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耳打一成語 中華成語,寓意深刻,妙趣橫生的故事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
一個成語代表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多為4字,也有3字、5字甚至多達16字,有的成語本身就是一個句子。
成語與習慣用語、諺語相近,但也有區別。
一 . 最短的成語:“想當然”是最短成語。“想當然”太口語化,又是三個字,多數人不認為是成語。出自范曄《后漢書·孔融傳》:“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二 .最長成語16字,也是非常口語化的成語:"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出自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三 . 一個句子就是一個成語:挾天子以令諸侯。
四 .最不像成語的成語:
1.博士買驢——諷刺寫文章長篇累牘,說不到關鍵點上。博士,古代官員。不同于現代博士學位。
2.喝西北風——出自《莊子·逍遙游》。指沒有東西吃,空著肚子,喝冬天寒冷的風。
3.加減乘除——比喻心里盤算。出自明·王九思《端正好·次韻贈邵惡夫歸隱》,“端的是太平人物,誰想道命兒中加減乘除。”劉紹棠在《蛾眉》中寫道:他躺在炕頭上加減乘除,不栽梧桐樹,招不了鳳凰來。”
4.“不可同日而語”,“百聞不如一見”,“顧左右而言他”,“覆巢無完卵”,感覺不是成語其實都是成語。
五.最浪漫的成語:藥店飛龍——飛龍,中藥龍骨(動物化石)。比喻人瘦骨 嶙峋。南朝樂府《讀曲歌》中一首詩:“自從別郎后,臥宿頭不舉,飛龍落藥店門耳打一成語,骨出只為汝。”描寫女子思念夫君,為伊消得人憔悴,瘦得似藥店里的飛龍,只剩骨架。傷感又讓人動情。
六.勵志又悲催的成語:不為五斗米折腰——比喻有骨氣,為人清高。五斗米,指俸?微薄;折腰,彎腰行禮。
從古到今,多數文人身上有傲氣加骨氣,陶淵明視為中國文人不事權貴的典范門耳打一成語,他的名言“吾不能為五斗米來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被中國知識分子千百年來津津樂道。
公元405年,為了養家糊口,陶淵明到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了彭澤縣,并派人去叫縣令陶淵明來拜見他。
陶淵明只得動身前去拜見。不料到了督郵俯前,被一手下故意刁難說:“參見督郵要穿戴官服,并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面。”正直傲骨的陶淵明怒發沖冠道:“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寧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小人折腰。于是只當了80多天縣令的陶淵明辭官歸田門耳打一成語,再也沒有涉足官場。
回到自己家鄉,過上了田園生活,陶淵明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詞。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都是當時辛苦勞作的真實寫照。
官府少了位官員,文壇上卻多了一位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不附勢趨炎有節氣的寫照。
?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