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謎的特點 謎語、制謎與猜射技巧
謎語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也可引申為蘊含奧秘的事物。謎語源自中國古代民間,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
猜謎是一項有趣的智力游戲,深受人們歡迎。
以下是兩個謎語:
人有我大,天無我大,打一數字。謎底:“一”。
什么動物最沒有方向感?謎底:“麋鹿(迷路)”。
謎語的內容非常廣泛,俗話說:“事事皆可入謎。”可見謎的內容可說是無所不包。例如猜成語,僅常用成語就有五千余條;猜國名,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
謎語分化為民間事物謎和文義謎后,“燈謎”的含義也有所變化。在當代,廣義的燈謎指掛在燈上供人猜射的謎語,狹義的燈謎專指文義謎,不論是否掛在燈上。通常所說的燈謎是狹義的,即文義謎。
謎底的文字允許作音、形、義和位置的變化,遂產生了謎格。謎格產生后,燈謎與謎語的界限就更明確了。因為以文義為謎,才有產生謎格的可能。至此,燈謎就成為有體有格的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了。
1 猜謎和制謎的四大元素
要猜謎和制謎,先了解其四大元素:
1.1 謎面
謎語的題目,也稱謎題、題面、面文、面句,簡稱面字謎的特點,是一條謎語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1.2 謎目
謎底的范圍。謎目對謎底的范圍一方面起限制作用,一方面起提示作用。迷目有一定的伸展性,依具體情況而定。如謎底為李清照,迷目可標“宋代著名女詞人”、“宋代著名詞人”、“宋代女詞人”、“宋人”、“古人”、“古文人”等。
1.3 謎底
謎語的答案,也稱底句、底文、簡稱底,是猜射的最終目標,受到謎面意思、迷目范圍以及謎格的三重約束。
1.4 謎格
謎格產生于明代。當時,由于燈謎的不斷發展,通常使用的制謎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于是人們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迷格,借助它們來制作謎語。燈謎的格式。它的作用是提示謎底必須作出某種改變。不同的改變形式有相應的謎格及相應的格名。最常用的謎格有秋千格、卷簾格、徐妃格、求凰格、白頭格、梨花格、蠅頭格、遙對格、解鈴格、摩頂格、驪珠格、上樓格、下樓格、紅豆格、梨花格等。
有些燈謎有謎格,而民間謎語沒有謎格。
如秋千格,謎底限定兩字的詞。 兩字前后位置互移后扣謎面。
如,八字方針 (打一教育名詞)
底底: 中學,謎底倒讀成‘學中’,‘學’是‘八字’二字合成的,‘中’是‘方(囗)、針(丨)’的象形。
例如白頭格,謎底需兩字以上,第一字用諧音來代替解釋謎面。
如,“走讀”(打一哲學名詞)
謎底:形而上學(首字“形”用諧音讀作“行”)
2 四大元素的相互關系
謎面隱含謎底。
謎目和謎格限制和提示謎底。
謎底就是謎面所提出問題的答案。謎底字數一般很少,有的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詞組、有的是一種事物的名稱或者動作,最多也不過是一兩句詩詞。 謎底是指謎面含蓄轉折所指的、要人猜射的事物本身,是燈謎隱藏的內在部分,也可以說是謎面所提問題的答案。
謎底既要符合謎面的內在含義,又必須符合謎目所限定的范圍,使人一見謎底就有“恍然大悟”之感。
有趣的是,有些燈謎的謎底和謎面互相調換以后,還能成謎。比如:泵(打成語一)。泵是一種機械,有氣泵、水泵等。“泵”字“石”在上,“水”在下,用會意法猜出謎底: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是個成語。反過來,用“水落石出”做謎面(打一字)字謎的特點,它的謎底就是“泵”。
3 制謎
制謎包括定目、擇底、擇格、制面:
4 猜射技巧
猜謎的技巧就是應用聯想,即根據漢字的一字多義、一詞多義等特點,進行聯想,如同義詞聯想、替代詞聯想等。
正面會意:根據謎面的意思和字義直接去思考。如”五月無雨旱風起“,打一中藥名,謎底是“夏枯草”。
反面會意:從反而去猜,如“可以站,可以坐”,打一俗語,謎底是“不得行”。
拆字法:亦稱字形分析法,或增損離合法。它和會意法一樣、是燈謎猜字兩大法門之一。
離合法:是燈謎最常用的猜制手法之一。漢字字形結構復雜,字中有字,可分可合,變化多端。離合法正是利用這種可以分解離析、重新組合蔭生新意的特點,來制作燈謎的增補法:根據謎面或謎底帶有增加意義的字眼所作的提示,用增補字或者部首、偏旁,筆畫的辦法求得面底相互扣合。
減損法:根據謎面或謎底帶有減損意義的字眼所作的提示,從謎面或謎底中減去有關的字或偏旁、部首、筆畫,然后使面底相互扣合。
半面法:亦稱“一半兒”謎。采用將謎面漢字各擷取一半部分的手法,而后拼成謎底,謎面大多數帶有“半”字。
方位法:按謎面文字筆畫所指之東南西北、上下左右,內外邊角等方位,將有關的字、偏旁、部首或筆畫作相應處置,綴為底。
參差法:利用漢字的筆畫位置變更,無須增損,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參差之目的。
移位法:依照謎面文字的修飾關系,再移動漢字筆畫成謎底。
殘缺法:是通過謎面文字殘缺組合成謎底。殘缺的部位隨謎意而定,殘缺筆畫有多有少,或一筆,或半截,或殘邊,或殘角,靈活運用。
通假法:把謎面中的某個字,變今義作古義解釋。亦稱“古通”,這通假帶別解成份,有些字還有異讀成份。
盈虧法:取文字的筆畫,或此多一筆,彼少一筆;謎底作巧妙的調整,謎面含義以順理成章為妥。
會意法:亦稱字義分析法,它和拆字法一樣是燈謎猜制兩大法門之一。它從謎面上的文字(包括字、詞或句)可能具有的含義去領會、聯想、推敲、探索謎底,使謎面謎底經過別解按某種特定的含義相吻合。例如:臉上長鉤子,頭角掛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條小辮子(打一動物) 謎底:象。
反射法:即反其謎面意思而猜之。例如:莫用小人(打一中草藥:使君子)
借扣法:不用謎面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謎面別解成新意,用來扣合謎底。例如:開明(打一唐代文學家:元結)“開明”別解為“明朝的開始”,即元朝的結束,因此謎底為“元結”。
側扣法:不正面理解謎面原意,借用多義從側面烘托扣合謎底。例如:江楓漁火(打一《儒林外史》人物:雙紅)這里“雙紅”是從“楓”、“火”得名,“楓”和“火”都是紅的,因此“雙紅”扣合謎面。
分扣法:謎面的字分別扣合謎底的字,有的一字扣一字,有的一字扣多字,也有的多字扣一字。例如:望穿(打一昆曲劇目:十五貫)“望”俗稱“十五”,“穿”與“貫”有同義之處,分別扣為“十五貫”
溯源法:“溯源”及追溯謎面的來源以及與其原出處的上下關聯,然后再扣合謎底,也有叫它承上啟下法的。例如:桃花譚水深千尺(打一成語:無與倫比)這則謎以“桃花譚水深千尺”的下句“不及汪倫送我情”,扣合謎底。
加法:將謎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筆劃予以增加或將某些字相加,來扣合謎底。例如:好山好水(打二字:崔,淮)這里“好”扣“佳”,“好山”及“佳山”,自身相加得“崔”;“好水”及“佳水”,自身相加成“淮”。
減法:將謎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筆劃減少,或用某些字相減來扣合謎底。例如:池中沒有水,地上沒有泥 (打一字:也)將“池”的三點水去掉的“也”,將“地”的土字旁去掉也得“也”。
加減法:按謎面的提示,有的字增加筆劃,有的字減少筆劃,既有加有減,最后扣合謎地。例如:上頭去下頭,下頭去上頭,兩頭去中間,中間去兩頭.本謎“去”為謎眼,分為上下兩部分即可組合成謎底。答案是:至。因:“至”的上頭是“去”的下頭,“至”的下頭是“去”的上頭。“至”的中間是“去”的兩頭,“至”的兩頭是“去”的兩頭,“至”的兩頭是“去”的中間。所以是“至”!
離底法:此謎,謎面反映的是謎底的拆離。猜時,將謎面合成,然后再扣合謎底。例如:七人(打一縣名:開化)
離面法:將謎面某些字拆離,去扣合謎底。例如:詫(打一成語:一家之言)
象形法:根據事物的特征,漢字的結構(相形),進行擬人擬物,加以形象化,使人引起聯想,增加趣味。例如:冰上兩點嫌它多,石頭壓水水爬坡.(打一名詞:水泵)
象畫法:此謎是根據謎面整體具有圖畫意味去合謎底。例如:遠樹兩行山倒影,輕舟一葉水平流。(打一字:慧)
直諧法:制作謎底時,利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本來應該用的字,把人的注意力引開,達到隱藏謎底的目的。例如:增加十兩(打一城市:天津)“增加十兩”及“添斤”,與“天津”諧音。
間諧法:先將謎中的某些字拆變字謎的特點,再諧音扣合謎底。例如:二者規格不同(打一字:鞋)猜時,先將“鞋”拆為“圭”、“革”兩部分,“圭”與“規”諧音,“革”與“格”諧音,切合謎底。
比較法:是將形狀、字義相近或相反的詞放在一起,加以比較而扣合謎底。例如:加一筆不好,加一倍不少(打一字:夕)
擬人法:將謎面的字詞人格化,扣合謎底。例如:有位小姑娘,身穿黃衣衫,你若欺負她,她就戳一槍. (打一動物:蜜蜂)
擬物法:將人或人體某部分物化,或者將謎面字詞語義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謎底。例如:枕頭.(打一成語:置之腦后)
白描法:又稱謎面有典化無典。謎面本來有典故,但不以典故的情節意思扣底,而是以謎面文字的意思去扣合謎底。如“床前明月光”,答案“曠”字,猜時并不理會原詩中李白月夜思故鄉的情節,只抓住“床前”為“廣”字,“明月光”為“日”字,合為“曠”字。
問答法:此種謎通常是用提問式的謎面,回答式的謎底。例如:八十萬禁軍誰掌管?(打一成語:首當其沖)
運典法:詞類謎語以人們熟悉的成語、口語、詩詞、典故作謎面,而將意義別解,從而扣合謎底。例如:寶玉求婚(打一美國歷史人物:林肯)
排除法:就是排除一面取一面,排除多方取一方,排除容易而取難的。例如:說不叫說,拿不叫拿(打一字:最)這里排除“說”而取“曰”,排除“拿”而換成“取”。
-En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