(shù)來發(fā)現(xiàn)七巧板中圖形的組成和每種圖形的塊數(shù),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2)擺一擺,比一比。
師:“七巧板里面哪種圖形的數(shù)量最多?”“三角形。”“我們一起把三角形從七巧板中請出來。擺一擺,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發(fā)現(xiàn)結論:
1號和2號三角形一樣大,它倆最大。(驗證,跟他一樣的請舉起來,它倆可以重疊。)
4號和6號一樣大,它倆最小。(驗證不同方法,兩個一樣大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一個更大的三角形。)
7號是中等的。
師: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七巧板的很多秘密,誰來說說你都有哪些收獲現(xiàn)在把你的收獲說給同桌聽一聽。
【設計意圖】:
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七巧板的特點,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并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不僅使舊知識得到復習,還使學生意識到知識是互相聯(lián)系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介紹七巧板的來歷。
師:你們找到了七巧板的這么多秘密,真棒!那你們知道七巧板是誰發(fā)明的嗎?我們一起來了解。(利用課件向學生介紹七巧板的來歷:七巧板又稱“智慧板”、“東方魔塊”,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拼板工具,它是由一種古代家具演變來的。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發(fā)明的一種桌子,可以根據(jù)吃飯的人數(shù)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4人拼成四邊形,6人拼成六邊形……有意思吧!后來,這種桌子演變成一種玩具,它十分好玩,人們叫它“七巧板”。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國外人通宵達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
【設計意圖】:
數(shù)學具有人文性,通過了解七巧板的來歷,既實現(xiàn)了書本知識與人類文化歷史溝通,還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3
【活動】拼擺七巧板
師:我們中國人太了不起了,發(fā)明了這么好玩的七巧板。你們想不想玩七巧板?我們一起動手吧。
1.拼平面圖形。
(1)拼正方形。
說說你是怎樣拼的?都用到了那幾塊圖形?還有不同的拼法嗎?展示不同的拼法。
(2)拼三角形。
獨立完成,展示不同的拼法。
(3)拼其他平行四邊形。
你還能拼出其它我們學過的圖行嗎?展示不同的拼法。
【設計意圖】:
利用七巧板拼擺平面圖形是本課難點,我鼓勵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匯報交流。在交流中學習不同的拼法,并嘗試模仿別人的方法進行拼擺。這樣的安排適合一年級孩子,既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又調動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模仿拼圖。
師:大家動手又動腦,用七巧板里的圖形拼成了這么多我們學過的圖形,真厲害!其實,七巧板除了可以拼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還能拼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呢。大家請看:
(1)欣賞用七巧板拼出的各種圖案
(2)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圖案,照樣子拼一拼。
(3)向同桌介紹你拼的圖案,用了哪些圖形拼成的。
【設計意圖】:
由拼一拼學過的基本圖形到模仿拼出美麗的圖案,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再一次提高。
3.創(chuàng)意拼圖。
(1)創(chuàng)造拼圖。
要求:同桌合作,發(fā)揮你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用一幅或兩幅七巧板,拼擺出一幅作品。記得給你們的作品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2)作品欣賞。
兩位作者一同上臺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
【設計意圖】:
學生積極參與到拼擺活動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精神,而且可以達到互相學習、互相補充的目的。將學生的各種拼法展示出來,有利于學生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
活動4
【活動】欣賞七巧板在生活中的應用(伴音樂)
師:其實呀,七巧板不僅可以在課堂上拼出這么多有趣的圖形,在生活中,也有許多事物是用七巧板的原理設計出來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設計意圖】: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堅持到一堂課的最后幾分鐘實屬不易。在學生大腦最疲勞、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時候,我利用精美的課件,帶他們欣賞七巧板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圖片,再次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活動5【活動】總結收獲布置作業(yè)
活動五:總結收獲,布置作業(yè)
你開心嗎?你想對七巧板說些什么?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你們還想玩七巧板嗎?我也想,七巧板真神奇,只要你大膽嘗試、動手創(chuàng)造,七巧板可以千變萬化,帶給我們一個奇妙的世界。最后,我給大家布置一個小任務:小組四人合作,一起拼一個有趣的故事,下次上課接著展示。下課。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也是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收獲,進一步體會到七巧板的神奇。
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案篇六
1、通過觀察討論,了解自己的外形、性格等特征。
2、能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用簡練流暢的線條畫出自畫像。
3、通過夸自己、暢想未來培養(yǎng)愛自己的情感,從而培養(yǎng)自信心及理想教育。
了解并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進行描繪。
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用簡練流暢的線條畫出自畫像。
多媒體課件及范畫工具。
小鏡子、畫紙、彩筆等。
1、猜一猜(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張自畫像和照片找出對應的人物)。讓學生說出自畫像突出了人物的哪些特征。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靈巧的手,你們想不想畫畫自己?今天我們來學一學《畫自己》
2、板書課題――畫自己
1、我們自己到底長的什么樣,請小朋友拿出鏡子照一照。觀察自己。
請小朋友對著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看看自己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2、請同學們上來說說自己面部最突出的特征,同學們也可以說說對他的印象(臉型、五官、表情、神態(tài))
3、給你1分鐘請你后面的同學說說你最美的地方是哪里?老師請幾組同學來互相夸夸對方。
1、師:許多繪畫大師也經(jīng)常畫自畫像,好,我們共同來欣賞
(1)這是著名藝術大師達芬奇,長長的胡須仿佛蘊藏了他在藝術、科學、醫(yī)學方面的成就,他把繪畫中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建筑學中,他設計的建筑物結構合理而美觀。
(2)他就是現(xiàn)代繪畫大師徐悲鴻,嚴肅的表情,憂郁的眼神表現(xiàn)出他的憂國憂民,他在抗日戰(zhàn)爭中舉辦畫展,救濟災民,他的《奔馬圖》永遠鼓舞著中國人的士氣。
2、師總結:我們從這些自畫像中不僅看到了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好像看到了他們鮮明的個性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1、下面請大家猜一猜,這個人是誰?是老師。老師小時侯是愛畫畫的小姑娘,后來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成為了一名同學喜愛的老師。
2、老師也來畫畫自己好嗎?教師即興示范對鏡畫自己,在畫的過程中讓學生在事先畫好并排好序數(shù)的各種基本臉形、基本五官形、基本發(fā)型、身材、個頭、衣服、色彩等圖中選擇類似的一種或說說是由哪幾種的變化組合。說說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對號入座但又不定死,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對待。
3、示范畫法:找特征、構圖大、畫出頭像、畫表情及神態(tài)。
1、看了老師畫了自己,你們想不想再來畫畫自己?那請你說說你準備怎樣畫自己?
(1)畫出面部特點;
(2)表現(xiàn)性格特點;(通過表情、眼神等)
2、允許學生說悄悄話進行討論,幫助同學認識自己。
3、及時表揚落筆肯定、大膽表現(xiàn),畫出自己特點和個性的作業(yè)。
4、對表現(xiàn)拘謹?shù)膶W生作鼓勵性指導。
5、教師巡回指導。(構圖、找特征、繪畫大膽等)
6、教師引導學生在畫面中添加興趣愛好等。
老師評價,學生互評。
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案篇七
使學生們了解眼睛的功用
1課時
一、導入
一雙眼睛一對寶,
生活學習離不了,
愛護眼睛講衛(wèi)生,
預防近視和眼病
二、板書課題:第四課了解眼睛的功用
三、教師帶讀第16頁的課文
(學生齊讀,分組讀)
四、新授
1、出示圖片1
提問:圖上你看到什么?怎樣保護眼睛?
小結:眼睛可以幫助我們看到美好的大自然。
2、出示圖片提問:看圖說說眼睛有哪些功用?
五、課堂總結
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案篇八
一、能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樂)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睦相處。
二、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動物說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三、在聆聽音樂中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像中的動物神態(tài)。
四、認識木魚、碰鐘,學習并探索演奏方法,練習為歌曲演唱伴奏。
五、能準確地朗讀歌謠,并讀出二拍子的強弱。
一、學唱歌曲《動物說話》和《我有一只小羊羔》
二、認識木魚
三、學習二拍子的強弱
四、聆聽《三只小豬》和《快樂的小熊貓》
一、《三只小豬》是由一支輕音樂隊演奏的樂曲,輕松、幽默,勾畫了三只小豬愉快的生活場景。
二、管弦樂《愉快的小熊貓》是美術影片《熊貓百貨商店商店》中的一個音樂片斷。音樂開始,首先由中提琴奏出的長音和小提琴奏出碎弓音,渲染了大森林早晨美麗的景色,在弦樂柔美的音響襯托下,笛子吹出一段節(jié)奏自由的旋律,其音調清新,色彩明亮。
一、指導學生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動物說話》,讓他們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二、識木魚,學習并探索演奏方法,并練習為歌曲演唱伴奏。
三、編創(chuàng)與活動,按節(jié)奏和節(jié)拍的強弱讀歌謠。
一、學唱歌曲《動物說話》
二、認識木魚
三、編創(chuàng)與活動
一、組織教學,聽音樂律動。
二、編創(chuàng)與活動。
1、按節(jié)奏和節(jié)拍的強弱讀歌謠。指導學生讀歌謠時,有意識地讀出節(jié)拍的強弱,做到有感情地讀。
2、可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音色,表現(xiàn)老鴨和小鴨的叫聲。
三、表演《動物說話》
1、聽樂曲律動
2、完整地聆聽《動物說話》,聽錄音再自己范唱,讓學生來感受。
采用不同形式讓學生感受,拍手聽、默唱、小聲跟唱。
3、按節(jié)奏和節(jié)拍的強弱來讀歌詞。
4、聽琴輕聲學唱
5、師提示:怎么樣演唱能表現(xiàn)出你很愛小動物的心情,用你的聲音告訴我。啟發(fā)學生演唱時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
1、啟發(fā)學生編創(chuàng)歌詞,表現(xiàn)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2、用木魚為歌曲伴奏,注意看課本上木魚的圖有深有淺,示意學生敲擊的動作有重有輕,要按著歌曲的強弱規(guī)律敲擊,并要明確打擊樂的伴奏地位,學會與歌曲的聲音協(xié)調起來,不要喧賓奪主。
二、復習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和《同唱一首歌》。
三、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告訴小朋友要熱愛小動物。
本課從喜愛小動物是兒童們的天性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表現(xiàn)力,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在歌曲中體驗不同的演唱形式和藝術風格。
一、能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
二、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三、能根據(jù)自己最喜愛的動物形象即興創(chuàng)編歌詞,并會演唱和表演。
一、認識碰鐘、鋁片琴,學習并探索演奏方法,練習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學重點:即興創(chuàng)編歌詞,并會演唱和表演。器樂的演奏運用。
教學難點:鋁片琴在歌曲伴奏中的運用。
教學用具:各種動物頭飾、鋁片琴、碰鐘、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請小朋友們課前自己制作一個最喜歡的動物頭飾。
老師準備一件小羊羔的衣服和頭飾。
教學過程
一、體現(xiàn)引入部分:
1、老師與學生一起隨著歌曲《動物說話》自由律動,拉近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使學生在平等、輕松、自由的氣氛下進入音樂課堂。
提問引入:剛才我們表演了一首與動物有關的歌曲,小朋友們還會唱其它與動物有關的歌曲嗎?(自由表演唱,培養(yǎng)學生自信演唱的能力)
2、感受新課部分:
變魔術引入新課:請一位小朋友協(xié)助老師,其余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事先讓這位小朋友穿上小羊羔衣服和頭飾,不讓孩子們看見,其他孩子閉上眼睛,老師說:“一、二、三變”,小羊羔從教室外咩咩叫繞場一周。
老師引導小朋友看著小羊羔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
3、用聽唱、模唱法學會《我有一只小羊羔》。
a、要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歌曲的愿望。
b、采用適合學生演唱的調高進行聽唱教學。聽唱教學中可提示學生在同音反復處唱得輕松、親切。
c、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跟著音樂做自由律動,編創(chuàng)動作,表達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1、認識碰鐘、鋁片琴,學習敲擊的正確姿勢。
2、為了使學生很容易用鋁片琴敲出旋律,減少技術負擔,老師先在鋁片琴上分別貼上“1、2、3、5”四個音,用“數(shù)字譜唱法”學習。
3、2 12 ∣ 33 3 ∣ 22 2 ∣ 35 5 ∣
3、2 12 ∣ 33 33 ∣ 22 32 ∣ 1 — ||
二、用鋁片琴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伴奏
1、老師示范用鋁片琴敲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分成四個小組,分別用“數(shù)字譜唱法”把歌譜分成四組接龍,用鋁板琴演奏自己的音樂部分,小朋友輪換著玩一玩打擊樂器。
2、分小組進行編創(chuàng)歌詞:請小朋友們戴上自己制作的動物頭飾。每個小朋友在組內編唱自己最喜歡的動物歌《我有一只_x》。分小組展示成果(唱、奏、演結合,培養(yǎng)學生自信地唱歌,與同學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3、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方法:每組推薦幾名小朋友分別敲鋁片琴和碰鐘,為歌曲伴奏,其余小朋友圍著本組自由表演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大家可唱的不一樣,讓小朋友盡情地表現(xiàn)自我,角色可以輪換。欣賞《我的小綿羊》并小結。
4、用多媒體展示現(xiàn)實生活中各類不同品種的羊的圖片,邊欣賞邊聽歌曲《我的小綿羊》,讓學生感受除今天學習的《我有一只小羊羔》外,還有許多關于羊的歌曲。
5、讓學生了解羊全身都是寶,如:羊皮鞋、羊毛衣等,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和討論,從而教育學生:小動物對人類有很多貢獻,我們要愛護小動物,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
三、課堂小結:讓學生感受音樂是怎樣表現(xiàn)各種動物的動作、叫聲、形態(tài)等特點,從而感受音樂的情緒變化對表現(xiàn)樂曲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的熱情。
1、聆聽歌曲《三只小豬》和《快樂的小熊貓》,感受樂曲描述的愉快勞動的情景,感受勞動的快樂。
2、認識碰鐘,學習敲擊碰鐘的正確姿勢。
教學過程:
一、律動。
二、認識碰鐘
1、觀察示意圖,知道怎么敲擊。
2、想一想,聽一聽,碰鐘的聲音是長的,還是短的?怎么才能敲出短音。啟發(fā)學生動腦思考。讓學生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敲擊碰鐘。
一、復習表演《動物說話》,《我愛我的小羊羔》
二、聆聽《三只小豬》
1、完整地聆聽《三只小豬》,說一說樂曲描繪了怎樣的小豬。三只小豬好象在做什么?
2、復聽,讓學生自編動作表演三只可愛的小豬。看誰能記住小豬叫的地方,隨著樂曲學小豬的叫聲。
3、三幅動作提示圖分別是:
扭著身體學小豬走路。
用手指抵住鼻尖,模仿小豬的翹鼻子。
兩只手在耳朵上方伸開五指做“扇風”的動作,模仿小豬的大耳朵。
三、聆聽《快樂的小熊貓》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描述的清晨的意境和小熊貓愉快勞動的情景。
2、復聽,將音樂分成兩部分。“大森林的早晨,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在小熊貓打水的時候,你好象又聽到了什么聲音。”利用音樂中的特殊音響,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
3、復聽時,讓學生跟著音樂表演,樂曲結束了。教師可啟發(fā)學生編創(chuàng)結尾。編創(chuàng)結尾分組進行,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利用樂器、人聲、拍打動作為樂曲做結尾。
四、課堂小結:
課后反思:通過歌詞創(chuàng)編,自制樂器為歌曲伴奏,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開發(fā)。以情感、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讓學生在“想”“動”的音樂實踐中拓展音樂,了解音樂要素、力度以及不同畫面所表現(xiàn)的不同的音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