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誦經打一成語 印順大和尚:本煥長老為了讓他出家,打了一百多個電話
每個故事都是一段人生縮影,點擊“關注”,一起讀故事,悟人生。
01書香門第佛緣具足
印順大和尚1974年出生于湖北襄陽一個書香門第之家,自幼聰慧慈悲,喜歡放生。
六歲時母親去世,由繼母撫養成人。
印順大和尚小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考入重點中學,后考入武漢大學新聞系。
大學期間就立志要救世報國,大學畢業后進入新聞單位,工作受到好評。
26歲那年,印順大和尚還未出家,偶遇深圳弘法寺的本煥長老。
本煥長老看他很有佛緣,于是循循善進,培養他的向佛之心。
2000年,印順大和尚剃度出家,取法名印順。由本煥長老付法傳燈,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
出家后,印順大和尚緊接著又到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進修研究生和尚誦經打一成語,2004年獲得碩士學位。
印順大和尚孜孜不倦繼續深造,2009年,35歲的印順大和尚又獲得了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佛學博士。
2008年,印順大和尚榮任深圳弘法寺住持。2010年,當選海南省佛教協會會長。
2012年,榮任海南三亞南山寺住持。2015年,當選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每一步,印順大和尚都走得踏實而堅定。
02意料之外的出家故事
2000年元月,印順大和尚在深圳休假,受湖北省一位領導的委托,去看望一位正在醫院休養的湖北籍高僧。
那位高僧,就是本煥長老,那時的長老已經93歲,一見面就拉著印順大和尚的手,談了整整三個小時。
而最核心的一句話就是:“你無論如何都要出家。”
朋友們都跟他開玩笑:“就算全世界都出家了,估計你也出不了家。”
從那時起,印順大和尚的生活平衡被打破了。每晚十點,本煥長老準時一通電話過來勸說出家。
幾個月內,打了數百通電話。印順大和尚忍無可忍,換了手機號碼,下午五點多換號,晚上十點還是照樣接到電話。
在本煥長老的用心堅持下,印順大和尚由麻木抵觸變為信心增長。
2000年4月2日,印順大和尚在深圳弘法寺正式出家,禮本煥長老為師。
此后,他開始服侍本煥長老。長老每天3點起床,他也得跟著起來。
長老每晚休息后,印順大和尚還要整理總結長老一天的生活,直到晚上12點才能睡覺。
本煥長老要求印順大和尚每天早上300拜,晚上300拜,一天十遍《普賢行愿品》,一千遍《大悲咒》,每月背一部經書。
繁重的課業讓印順大和尚精疲力盡,睡覺都能驚醒背誦經文,走路像踩在棉花一樣軟踏踏。
誦經時犯困,長老的棍杖就“啪”地打到臉上;出門辦事回來晚了一些,就會被罰跪香。
給長老打洗臉水,水打多了,長老就罵他浪費和尚誦經打一成語,說下輩子讓他生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去。
印順大和尚說,師徒兩人生氣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師父生氣是假的,徒弟生氣是真的。
因為師父生氣是為了度化徒弟,而徒弟生氣是因為他自己想不通。
03繼續開創佛教事業
2008年,本煥長老102歲高齡時,放心地把弘法寺交給了印順大和尚。
8月6日,本煥長老宣布印順大和尚為方丈時,天空中電閃雷鳴,風雨大作,龍天呼應。
10月18日,印順大和尚榮升方丈時,天空中祥云朵朵,呈現獅子狀,萬佛云集,諸圣顯現。
深圳弘法寺建成于1985年,本煥長老為第一任方丈,印順大和尚為第二任方丈。
2012年,印順大和尚引入北京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和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的教學力量,建成了本煥佛學院。
這就構成了如今“北有中國佛學院,南有本煥學院”的佛學教育格局。
2011年,印順大和尚出任尼泊爾中華寺的方丈,這是中國在海外唯一的一座寺院。
2012年,38歲的印順大和尚榮任海南三亞南山寺住持和尚誦經打一成語,并在2014年創辦了南海佛學院。
南海佛學院的籌建,不僅可以提高海南島的核心競爭力,更加強了中國對世界的吸引力。
中國向來有“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的說法,印順大和尚希望觀音文化通過南海佛學院傳播得更遠,讓中國魅力走向世界。
多年來,印順大和尚始終堅持“以慈善文化為兩翼”的方針來弘法傳教。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弘法寺立即向災區輸送了兩千多頂帳篷、二十噸壓縮餅干、價值數千萬元的藥品,是當時第一批抵達核心災區的物資。
弘法寺還舉辦祈禱法會,本煥長老親自為遇難者祈福。
印順大和尚還多次出訪東南亞諸國,積極在當地開展各項慈善活動,比如抗洪抗震救災、捐資助學、援建醫院、修復古跡等等。
他在尼泊爾、斯里蘭卡、柬埔寨領導開展的光明行活動,免費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讓數千當地盲人重見光明。
2016年,印順大和尚獲得柬普賽首相授予的友好國際人士最高榮譽勛章。
04佛教徒年輕化知識化
印順大和尚說,佛教得以被大力發展,是因為我們生逢在一個好的時代。
印順大和尚從一個數據庫中發現,深圳現在的信徒,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一半以上,年輕人占95%。
年輕化、知識化是深圳佛教徒的一個特色,而離開了現實世界,佛教將失去生存的土壤。
佛教的責任是要重塑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長久要做的事。
印順大和尚將用他的智慧和眼界,帶領中國佛教走向更好的未來。
歡迎點贊、轉發、留言,讓更多人看到,謝謝鼓勵!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