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勞動中成長演講稿
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演講稿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演講稿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在勞動中成長演講稿篇一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勞動,是人類走向文明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有了勞動才有了我們現今的美好生活。而勞動,既需要腦力勞動者,也需要體力勞動者,這些人都是有貢獻意義的。
從古至今,不計其數的體力勞動者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巨龍一般,盤臥在中華大地的長城,擁有著氣勢磅礴的氣息;流水淙淙的京杭大運河,凸顯著中華文明的歷史韻味;華麗優美的頤和園,盡顯中華文化的包容并兼之色彩。而這些古老的建筑與文化遺產,無不是體力勞動者,用他們的十年如一日的艱苦卓絕換來的歷史文明的結晶。由此可見,體力勞動者的意義之重大。
但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也不乏有著智力超群的腦力勞動者。他們用他們的智慧與實踐,創造出了驚人的歷史文化遺產。譬如李冰父子創造的都江堰,不但為水利工程作出了一份貢獻,還為后世留下了平安幸福;又如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創設它的勞動者用他無數個夜晚的思索,使趙州橋能沿用1400多年仍能屹立而不倒。倘若沒有這些腦力勞動者,可能就不會有后世的安康與安定,那么在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會缺少幾顆璀璨的明珠。
而作為現今新青年的我們,應當都要為之。“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熱愛勞動是做人、立身。安家、興邦的根本。正是因為依靠勞動,我們人類生產和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支撐起了個人、家庭和國家的發展成長。
xx曾說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我們應當有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崇高,并且創造出美好的明天!
在勞動中成長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書香伴我成長》。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學習和生活中,書是我的精神食糧,我經常吮吸著它那知識的甘霖,用它來充實我的閑暇時光。伴隨著書香,我在這片天地中成長。
小時候,媽媽就告訴我:“腹有詩書氣自華”。雖然我當時對這句話并不理解,但在幼小的心靈中已經悄悄地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寧靜的夜晚,我靜靜地依偎在媽媽懷里,聽媽媽講著一個又一個故事,不厭其煩。我傻傻地看著媽媽的眼睛,媽媽的眼睛里好像有星星,那么柔和,那么美。
上小學了,我高興地背著小書包,牽著小伙伴的手蹦蹦跳跳地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拿到嶄新的書籍,手在書上慢慢劃過,細一聞,還有一股淡淡的墨香味,那一刻,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讀好多好多書。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書,是我們在人生彷徨時的一盞明燈,他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書,是我們在遇到困難時與我們并肩作戰的良師益友,他與我們同甘共苦;書,是我們在苦悶、煩躁時的一縷清風,他為我們撫平傷疤、洗盡躁動、掃除陰霾。
親愛的同學們,讓閱讀豐盈我們的生活,讓書香伴我們成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在勞動中成長演講稿篇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在勞動中成長》。
同學們,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這里我要說,勞動教育是人生必修課,良好的勞動習慣對于我們少年兒童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如果一個孩子,如果不愛勞動,自然就缺乏勞動的體驗。說實話,同學們之中誰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涵義?你們能體會到爸爸媽媽賺錢的不容易嗎?要知道我們每天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爸爸和媽媽用勞動換來的呀!其次,勞動的過程也是實踐的過程。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用和創造。如果我們沒有好的勞動習慣,我們學到的知識就難以運用到生活中去。更談不上應用和創造了。第三,勞動對于培養每個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發現:第一、兒童勞動時間越長,獨立性越強;第二,兒童從事勞動的時間越長,越有利于形成勤勞節儉的好品德。專家們分析說,讓孩子從小干家務,可以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珍重家庭親情、尊重他人等品質,我們長大以后自然比那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更有出息。這一調查結果證實了,家務勞動與孩子成才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我們要熱愛勞動,就需要把勞動變成一種習慣,如果養成了這種好習慣,勞動就成了一個愉快而自然的過程。經過老師們的了解與調查,不少同學經常在家幫助父母干家務,做一些象洗衣服、刷碗、摘菜、買東西、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等一些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同學吃飯用叫、吃完撂下碗筷抹嘴就走現象,不排除晚上讓父母鋪床,早晨讓父母疊被現象,不排除父母偶爾支使點活、馬上小嘴撅起老高現象。
同學們,上帝為我們創造大腦,是要我們靠自己的本事生存;上帝賦予我們雙手,是要我們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勞動增長見識,勞動是快樂的。
相信,只要大家愿意去做,一定能從勞動中獲得許多快樂,同時也獲得許多做人的道理。請同學們記住:熱愛勞動是一種美德。讓我們都來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吧!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
在勞動中成長演講稿篇四
當我們置身于書的海洋中,就開始了閱讀。
閱讀使我如風,輕嗅花香,聆聽鳥語;閱讀是我領略大海的波瀾壯闊,讓我傾聽小溪的優雅 篇章。閱讀使我如燕,與白云作伴,與天空作伴,翔過不同的家園;閱讀使我如鹿,越過森林,青山綠水掠過我的眼簾。
在閱讀中我結識了白雪公主,可愛的小鹿斑比;在閱讀中我結識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的關羽;在閱讀中我結識了勇敢的亂世佳人—斯嘉麗,不屈的保爾柯察金。閱讀是一種樂趣,閱讀是一種享受,閱讀是一種情懷。那故事的悲歡離合,常常會感染我,我就如故事中的一個人。品讀到快樂的地方,我會歡愉、明朗;品讀到憂傷的地方,我會憂愁、悲愴;品讀到人生哲理處,我也會不由的掩卷沉思。閱讀的感覺如同品味人生五味。
如果我們是小鳥,閱讀就如一雙翅膀,當我們插上時,便可翱翔于廣闊無垠的天空;如果我們是一只船,閱讀便是帆,遼遠的大海上揚帆起航。走近閱讀吧,在黑暗中,它如一盞明燈,照亮前方的旅途,因為在閱讀中才可以在生活中摸出一個頭緒來,用熱情來鼓舞我們的智慧與心靈。
讀書,如唱歌,歌到情處淚雙流。
讀書,如飲酒,酒將醉時笑語稠。
讀書,如詠詩,詩言有盡意難盡。
讀書,如品茶,茶香滿口情悠悠。
在讀書時,就在進步,就在一步步的走向文明。
朋友,打開書吧,看云卷云舒,花開花落,讓那些美麗的方塊字如歲月在腦海里流過,插上閱讀的翅膀,盡情的在蔚藍的天空中翱翔!
在勞動中成長演講稿篇五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在勞動中成長”。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動;“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是文人隱士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浪漫勞動;“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是賣碳商人的辛酸勞動。無論是哪一種勞動,都是可貴的,也是可敬的。
可是在我們的身旁,有的同學不理解勞動,經常會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沒錯,我們的同學平時功課比較忙,學習壓力比較大,但這不是不參加勞動的借口。學習和勞動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對立關系,在學習之余安排適當的勞動是必要的。如果以學習忙為借口,一味排斥勞動,就會成為一個只會學習的“高分低能”兒,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一旦離開父母就會和巨嬰無異。不會做一頓飯菜,不會洗一件衣服,不會整理自己的房間,不會打點自己的生活,這樣的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才,到底是越多越好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所以同學們,在繁忙的學習之余,抽出時間來為自己或者為家庭為學校勞動,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另外有的同學不愿勞動,他們常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誠然,現在科技發達了,各種機器人運用而生,能代替人類的部分勞動。有錢人可以出錢,讓別人去勞動代替自己受這份皮肉之苦。可是我要說,不參加勞動的你看似免受了皮肉之苦,其實錯過了甚至丟掉了更多有價值的東西。你的不勞動,將會錯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自信自豪,將會錯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精神磨練,將會錯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悠閑愜意,將會錯過“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豪情壯志。你的一時的懶惰,必須為你失去的這些精神意義上的有價值的東西而買單。因為,熱愛勞動本身就是一種精神的體現。
還有一些同學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比如課堂上不專心聽講,睡覺講小話;教室里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食堂里剩菜剩飯,浪費糧食。這些現象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因為沒有親自參與勞動從而體會不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試想,一個深知備好一堂課要花費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來查閱資料品讀文本撰寫教案的教師,他在聽其他老師類似的講課時會打瞌睡講小話嗎?一個起早摸黑一掃帚一掃帚打掃馬路衛生的清潔工人,他舍得往地上扔一張紙屑嗎?一個在烈日下暴曬和風里來雨里去耕田種地的農民,他會舍得扔掉半碗沒吃完的糧食嗎?都不會,正是他們參與了其中的勞動,懂得了成果的來之不易,所以才會格外珍惜。所以同學們,只有深入勞動之中,體會其中的酸辛,才會珍惜勞動成果。而珍惜勞動成果本身,就是一種道德的體現。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在勞動中成長演講稿篇六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人和書一樣,每一天就是書的每一頁,每過一天就翻過一頁。可人生這本書與別的書不一樣――這本書只能看一次。
讀書伴我成長,從小伴到大。從幼兒時代聽媽媽講小故事和小詩詞,到兒童時段獨立看完注音版的書籍,再到如今邊讀邊畫好詞好句并寫下讀后感。
讀書,讓我明白了很多東西。
讀書,讓我明白了時間的珍貴。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肯擠一定會有的;讀書,讓我明白了友情的重要,真正的友情好像是身體的健康,失去時才知道它的可貴;讀書,讓我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因為知識改變命運!
讀書,讓我懂得了狗的忠誠勇敢、大熊貓的憨厚可掬、貓的靈巧機敏、狐貍的聰明機智、老虎的高大威猛……同時,我也知道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只要善待它,它就能和我們友好地生活在一起。
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書,生活才會更加充實;有了書,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在勞動中成長演講稿篇七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地成長。
從小孩長成少年,從青少年長為成年人,這些都是成長。從青少年到成年人這個過程有個抽象的詞,那就是青春。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伴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伴相守;一旦走進森林,就有草叢和石塊擋路,情形就變了,各自走各自的路,尋找各自的方向。那推推擠擠同唱同樂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的同足情深,在人的一生之中也只在青少年的時候存在,所謂的這就是青春。越長大越孤單是因為越長大人的想法會更豐富吧。這大概也是一種成長吧。
在青春以后,在人變得成熟以后,在成長以后,逐漸就會明白自己是誰,余生想得到什么,并在一定程度上明確的知道哪些朋友值得全力關注,哪些只是在消耗體力。于是成長的足跡就開始深淺不一了。
對于我而言,成長的路上最明顯的無非是自己對一些事物的看法,面對困難時的態度和解決方式,以及對朋友的舍取和對以后的選擇。
可能這是一個很殘酷的話題,但是這和青春有關和成長有關,因為生活的不同,環境的差異和思想觀念的天壤之別,都會讓故友作鳥獸散。這一點看似殘酷,但避無可避,也無須避。在青春的這條路上,朋友是個重要的陪伴。
真正的朋友,資源,地位,見識一定相當。即使有些友誼看似超越階級,但觀念的水平一定是相當的。朋友是分享觀點的人,而不僅僅是交換感情的。
成長的足跡不僅僅是在外在上有體現的,更多的在內心的世界也是有所表現的。心智的成長會使人做出一些哪怕看起來很無情,但細細品味來卻別有風味的選擇。
大概在更成熟以后,大概在青春過后。我不會再裝模作樣地去擁有很多友人,有時也可能會因為寂寞而忍受空虛的折磨,我寧愿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屈辱的代價去換取那不真心的朋友。
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也許你的心態會隨之而改變,大概在青春逝去過后,大概在變得成熟以后,大概隨年齡的增長,這都能算是成長。
在勞動中成長演講稿篇八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過的如箭一樣飛快,我們要珍惜時間讀書,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貴,當我們完成一天中安排的事情時,余下的時間一定要多看書。
小時候,就在長輩們的教導下讀唐詩“春眠不覺曉”,吟宋詞“千里共嬋娟”。聽他們講、論、敘、談四大名著,教會我什么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知。可我卻總是令他們費盡腦筋——盡管反復解釋,還是不能完全聽懂,大腦中的大部分留白都是囫圇吞棗造成的結果。浮光掠影地了解學習,卻沒有領悟到精神所在,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積累,漸漸地,自己已可以慢慢體味書中的要義,才發現“書中實有黃金屋”。
課余的閑暇時光讓我重新翻閱了一些曾讀過的名著古書,就好比《論語》,即使有眾多翻譯過的現代文,白話文,我還是鐘情于孔子原話中的深刻哲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不思便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不學便精神疲倦而無所得。“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謙遜是中華名作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孔子將這點通過自身的言行,向人們證明著這一點。當然,在《論語》中,能夠影響我的生活學習態度的,遠遠不止這一句,兩句,一段,兩段而已,它是領導我一路成長的良師益友,是為我指點光明的希望。
擇善從之,不恥下問,溫故知新……字字句句鐫刻在我心間,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記;點點滴滴淌在我心坎,仿佛是涓涓細流滋潤我的靈魂。經典,讓我從日日月月的積累中成長起來,汲取著知識與經驗,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想,經典,大概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意思吧。
酒越釀越純,厲久彌香。一本好書就像一壇陳年佳釀,無時無刻不散發幽香。《希臘神話》,《十萬個為什么》,《童年》……經典的好書一本接一本。伴隨我走過一路艱辛與坎坷。
在勞動中成長演講稿篇九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叫xx,是公司財務計劃科的一名科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在崗位上成長》。
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我聽說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老人,他今年76歲,是一位華北油田退休職工。上世紀60年代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畢業后從事石油工作,參加了大慶油田會戰,之后陸續轉戰大港、四川、江漢和華北油田,參與了大港油田發現井——港5井和華北油田發現井——任四井的鉆探工作。在一次鉆井事故中,他的一條胳膊被鋼絲截斷,永遠成為獨臂。盡管這樣,他還仍然從事著油田生產建設工作,堅持了一輩子。他叫陳汗寶,是原華北石油管理局鉆井二公司經理,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就是現在我們工作的地方。他用自己的一生,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祖國的石油事業。
前段時間我又一次觀看了《鐵人》這部電影,相信在場的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再一次被影片中老一輩石油人人拉肩扛保生產、五兩三餐保會戰的忘我拼搏精神所震撼!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年青人,我們要從這些故事里得到什么啟示呢?
人,總要有一種精神。我們難以想像,那些石油前輩們在廣袤草原、戈壁沙灘上開拓石油資源為了祖國的石油事業歷經艱辛,幾十年如一日,靠的是什么?我想,靠的是黨的培養教育,靠的是艱苦創業、勇攀高峰的精神,靠的是"三老四嚴"的堅實作風!正是靠著這樣的精神,才使他們有動力、有決心對石油地質構造認識逐步加深,應用了現代勘探開發技術,對科學技術這一第一生產力的理念不斷探索,創造了中國不能產石油的神話,實現了國家對石油的自給自足;正是靠著這種精神,我們才為國家開辟了一個個的新能源和新領域;正是靠著這種精神,我們利用石油資源促進了國民經濟產值的提高,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這種作風和精神,過去需要,現在需要,將來更需要。
作為一個年青人,要想有所作為,就要不斷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石油人的傳統,在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兢兢業業,不斷攻難克堅,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人說:"位不在高,愛崗則名;資不在深,敬業就行。"所謂"愛崗"就是熱愛本職工作,所謂"敬業"就是盡心盡責,努力進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業績。
我們青年人總在以自己所特有的方式感受著人生的豐富多彩,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理想。有理想固然可貴,但理想是虛無的,要把理想變成現實,還需要在現實中磨礪,經受一次次的煅燒和錘煉的過程。努力不一定會實現理想,但會大大增加實現的可能性。
我們身邊有些人沉迷于優質生活的妄想,沉迷于網絡游戲的耍酷,天天說著"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段子,自怨自艾,牢騷滿腹,卻不愿意為實現理想去付出努力,這樣的理想,充其量只是想一想而已。
目前,我們公司面臨著國內市場量價齊跌的艱難形勢,但也面臨著很多發展機遇,可以說,是困難與機遇并存。只要我們每一個人堅定信心,直面困難,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奮斗,勇創市場、努力學習、勇挑重擔,就一定能夠化危機為機遇,一定能夠打好打贏"保安全、保利潤、保工資"攻堅戰。我們要努力把握屬于自己的每一分鐘,爭取每一次機會,將自己的才華在工作中充分展現,用行動實現自己的理想,在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最后,我想引用《中國青年》上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奮斗改變命運,夢想讓我們與眾不同"。我相信只要我們銳意進取、胸懷祖國,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公司生產經營和管理中去,就一定會不斷實現自身價值,不斷超越自我,讓飛揚的青春綻放出更加燦爛奪目的亮麗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