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6篇)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冬去春來,轉眼又到清明佳節,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專門祭奠自己遠逝親人的節日。我國是一個極其注重親情的國家,在我們祭奠、緬懷、哀思親人的同時,也來祭奠一下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自由與富強做出了不朽貢獻的英雄與烈士們吧。
近日,市文明辦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的通知》,要求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要參與到“網上祭英烈”活動中來。以清明節為契機,以網絡簽名寄語為載體,向先賢先烈鞠躬獻花、抒寫感言,緬懷先輩,銘記革命先烈光榮事跡。
同學們!我們都是幸運的,我們生長在新時代,擁有富足的生活。當年烈士們浴血奮戰的每一寸土地,今天已鮮花朵朵、綠草如茵。當年硝煙彌漫的天空早已碧空如洗、紅旗飄揚。和平年代,雖然我們不需要像先烈們那樣拋頭顱、灑熱血,用身軀筑起共和國的長城,但我們肩負振興中華的使命。
今天我們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緬懷和紀念我們的革命先烈。只要我們在網上送上一束鮮花,或一句誠摯的話語就足以表達我們對這些英雄與烈士們的緬懷與哀思,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我們的感恩之心,一顆誠心與敬意。
梁啟超曾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同學們,就讓我們以先烈為榜樣,繼往開來,用自己的熱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用青春的承諾,放飛理想的風箏;用青春的自信,作義無返顧的搏擊;用青春的堅韌,不懈奮斗,立志成材,超越自我,積極鍛煉,努力學習,勇于實踐,不斷創新,共創祖國美好明天!
謝謝大家!
中學生清明節國旗下演講稿 篇2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思路:冬天過往了,萬物復蘇,這時候,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
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稱為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農諺。常言道:“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可見,清明是一年間農業活動的開始。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更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是一個記念先人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掃墓,謂之對先人的“思時之敬”。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先人,吊唁已逝的親人的風俗仍很盛行。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使人留戀,使人悲嘆,使人振奮,這里面包含了很多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進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但是人們祭奠先人、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回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講,它是在每一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展開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風俗。
歷史上,每一年農歷的清明節在都江堰都要舉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預祝當年農業豐收,這是川西平原源遠流長的傳統風俗。屆時,地方官員要親身主持放水儀式,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清明放水節再現了成都平原農耕文化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民俗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尚先賢、崇德報恩的優秀品質,具有宏揚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清明,這個節日,漸漸融進了我們的生活,成了生活中一部份。2006年5月20日,這個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
嚴冬在東風中減退,歲月在奮斗中遠往,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當我們懷著崇敬而凝重的心緒齊聚義士記念碑前,陽光下記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戰士恍如正引領著我們向遠方遠望,他是要提示我們不要忘了中華民族過往不屈不撓的奮斗史?還是要攜我們展看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同學們,傳統的清明節就要到了,在這一天,我們將擁抱于大自然,感受春的訊息。體味這中華民族傳統而又盛大的節日。
中學生清明節國旗下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又到了一年中萬物復蘇的季節,櫻花盛開,就連沉睡了一個冬季的鳥兒,此時也耐不住寂寞,撲騰起了翅膀。《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是我們每年都在過的,然而在每個人的心里,清明節又有著她千變萬化的樣子。對于初三同學來說,清明節意味著直升考前最后的沖刺;對于學霸來說,清明節意味著期中考試也將悄然而至;對于很多人,去哪踏青以及哪一家的青團最好吃才是永恒的話題;但更多的時候,清明節與掃墓、緬懷祖先,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要說真的對清明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大概也就是這幾年才開始的。小時候的清明,是桌上的青團,是春游,是放飛的風箏。直到最親近的外婆過世之后,才忽然感覺到,清明,即使是一只青團,也是一只難以下咽的青團,就像對已故長輩的思念,如鯁在喉。而清明,更多地,是細雨綿綿里打著傘,面對著石碑,你在外面,而那個你掛念的人,在里面。是小時候覺得習以為常的長輩給的關心與愛護,此時卻成了一種奢求。是平時深埋在心,到了這個季節,又隨萬物生長一同萌發的思念與不舍。
除了緬懷,內心更多的是遺憾,遺憾不能再和這些故人分享春日里的陽光和芬芳,更遺憾的是,曾經一起走過的歲月里,沒能付出更多、銘記更多。
最近發生了不少事情,無論是發生在昆明的恐怖襲擊還是馬航客機的失聯終結,無不提醒著我們生命的脆弱和變幻無常,而生老病死是如同四季一般固定存在的輪回。不同之處,是在于你如何把握那些時間,如何將他們的步履蹣跚或是白發蒼蒼銘記于心,如何在他們人生之暮冬帶給他們陽光。
我們都應該明白,家里的老人們要的并不多,不是兒女子孫多有錢,老人們就多幸福。對于老人們來說,時不時地陪伴是他們需要的溫暖,而我們總被手機屏幕吸引著的目光,是他們最不愿遇到的寒潮;在他們看不清報紙、電視,或是聽不清我們講話時耐心地解釋,是他們需要的陽光,但我們常常不耐煩的語調,是他們無法承受的風雪。
清明就快要到了,除了沉浸于多一天休息的喜悅,也讓我們一起好好地過這個清明節,認真地品嘗青團,將思念寄托于故人,而將關懷及時地傳遞給那些還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
謝謝大家!
中學生清明節國旗下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清明節感懷。
四月,草長鶯飛,風和日麗,清明節帶著新綠的顏色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時光向我們走來。
清明,淵源于五霸崛起,群雄爭鋒的春秋時期。傳說,跟隨晉文公重耳風雨飄搖19年,忠肝義膽,同舟共濟的一代名臣介子推,于功成身退后,背負老母潛入深山。晉文公尋找不見,下令放火燒山,想把介于推母子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愿燒死,也不出山。恪守孝道,懷揣孝心,是介子推的精神遺產,也是清明創設的初衷和緣由。
清明,是一個在親人眼中寄托沉甸甸思念的日子。在這個特定的日子里,無論咫尺天涯,人們都要重返故里,將一份純真的思念,培植在親人青草萋萋的墳塋上,長成溫馨的慰藉。而那些羈留異鄉的人們,也會用自己的獨特方式遙遙祭告,或是瞻仰親人的遺像,或是撫摸故人的遺物,或是朝著青冢的方向默默遙望。
清明,是一個在文人筆下詩情畫意的日子。“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等家喻戶曉的佳句傳誦至今。清明前后,雨是細軟的,風是和煦的,正所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清明,也是一個后人心中仰視和追思的日子。清明時節,我們更加緬懷新中國誕生六十年來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進步而獻身的英雄志士。同學們,我們一起點擊一下由團中央、中宣部聯合創辦的民族魂網站吧,那里有我們的先烈們。讓我們在網絡空間里,送束花,點首歌,點支蠟燭,網上祭英雄,共鑄中華魂。
清明,更是春耕春種的日子。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人生也一樣,只有在“春天”里播下心愿,才能在“秋天”里收獲人生。播種,是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希望、新的創造、新的起點。讓我們像辛勤的農民那樣,一生播種,播種一生。努力人生,收獲人生。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中學生清明節國旗下演講稿 篇5
各位老師,各位少先隊員:
大家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轉眼間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在這個神圣的日子里,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憑吊烈士的英靈,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
青山肅立,松柏靜默。今天,站在這里,面對著莊嚴的紀念碑,我們心如潮涌;面對著先烈的英靈,我們熱淚迎眶。有多少革命先烈,為著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撒在家鄉和異鄉的土地上。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也不知道。
同學們,讓我們借清明之際來歌頌他們,緬懷他們吧!他們的獻身精神造就了我們下一代的光明;他們的堅定信念,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華夏兒女。
小時侯,媽媽,老師常說,我們胸前的紅領巾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那時侯,我們還不太了解其中的含義。現在,我們長大了,也漸漸懂了,正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詳。我們才得已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現在我們雖然離硝煙滾滾,戰火分飛的年代很遠了,也許無法體會那時的艱辛,但是我們已經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紅領巾不但是紅旗的一角,它還是先輩們的血汗。面對紅領巾,面對著革命先烈,我代表全體少先隊員立下誓言:繼承先輩們的遺志,沿著他們沒有走完的路奮勇向前,讓星星火炬代代相傳。努力學習,增強素質,為祖國的富強和民族的強盛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學生清明節國旗下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又是一個山花爛漫的季節,又是一個煙雨紛飛的清明。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懷著對烈士的無限崇敬來到烈士陵園。為那些犧牲在小村這片土地上的烈士拂去塵土,憑吊英魂,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想,我們的這些烈士們,他們的生命雖已逝去,但他們那可貴的、崇高的精神卻像一團巨火燃燒著,永不熄滅。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歲月中,多少英雄兒女,多少小村的英雄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我們小村的土地上。他們有的流芳百世,有的卻連姓名也不為人知。但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為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慨,為我們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們是我們小村的驕傲,也是我們小村的光榮。
他們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為了理想和抱負,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以火一樣的激情投身戰斗,他們懷揣人民的利益走向危險,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捍衛他人的生命,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革命,他們對死毫不畏懼,只把它當蛛絲一樣輕輕拂去。
烈士是歷史的豐碑,是理想的燈塔,是行動的高標。
烈士是有追求有抱負的人,是不屈不撓的鐵血英雄——為心儀的祖國貢獻出全部生命。
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今天風和日麗,滾滾的硝煙、紛飛的戰火已離我們遠去,也許我們無法體會戰爭的艱辛,但我們已經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雖然也有艱險和困難,但我們一定會學習先烈不屈不撓的精神,好好學習,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革命先烈,你們安息吧!
我們將永遠銘記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