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稱霸打一成語 假如曹操聽了賈詡建議不打赤壁,曹操能否一統天下?
在三國之中,雖然看起來大家都很強,但是唯一可能稱霸天下就是曹操。劉備一方雖然有諸葛亮、龐統、法正之謀略,武有張飛、關羽、馬超等,東吳先后有周瑜、陸遜等良將,但是曹操這邊也是人才濟濟,謀臣如云,猛將如雨。論實力,如果不是赤壁這一仗打敗了,曹操是真的有實力統一天下。
在曹操奪取荊州準備繼續南下打敗東吳和劉備的時候,其實當時確實有一個謀士出來勸誡曹操,他就是賈詡,但是曹操沒有聽進去,他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一心只想著更大的勝利。
1、曹操赤壁的失敗并不是因為實力不行
我們必須認清楚一點,曹操的赤壁之敗是有原因。在還沒有發生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憑借自己強大的實力已經完全統治了北方,消滅了北方大部分的勢力,在當時局勢中,西北的馬騰和公孫康以及漢中的張魯等,曹操并不放在心上。他帶著自己的十幾萬軍隊,加上投降的荊州水軍七八萬,這么多人這不是虛假的數字,而孫劉聯盟加起來也不過是5萬兵力。
曹操之所以失敗大部分原因是士兵的水土不服,曹操的士兵是北方人,來到南方之后,恰好遇到了瘟疫,很多人一旦患病就會全身無力、高燒不退、或者直接死亡,有大半的曹軍是感染了這種病,所以戰斗力直線下降;其次是南方作戰基本上要依賴于水軍,曹操的軍士更加擅長陸戰,擁有良好的騎兵,但是到了船上,再好的騎兵也沒有了用處。所以總共就20萬左右的士兵,一半以上都生了病,程度不一樣罷了,然后還不懂水性要在船上跟精通水站的東吳對打,真的是想太多。最關鍵的還有周瑜的一把火。天時、地利、人和都讓孫劉占盡了,曹操沒有不失敗的道理
2、孫吳聯盟的實力在當時來說是真的不強
赤壁前夕,劉備到處投奔,最后到了荊州,結果曹操軍隊殺到,又被殺退,敗走夏口。也就是有了著名的劉備攜民渡江。那個時候,已經四十來歲快50歲的劉備還是整日東奔西走,到處投靠主公。手里的軍隊也不過一兩萬。
東吳那邊也是有點慘淡,孫策死后,孫權繼位曹操稱霸打一成語,那會還很年幼,軍事掌握在周瑜手中,內務主要集中在張紹手中。對于孫氏家族來說曹操稱霸打一成語,在東吳的地位也是挺不穩的。手里軍隊也不是很多,除了要拿出來對抗曹操,還要有軍隊駐守各地。所以到了赤壁之戰的時候,孫劉聯盟也就只能拿出5萬的軍力出來。
他們真正開始強大起來主要是赤壁之戰之后,曹操沒有能力南下,劉備占據荊州,并且向南擴張。東吳失去了荊州,但是穩住了江東局勢,也逐漸向南擴張,最后擴張了如今廣東、廣西以及越南北部等地方。
3、賈詡的的謀略是具備一定的戰略眼光的
打下荊州之后,賈詡認為,此時不應該繼續南下,而是應該及時地安撫當地百姓,穩住現有的局勢,讓當地的子民服從曹操的管制,穩定之后再向東而下滅了東吳。
其實賈詡的建議是具有一定戰略性的眼光的,從赤壁之戰之后,曹操便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養兵蓄銳,穩固集團內部政權,加緊竊取大漢的實權曹操稱霸打一成語,進一步鏟除漢朝剩余勢力。雖然也多次南下,但是都小打小鬧,打的最厲害的的就是在漢中跟劉備打了一仗,即使是那一仗,曹操也并沒有拿出自己全部實力,見好就收。
當時賈詡的想法其實也是這樣,希望曹操能安定下內部的穩定,然后慢慢圖東吳和倉皇出逃的劉備,因為這幾年一直在打仗,打下了太多地方都沒能很好的消化。況且東吳和劉備之間的勢力也可以慢慢瓦解,不等到他們聯合之前。
可惜這一切都在曹操的雄心壯志之中毀掉了,等曹操赤壁之戰幾年后,劉備和東吳逐漸做大,控制了南方,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要想再統一天下就很難了。
總的來說,假如曹操能聽了賈詡的話,認真的修養一段時間,廣布恩信,百姓就會擁戴。再順勢解決下劉備和東吳,而蜀中的劉璋和漢中的張魯,西北的馬超和渤海那邊的公孫康,根本就沒有和曹操軍團一戰的實力,統一天下也是遲早的事情。
面對浩繁的歷史,你需要一個放大鏡,歡迎大家的評論和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