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和水滴打一成語 【聽故事·學成語】14.《水滴石穿》
聽故事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釋義
【成語】:水滴石穿
【拼音】:shuǐ dī shí chuān
【解釋】:水一直向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能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石和水滴打一成語,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
宋朝時,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崇陽縣擔任縣令。當時,崇陽縣社會風氣很差,盜竊成風,甚至連縣衙的錢庫也經常發生錢、物失竊的事件。張乖崖決心好好剎一剎這股歪風。
有一天,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機會。這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看到一個管理縣衙錢庫的小吏慌慌張張地從錢庫中走出來,張乖崖急忙把庫吏喊住:“你這么慌慌張張干什么?”
“沒什么。”那庫吏回答說。張乖崖聯想到錢庫經常失竊,判斷庫吏可能監守自盜。便讓隨從對庫吏進行搜查。結果,在庫吏的頭巾里搜到一枚銅錢。
張乖崖把庫吏押回大堂審訊,問他一共從錢庫偷了多少錢,庫吏不承認另外偷過錢,張乖崖便下令拷打。庫吏不服,怒沖沖地道:“偷了一枚銅錢有什么了不起,你竟這樣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罷了,難道你還能殺我?”
張乖崖看到庫吏竟敢這樣頂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憤怒,他拿起朱筆,宣判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說,一天偷盜一枚銅錢,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銅錢。用繩子不停地鋸木頭,木頭就會被鋸斷;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頭滴穿。判決完畢,張乖崖吩咐衙役把庫吏押到刑場,斬首示眾。
從此以后,崇陽縣的偷盜風被剎住,社會風氣也大大地好轉。
后來,“水滴石穿”這一成語用來比喻堅持不懈石和水滴打一成語,細微的力量也能成就很大的功勞。
你好,我是寶媽,一個愛孩子,愛家庭石和水滴打一成語,愛自己,愛講故事的媽媽,每天會在本賬號分享優秀美文,原創文章,繪本故事。感謝你的關注和支持。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