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篇一
在寒假里,我讀了《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
這本書是斯蒂芬。茨威格的傳記名作之一。這本書共收入了他的歷史特寫12篇,向我們展現了12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當強烈的個人意志與歷史宿命碰撞之際,火花閃爍,那樣的時刻,從此照耀著人類文明的天空。
在這12個故事里,我最感興趣同時也讓我最感嘆的一篇文章就是《黃金國的發現》了。
蘇特爾在自己的土地中發現了混在泥沙里的黃金,從而掀起了持續四年橫掃世界的“淘金熱”。人們不再勞作,拼命的淘金,期待自己能一夜暴富。世界各地的淘金者,紛紛涌入到蘇特爾的土地上,他們霸占了屬于蘇特爾的財產和土地。最終他們使蘇特爾家破人亡。
不論道德還是法律,最后都在利益之下露出丑惡的本性,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其實黃金也不過是地球上的石頭罷了!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篇二
在寒假里,我讀了《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
這本書是斯蒂芬.茨威格的傳記名作之一。這本書共收入了他的歷史特寫12篇,向我們展現了12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當強烈的個人意志與歷史宿命碰撞之際,火花閃爍,那樣的時刻,從此照耀著人類文明的天空。
在這12個故事里,我最感興趣同時也讓我最感嘆的一篇文章就是《黃金國的發現》了。
蘇特爾在自己的土地中發現了混在泥沙里的黃金,從而掀起了持續四年橫掃世界的“淘金熱”。人們不再勞作,拼命的淘金,期待自己能一夜暴富。世界各地的淘金者,紛紛涌入到蘇特爾的土地上,他們霸占了屬于蘇特爾的財產和土地。最終他們使蘇特爾家破人亡。
不論道德還是法律,最后都在利益之下露出丑惡的本性,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其實黃金也不過是地球上的石頭罷了!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篇三
當看到書名的時候,我腦海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康德經典的墓銘志,即:“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是時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們就愈是給人的心靈灌注了時時翻新, 有加無已的贊嘆和敬畏 ——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這兩句話竟巧合的描述了我看完書之后的感覺,那些閃耀的群星映在歷史的長河里,在后人抬頭仰望他們的故事時,也是一場壯麗的景觀。而那些改變歷史命運的人,他們進行歷史性的抉擇的時候,同樣也對人類心中道德的一場演繹。
但在他們,還未抉擇之前,沒有人知道,那所做的`決定究竟是對還是錯的,正因為這樣,他們的選擇才更加的難能可貴。
在他們選擇之后,后人會站在自以為公正的角度評判,滑稽的是,每一個評判歷史的人都站在上帝的角度來評判著當時不知對錯的歷史造就者,而當這些上帝般無所不知的人決定自己生活的時候,卻會選擇得一塌糊涂。
我一直覺得,人類是一種奇怪的,擁有集體臆想癥的一種生物,他們共同的相信并不存在的事物,就像崇尚佛道,崇尚儒家學說一樣,崇尚那些倫理道德,又或是所謂的市場經濟,但當所有的人類都相信這些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又開始在人們之間切實的存在了。
而一開始,這些東西并不存在,它們的存在只是因為我們那些欲望的驅使,就像動物驅使著自己捕獵生存,而后造就了生態圈一樣。是我們早就了那些仿佛離我們很遠的東西,而我們每個人又都創造了與我們相關的歷史。
人們相信歷史故事,也相信英雄和經典人物,同樣也善于忘卻所造成的災難,記錄自己種族光輝的歷史,而那些血腥的陰暗的總是不被歷史的傳承者所接納。
所以我懷疑每一段歷史,也懷疑每一個故事,當一段歷史被所有人都曲解的認為成故事里的那樣,那么真正的歷史什么樣,又有誰會在乎呢。雖然總有人想要公正的記錄歷史,但受限于人類這種生物的本性,就像叔本華在他的哲學中所述的,一切事物都是個體意志的表象,本就沒有什么東西是完全客觀的,這是人類這種生物的悲哀,也讓我愈發的覺得生而為人,真的了無生趣。
ps.
我想如果我死了,墓志銘應該寫:他是個可憐的悲觀者。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篇四
作者是奧地利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青年時代游歷世界各地,結識羅曼。羅蘭和羅丹等人,并受到他們的影響。1934年遭納粹驅逐,先后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滅中與妻子雙雙自殺。
被歌德稱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歷史,盡顯歷史的關鍵時刻,他們宛若星辰一般永遠閃耀著光輝,普照著人類自身。該書選取了12個真正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關鍵時刻,這些時刻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死、一個民族的存亡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
這本書中,對拿破侖兵敗滑鐵盧的歷史特寫,寫的精彩紛呈。這里簡單贅述一下滑鐵盧戰役的梗概,再現那驚心動魄又令人嘆息的人類關鍵時刻。
拿破侖。波拿巴(1769—1821),20歲時參加法國革命軍,35歲時法國元老院授予拿破侖皇帝稱號。隨著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拿破侖畢生東征西站,權勢盛極一時。1820年兵敗莫斯科,1820年被反法聯軍擊敗,被迫退位,被囚在地中海的厄爾巴島。但1820年3月拿破侖潛回法國巴黎,重登皇位。同年6月15日,同反法同盟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激戰后,兵敗。這次兵敗,拿破侖再也沒有機會改寫法國的歷史。但這次兵敗的細節讓人扼腕。
當拿破侖第二次重登皇位后,很快就占領了里昂、巴黎。反法聯軍急忙籌集到了一支英國軍隊、一支普魯士軍隊、一支奧地利軍隊、一支俄國軍隊。這幾只軍隊從不同的地方開始集結。拿破侖知道一旦敵軍集結將會對自己造成致命威脅,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之前分而攻之,各個擊破。他必須利用自己軍隊的高漲熱情迅速擊敗反法聯盟的幾只軍隊。
6月15日凌晨3點,拿破侖大軍越過邊境進入比利時,與普魯士軍隊遭遇,并將普軍擊敗。雖然普軍被擊敗,但普軍并沒有喪失戰斗力,并向布魯塞爾撤退。拿破侖分析戰況,他將同威靈頓率領的英國軍隊進行激戰,不能讓撤退的普魯士軍隊同英國軍隊匯合,否則失敗在所難免。為了防止撤退的普魯士軍隊同英國軍隊匯合,拿破侖派出了他的老實可靠、兢兢業業的格魯希元帥,并分給他三分之一的部隊去追擊、消滅普魯士軍隊。請注意這位元帥,這位元帥既沒有膽識魄力,也沒有英雄氣概。使他聞名于世的,僅僅是他的不幸和厄運。也就是這位元帥考慮的一秒鐘,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拿破侖的命運和世界的命運。
英國軍隊統帥威靈頓冷靜地在滑鐵盧高地上筑好工事,嚴陣以待。當拿破侖對威靈頓主陣地發起五次攻擊而被擊退下來的時候,英軍陣地的嚴密防線開始松散了。最后,連拿破侖的最后預備隊———老近衛軍正步履艱難地向山頭進攻。歐洲的命運全系在能否攻占這一山頭上。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篇五
在我們試圖試圖復原歷史或回望歷史的過程中,知識轉變成了形形色色的文字。我們不妨把知識分為兩類:一類是關于人類世界的知識,另一類則是關于動物世界的知識。然而,只有人類明確的意識到了自己與生存世界的關系,只有他們用思想點燃了生活,創造著新的大千世界。
人類有思想,所以他們當中會產生思想的精英,使人類思想經歷一波一波的高潮。號稱“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選取了十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拜占庭的陷落、亨德爾的精神復活、滑鐵盧的一秒鐘、黃金國的發現······鐵血殺伐與一世梟雄、永恒悲音與帝國隕落等讓人心靈震撼的歷史場景中,一個個歷史上的思想精英們登上了舞臺。
這本書里寫的偉人,體現出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大形象,而是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或在某種特定環境下體現出崇高的人性,完美的品質和性格,或干脆只有一件驚世之舉。在我看來,作者正是將拍電影時常用的“蒙太奇手法”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中——這些人們所做之事,無論大小,作者都將其淋漓盡致的描寫,稱作“歷史特寫”。
讀過這本書后,我發現了它與名人傳記或正統史書的關系:它是他們的結合體。既然是歷史特寫,那么就一定會有一個充當這段歷史的締造者或者推動者的人物(偉人)。而從他們締造或推動歷史的過程中,我們既能窺見當時社會現狀的一角,又能看出美好或丑陋的人性在影響著這個歷史事件。有人有事,人和事相互襯托,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我覺得這種寫法最大的優點,就是兩全其美,又與史實緊密照應,又寫出了鮮活的人物。
其實,這本書給我的除了震撼還是震撼。我那先前朦朦朧朧的歷史框架在讀完這本書后了然清晰了起來,在感嘆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時,我赫然堅定了一個信念:我要學好歷史。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篇六
自從買人文社科的書無法報銷之后,酷愛讀書的我便開始尋找不同的渠道以獲取免費的書或低價購書。《人類群星閃耀時》就是我用《小王子》跟一位上海的書友換的。雖然快遞費可能都比書費貴,但這個事情有特殊的意義,與經濟無關。
《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寫的一本小書。作者為這個小書起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副標題——十二幅歷史袖珍畫。它集小說、傳記和報告文學的特征為一體。此書面世后,當年的德國大學生幾乎人手一冊。從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來看,這本書也還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書中所選的十二個人物來自不同領域,他們的事跡對全人類的影響各有輕重,他們也不能代表全人類最閃耀的群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個故事是:“拜占庭的陷落”、“滑鐵盧決定勝利的一瞬”、“飛越大洋的第一句話”。
“拜占庭的陷落”講述了一個意外事件改變世界歷史的故事。只有八千守軍和堅固城墻的拜占庭被擁有十五萬大軍的土耳其人包圍時,或許破城的最終結局只是時間問題了。然而在蘇丹最精銳的后備部隊的最后一輪進攻中,一個被拜占庭人遺忘、無人守衛的、被稱為凱卡波爾塔的小門讓土耳其人突入城中,從而導致拜占庭永遠地陷落了。或許這個小門不被遺忘,拜占庭只是能夠多守幾天,甚至一兩月,最終還是陷落;或許多支撐的時間讓他們能夠等到歐洲的援軍,抑或蘇丹的后方出現問題而放棄攻城。即使是最保守的前一種情況,也足以對世界造成不可忽略的影響。考慮到蝴蝶效應,歷史上一個小的改變,也可能帶來巨大的影響。想起這個小門,只需要任意一個拜占庭人靈光一現的一瞬,然而這一瞬卻成了永遠的奢侈。
“滑鐵盧決定勝利的一瞬”講述了決定拿破侖命運的'滑鐵盧大戰。拿破侖從厄爾巴島逃回法國并重新坐上皇帝寶座后,遭到了英國、普魯士、奧地利、俄國聯軍的進攻。拿破侖需要搶在它們匯合前將之各個擊破。在滑鐵盧,拿破侖親自進攻英軍。為了防止普軍與英軍合兵,拿破侖派出只會忠誠地執行命令的格魯希元帥,讓他帶領三分之一的部隊去追擊普軍。拿破侖并非不知道格魯希的優缺點,但他實在沒有別人可用了。當拿破侖與英國人戰斗到最后階段時,誰的增援先到誰就享有勝利。格魯希元帥拒決屬下增援主戰場的建議,因為他要不折不扣地執行皇帝的命令。雖然他心中十分不安,但卻始終無法違背命令,無法作出相信自己判斷的抉擇。作出這樣的抉擇只需要一瞬,這一瞬將改變整個世界的進程。但最終的結果是,格魯希元帥率領他的部隊就在主戰場幾個小時的行軍距離內晃悠,從而讓普軍增援英軍而導致滑鐵盧成為拿破侖的傷心地。
“飛越大洋的第一句話”講述了菲爾德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在一次次的失敗之后終于鋪設成功連接歐洲和美洲的海底電纜的故事。在菲爾德準備開始這一偉大事業時,這個壯舉似乎還是天方夜譚。可以說,菲爾德的事業面臨著一個又一個巨大的障礙。他往返美洲與歐洲、橫渡大西洋三十余次,把整個身心、全部財富投入這項事業中。歷經四次失敗、經過六年時間,最后這項事業終于取得成功。這條電纜把舊世界和新世界連接起來成為一個共同的世界,極大地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在整個挑戰的過程中,倘若菲爾德在某一瞬間滑過放棄的念頭,世界發展的歷史可能真的就要改變了。
作者還講述了幾個關于藝術家創作的故事,感覺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并沒有那么廣泛。可能在作者眼里,優秀的、可以傳承千年的作品對人類的重要作用,與其它政治歷史事件一樣重要吧。
作者在序中表達了一個重要觀點,可以用于理解作者寫這本書的動因。茨威格認為,“一個影響至為深遠的決定系于唯一的一個日期,唯一的一個小時,常常還只系于一分鐘”——這是在講歷史的偶然性。一個偶然的歷史事件,可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歷史的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一個偶然的歷史事件可能并不會改變其發展規律。但一個偶然的歷史事件可以改變歷史的具體發展進程。世界之所以是現在這個樣子,是一系列偶然因素的發展結果。任何一個偶然因素的改變,可能局部地或全局地改變世界的具體面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個人的出生,都是幾億分之一概率的結果。任何一個微小的改變,可能都導致這個世界沒有我們了。作者在全書中都在力求刻畫出一個個影響人類社會的重要時刻。這十二個故事并沒有描寫開始,也沒有囊括結束。改寫人類發展具體歷程的機會,可能在每一個人手中。愿每一個這樣的改變都是積極的,愿我也能參與到這些偉大的事業中吧。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篇七
飛越大洋的第一句話是《人類群星閃耀時》里面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菲爾德鋪設人類第一條海底電纜的故事。更多的談到的是菲爾德遇到的挫折和失敗,最終而成功。古往今來的發明,發現哪一個不是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金錢和時間的損失又算得了什么呢?又多少人在追求真理和探索科學的道路上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令我感慨的是這樣的一句話:“1837年是具有世界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電報機第一次使迄今相互隔絕的人們的經歷成為同時性的,但這件事在我們學校的教科書里卻很少被提起。令人遺憾的是,學校的教科書仍然認為講述個別統帥和民族的戰爭及勝利更加重要,而不講那些真正的勝利,全人類共同的勝利。其實,就起廣泛的心理影響而言,近代史上沒有哪一個日期能與時值的這一變革相提并論。這一分鐘在阿姆斯特丹、在莫斯科、那不勒斯和里斯本發生什么事情,在巴黎同時能夠知道,自從那時以來,世界就變了。只要再邁出最后一步,世界各大洲就能都包容到那個美妙的聯系之中,從而創造出全人類共同的意識了。”
我們很多人可能對打電報已經沒有了概念和印象,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我們的下一代,將會有截然不同的目標和方向,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我們不應該再苛求他們仍然和我們的想法一樣。
我們更應該感謝能夠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為這個時代創造了巨大的進步的科技,這是全人類共同的進步,因為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更應該銘記這些在新時代推動人類進步的人們,是他們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內容,改進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正如書中所說,個別統帥和民族戰爭并不是真正的勝利,全人類共同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篇八
我們生在二十一世紀,朝代的變遷,歷史的浮沉,現今世界已變得精彩紛呈,彈指間便可看盡這世間繁華,除了南北兩極之外,似乎人類的足跡已出現在了世界各處,同時仿佛這也讓我們忘記了前人探索與成就,試問還有幾人記得那些在西方的時間長河中曾經風光一時的“明星”。
《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作者的語句很平淡,但似乎平淡的有些過頭,導致這本書看起來十分的枯燥乏味,不過這本書的選材很好,選擇的人或事都曾在西方轟動一時,看起來很有年代感,故事到還蠻有趣,也算是于其平淡的語氣互補。
在這個現代化的工業城市中,處處充斥著和平氣息,我們幾乎沒怎么見過真槍實彈與戰爭,只能通過書籍了解一些戰爭,在茨威格的筆下,像我們真正展示了古人們的細心與智慧。
奧斯曼帝國的新繼承者決心要攻占拜占庭,經過數次激戰始終不見成效,此時這位天才皇帝想出一幕驚險之棋,將戰船從陸地運送到拜占庭防守薄弱的靠海一隅,最終因為被拜占庭疏忽的一座小門--凱爾卡門的發現,奧斯曼帝國毀滅了拜占庭這一人類文明的精華。也正是因為拜占庭的疏忽,便斷送了這一整座城市,與近千年所傳承的文化。
其實歷史的走向有時總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可能便是這一小部分人的疏忽與紕漏,便斷送了無數人的性命,同時這也改變了我從前對古人的認知,他們并不一定像我們想的一樣昏庸、愚蠢,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智慧,也正因為他們一點一滴的積累,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成就。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篇九
《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寫的。
我讀了文中的作者介紹中是這樣寫道:文學大師講述最不可思議的歷史轉折。“傳記文學之王”斯蒂芬·茨威格。
這本書講述了不同時期不同人物對世界歷史做出的貢獻。第一篇是講述了中世紀歐洲著名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的故事,其中的許多令人憎恨而又可笑的荒唐的事情。
一開始“發現太平洋”就寫了哥倫布發現一個島嶼上大量的黃金,他用豐富的想象力極力地吹捧著,其實他發現的小島嶼上并沒有多少金子。只是他自己的想象,吹牛罷了。
因為哥倫布的“現身說法”,許多西班牙人和全國四面八方奔來的人都參加了第二次遠航,其中有的是真正的探險家和達官貴人,但更多的是窮人、盜賊和強盜。就這樣組成了一支隊伍。
但是,當他們到達那里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發現金子。于是他們就開始搶奪印度安人身上的金錠子等等。后來他們成為了一群“賭民”,將剩余的時間耗在了賭場上,很快便背上了沉重的賭債。
情況越來愈混亂,后來又有一些人說其他的地方有寶藏——黃金。又開始了尋找。而那些“賭民”因債務纏身而被留了下來。
當我讀到“對這些債務纏身的人來說,死并不是最可怕的,他們真正害怕的是腳踏實地的工作和償還高山似的重債。”時,我對他們的命運。
所以他們只能是窮人,賭民。他們的命運不會有改變,因為他們只想過不勞而獲的生命。成功不是隨隨便便的。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篇十
在最初我捧起這本書的時候,就有些不明白為什么是人類群星呢,閃耀時又是什么?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片未知的領域正誘惑著我去探索。
它顯然成功的吸引住了我的注意,翻開目錄一看,那縈繞在我心間的迷霧才算是散去些許。
我開始讀了起來,那歷史的經歷,在我翻開書那一刻像是就在我身邊剛剛發生不就,戰火中的余煙還未散去;那將士們為踏上征程而激動的吶喊還在耳邊;那滑鐵盧在戰時猶豫不決的心態,我不自主的為他著急,當因他而敗北的時候,我有點咬牙切齒。這種感覺就像活在歷史里,讓人欲罷不能的感覺。
在這本書里,當你讀進心里的時候,它就像是你的記憶一樣,他們都是有歷史上的一些經驗所結成的,正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本書也算得上一位“老人”了。
每一篇章中都有一些旁批,使這本書在原有的歷史上更多了一些“親和”,在后面還有閱讀鑒賞作為小結啟示,給一個篇章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拓展知識給我們帶來了無數想象空間。
而在一本書讀完后,我得到了歷史名人的一些經驗,也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人類的歷史就如一篇浩瀚的星河,無數個生命在其中發亮,知識亮度有亮有暗,有長有短,群星閃耀,也就是把歷史名人匯聚在了一起。讓我們走進歷史,去看那名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