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人在草木間,有味是清歡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人在草木間,打一字謎”,謎底便是我們日常接觸的“茶”。
記得最開始的時候,覺得這字謎很有意思,很有禪意、也很玄妙。后來才知道,原來這句子一開始并不是為了“打字謎”,而是出自一位作家之手,便是林清玄。
“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開,人在草木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林清玄
茶 就是人在草木間。
哪怕是對禪道沒有接觸的人,都應該聽過“天人合一”這個詞吧,在小說等文學作品中也常會出現。
有學者對林清玄先生這句說話的評價是:“天人合一,代表著人與自然世界的和諧共處,也就是指人應該回到草木中間去,若沒有真切體驗,是悟不出此番人生道理的。”
筆者并非文學研究者,但既然談及林清玄,私以為林先生也正如他筆下所描繪的一樣,有著一番滿是清歡的茶酒人生。
撇開“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榮譽,林清玄一生嗜茶愛酒,并且研究頗深。
在他諸多的作品里,茶和酒就像兩個精靈,時不時穿梭其中。茶是有趣的,酒是有味的,擁有茶酒的生活便有了趣味。
“人間有味是清歡”,其實出自蘇軾的詞,但林清玄也曾以此寫文,并多次表達過自己對“清歡”的嚼味。
林清玄曾表達:“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變老。”
當世界無情時我多情,
當世界多情時我歡喜。
慢慢吃飯,慢慢吃茶,慢慢變老,
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與茶有著很深的淵源,自小與茶結緣,還找了幾十年茶、喝了幾十年茶。受父親影響,林清玄從小愛茶,學生時代會用稿費買茶,中年在家囤茶、教子女品茶,但50歲之后,才開始懂茶、寫茶。
2008年出版《平常茶 非常道》時,林清玄說道,“人生如茶,用開水燙過方知滋味。”
再到后來,茶的影子頻繁出現在他的作品中,無論是正式出版的作品,還是發表在網絡上的語句,在他筆下的世界,茶始終平和理性,而又自在隨性。
在林清玄看來,“每天的生活其實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葉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來的茶更有清香的滋味,善飲者飲到更細膩的消息。
“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林清玄
記得曾看過相關報道,在“揚州講壇”演講現場,有讀者向其尋求舒緩壓力的方式,林清玄端起茶杯說:“我教給你一個簡單的方法。
“每次把茶拿起來喝的時候,先念一個句子:好好地喝這杯茶吧,因為這輩子不可能再喝到跟這杯一模一樣的場茶杯的時候,你想象那是見愛人時的歡喜之心,放下茶杯的時候,你想象那是離別愛人時的纏綿之心。那樣的生活就不會有壓力了。”
“茶道里有‘一生一會’這個說法,即我們每次與朋友對坐喝茶都應該非常珍惜,因為一生里這樣的喝茶可能只有這一回,一旦過了就再也不可得了;
每一次相會都是僅有的一次,與過去的、未來的任何一次都不同。
有時,人的一生只為了某一個特別的相會,如果有了最深刻的珍惜,縱使會者必離,當門相送,也可以稍減遺憾了。”
——林清玄
一直“和時間賽跑”的林清玄曾經說過,“我知道我會寫到離開世間的最后一刻。”
2019年1月23日,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消息來得很突然,但正如他所說的,他和他所熱愛的文學,一起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就在22日,林清玄先生還留下了生前最后一條微博,恰也談及死亡,沒有悲傷,而是平靜。
最后,謹借用林清玄先生的一番話作結尾……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林清玄
愿您離開的方向,終有茶香。
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