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蝸牛日記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蝸牛日記教案篇一
雨后的天空是灰色的,空氣是潮濕的,地面也是潮濕的。
小蝸牛們都出來活動了。在草叢中,我和郭炎銘抓來了8只小蝸牛。看著它們慵懶的神態,我們就開始觀察起來了。一會兒,一只小蝸牛就從殼里鉆出來了,它雪白而柔軟的身體和地面輕輕地摩擦,背著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向前蠕動,頭頂上的那對觸角,伸得很直很直。我很好奇,輕輕一摸它的觸角,那觸角就迅速地縮回去了。
小蝸牛很有毅力,一個勁兒地爬,其實它爬得還是蠻快的。于是,我和郭炎銘就拿出爬得最快的兩只進行比賽。小蝸牛可不聽我們的指揮,它倆總不往一個方向前進,因此,幾次的比賽都宣告失敗。我們只好終止這個比賽。我說:“不如我們觀察它們的游泳本領吧!”郭炎銘說:“行。”我們就小心翼翼地把小蝸牛放在了小水洼里,果然,它倆在水里爬開了,剛開始時慢,后來就開始加速前進了。估計它們是感覺在水里能夠脫離我們的“魔掌”,安全地逃跑掉。我看我的那只逃得那么快,就往它的殼上又加了只小一點的蝸牛。沒有想到,它背著小蝸牛居然還是沒有落后。
郭炎銘說:“算了,把它們放了,讓它們自由吧!”
于是,我們把8只蝸牛又放回了草叢中。
蝸牛日記教案篇二
今天,在我寫作文之前,先出一個謎語給你們猜:“叫它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猜出來了嗎?告訴你們吧,是蝸牛。
上午,我捉了一只小蝸牛,我給他起了一個名字——飛飛。它背著“沉重的房子”,走起路來很慢,有時候肚子旁邊還會冒出白色的泡泡。
中午,我給飛飛做了一個又干凈又寬敞的“房子”。我把飛飛放在里面,還在里面放了“電視”和“床”,以及“水池”和食物。飛飛看著我,好像在說:“謝謝你,小主人,我很喜歡這個家。”
下午,我看見飛飛一動不動,它旁邊的黃瓜已經吃了一大半了,我害怕它吃多了,就去問爸爸,爸爸說:“它正在睡覺呢!”過了20分鐘,它又開始爬了,我高興的說:“小蝸牛睡醒了,我又可以和它玩了。”高興之余,我忍不住又給了許多食物給它吃,它好像在說:“謝謝你,這些食物真好吃。”過了一會兒,就一動不動了,無論我怎樣碰他,它都一動不動,我又去問爸爸,爸爸走過來看了看,又摸了摸說:“它已經死了。”我后悔喂它吃的東西太多,把它撐死了。
想起小蝸牛和我度過的快樂時光,我傷心極了,它死了,就等于我失去了一個朋友。
蝸牛日記教案篇三
昨天,科學課上,老師讓我們觀察一只蝸牛,我本來想和同學下課去抓蝸牛的,可是我們找哇找哇,一只蝸牛也找不到,我們只好失望地回教室了。
晚上,我和媽媽說起了蝸牛。媽媽說:“最近的天氣可能蝸牛比較少,所以只能用淘寶來購買了。”
今天傍晚,媽媽下班的時候,把蝸牛拿了回來。我興沖沖地接過裝著蝸牛的盒子,仔細地觀察起來。
蝸牛是一種軟體動物,它長著一對觸角,一只長,一只短。觸角上兩個圓圓的東西就是它的眼睛。這些內容都是我在科學書上看到的,為什么媽媽買來的蝸牛就好像一個螺絲殼,壓根就看不到小腦袋呢?我猜想:它可能換了環境,感到害怕,才和我玩捉迷藏的吧!于是,我耐心地等呀等,還用小棒輕輕地去觸碰它的殼。過了一會兒,小蝸牛慢慢地伸出了觸角,探出了小腦袋,用新奇的目光打量著周圍的一切,就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我終于看清了它的模樣。
小蝸牛挪動著胖乎乎的身體,在菜葉中間一步一步慢悠悠地爬行,背著它特有的“小房子”,開始了自己愉快的旅行。
小蝸牛真可愛,我好喜歡它。
蝸牛日記教案篇四
一場大雨過后,我在我家的院子撿了一只小蝸牛。突然,一不小心我的手指碰了一下蝸牛的觸角,它的觸角迅速縮了回去。我想這是怎么回事啊?于是,我把蝸牛放到樹葉上帶回了家。回到了家里我就迫不及待的去試驗,想弄明白做到怎么回事。
第一次試驗:我把它放在桌子上,觀察它的一舉一動。一開始它趴在樹葉上一動不動,過了許久,它才慢慢的伸出頭來,觸角也慢慢的伸展出來,左顧右盼的看來看去,好像是在尋找什么。
第二次試驗:我輕輕的吹了口氣,它的觸角迅速縮進頭里。哈哈,真好玩。經過反復的試探它的觸角,我發現,蝸牛的觸角無論碰到什么東西,它的觸角都會立即縮進去,但是,我不知道為什么它的觸角會縮進去。
第三次試驗:為了弄明白,我上網去查詢相關資料知道了,它的觸角一對長一對短,在長觸角頂端有一個小黑點,那是蝸牛的眼睛,是用來感覺外界環境的器官。蝸牛的觸角好像盲人的拐杖,是用來觸摸著行路的。蝸牛在走路的時候,如果用觸角接觸到障礙物,就會立即轉變前進的方向。但是,它真正縮回去的原因,是為了自我保護。
我終于弄明白了蝸牛的觸角縮進去的原因了。
蝸牛日記教案篇五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這節課是我最喜愛的科學課呀。
老師捧著幾個小盒子走進教室,同學們立刻安靜了下來。老師神秘地說:“今天我們來觀察蝸牛吃什么?”同學們高興極了。于是老師把幾個小盒子發給9個小組,我們便一聲不響地觀察起來。
盒子里裝著兩只蝸牛,它們面前放了三種食物:面包屑、豬肉和青菜葉。它倆似乎餓壞了,立刻從盒蓋上爬下來,向食物爬去。
兩只蝸牛看了看豬肉和面包屑,好像不喜歡,于是離開了。這時,它們興沖沖地爬到青菜葉邊上,不一會兒,青菜葉被吃得一干二凈。這小小的蝸牛,怎么吃東西這樣快呢?它有牙齒嗎?帶著一頭腦的疑問,我把它放在顯微鏡下,終于找到了答案:蝸牛雖然小,但嘴里卻有上百顆牙齒,而且每顆都很鋒利。對了,它爬行過后還會留下一條長長的黏液呢!
通過這次觀察,我得出一個結論:蝸牛的食物以菜葉為主,所以它是害蟲。看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啊!
生活中,我們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這樣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蝸牛日記教案篇六
在媽媽單位里,有一條僻靜的小路,下雨過后,樹上、地上、草叢中到處都是蝸牛,這兒的蝸牛不是我們平時見到的.小如河螺大小的蝸牛,而是大如海螺蝸牛。蝸牛爬行的速度很慢很慢,是因為他的背上背著一個重重的殼,蝸牛的殼就是它的家,也是他的保護傘,它背著它的家到處覓食,它和它的家形影不離,有點同生死、共存亡的味道,我想:可能是它太愛它的家的的緣故吧!
我由此突發奇想:要是人類也能擁有一個像蝸牛一樣的房子多好!這樣我們出門在外時,就不用為衣食住行發愁了;這樣,在去年的5.12四川大地震中,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房屋倒塌;就不會有那么多無家可歸的人流離失所。
我想發明一套房子,房子象蝸牛的房子一樣,可以隨時隨地開著走,房子里有一個小操作室,室內有三個按鈕,分別是自由開車按鈕、自動開車按鈕和太陽能開車按鈕。當你開累時,你可以按一下自動開車按鈕,再在定位導航上輸入你要去的目的地,不一會兒,它就把你安全準確地送到那里,當你要去的地方在定位導航上沒有或找不到,你可你啟動自由按鈕,去你要去的地方,在你的車沒有油時或沒有電時,你可以選擇太陽能按鈕,它會利用太陽能帶你到達目的地。
房子外面有一個黑色按鈕,按一下它,你就可以進去,如果是不懷好意得進去,彈簧拳就會把你到到十萬八千里之外。室內的窗戶旁邊有一控制窗戶的按鈕,有上下左右鍵,你可以根據需要自由操作。
我發明的新型房子還不錯吧?你也來試試!
蝸牛日記教案篇七
蝸牛的使命就是慢慢地、慢慢地爬。“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小小的天,留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
——題記
蝸牛如我,我似蝸牛。每一步,都會留下痕跡,因為那是辛勤耕耘的見證。那條滿是痕跡的路,正是我們布滿荊棘的人生旅程。
蝸牛慢慢爬
蝸牛會一直慢慢的爬,直到迎來勝利的曙光。
那是一次運動會,老師指派我去參加跑步比賽中的一項。我一點信心都沒有,百般推脫。老師鼓勵我說:“試試看吧,不試一試哪能就輕言放棄呢?只要你跑到終點就算是勝利!重在參與嘛!”為了不辜負老師對我的厚望,我咬咬牙,決定勇敢去搏一搏。
這個片段,名為勇敢。只有勇敢去拼一拼,才會有勝利的可能,沒有勇氣去拼搏,就不會有能力去勝利。勇敢乃我生活的準則之一。
蝸牛與黃鸝鳥
大家一定聽過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但是不管黃鸝鳥怎樣嘲笑蝸牛,蝸牛始終都會背著它那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無論艱辛,不怕阻礙。我似蝸牛,而那黃鸝鳥正是我人生中的阻礙,人生中的坎坷,人生中的小挫折、困難。
蝸牛日記教案篇八
科學書上常說,蝸牛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潮濕的角落,果然,雨過天晴,我們在學校花壇的`草叢下,找到了好幾只啦蝸牛,我一扒開草叢,它們就一動也不動了,抓住它們實在太輕松了。
我用小罐子給蝸牛做了一個溫暖的家,罐子底下鋪上沙子和泥土,再放上幾片菜葉,蝸牛好象很開心,長長觸角不停晃,好像在說“謝謝你,小朋友”呢!
蝸牛好像不喜歡當著人的面吃東西,有一次,我想觀察一下它是怎么吃東西的,可它就是不吃,再等著第二天去看的時候,一大片菜葉全被它們吃得一干二凈了。
蝸牛有兩對觸角,眼睛長在上面。它身體軟軟的,背上有個土黃色的殼子,這就是它們的家,我敲打小罐子時,它就把頭收回殼里,然后再慢慢地伸出來,它們好玩極了。
蝸牛一般在晚上行動,白天陽光太旨,氣溫又高,它就收回殼里了,到了晚上,又從殼里伸出來,開始活動了。蝸牛喜歡向上爬,每次我清理盒子時,它們都在上面,也許那兒比較涼爽吧!
蝸牛生命力頑強,我第一次養它們時,好幾天沒給它們喂食物,它一動不動,我以為它們死了,后來,在它們身上滴了水,它們就又活了。
我要繼續養蝸牛,它太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