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篇一
1.在想想、講講的過程中,理解小動物畫圓的方法,學習詩歌。
2.感受動物畫圓的趣味,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反映詩歌內容的圖片一套。
一、導入部分:用身體畫圓,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出詩歌主題。
2.請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畫圓。
3.教師和全體幼兒一起來用身體動作畫圓。
二、理解掌握部分:初步了解詩句的結構,學習詩歌。
1.學習小魚畫圓的詩句
(1)師:小動物們看見我們這么畫圓覺得非常有趣,它們也想來畫,你們看誰來了呀?
(2)出示小魚圖片,教師以小魚的口吻說:我是一條快活的小魚,喜歡在小河里游來游去,我畫圓的方法和你們不一樣,請你們猜猜,我是怎樣畫圓的呢?(引導幼兒猜測)
(3)師:你們真聰明,幫我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看,我是怎樣畫圓的呀?(出示圖片)
(4)師:小魚是怎樣畫圓的?(吐出泡泡一串串)讓幼兒表演動作。
(5)師:小魚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畫圓?(突出動物的特點)它的圓畫在什么地方?
(6)教師結合圖片完整朗誦小魚畫圓的`詩句:“小魚畫圓,吐出泡泡一串串,在水中畫圓。”
(7)幼兒完整地學念詩句,并表演小魚吐泡泡的動作。
2.學習小猴畫圓的詩句
(1)師:看,還有誰也來畫圓了?
(3)(出示圖片)問:小猴是怎么畫圓的?在哪里畫的?小猴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畫圓?(突出動物的特點)
(4)教師結合圖片完整朗誦小猴畫圓的詩句:“小猴畫圓,抓住樹枝蕩一圈,在樹上畫圓。”
(5)幼兒完整地學念詩句,并表演小猴畫圓的動作。
3。學習青蛙畫圓的詩句
(1)師:除了小魚和小猴,還有其它的動物朋友也來了,我們趕快來認識一下吧!
師:這個動物朋友呀身穿綠衣服,唱起歌來“呱呱呱”,它是誰?(青蛙)
(2)問:青蛙是怎么畫圓的?在哪里畫的?青蛙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畫圓?(突出動物的特點)
(3)教師結合圖片完整朗誦青蛙畫圓的詩句:“青蛙畫圓,撲通一聲跳下水,在水中畫圓。”
(4)幼兒完整地學念詩句,并表演青蛙畫圓的動作。
4。學習刺猬畫圓的詩句
(1)師:最后這位朋友可厲害了,渾身長滿的尖尖的刺,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刺猬)
(2)問:小朋友想一想,小刺猬是怎樣畫圓的?在哪里畫圓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
(3)教師結合圖片完整朗誦刺猬畫圓的詩句:“刺猬畫圓,團起身子滾一滾,在草地畫圓。”
(4)幼兒完整地學念詩句,并表演刺猬畫圓的動作。
5。完整學習詩歌,感受動物畫圓的趣味。
師:小朋友畫圓有趣嗎?其實畫圓是一首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教師完整的朗誦一遍詩歌)
幼兒完整的學念詩句,并表演畫圓的動作。
三、延伸活動:詩歌仿編
1.討論:還有什么小動物會來畫圓呢?怎樣畫圓?在哪里畫圓?
2.教師引導幼兒將想象出來的內容講述出來,編成詩句。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篇二
1、學習詩歌《福娃的家》,能理解詩歌的意思。
2、能正確區分五個福娃,知道他們的名字。
3、知道2008年舉辦奧運會的城市是中國北京,為奧運能在中國舉行而自豪。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能簡單復述詩歌。
關于詩歌內容的圖片一套。
五福娃的胸飾人手一個。
奧運五福娃宣傳片(網上下載)。
1、出示福娃,引起幼兒的興趣,了解一些奧運小知識。
(1)你們知道,這些娃娃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福娃)
(2)你們知道2008年奧運會在哪里舉行呢?(北京)
2、學習詩歌,理解詩歌的意思。
初步感知詩歌結構。
(1)通過觀看福娃宣傳片,知道福娃的名字和特征。
(2)知道福娃生活的地方,會用生動的詞語來形容福娃的家。
(3)說一說五福娃的名字,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說一說。(北京歡迎你)
完整的欣賞詩歌。
(1)幼兒創編詩歌《福娃的家》
幼兒根據以前學過的詩歌《家》創編詩歌《福娃的家》。
(2)幼兒完整地欣賞詩歌《福娃的家》。
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么?
你聽到詩歌中講了什么?一起學一學!
(3)完整地朗誦詩歌。
3、韻律活動《大中國》結束活動。
福娃的家
藍色的大海是貝貝的家,
廣袤的森林是晶晶的家,
圣火歡歡照亮這個家,
綠色的草原是迎迎的家,
遼闊的天空是妮妮的家,
五個福娃齊聲喊:
2008
北京歡迎你。
福娃的角色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他們能用比較完整地語言講述福娃的特征。在活動中,他們思維活躍,特別是在創編詩歌的時候,能用“波濤洶涌”來形容大海,“一望無際”來形容草原等,非常的貼切、形象。最主要是,他們能夠合作創編完整地詩歌,并給它起名字。通過活動,他們了解了奧運,為2008奧運能在中國舉辦而自豪。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篇三
1、幼兒能夠欣賞詩歌中的優美語句,體驗詩歌的優美意境。
2、幼兒通過觀看幻燈畫面,理解詩歌的內容,用豐富的語言表述詩歌的意境。
3、幼兒能夠大膽想象,續編詩歌,理解雨水與環境及人們生活的關系。
材料準備;錄有雨點聲音的音樂、錄音機、幻燈片;“滾”“跳”“蹦”“濺”字卡。
經驗準備:幼兒在戶外近距離觀看過真實的雨景,對雨有一定的感性經驗。
1、導入
師: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朋友,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么?淅瀝瀝,淅瀝瀝,雨滴娃娃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一個一個落了下來,它們會落到哪里呢?(請幼兒互相結伴進行討論,要求他們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分析:因為幼兒都看過雨,為了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教師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導入,在活動進行中同時播放錄有雨點聲音的音樂,使幼兒仿佛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2、幼兒看幻燈片,理解詩歌內容,用豐富的語言表述詩歌的意境
(1)教師出示圖一
(圖一的內容是小雨滴把妹妹的傘當滑梯滑,站不穩,骨碌骨碌滾下來)
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主動觀察畫面上的內容。“看,小雨滴落到了哪里?你看它在干什么?”當幼兒充分表達過后。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第一段并出示字卡“滾”。當幼兒理解詞“滾”后,繼續追問“小雨滴是怎么骨碌骨碌滾下來的,你會用動作來表示嗎?”請幼兒用肢體語言進行表達。最后請幼兒聯系實際生活講述“小雨滴除了能從妹妹傘上滾下來,它還會從哪些地方滾下來?”
(2)教師出示圖二
(圖二的內容是小雨滴把清清的池塘當跳水的游泳池,縱身一跳,在水面留下圈圈漣漪)
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主動觀察畫面上的內容。“小雨滴又來到了哪里?它把池塘當成了什么?會發生什么情況?”當幼兒充分表達后,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第二段并出示字卡“跳”。當幼兒理解動詞“跳”后,請幼兒用肢體語言進行表達、模仿“小雨滴是怎樣跳進池塘的”,最后請幼兒聯系實際生活講述“還有誰會像小雨滴一樣跳進池塘”。
(3)教師出示圖三
(圖三的內容是小雨滴喜歡躲在路邊的土坑里,車輪碾過,它馬上蹦得高高的,濺得路人一身泥)
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主動觀察畫面上的內容。“小雨滴又來到了哪里?你能找到它嗎?”當幼兒充分表達后,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第三段并出示字卡“蹦”“濺”。當幼兒理解動詞“蹦”“濺”后,繼續追問“現在小雨滴的表情怎么樣?它為什么這么高興?”請幼兒結合各自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象、交流。當幼兒互相交流、分享后,再讓他們用身體動作表演“行人、汽車和小雨滴”,請幼兒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小雨滴的頑皮、可愛。“除了小雨滴會濺到人的身上,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濺到我們身上?”請幼兒聯系實際生活大膽表達。
(4)教師出示圖四
(圖四的內容是小雨滴喜歡在柔柔的沙灘上捉迷藏,一眨眼就不見了,卻傻傻地留下顆顆腳印)
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主動觀察畫面上的內容,“哎呀!小雨滴又和小朋友玩起捉迷藏的游戲,這次它躲到哪里去了?你能找到它嗎?”當幼兒充分表達后,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第四段。
(5)完整欣賞詩歌
通過提問“聽了詩歌,你覺得這是一些什么樣的小雨滴?”當幼兒充分表達、講述后,教師以逐幅出示幻燈片的方式,引導幼兒形容小雨滴,講述自己看到的情景,并根據畫面內容講述小雨滴到了哪些地方。這個教學過程能夠喚起幼兒對每幅畫面的再現,加深幼兒對畫面內容的理解。
分析: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教師用逐步放映幻燈片的方式完成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用直觀教學法、談話法、觀察欣賞法以及講述法進行教學,請幼兒仔細觀察每幅畫面上都有什么,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幼兒充分、大膽地用語言表達畫面上的內容,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更好地體會作品的意境,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3、大膽想象,續編詩歌,理解雨水與環境及人們生活的關系
(1)通過提問,請幼兒大膽想象,講述“如果我是小雨滴,會跳到哪里”,充分調動幼兒的原有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結合各自的實際生活進行完整講述。
(2)通過追問“小雨滴還會到哪兒去?又做了哪些調皮的事?”發散幼兒思維,使幼兒講述得更全面、更完整、更生動。
(3)引導幼兒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續編詩歌,要求幼兒模仿詩歌中的語句進行創作,如小雨滴落在竹竿上,把媽媽晾的表服淋濕了;小雨滴落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
(4)通過互相交流、分享,幼兒感受到續編詩歌的樂趣,也理解了雨水與環境及人們生活的關系。
分析: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部分,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對詩歌四部分的分析欣賞,讓幼兒續編詩歌。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結合各自的生活經驗進行大膽想象,續編出許多不同的、優美的詩句。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篇四
1.能運用連貫、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語言講述照片的內容。
2.感受照片所表現內容的多樣性。
3.體驗與人交流的快樂。
1.幼兒準備自己的照片2~3張,課前請家長和孩子共同交流、回憶有關照片的內容。
2.自制一本相冊。
1、提出參觀的要求
教師:請你找一找哪張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講一講你的照片上有誰,
是在什么地方拍的,當時你的心情怎么樣。
2、同伴間互相講述,教師了解幼兒講述的大致情況,給予個別幼兒恰當的指導。
1、教師示范講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教師講述: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時拍的一張照片。放假的時候,
我和我的孩子來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們沿著臺階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樹、綠綠的草和五顏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頭,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極了!我們爬了好長時間,終于爬到山頂了。
我們高興地說:我們爬到山頂了,我們勝利了!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講述的要點以及講述的條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誰?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時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們看到了什么?說了什么?心里覺得怎么樣?
1、個別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教師:誰愿意去選一張自己的照片,將照片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2、幼兒講述在幼兒園活動中拍的照片的故事。
3、經驗遷移,講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全家福照片。
(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非常開心、快樂、幸福!拍張全家福作為紀念。)
(2)自選照片,再次與同伴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1、引導幼兒為照片歸類、整理。
教師:每一張照片不僅能講述一個好聽的故事,還能幫助我們記往一件事情,每一張照片都很珍貴,我們應該將它保存好。
請幼兒按照片拍攝的地點歸類、整理。
2、制作班級相冊,分享活動的快樂。
教師:這些照片裝在一起,給它加個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冊了,這是我們的班級相冊,我們還會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們還要繼續講照片的故事。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篇五
1、通過看、說、演等形式理解詩歌內容,學念詩歌;掌握詩歌中的動詞。
2、欣賞剪紙作品,初步了解中國傳統婚嫁的習俗,感受中國民間文化的獨特美。
1、傳統婚禮影視片斷一段;
2、剪紙作品一套,字卡一套
3、紅色手絹花一條,竹竿兩條。
今天,徐老師帶來了一些刻紙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看看上面刻的是什么?
1、(出示紅蓋頭)你們看,這幅作品上刻的是什么?
2、(逐一出示綢鞋、鳳冠、擺設)這些又是什么?
3、它們都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都用紅色?紅色讓你想到了什么?(學說紅紅的……)
4、(出示鑼鼓、喇叭、鞭炮、花轎)這些作品上又刻的什么?它們會發出怎樣樣的聲音?(學象聲詞)
6、我們一起來看最后一幅,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1、原來是要舉行一場熱鬧的婚禮。這些刻紙作品上的東西和場景原來都和婚禮有關,老師這里有一段婚禮的錄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里面有沒有剛才我們講到的這些東西。
2、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3、這場婚禮和我們平時看到的一樣嗎?
4、小結:結婚時新娘帶鳳冠、蓋紅蓋頭;還有抬花轎、敲鑼打鼓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婚禮習俗。
四、完整示范詩歌,幼兒學習詩歌
1、傳統的中國婚禮可真有意思,徐老師也想去看看熱鬧!(示范詩歌)
3、小結:這些詞雖然各不一樣,但都是用來表示某個動作的,我們叫它“動詞”。
4、好熱鬧的婚禮啊,你們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看?(幼兒學念詩歌)
(第一次看圖片,第二次做動作。)
1、你們覺得有意思嗎?我們也來舉行一場有趣的、熱鬧的中國傳統婚禮,好嗎?
(分配角色,播放音樂,表演詩歌)
2、邊表演邊出活動室。
紅紅的蓋頭蓋起來,
紅紅的繡花鞋穿起來,
紅紅的鳳冠戴起來,
紅紅的擺設抬起來,
咚咚鏘鑼鼓敲起來,
嗚啦啦喇叭吹起來,
噼噼啪鞭炮放起來,
吱嘎嘎花轎顛起來,
哈哈哈娶親的隊伍走過來。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篇六
1、引導幼兒大膽地交流關于姓名的由來,了解自己名字的獨特性和含義。
2、感受中國姓氏的豐富,激發幼兒認識百家姓的興趣。
1、事先請幼兒向家長了解自己的名字寫法、含義和取名字的小故事。
2、寫有幼兒名字的小紙片(把幼兒的姓與名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寫,讓幼兒能分清)分成四行貼在大黑板上。
一、尋找名字的秘密
1、請你們猜猜這些寫滿字的小紙片上寫的是什么字?(幼兒的名字卡片排成四排,做好標記)
2、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哪里嗎?(幼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的句子響亮、神氣的來表達)
3、這些名字都一樣嗎?
4、總結:原來,我們每個人的名字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名字都是有兩個字或者是三個字組成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名字是由4個字組成的。有的名中有個別字是一樣的,有的字是邊旁上一樣的。
1、名字中的`第一個字是什么?
2、你們的姓是怎么來的?
3、能不能把名字前面的一個字改掉呢,為什么?
4、小結:有的孩子是跟爸爸姓,有的孩子跟媽媽姓。
5、你知道有哪些姓嗎?(幼兒舉例,教師寫出黑板上沒有的姓氏,當幼兒說出黑板上的姓時,教師把這張卡片拿出來,讓幼兒了解)以擂臺賽的方式進行講述,以激起幼兒的興趣。
6、教師總結:我們中國的地方可大啦!一共有10幾億的人口,所以有好多的姓,那么多的姓我們就叫他百家姓。
2、小結:原來我們的爸爸媽媽不是隨隨便便給我們取名的,都是有一定意義的,表達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和對我們美好的祝愿。
1、你喜歡自己的名字嗎?
2、你除了這個名字,還有別的名字嗎?別人會怎么叫你?
3、你愿意為朋友取一個即特別又好聽的名字嗎?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篇七
1、能在圖標的幫助下熟練地朗誦繞口令。
2、練習發準易混淆的字音:寶.包.貓.叼。
3、喜歡說繞口令,體驗說繞口令的樂趣。
1、根據繞口令內容制作圖標:小寶小貓包。
2、圖片一:小寶小貓包
3、圖片二:每一張都畫有小寶包貓四張(排列順序各不同)
4、幼兒用書
1、活動要點:理解內容,學習背誦繞口令。
2、活動難點:準確發音,能快速朗誦繞口令。
3、指導要點:通過圖標.游戲等方式引導幼兒學習繞口令并找出讀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
1、圖片激趣
出示圖片一:小寶,小貓,包
提問:這是什么?它們之間到底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將繞口令《貓和包》以故事的形式將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內容)
“有一天,小寶拿自己的包去逗這只小貓,小貓生氣了把小寶的包叼走了,小寶去追小貓,小貓叼著包和小寶玩起了藏貓貓。
2、欣賞繞口令
(1)教師示范朗誦繞口令
(2)提問:“你聽到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將圖標按照繞口令的格式擺放出來,回答問題的幼兒可以得到貼貼。
(3)帶領幼兒練習繞口令
提問:‘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繞口令中有的字讀音很相似呢?跟老師把這些讀音相似的字念一遍(寶貓包叼)
3、練習讀準相近音
擊鼓傳圖標。(分好組后,第一位小朋友拿好圖標,鼓聲一響開始傳圖片,鼓聲停以后圖標在誰的手上誰就站起來大聲念出來)
4、借助圖標學習繞口令
(1)逐漸減少圖標,幫助幼兒記憶繞口令內容。
(2)不使用圖標學習
(3)看幼兒用書,練習朗誦。
5、繞口令比賽
(1)“小朋友們,下面要找幾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邊拍手一邊念。”先找幾個小朋友上來,一邊念一遍加快速度。
(2)帶領全班一起一邊拍手一邊念
評價要素
1、是否能準確發音,并能不間斷地快速朗誦繞口令
2、能否積極.富有興趣的投入到繞口令的游戲中。
活動建議
1、讓幼兒自主利用圖標自主練習或者繼續比賽
2、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相似音: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篇八
1、在看看、猜猜、學學的活動中,初步認識動詞:吃、唱、喝、吹。
2、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識字的興趣。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材料及環境創設吃、唱、喝、吹字卡人手一套。飯碗、杯子、吹泡泡玩具各一。
一、引起興趣。
二、感知認讀。
1、表演吃飯。
提問:我在干什么?
想不想和"謎語大師"一起來表演?(師:我用小嘴吃吃飯,吃吃吃,幼兒邊表演邊跟說)出示漢字,共同認讀"吃"。
除了吃飯還可以吃什么?(幼兒邊說邊表演,鞏固認識"吃")
2、表演唱歌。
提問:聽到我在干什么?
幼兒共同表演并認讀漢字"唱"。
3、表演喝水。
提問: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什么呢?
幼兒共同表演,認讀漢字"喝"。
小嘴還能喝什么?(幼兒邊說邊表演,其余幼兒跟學,鞏固認識"喝")
4、表演吹泡泡。
提問:剛才我用小嘴干什么了?
幼兒學習表演,認讀漢字"吹"。
誰能和我表演不一樣的動作給大家猜?(幼兒表演,鞏固認識"吹")逐一跟讀漢字"吃、唱、喝、吹"。過渡:"謎語大師"的謎語猜完了,可還有一些難題呢。
三、游戲。找字寶寶。
幼兒拿出字卡,師說:"我用小嘴吃吃飯,吃吃吃",幼兒找出"吃"字。
請個別幼兒說短句,幼兒找出相應的漢字。
師提要求,如:"'謎語大師'口好渴呀,請你們給我喝喝水",幼兒找出相關漢字。
捉迷藏方法:師逐一藏掉漢字,幼兒分別找找哪個漢字不見了,并從字卡中找出。
四、遷移小結。
1、請你們找找這四個字里的小秘密。(引導幼兒發現"口"字旁)
2、為什么這些字寶寶都有一個"口"呢?
3、師小結,我們剛才做的動作都與嘴巴有關,所以這幾個字寶寶旁邊都有一個"口"。
(結束)評析:
在當前,幼兒識字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識字活動《有趣的嘴巴》,以游戲貫穿整個活動,輕松活潑,讓孩子在教師創設的愉悅環境中輕松學習、自然習得。
特別是在討論如何保護嘴巴的環節中孩子們不但能與同伴積極交流,還能大膽地與聽課的老師們互動,思維活躍,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之處:
1、沒能放手讓孩子大膽地表達,過于包辦限制了孩子語言的發展。
2、識字的游戲的方式也有所欠缺。
在今后的活動中得加以改進,真正為幼兒提供一個敢于大膽表達的.環境,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