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聲樂兒歌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聲樂兒歌教案篇一
提示:
1.培養(yǎng)托兒情緒愉快地和同伴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體驗正確洗手的方法。
2.如托班人數(shù)較多,分兩次讓托兒洗手,主班老師可帶領部分托兒玩游戲,配班老師帶領小朋友進盥洗室洗手。
玩法:
1、托班幼兒圍坐在一起。
2、念(1)句時,托兒雙手手心向上,跟著節(jié)奏念兒歌,上下抖動4下;念(2)句的前半句時先做卷左(右)邊袖子的動作,念(2)句的后半句時做卷右(左)邊袖子的動作;念(3)、(4)句時左手在上,搓搓左手的手心,搓搓左手的手背;念(5)(6)句時右手在上,搓搓右手手心,搓搓右手手背;念(7)句時雙手十指交叉抱好;念(8)句時用力甩三下。
準備:托兒已會念兒歌“洗小手”。
附兒歌《洗小手》
(1)洗小手,洗小手,
(2)先卷袖子后洗手,
(3)手心搓一搓,
(4)手背搓一搓,
(5)換只手,
(6)再搓搓,
(7)抱起來,甩三下,
(8)一、二、三。
初步理解兒歌中的內(nèi)容,愿意跟著老師一起學念兒歌。
1、教學掛圖。
2、小狗、小貓、小鴨的動物卡片若干,幼兒人手一份新房子操作卡片。
一、幫助幼兒理解兒歌中的內(nèi)容。
二、師:老師把這幅圖片編了一個很好聽的兒歌,還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兒歌的名字叫《新房子》,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三、師:這首兒歌好聽嗎?兒歌的名字叫什么?這么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看著圖片說一說好嗎?(師幼共同將兒歌念一遍)
四、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幢新房子,可是還沒有小動物住進去,我們來請這三只小動物住進去好嗎?(教師與幼兒邊念兒歌邊將小動物卡片貼在新房子里)
聲樂兒歌教案篇二
一、教學目的:
使學生明確歌唱的發(fā)聲原理應包括氣息的運動軌跡及共鳴腔體的正確打開和運用。
二、教學方法:
講解、示范、啟發(fā)式教學。
三、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體會正確呼吸方法
2.指導學生正確的發(fā)聲狀態(tài)
四、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確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對抗力與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協(xié)調(diào),并形成循序漸進的良好歌唱習慣。
五、教學教具:
鋼琴、譜架、六、教學過程:
(一)簡單扼要地介紹歌唱的發(fā)聲原理: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體會自然嘆氣時小腹的收縮力及腰部四周的擴張力。
運用共鳴腔體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體會打哈欠時的自然狀態(tài)找到共鳴腔打開的感覺,想象自己是個大胖子,身體像氣球一樣。
(二)實際操作訓練 1.歌唱發(fā)聲中的發(fā)聲訓練;
(1)1234︱5432︱1 —‖(慢速哼鳴)
en......(2)1234︱5432︱1234︱5432︱1 —‖(快速哼鳴)
en......(3)1 3 5 1— 5 3 1 ‖
a......訓練要求:
(1)練習速度:由慢至快。
(2)利用哼鳴感受氣息,尋找頭腔位置
(3)張口練習,放松肩膀,氣息下沉。
(4)穩(wěn)定喉頭、喉部肌肉放松(打開喉鎖)、準確,聲音均衡連貫。訓練方法:
(1)老師示范,提出要求,講解練習的要點;
(2)學生逐條做發(fā)聲練習,教師隨時指導; 2.演唱布置歌曲
(1)跟伴奏演唱,逐句摳解
(2)完整演唱
(三)小結(jié):指出課程要點,課下多注意,回去聽上課錄音。
(四)布置作業(yè)
聲樂兒歌教案篇三
有些小朋友在公園玩時,會折斷小樹枝玩弄,不愛護花草樹木。通過學習《小樹苗》兒歌,讓幼兒體會自然環(huán)境的美,增強幼兒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1、通過學習《小樹苗》兒歌,讓幼兒欣賞、想象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他們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幫助幼兒理解兒歌意思,培養(yǎng)幼兒有感情朗誦。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兒歌內(nèi)容,培養(yǎng)幼兒愛護環(huán)境意識。認識字:為、比。
1、兒歌掛圖《小樹苗》。
2、識字卡片:為、比。
3、錄音機、錄音帶。
一、 欣賞掛圖《小樹苗》,引出話題。
老師介紹圖片內(nèi)容,指導幼兒觀察掛圖情景,幫助幼兒理解圖意。
二、教學兒歌內(nèi)容。
1、放兒歌《小樹苗》 錄音帶,讓幼兒欣賞兒歌。
2、師:小樹苗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兒歌里有什么人物?
3、帶領幼兒朗讀兒歌。
4、觀察圖片,老師提問,幼兒回答:
(1)、小樹苗像什么?
(2)、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顏色的帽子?
(3)、誰為它唱歌?
(4)、誰和它比長高?
5、認識字:為、比 變魔術(shù)游戲認讀字寶寶:為、比 用卡片閃讀,培養(yǎng)幼兒反應能力。
聲樂兒歌教案篇四
教學內(nèi)容:歌曲《多情的土地》
教學目表:1.學習并演唱歌曲《多情的土地》,靈活滲透歌唱的姿勢與歌唱的氣息的知識,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和歌唱習慣。
2.通過學習此作品,加強學生對發(fā)聲、咬字、歌唱意境與歌唱情感表現(xiàn)的重要性認識。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歌曲內(nèi)涵,恰如其分的表達作品。教學難點:對歌曲情感的準確把握。
教學方法:講解法、分析法、啟發(fā)法、示范法、個別小組指導法 教
具:鋼琴 曲譜 課
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二、發(fā)聲練習1.u母音練習
要求:正確的打開腔體,注意搭氣的感覺。2.母音過渡練習
要求:下行音階,注意喉頭穩(wěn)定,氣息的通暢。3.母音轉(zhuǎn)換練習
4.跳音練習
5.mi ma練習
二、演唱實踐部分 1.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簡介
《多情的土地》作曲:施光南 作詞:任志平
施光南(1940—1990),金華金東區(qū)源東鄉(xiāng)葉村人,系政治活動家施復亮之子。一級作曲家,是新中國成立后成長的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
他創(chuàng)作曲的《周總理你在哪里》和《祝酒歌》享有盛名。《祝酒歌》在1980年“聽眾最喜愛的15首廣播歌曲”評選中獨占鰲頭,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入世界性的音樂教材。爾后他又創(chuàng)作了《潔白的羽毛寄深情》、《臺灣當歸謠》、《假如你要認識我》、《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一大批優(yōu)秀歌曲。不幸他卻早早地倒在鋼琴上,倒在歌聲中結(jié)束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為紀念施光南,金東區(qū)建有施光南音樂廣場。
任志平,性別,男,民族,漢,1938年出生。河北張家口人。中共黨員。1958年畢業(yè)于北京工業(yè)學校金屬切削加工專業(yè)。歷任北京量具刃具廠技術(shù)員,中央歌舞團演員、創(chuàng)作員、創(chuàng)研室主任、副團長,一級編劇。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主席助理、常務副主席。曾為百余臺晚會、電視欄目策劃撰稿,文化部歷屆春節(jié)晚會策劃人之一。1963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歌詞集《心愿》,歌曲《春滿京城》、《贊美你,駱駝》、《春天的腳步》、《紅星的故事》、《別情依依》、《駝鈴》、《如意在新春》、《金色的田野》、《心愿》等。《多情的土地》獲1982年中國音協(xié)上海音協(xié)全國新作品比賽優(yōu)秀獎,《心愿》獲1989年全國電視歌手大賽優(yōu)秀作品獎,《遠方書信乘風來》獲1996年全國群眾歌曲大獎。
在中國盡管這里并不是很富裕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要自己離開這片土地的話心里會覺得非常難過.因為只有在這里任志萍才覺得是在自己的家里覺得親切更重要的是自從自己被打成右派直到1976年摘掉帽子再到1978年真正平反有了正式的身份后正是干事業(yè)的時候而且國內(nèi)的形勢也越來越好了.他心里憋著一股勁堅信中國今后一定會好起來的.有感于這種情況他覺得一肚子的話要說有種一吐為快的沖動于是拿起筆來寫下了這首《多情的土地》.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詞寄給了施光南不久歌曲獲獎消息傳來《多情的土地》在獲獎歌曲中排在第三名.在他創(chuàng)作的近千首的歌詞中《多情的土地》《心愿》《遠方書信乘風來》《駝鈴》等作品有著廣泛的影響.2.演唱實踐(過程略)。
聲樂兒歌教案篇五
1、培養(yǎng)幼兒對兒歌的興趣,感受其節(jié)奏、韻律。
2、認讀漢字:雜貨店洗鐘表飯
3、激發(fā)幼兒仿編兒歌的愿望。
活動準備:帶有節(jié)奏型的兒歌
1、談話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2、欣賞兒歌——大街上
提問:
(2)、如果讓你開一家店,你最想開什么店?為什么?
3、再次欣賞后
提問:這首兒歌與我們平時學的兒歌在念法上有什么不同?
讓幼兒跟隨錄音學習兒歌,感受兒歌的節(jié)奏、韻律。
4、出示帶有節(jié)奏型的兒歌內(nèi)容讓幼兒學習
流程:由慢——快——用鈴鼓伴奏
5、集體仿編一x長的兒歌《大街上》
6、延伸活動:
創(chuàng)造、想象畫——大街上
大班幼兒好奇、好問,求知欲強,他們看到自然界中和生活中不理解的地方總是喜歡問“為什么”。結(ji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用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作為素材,讓幼兒大膽提問并嘗試用繪畫和記錄的方式學習仿編兒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幼兒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培養(yǎng)他們從小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1、樂意向“小問號”學習,培養(yǎng)愛動腦、多提問的良好習慣。
2、復習并嘗試仿編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
3、學習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問題,愿意積極爭當“小問號”,增強求知欲與好奇心。
物質(zhì)準備:故事《小問號》的插圖、“?”教具、記號筆人手一支、16開白紙若干張、kt板一塊、“問號大王”x一個、糨糊等。
1、利用故事和兒歌導入活動,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
師:(出示“?”教具)這是什么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幼:這是小問號,表示提問題。
師:對了,這是小問號,我們提問題的時候就要用到它。一起跟“?”寶寶打個招呼吧。
幼:小問號你好!
師:(代替小問號回答)“小朋友們好。”
此環(huán)節(jié)運用擬人化的方式呈現(xiàn)形象化的小問號寶寶,旨在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師:這兒有一個關于小問號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幼:想。
教師一邊出示教學掛圖,一邊講述故事《小問號》。
抓住幼兒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結(jié)合幼兒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jīng)驗,將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置于故事之中,并利用故事插圖,幫助幼兒很快熟悉故事內(nèi)容,為幼兒回憶故事中小剛的問題奠定基礎。
師: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呀?
幼:《小問號》。
師:故事中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呢?他提出了哪些問題呀?
幼:叫小剛。他問早晨醒來為什么要穿衣服?為什么要刷牙?
幼:天為什么會下雨?穿上雨衣身上就不會淋濕嗎?
幼:月亮為什么掛在天上?為什么不會掉下來?
……
師:你們喜歡小剛嗎?為什么?
幼:喜歡,因為他會問好多好多的問題。
幼:他問的問題我們也想知道答案。
借助非常形象的教學掛圖,幼兒很容易地就回憶起了故事中的問題,他們一個個爭先恐后,躍躍欲試,不僅調(diào)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而且也想當個聰明的孩子。
師:我們也學過一個有關‘小問號’的兒歌,兒歌中的小朋友叫什么呀?
幼:李苗苗。
師:我們一起把這個兒歌說給小剛聽聽吧。
師幼共同朗誦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
通過復習,不僅再現(xiàn)了兒歌的內(nèi)容,還為下面仿編兒歌埋下了伏筆。
2、幼兒嘗試提出問題,并仿編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
(1)激發(fā)幼兒當“小問號”的興趣。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做“小問號”呢?
幼:想。
師:那么你們想知道一些什么問題呢?
幼:為什么醫(yī)生的衣服和帽子上都有一個紅‘+’字呢?
幼:為什么西瓜里會有種子?
幼:為什么蝴蝶會在天上飛?
(2)幼兒各自以繪畫的形式問“為什么”。
師:今天,就讓我們把自己想知道的問題用記號筆和白紙記錄下來,畫的時候要注意畫面大一些,讓別人一看就能明白你提的是什么問題。
教師在布局、構(gòu)圖上給幼兒以適當指導,并鼓勵幼兒提出與別人不同的問題。
鼓勵組內(nèi)幼兒互相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
此環(huán)節(jié)中,有的幼兒畫了一只貓去追老鼠,有的畫了太陽和月亮……他們提出各種各樣的“為什么”,情緒高漲,連平時不怎么喜歡畫畫的小朋友也大膽地用紙和筆提出問題。
(3)師x流各自提出的問題。
請3~4名幼兒將自己畫的問題拿到前面,展示給同伴看并提問。
老師鼓勵幼兒從多角度提問題,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輔助表達自己的問題。
(4)師幼共同仿編兒歌
師:小朋友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們來給問題提的多的小朋友戴上“小問號”頭飾,把他的名字和提出的問題一起編到兒歌中。
師請一名幼兒上臺,展示他的問題。
幼:我班有個xx,大家叫他小問號。他問老鼠為啥會怕貓?為什么秋天果樹上會結(jié)果實?為什么地球是彩色的?為什么糖吃多了會蛀牙?老師聽了微微笑,夸獎xx肯動腦。只要大家勤學習,將來一定會知道。
師:真不錯,我們一起為xx鼓鼓掌。
再請若干名名幼兒上臺展示問題,集體仿編兒歌。
仿編詩歌將整節(jié)活動推向了x,當聽到全班小朋友將自己的名字編入到了兒歌中時,他們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顯得非常神氣。其他沒有上臺的幼兒也非常活躍,羨慕那些同伴可以將自己的名字編入兒歌,平時膽小的幼兒也躍躍欲試,課堂氣氛空前活躍。
3、布置“小問號”專欄,引導幼兒嘗試相互尋求問題的答案。
請幼兒將自己畫出來的問題貼到kt板上,布置“小問號”專欄。
師:今天,我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你們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幼:知道。
幼:不知道。
引導幼兒互相探討別人提出的問題。
幼:我知道燕子的尾巴為什么像剪刀一樣?因為燕子在天上飛的時候,剪刀一樣的尾巴能幫它掌握方向,保持平衡。
師:對于不知道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什么途徑來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呢?
幼:可以上網(wǎng)查。
幼:可以回家問爸爸媽媽。
幼:可以看圖書和電視。
師:小朋友們真棒!提出了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的答案你們已經(jīng)知道了,有些問題的答案你們還不知道。回家后,可以對你感興趣的問題嘗試尋求答案。
大班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鼓勵幼兒提出問題的同時,也應當引導幼兒積極地通過多種渠道尋求問題的答案,讓幼兒做到不僅會提出問題,還會尋求問題的答案。
聲樂兒歌教案篇六
一、
教學
目的:使學生明確歌唱的發(fā)聲原理應包括氣息的運動軌跡及共鳴腔體的正確打開和運用。
二、教學方法:
講解、示范、啟發(fā)式教學。
三、
教學重點:1.指導學生體會正確呼吸方法
2.指導學生正確的發(fā)聲狀態(tài)
四、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確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對抗力與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協(xié)調(diào),并形成循序漸進的良好歌唱習慣。
五、教學教具:
鋼琴、譜架、六、教學過程:
(一)簡單扼要地介紹歌唱的發(fā)聲原理: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體會自然嘆氣時小腹的收縮力及腰部四周的擴張力。
運用共鳴腔體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體會打哈欠時的自然狀態(tài)找到共鳴腔打開的感覺,想象自己是個大胖子,身體像氣球一樣。
(二)實際操作訓練 1.歌唱發(fā)聲中的發(fā)聲訓練;
(1)1234︱5432︱1—‖(慢速哼鳴)
en......(2)1234︱5432︱1234︱5432︱1—‖(快速哼鳴)
en......(3)1 3 5 1—5 3 1 ‖
a......訓練要求:
(1)練習速度:由慢至快。
(2)利用哼鳴感受氣息,尋找頭腔位置
(3)張口練習,放松肩膀,氣息下沉。
(4)穩(wěn)定喉頭、喉部肌肉放松(打開喉鎖)、準確,聲音均衡連貫。訓練方法:
(1)老師示范,提出要求,講解練習的要點;
(2)學生逐條做發(fā)聲練習,教師隨時指導; 2.演唱布置歌曲
(1)跟伴奏演唱,逐句摳解
(2)完整演唱
(三)小結(jié):指出課程要點,課下多注意,回去聽上課錄音。
(四)布置作業(yè)
聲樂兒歌教案篇七
培養(yǎng)幼兒表演及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兒歌,知道魚的生活環(huán)境。
知道團結(jié)的力量,養(yǎng)成友愛的好習慣。
美麗小魚的圖片。
有字寶寶及畫寶寶“魚”的黑板。
在黑板上面有許多魚的粉筆畫。
老師問:“大家好,歡迎小朋友到海底世界來玩!”
1.老師說:“小朋友知道小魚生活在什么地方嗎?(生活在水里)
如果小雨離開了水,它們就失去了生命。
2.小魚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珍惜寶貴的海底生物。
3.小魚在水中是靠尾巴游泳的。
2.老師說:“如果兩條小魚在水里面游的話,就不再孤單了。許多小魚一起游的話它們就會做好朋友。”
3.學習兒歌《小魚游》。
4.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到幼兒園,就像小魚一樣也不再孤單。大家要有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幫助年紀小的弟弟妹妹,開開心心生活在幼兒園里面。
1.看看誰能做小表演家給大家朗誦兒歌《小魚游》。
2.在朗誦兒歌的時候加上小魚游的動作,看看哪位小朋友表演的最像。
通過兒歌,掌握小魚的生活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團結(jié)友愛的好習慣。
聲樂兒歌教案篇八
1、教育幼兒從小愛動腦筋。
2、激發(fā)幼兒認真學習、探索未知的愿望 活動準備:小問好圖飾 小問號頭飾
教師小結(jié):這是“問號”當我們有不懂的事向別人提問時就用這個符號。
二、欣賞兒歌《小問號》
1、老師這里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就是關于小問號的,我們一起來聽聽,聽的時候小朋友要認真。
2、老師有感情的朗讀兒歌。
4、老師是怎么樣夸獎小問號的?
教師小結(jié):老師夸獎小問號肯動腦。
5、老師為什么說:“小問號”提出的問題將來一定會知道?(只要肯動腦、愛學習,將來一定找到問題的答案。
三、老師戴上“小問號”頭飾,提出問題,讓幼兒回答,看誰回答的又快又對。
1、一座橋,不算高,你上我下真熱鬧,上橋慢慢爬,下橋滑到底。這是什么?(滑梯)
2、奶奶把一跟針掉在了地上,誰能用最快的辦法找出這根針?(運用磁鐵能最快找到。)
3、有幾個小朋友在踢皮球,不小心掉進了樹洞里,用什么辦法把球取出來?(用水罐進去,球會浮起來)
4、為什么又有白天又有黑夜?(地球會自轉(zhuǎn),轉(zhuǎn)到背對太陽的地方就是黑夜,轉(zhuǎn)到向著太陽的地方就是白天)
四、讓幼兒帶著頭飾,提問,讓其他小朋友認真思考,并回答。
引導幼兒區(qū)域活動時開展智力游戲比賽。
引導幼兒回家請爸爸媽媽幫忙收集智力問題,并帶會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動腦,學做小問號。
聲樂兒歌教案篇九
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萌發(fā)對兒歌的喜愛。
2、理解兒歌內(nèi)容,初步感知夏天的天氣、服飾、動植物等季節(jié)特征。
3、計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兒歌內(nèi)容的猜測與想象。
1、知識準備:事先豐富幼兒對夏天的初步了解。
2、物質(zhì)準備:ppt課件。
一、談話導入
教師啟發(fā)幼兒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同伴交流自己對夏天的感知。
二、欣賞ppt兒歌課件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三、學習兒歌
1、教師結(jié)合課件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引導幼兒認真傾聽。
提問:
(1)這首兒歌叫什么名字?
(2)你聽到了什么?(根據(jù)幼兒回答貼出相應圖譜)
2、幼兒學習兒歌。
(1)結(jié)合圖譜,引導幼兒完整地朗誦。
(2)以師幼問答的形式學習朗誦兒歌。
(3)以小組的形式朗誦兒歌,重點指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
教師小結(jié):
夏天到了,天氣很熱,太陽火辣辣的,我們出門要戴小草帽;樹上的知了叫了,池塘里的荷花開了;男孩子穿短衣短褲,女孩子穿漂亮的裙子;我們可以跟著大人去游泳池學游泳等。
語言區(qū):圖譜投放到語言區(qū),讓幼兒朗誦并仿編。
夏天在哪里?夏天在樹上,樹上知了叫。
夏天在哪里?夏天在池塘,荷花香味飄。
夏天在哪里?夏天在頭上,戴頂小草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