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戴帽子打一字 說說廣昌話的“帽子”和南昌話的“扣子”成為生活禁忌的現(xiàn)象
帽子,大家都知道,是戴在頭上保暖遮陽的日常用品;而南昌話中“扣子”就是衣服上的紐扣。這兩樣?xùn)|西都是跟人的衣著打扮有關(guān),帽子是附屬性的服飾,扣子則是衣服上的配件。可是由于它們在各自方言中的名稱都帶一個“子”字,于是分別在廣昌人和南昌人生活中成了信仰忌諱而受到改名或被替換不用的委屈待遇。
具體而言,在廣昌話中“帽子”不能叫“帽子”,而要叫作“有子”。為什么會這樣呢?因?yàn)椤懊弊印钡摹白印备皟鹤印钡摹白印币粝嗤忠蚕嗤懊弊印钡摹懊薄备戏皆S多方言中表示“沒有”意思的“冇”又是同音,于是說“帽子”等于說“冇子”,也就是“沒有子”“沒有兒子”。可是“沒有子嗣”“沒有兒子”這樣的人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嘛!怎么可以呢?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中國人對父母最大的孝道就是能延續(xù)祖宗的香煙,生下兒子,身后沒有兒子續(xù)香火那是家庭莫大的悲劇,簡直就是無地自容沒有做人的資格嘍!中國人罵人最恨的一句話就是罵他“斷子絕孫”嘛,所以怎可以把跟沒有兒子意思諧音的“帽子”——“冇子”這樣的話在日常生活中叫出來而掛在嘴邊呢?太不吉利了!太忌諱了!于是廣昌人就非常在意地把“帽子”的名稱改成了“有子”。“有子”“有子”,每天戴帽子時這樣叫一叫,兒子自然就有了,討口彩的吉利話這多么好。
再說說南昌人使用扣子的忌諱。生活中南昌人衣服上的扣子(紐扣)也是叫“扣子”的,但是當(dāng)有兒女的老人去世,親屬為之辦喪事時,扣子的使用卻有禁忌。我們知道中國人去世出殯前,親人都要為死者穿好衣服,給死者穿著入殮的衣服叫壽衣。那么南昌人給死者穿著的壽衣有一個必須遵守的禁忌,就是壽衣上不能有扣子。為什么呢?也是因?yàn)椤翱圩印钡摹白印备白优薄皟鹤印钡摹白印币敉忠餐翱圩印钡摹翱邸备翱垩骸钡摹翱邸庇质且粝嗤忠蚕嗤K?strong>孩子戴帽子打一字,因?yàn)閷λ勒邔λ劳鑫窇值男睦恚蛯?dǎo)致死者家屬不由自主地把“扣子”往“扣押兒子”“扣押子女”的諧音意思上想。那么你想想,死者即將去到陰曹地府,他身上有“扣子”孩子戴帽子打一字,那不是時時會導(dǎo)致死者把兒子女兒扣押在陰間不能走嗎?所以南昌人就理解為死者壽衣上有扣子將會對子女不利,因而不能給死者壽衣上釘扣子。那死者壽衣上不能有扣子,又該怎樣好呢?于是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壽衣上的扣子換成了帶子,用縫在壽衣上的帶子,使之可以穿著起來。“帶子”“帶子”就是“帶孩子”,也就是照顧孩子,所以壽衣上要系帶子,是可以祈禱死者保佑他的孩子。不僅如此,死者生前的衣服,按南昌人習(xí)俗要在死者下葬后都燒掉,燒掉的衣服也就是給死者在陰間去穿的,那這些燒給死者的衣服,也不能上面有扣子,要把原來衣服上的扣子都剪掉,才能拿去燒。
總之,廣昌人“帽子”不能叫“帽子”,被反過來改叫“有子”,南昌人給死者穿著衣服不能有“扣子”,也反其道而行之地改用“帶子”,都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孝慈文化觀念引起的風(fēng)俗忌諱,子孝父慈孩子戴帽子打一字,大家都尊敬父母長輩,愛護(hù)提攜子女晚輩,這樣的觀念衍射到日常生活用品身上,委屈了無生命的用品,但卻安慰祝福了有生命的人,也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體現(xiàn)吧。
免責(zé)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diǎn)和立場和對其真實(shí)性負(fù)責(zé)。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biāo)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