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字猜一成語 高考文言實詞詞義推斷八法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皿字猜一成語 高考文言實詞詞義推斷八法

挑戰高考

理解文言文的關鍵是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而理解文言實詞,不僅要靠長期的閱讀積累,更要靠閱讀過程中的推斷。我們知道,文言實詞的基本特點是一詞多義,一詞兼有多個詞性。在一個具體的閱讀過程中,一個特定的文言實詞究竟怎么解,是何詞性,除了要靠閱讀積累外,更重要的是要依據語境來推斷。只有這樣, 閱讀過程才會順利進行。由此可見,推斷能力在文言文閱讀過程中的重要性。從高考的角度來看,一個考生要想較好地掌握考綱規定的120個文言實詞,除了要多積累、勤記憶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掌握相應的推斷技巧,培養自己的推斷能力,唯有如此,記憶中的死知識才能變成活知識,考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也才有可能大踏步地得以提升。下邊筆者結合實例介紹八種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方法,以期對廣大考生的備考有所助益。

一、語境分析推斷

前邊已經說過,文言實詞的基本特點是一詞多義,一詞兼有多個詞性。在一個具體的閱讀過程中,一個特定的文言實詞究竟怎么解,是何詞性,除了要靠長期的閱讀積累外,更重要的是要依據語境來推斷。可以說,語境是幫助我們解讀文言實詞的一把非常有用的鑰匙。任何一個特定的文言實詞的詞義,從根本上來講,均離不開具體的語境。語境推斷法是我們推斷文言實詞詞義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種推斷法。如2006年廣東卷實詞判斷題C句:

C.譚謝不納,母大困 道歉

C項中的“謝”是一個多義實詞,除有“道歉”、“辭別”、“感謝”、“告訴”、“凋落”等意義外,還有“推辭、謝絕”的意思。根據原文常允恭的母親張氏無所依,想投靠兒子的朋友譚敬先而不被接納,最后只好到金陵找杜一元這個具體語境,可以斷定“謝”的意思是“謝絕”而不是“道歉”,故C答案為錯誤答案。

再如2010年廣東卷實詞判斷題C句:

C、識其父兄子弟咸在 標志

試題將句中的“識”解釋為“標志”,這就意味著這個“識”在這里不讀“shí”,而讀“zhì”。那么,這種理解對不對呢?看一看該句所在的語境皿字猜一成語,“上知之,乃以其家人為前鋒,用其舊日旗幟,眾遙見旗幟,識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無恙,是宋都督誑我也,幾為所誤。’遂倒戈來歸。”從語境出發,“識”在這里只能讀“shí”,不能讀為“zhì”,可解釋為“知道”。由此就可以推斷出C答案是錯誤的。

又如2011年廣東卷實詞判斷題B句:

B、明晨俟群猴來,縱之去 騰躍

該句中的“縱”試題解釋為“騰躍”,對不對呢?將該句放到原文中來看。相關的原文是:

……村人苦猴群盜食田糧,晨必發火器驚之。公問故,令獲一猴來,剃其毛,畫面為大眼諸丑怪狀。明晨俟群猴來,縱之去,皆驚走。后不復至。

從原文來看,其大意是:村民苦于猴群盜食田地里的糧食,所以,每天早晨,一定用火器來驅趕,羅提督(即文中的“公”) 詢問了其中的緣故,就讓村民抓了一只猴子回來,剃掉這只猴子身上的毛,并將這只猴子的面部畫得奇形怪狀。第二天早晨,等猴群來的時候,將這只猴子放出去,眾猴看到這只面部奇形怪狀、身上又無毛的猴子后,都很驚恐,四散逃走。從這個大意出發來看,將“縱”解釋為“騰躍”明顯不通,由此可判斷B答案是錯誤的。

二、結構分析推斷

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象很多,在兩兩、三三的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相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性、詞義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如下邊句子中劃線的字的意義、詞性就可以從對應位置上加點的字意義、詞性推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3)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4)通五經,貫六藝

(5)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6)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8)庶竭駑鈍,攘除奸兇

(9)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10)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11)憂懈怠, 則思慎始而敬終

(1)中的“族”可解釋為“滅族”,動詞,(2)中的“以”可解釋為“用”,動詞,(3)中的可解釋為“逃亡的人”,名詞,(4)中的“貫”可解釋為“貫通”,動詞,(5)中的“舉”“割”可解釋為“攻取”“收取”“奪取”等,動詞,(6)中的“彌”可解釋“更加”,副詞,(7)中的“逸豫”可解釋為“安逸享樂”,形容詞,(8)中的“攘”可解釋為“鏟除”,動詞,(9)中的“固”可解釋為“險固的地勢”,名詞,(10)中的“下”可解釋為“攻下”可,動詞,(11)中的“敬”可解釋為“謹慎”,形容詞。

三、語法分析推斷

我們知道,在漢語中,主語、賓語大多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通常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通常由副詞充當。根據漢語的這種語法特征,我們就可以推知特定位置上詞語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如2010年新課標卷第4題: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杖劍謁太祖于臨濠 杖:拿著

B.猝遇賊數千,云翼太祖 翼:保護

C.徇鎮江、丹陽、丹徒、金壇 徇:掠取

D.賊非吾主敵,盍趣降 趣:歸順

A句中的“杖”后邊是名詞“劍”,可判定“杖”處在謂語的位置上,是個動詞,結合語境,此處將“杖”解釋為“拿著”是正確的,故A答案排除掉;B句中“翼”處在兩個名詞“云”與“太祖”的中間,可斷定“翼”為該句的謂語,是動詞,解釋為“保護”正確,排除掉;C句中“徇”的后邊是四個名詞,可判定“徇”為謂語,是動詞,解釋為“掠取”正確,排除掉;D句中“趣”的前邊是“盍”,這個字在文言文中通常當兼詞來使用,此處亦不例外,可解釋為“何不”,表反問,只能作狀語;“趣”的后邊是“降”,動詞,是句子的謂語。綜合以上兩個原因,可以判定“趣”在這里是“降”的狀語,修飾限制“降”;再根據“趣”在文言文中的慣常用法,這里將“趣”解釋為“歸順”,明顯講不通,故符合題干要求的答案為D。

四、聯想推斷

聯想推斷可分三種情況:聯想教材、聯想成語、聯想詞語的引申意義。

1、聯想教材推斷法

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于根據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如2009年新課標卷實詞判斷題C句:

于是夜縋兵出,薄其營 薄:削弱

C句將“薄”解釋為“削弱”,如何判斷呢?運用聯想推斷法,我們不難想到李密《陳情表》中的名句:“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這里的“薄”是“迫近”的意思,再看看C句中“薄”所處的位置,就可以斷定,C句中的“薄”不能解釋為“削弱”。

再如2011年遼寧卷實詞判斷題B句:

慶禮躬至其境 躬:親自

這里將“躬”解釋為“親自”,對不對呢?運用聯想推斷法,我們應該很容易想到諸葛亮《出師表》中的名句:“臣本布衣,躬耕于隴畝,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躬”在這里就是“親自”的意思,而B句中“躬”同《出師表》的“躬”所處位置完全一樣,氣意義自然也應該是相同的。

2、聯想成語推斷法

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系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言詞義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2011年湖南卷實詞判斷題B句:

深嘆其能矯然拔俗也拔:拔除

“拔”解釋為“拔除”對不對呢?采用成語聯想推斷法,我們可以想到成語“出類拔萃”,在這個成語中,“拔”的意思是“高出”“超出”,結合語境,B句中的“拔”即為這個意思。

3、聯想引申義推斷法

詞語有本義和引申義。在本義的基礎上展開聯想,是聯想推斷法的又一重要途徑。如下面四句中的“引”字:

①左右欲引相如去

②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

③秦軍引而去

④相如引車避匿

“引”的本義是“拉開弓”的意思,據此可以引伸出“牽”“拉”“伸長”“退卻”“避開”“調轉”等意義。上述四句中第一個“引”字可解釋為“牽”“拉”,第二個“引”字可解釋為“伸長”,第三個“引”字可解釋為“退卻”,第四個“引”字可解釋為“調轉”。

五、借助字形推斷

漢字中的形聲字占80%,形聲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會意字則本身就表意。如“禾”與五谷有關, “貝”與金錢有關,“皿”與器具有關,“宀”與房舍有關,“阝”與地名有關,“言”與說話有關, “隹”與鳥雀有關, “尸”與身體有關, “冖”與籠罩有關, “系”與捆綁有關, “纟”與絲織品有關,“歹”與死亡有關皿字猜一成語, “月”與肉有關, “王”與玉石有關, “目”與眼有關,日月為“明”皿字猜一成語,上小下大為“尖”,手在樹上為“采”,二木為“林”,色彩豐富為“艷”,人倚樹為“休”,三人為“眾”等等。如2010年重慶卷實詞判斷題A句:

A.得鱖尺許以饋 饋:進獻

句中的“饋”為形聲字,“貴”表音,“食”表意,表明這個字的意思同“食”有關,答案解釋為“進獻”,對不對呢?結合語境,進獻的是鱖魚,正確。

再如2011年新課標卷實詞判斷題A句:

A.遼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句中的“汲”是個形聲字,“及”表聲,“水”表意,說明這個字的意思同“水”有關,答案中解釋為“取水”,結合語境來看,正確。

六、鄰字借推法

即根據相鄰的字來推斷詞義。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詞素合成的,它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偏義復詞,一是同義復詞。偏義復詞,意義偏在其中一個詞素上,另一個詞素只起陪襯作用;同義復詞是同義復用。如2011年新課標卷實詞判斷題C句:

C.敵驚以為神,逡巡斂去 斂:躲藏。Ks

根據語境,敵人對何灌高超的射箭本領很驚恐,認為何灌是一個神人,所以將“斂”解釋為“躲藏”似乎也有道理。但是,“斂”后邊還有一個“去”,“去”在文言文中通常解釋為“離開”“離去”,這應該是高中生非常熟悉的一個意義。據此,我們就可以思考:既然是“離去”,又怎么會出現“躲藏”呢?明顯矛盾。因此,我們就可以斷定:“斂”在這里當“躲藏”解釋是錯誤的。根據題干要求,選C。

七、通假推斷

有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時,根據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則,從通假角度考慮,從聲旁或形旁角度出發,以另一個可能與之相通的字代入試解來推斷詞義。如2010年新課標卷實詞判斷題D句:

賊非吾主敵,盍趣降 趣:歸順

“趣”字我們最熟悉的意義莫過于“興趣”“志趣”等,將這種意義帶入原文試譯,明顯解釋不通。這個時候就要考慮是否通假。“趣”當通假字來解釋,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通“趨”,可解釋為“趨向”;一是通“促”,可解釋為“趕快”“馬上”等。按第一種通假來解釋,也不合語境,剩下的情況就只有第二種,帶入試譯,正確。所以,試題將“趣”解釋為“歸順”錯。根據題目要求,符合題意的答案是D。

八、代入檢驗推斷

對于選擇、判斷類的詞語解釋題,最簡單的莫過于將所給的義項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去貫通文意,解釋準確而無滯礙之處者即為正確答案。如2008年北京卷實詞判斷題:

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責 欺負:壓迫、侮辱

B.略依古禮,不得過法 過法:逾越法規

C.霍光擢延壽為諫大夫 擢:提拔

D.門卒當車,愿有所言 愿:希望

將試題所給的四個加點詞的意思帶進原句中,再結合上下文可以看出:A答案將“欺負”解釋為“壓迫”、“侮辱”是按今意解釋的,不合原文意思,錯;B答案將“過法”解釋為“逾越法規”,從語境出發判斷,能講得通,正確;C答案、D答案將“擢”“愿”分別解釋為“提拔”“希望”,代入原文,結合語境,正確。所以,符合題干要求的答案應該是A。

古人云: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上邊介紹了八種推斷文言實詞的方法,那么在運用的時候,是單獨使用 呢,還是綜合使用呢?回答只能是該單獨使用時就單獨使用,該綜合使用時就綜合使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個人的意愿,而是特定的情況。只要我們緊扣句子、緊扣語段,不盲從、不瞎猜,依據知識、依據頭腦正確判斷,相信會越用越靈活,越用越有效。

綻放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欧美交换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丝袜高跟浓精受孕h文|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浪货夹得好紧太爽了bl|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欧美成成人免费| aa级黄色毛片| 亚洲精品视频区| 在线黄视频网站| 欧美欧洲性色老头老妇| 777奇米四色|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视频| 欧美在线观看网址| 99任你躁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小说|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天仙tv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欧美巨大精品videos|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可播放的gαy片男男| 大片毛片女女女女女女女|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777四色米奇欧美影院|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6|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品传媒视频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同人本里番h本子全彩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