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兒童謎語 湖州市“幼兒園課程園本化建設與實施”專題調研走進菱湖鎮幼兒園
傾聽童聲 發現兒童——湖州市“幼兒園課程園本化建設與實施”專題調研走進菱湖鎮幼兒園
為全面推廣“安吉游戲”,3月4日,湖州市“幼兒園課程園本化建設與實施”專題調研活動在南潯區菱湖鎮幼兒園教育集團菱湖園區舉行。市幼教教研員莫嬌老師、南潯區幼教教研員施月芬老師、市學科中心組、市研修行動小組、市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專業引領小組、市兄弟團等30余名成員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由市教研員莫嬌老師主持。
活動前,莫老師明確了本次專題調研的目的是貫徹落實《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強調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建議調研人員能積極參與現場一對一傾聽,真實記錄幼兒的想法和體驗,從而真正的發現兒童。
首先,菱湖鎮幼兒園教育集團業務園長沈占英以《“菱美·童美”課程園本化建設與實施》為題,從新園搬遷、專家指導后課程目標及理念的調整、課程園本化建設措施及方法等亮點、課程園本建設與實施過程中困惑及不足等四個方面進行了簡要介紹。
隨后,各組人員走進各個游戲現場實地觀摩,并用鏡頭及時捕捉幼兒游戲中的精彩瞬間幼兒園兒童謎語,并沉浸式的進入各班,親身體驗參與一對一傾聽,如實記錄幼兒的觀點和想法,真實了解幼兒的游戲。之后,還集中觀摩了大一班胡思思老師的游戲分享活動。活動圍繞幼兒感興趣的“小車被卡住”等問題展開,大家各抒己見幼兒園兒童謎語,積極地探討各種影響“小車被卡住”因素和多種調整的方法。
下午,各組依據上午的游戲進行分組交流研討,在思維碰撞中互相學習,共同成長。湖州市兄弟團成員,來自湖州市南太湖幼兒園的王文旭老師分享了游戲案例《漁·趣》。王老師從菱湖的漁文化背景入手,圍繞一個男孩的捕魚視頻片段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同時,提出了“要不要放汪丁魚”等問題。湖州第三幼兒園朱玨玨老師分享了游戲案例《滾筒游戲》。朱老師著重關注滾筒游戲比賽的兩個男孩,聚焦動作發展、數學認知、游戲表征等指標進行逐一解讀。
結合上午的一對一傾聽和游戲分享,以及下午兩位老師的游戲案例分析,調研組從教研員、園長、骨干教師等不同層面,積極發表觀點,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建議。湖州藍天實驗幼兒園陳仙紅副園長提到,傾聽是廣泛收集幼兒游戲信息的過程,是為了更好的分享,教師把傾聽中收集的信息和拍攝的游戲視頻進行重組,從而能更快的提取幼兒可能需要分享的點,使分享更為有效。南潯區幼教教研員施月芬老師指出,游戲分享是開放的,它不是傳統教學活動的預設問題,而是教師對游戲場景的信息要有相應的儲備,當幼兒提出分享點時,教師可以隨時提取相應的信息予以回應,引發更深層次的生生互動。安吉縣三官幼兒園許言、安城中心幼兒園方敏娜、良朋中心幼兒園黃學鴻等幾位園長,也紛紛結合各自幼兒園的游戲實踐,分享了比較實用的傾聽小策略,使與會教師逐漸明晰了傾聽的價值。莫老師指出,分享活動要遵循幼兒在前幼兒園兒童謎語,教師在后的理念,注重挖掘潛能,發展其創新思維。游戲分享沒有即時完成的具體目標,但有長遠的發展目標。分享前的一對一傾聽很重要,它能幫助教師更深入的了解幼兒,了解幼兒的游戲。
最后,莫老師對本次調研進行了小結梳理。她提出,在推廣“安吉游戲”時因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開展課程審議時,學會做“減法”;二是發揮園長的課程領導力,要經常進班及時了解教師實施中的問題,作為教研的切入點,做真研究;三是彈性實施,根據園所實際調整周計劃表、一日作息時間表,安排游戲分享與傾聽,次數根據幼兒園師資情況逐漸調整。
本次調研,不僅是一場課程游戲化建設與實施的深度研修,更是一場全市教研員、園長、骨干教師之間的深度對話,還是一次思維的深度碰撞。為今后全市各幼兒園開展自主游戲、踐行“安吉游戲”精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審核人:沈占英)
--48-南潯學校快訊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