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打一字 太平天國的二號人物石達開,毛主席對他的評價,為何會是這17個字
公元1863年,最讓清軍忌憚的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英勇就義,當時石達開這個太平天國的二號人物,才只有32歲。
石達開出身于一個富農之家,從小沒怎么正經上過學,他是如何成長為太平天國的中流砥柱,讓曾國藩這樣的大神都忌憚三分,又是如何英年早逝的呢?
公元1847年,年僅16歲的社會青年石達開,突然接觸到了一個叫“拜上帝教”的組織,這個組織的創始人,是一個屢試不中,且有心懷星辰大海的人,他的名字叫做洪秀全。
洪秀全籌建“拜上帝教”的核心目的,就是發展會中凝聚實力,然后通過起義的方式為自己打下一片江山。
在發展會中的過程中,洪秀全和石達開就結識了,當時洪秀全是教會的創始人,而石達開雖然才十六歲,但是他因為拳頭比較硬,又有一定的上進心,所以他在當地也算是街頭的一號人物。
公元1851年,38歲的洪秀全等會眾,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于是就開始正式扯旗起義,當時太平軍旗下一共分為五大軍,此時才剛剛20歲的石達開,因為入會后表現突出,就被任命為左軍主將,剩下的四名主將,分別是日后也聲名顯赫的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以及韋昌輝。
公元1852年,馮云山陣亡,太平天國的主力也陷入了清軍的圍堵之中,就在形勢萬分危急之下,已經被封為翼王的石達開,充當起太平軍的突圍先鋒,他率領麾下人馬,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趟出了近兩千里的通道,石達開在挽救太平軍于危瀾的同時,也讓清軍膽寒,自此石達開就有了“石敢當”的稱呼。
石達開當時之所以這么拼命,主要是因為他相信洪秀全的未來,相信太平天國的未來。但是短短一年之后,石達開的信仰就發生了動搖。
公元1853年,太平軍占領南京,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但是太平軍在占據南京之后,就開始變得有點“不思進取”,特別是太平軍的上層開始耽于享樂,石達開雖然身在其中,但表現的卻于眾人“格格不入”。
于是當年的秋天,已經在軍事上證明自己的石達開,就被外派開辟根據地,石達開離開了南京那個是非之地以后,表現的非常神勇,并在戰略和行政上都為太平天國帶來了新風。
清廷一看太平天國越來越像樣,于是加派各路兵馬來清剿太平軍,當時和后世被尊為圣人的曾國藩對線的義軍將領,正是石達開。當時的曾國藩還沒有“頓悟”,因此43歲的曾國藩,被23歲的石達開打的是毫無還還手之力,要當時不是石達開被臨時調走,曾國藩可能就要和湘軍一起徹底交待在1856年了。
當時關石達開為什么會被抽調回去,除了有明面上的原因之外,怕是還有一些其它原因。
因為就在石達開被臨陣撤回的那一年,太平天國內部發生了“大地震”,太平天國的中流砥柱,石達開很尊敬的老同事,東王楊秀清以及他的上萬部下,都被殺害了,而催成此事明面上的核心人物,是太平軍的另一個元老韋昌輝。
明眼人應該都能看明白,如果單憑一個韋昌輝石達開打一字,他能動得了同為元老的楊秀清,他能順利株連東王那麾下的上萬人?
石達開被調到京師以后,身邊的人馬有限,所以在看清了部分形勢之后,趕緊帶人出走,而他在京師的家人則沒有逃過一劫,石達開出走之后,重新聚攏麾下人手,然后武裝向洪秀全請愿,洪秀全接到請愿后,很快就“順從民心”的誅殺了韋昌輝,而在韋昌輝死后,洪秀全又開始冊封自己的兩個哥哥為王。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石達開就是再實誠,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這哪是什么韋昌輝要當小人,這分明就是洪秀全本人想搞集權,但是石達開心仍然還有一絲幻想,于是他只是避往了外地,而沒有徹底和洪秀全決裂。
洪秀全清理完老同志之后,雖然在內部的集權得以實現,但是在面對清軍的壓力時,他卻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而且沒了老同志們的幫助,他的壓力也沒法分擔,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那么未來就沒未來了。
萬般無奈之下,他又請求石達開回來幫忙,石達開此時本可以有更好的發展,但是他心里一軟,還是答應了洪秀全的請求,不過他沒敢直接回到洪秀全身邊,而是在外圍為洪秀全牽扯清軍的精力。
石達開的動作,很快就為太平軍迎來了轉機,正是在石達開的奮力牽扯之下,太平軍才接連取得了幾次大捷,洪秀全也由此緩了一口氣,而石達開的表現,讓清軍轉移了目標,結果面對清軍的全力圍剿,以及外無強援的劣勢之下,石達開不得不步步退縮。
就是在這種惡劣條件之下,石達開帶領麾下的人馬,也一直打的有聲有色,但是在刀尖上起舞,容錯率是非常低的,因為一旦出現意外,后果就會不可想象。
公元1863年,石達開所部正準備渡船過大渡河,但是因為當天下了暴雨,結果導致第二天無法順利渡河,而此時追兵已經追來,結果勢單力孤的石達開就被清軍擒獲,然后不久之后就慷慨就義。
從表面來看,石達開似乎是敗在了沒有及時渡過大渡河一役石達開打一字,但是縱觀這段歷史我們就會發現,石達開的命運其實在很早之前就決定了,洪秀全的初衷就不是所有人,所以在太平軍剛有了一定成績之后,太平軍的內部就產生了問題。
以石達開的實力,他當年最好的選擇,可能不是繼續把洪秀全當帶頭大哥,而是自己另打一片天下,心懷善意之下,他難免當斷不斷,結果就造成了后來的悲劇石達開打一字,錯過了最佳發展時機的石達開,就是沒有那場大雨,他的命運也很難好到哪去。
所以毛主席才會在評價石達開時,給出了“一切善良的人總是容易對敵人抱有幻想”的評價......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