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詩猜成語 學成語、看名著,背古詩,聽寓言和歷史故事,牛娃都在用“它”
#秋日生活打卡季#
在作文與閱讀占語文比重較大的當下,想要寫出一篇好作文,就需要孩子有很深的文字基礎。而想要有文字基礎,就要有大量的閱讀來支撐,就要在平日里進行積累。但是積累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作文是由一句一句的話構成的,那么寫好句子就非常重要。唯有寫好句子,才能把想要表達的內容表達出來。
這套書就是由劉德水老師主編的、適合小學生的課外讀物,書名是《成語應該這樣學》。
由六行人出品、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成語應該這樣學》為24開,彩色印刷質,同時配有精美的插圖。
整套書共共分四冊,分別是《讀名著學成語》、《讀古詩學成語》、《讀寓言故事學成語》、《讀歷史故事學成語》。
這本《讀名著學成語》中,共涉及到《世說新語》、《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五本中國文學名著。
一個成語,一個故事關聯著一個人物
望梅止渴講述的是曹操帶兵出征看古詩猜成語,正值夏天,又熱又渴,可找不到水源,曹操說前面有梅林,那里有梅子可以解渴。將士們聽著這話,繼續前進,終找到水源。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就與曹操有關,后面緊跟著的知識小卡片介紹的就是曹操。
煮豆燃箕講述的是曹植七歲之內作詩的故事。
煮豆燃箕這個成語就與曹植有關,后面緊跟著的知識小卡片介紹的就是曹植。
故事聽了,學會了成語,就需要反復練習加深印記,來個成語游戲,互動一下。
成語學了,想要記住的話,可以通過圖片來記憶,這就是看圖猜成語的環節:通過觀察圖畫,寫出相應的成語。
有的成語里帶有水果名稱,這就是水果聚會環節;有的成語里帶有梅、竹、松,這就是歲寒三友環節;有的成語里帶有糧食作物名稱,這就是五谷雜糧環節。
在這本《讀古詩學成語》中,共涉及到《詩經》、唐代詩詞、宋代詩詞、明清詩詞,近四十余首詩詞了。
一個成語體會一首古詩詞
成語物換星移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隨后有關于物換星移成語的解釋:景物改變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動了,形容時序世事的變遷。
這首《滕王閣詩》里的南浦是地名,位于南昌市西南;西山是南昌名勝;江是指贛江;渚是指江中的小洲;佩玉鳴鸞,是指玉佩和響鈴。除了以上的解釋,還有每一句的解釋,以及整首詩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在作者名片小欄目有關于作者王勃的介紹。
成語游戲欄目再次帶來加深記憶的游戲:從一堆成語中挑出表示時間短暫的和表示時間漫長的成語,這種歸類游戲不僅僅考驗了小朋友對單個成語意思的理解,還考驗了小朋友的記憶力。
在這本《讀寓言故事學成語》中,共涉及說理寓言、警示寓言、諷刺寓言和幽默寓言,四大類,共計四十多個寓言故事。
一個成語一個寓言故事
比如我們熟悉的愚公移山、一鳴驚人、葉公好龍、掩耳盜鈴等成語。
在這本《讀歷史故事學成語》中,共涉及了從夏商周時期到兩宋元明時期的歷史故事,包括約法三章、完壁歸趙、聞雞起舞等眾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四十多篇。
一個成語講述一段歷史故事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講述的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的故事,他屬于軍事理論強、實戰經驗為零的人。趙王聽信謠言,讓趙括取代廉頗為主將,領兵出戰,結果大敗。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傳,解釋是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只是空談看古詩猜成語,不能成為現實的事物。
知識小卡片介紹的就是戰國四大名將: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和李牧。
成語記憶則是結合故事而來。比如隨意發動戰爭,戰敗的部隊看古詩猜成語,軍隊實力強等等,對應兵不血刃、窮兵黷武,兵臨城下等里的哪一個成語。這就是考驗小朋友的成語理解能力。
擁有這樣一套書,既能學成語,又能看名著,既能背古詩,又能聽寓言和歷史故事,日復一日,日積月累,同樣就可以練就出口成章,同樣可以練就下筆如有神。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