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能打一成語 實至名歸和名至實歸,這兩個成語是一個意思嗎?
對于這兩個形似詞組兩個能打一成語,用法不一,很多人包括部分學者在使用時根本分不清兩者的具體內涵,認為只要想表示“某人、某組織、某機構團體等做出了實際的成績,有了真正的學識、本領或功業,名譽就會跟隨而來”這個含義時,是可以通用的,因此使得這兩個詞組至今都很難有一個統一而準確的用法。有些學者甚至排斥后者,說后者只是前者的模仿用法,是前者的變體,是不規范用法。
先說“實至名歸”吧。在查閱了十本著名詞典諸如《現代漢語規范詞典》、《中華成語辭海》、《漢語成語考釋詞典》、《現代成語巨典》、《中國成語大辭典》等,發現它們給“實至名歸”的解釋大體一致兩個能打一成語,即有了實際的學識、技能或成績、名聲就會自然產生,其中“實”指實際成就,“至”指“達到”,“名”指“聲譽、聲望”兩個能打一成語,“歸”指“到來”。“實至名歸”一詞,語出清朝吳敬梓所著《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敦倫修行,終受當事之和;實至名歸,反作終身之玷。”
再來看“名至實歸”。奇怪的是,在幾乎所有翻閱的詞典中,必然有前者,而“名至實歸”這個詞出現的概率簡直是微乎其微。難道真如某些學者所說的那樣,絕無這個詞的用法,純粹是后人杜撰出來的。正在心生懷疑的時候,偶然發現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今漢語實用詞典》中,把“名至實歸”列為詞條,并解釋為:“有好的名聲,與之相應的酬報就會自然到來。”拿“實至名歸”的釋義作參照,可以得知它們的前后意思剛好對調。簡言之,“實至名歸”是通過“實”促使“名”的產生,而“名至實歸”則通過“名”來產生“實”。
兩詞的不同之處還體現在對“實”的理解上,前者指“實際的成就等”,后者指“酬報”。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