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白血病的人說說經歷匯總100句
劉正琛從白血病患者到慈善使者的故事
劉正琛是北京大學陽光志愿者協會會長,中國第一家民間骨髓庫——陽光骨髓庫的創辦人。他發動全社會為白血病患者提供骨髓配型,并為9名患者找到了合適的骨髓配型。其實,這位陽光使者自身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劉正琛從白血病患者到慈善使者的故事,希望讀者喜歡。
劉正琛從白血病患者到慈善使者的故事
從“陽光100”到“陽光10000”
1995年,劉正琛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繼而又考入光華管理學院碩博連讀。劉正琛學習認真,如果不出意外,等待他的將是商界精英或學界翹楚的璀璨人生。然而一切都在2001年12月4日這一天改變了。
那天的上午,劉正琛因為眼睛里長了個小斑點而去北醫三院眼科就診。然而,得來的結果卻是—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他的生命將不會超過5年。
治療白血病最佳方案是造血干細胞移植,但要做這個手術就必須找到和病人HL劉正琛從白血病患者到慈善使者的故事(人體白細胞抗原)完全匹配的骨髓捐獻者。當時在中國大陸尋找匹配的骨髓猶如大海撈針一樣艱難。
“感覺一下子被拋出了生活的軌道。”劉正琛說。
“脫軌”飛行沒有要停止的意思。一個多月后,他和弟弟配型失敗,“四分之一”的可能失去了。劉正琛的父親又抱著那萬分之一的希望前往中華骨髓庫。然而,希望再次落空。當時,據中國紅十字會統計,國內血液病患者約400萬,需要骨髓移植的有幾十萬人,而那時骨髓庫里只有區區2萬份骨髓捐獻志愿者的檢測數據,只有一位非親屬移植者獲得過成功。
此時的劉正琛正坐在病房里思考,怎樣讓“脫軌”的生活再回到軌道。
“我也應該做點什么。”當天晚上,劉正琛對父母說出了“想建個骨髓庫”的想法。“我沒那么高尚,首先是為了救自己,同時還可以幫幫別人。”劉正琛絲毫不隱晦地說出了當時的真實想法。
劉正琛的媽媽還記得,那年冬天北京特別冷,但兒子對母親說,他要建一座“陽光骨髓庫”時,臉上卻洋溢著一種特別的光彩。劉正琛當時的目標是招募100個志愿者加入骨髓庫。啟動資金需要5萬元,他的父親掏了這筆錢。
2002年初,病床上的劉正琛寫了一封信,詳細地解釋了什么是骨髓移植,為什么要建骨髓庫。父母幫助劉正琛將這封信打印了150份,發給了所有他認識的同學。
2002年3月11日,劉正琛度過了最難忘的一個生日。108人參加了骨髓檢測,“陽光100”計劃只用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
下一個目標,“陽光1000”!這時,北大團委幫助劉正琛注冊成立了“陽光志愿者協會”。2002年12月,陽光志愿者協會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舉行了首次義演。
從“陽光100”到“陽光1000”的路長達兩年,直到2004年冬,劉正琛才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完成了“陽光1000”的目標。
在進一步的發展中,劉正琛遇到了事業上的得力助手——楊仿仿,他的加盟讓陽光骨髓庫的不斷擴容有了更有力的保障。楊仿仿放棄了海外的百萬年薪,成為陽光志愿者協會的執行者。他幫助劉正琛創造了一個奇跡:短短一個月內,陽光志愿者協會走進北京16所高校,成功舉辦“萬名大學生簽名支持陽光計劃”活動。
半年后,陽光骨髓庫實現了“陽光10000”的目標!
2005年的2月和7月,骨髓庫先后完成了兩例造血干細胞的移植。
“我那時不敢做什么年度計劃,因為不知道明天是不是還活著。”劉正琛說。
在事業發展和疾病進展的角力中,劉正琛迎來了2006年的年末。那年的12月5日,在晨曦中醒來的他突然意識到:前一天,是醫生宣判他“5年生命”的終點;而這一刻,他在一切指標良好中醒來—“新的生命開始了”!
更神奇的是,這一天恰逢國際志愿者日。劉正琛覺得,這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
事業道路難免低谷
事業上有騰飛的輝煌,也必然有挫折的低谷。十年間,劉正琛的事業就經歷過兩次低谷。
2002年底,劉正琛帶領學生社團第一次義演后,有人在BBS上發帖說,工作人員很不專業,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對于社團未來的發展方向,內部也出現了分歧。劉正琛認為,必須走專業化道路,聘用全職人員,這樣能避免學生志愿者的局限。但其他同學堅決反對,有的人甚至認為劉正琛不適合做領導。
2003年“非典”過后,劉正琛重回北大時發現,社團骨干都走光了,他幾乎成了“光桿司令”。就在重建社團的過程中,劉正琛又在一個月內接連失去了從小最疼愛他的姥姥和姥爺。一連串的挫折讓劉正琛產生了動搖,“我還能堅持下去嗎?”
“我必須堅持!那么多病友還在病房里等待著救命的骨髓!如果十年前就有人站出來的話,也許今天的患者就會有更大的希望。今天的我,也許就是為了十年后那樣一份希望而生。”憑借著這樣的信念,劉正琛咬牙堅持了下來。
正是這段時間的沉淀和思考,讓劉正琛磨平了性格中的棱角,趨于成熟。
而2006年無疑是最艱難的時刻。骨髓庫的CEO離開了機構,還帶走了幾位團隊的核心成員,如果劉正琛不全職投入,那么無一名專職人員的骨髓庫就將面臨關門的窘境。
“我不甘心。”劉正琛說,患病后倒塌的“人生地基”,因為骨髓庫而再次搭建起來,他不能眼睜睜看著已幫助過不少人的公益事業再次倒塌。
再組團隊、被人質疑、帶團隊經驗不足、被人指責優柔寡斷……
靠著特效藥物的維持,劉正琛自己的生活也漸漸回歸正常。雖然他依然沒有進行骨髓移植,依然需要每天隨身帶著4顆特效藥,但他收獲了愛情,新婚的妻子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公益活動中相識、相知、相愛。
新陽光慈善基金會
2009年,劉正琛終于迎來了事業上的騰飛。當年4月21日,經過多方籌資,劉正琛邁過了成立原始基金會200萬的門檻,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宣告誕生。
隨著基金會的誕生,劉正琛分三步對陽光骨髓庫進行“升級”:首先,申請加入世界骨髓庫,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加入世界骨髓庫的機構;其次,陽光骨髓庫在2010年加入世界骨髓捐獻者協會。這樣一來,就可以與全球所有骨髓庫共享2000萬份配型數據。再次,今年6月,陽光骨髓庫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收集了150余份外籍人士血樣,并在歐洲建立了分庫。
新陽光慈善基金會成立后,劉正琛建立了一個近20人的'全職團隊。他們中一半人擁有碩士學歷,還有從海外歸國的社會學、醫學方面的人才。
從2011年開始,劉正琛調整了工作重點,開始加大對白血病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資助和心理疏導。這是因為白血病種類眾多,只有兩成患者真正需要做骨髓移植。
2011年,劉正琛倡導發起了一系列針對白血病的專項救助基金,包括“神華愛心行動”“球愛的天空”等。這些項目共為286名白血病患者及血液病患者提供了583萬余元的現金資助。
2024年7月,劉正琛開始實施“0至18歲青少年白血病救助行動”。這個項目一期計劃募集資金2000萬元,用于為零至18歲的血液病患者提供醫療費用資助,將為1283名患者資助3萬至5萬元不等的醫療費用。
今年10月,一位走投無路的母親來到“新陽光”辦公室請求資助,這個單親、低保的家庭已在醫院欠款4000多元,她患白血病的孩子已被停藥。然而那孩子已年滿19歲,不在新陽光基金會各類項目的支持范圍中。焦急而絕望的母親“撲通”給工作人員跪下了。
怎么辦,給還是不給?如果給了錢,就破壞了“規則”,這筆錢用完了,這母親再來要怎么辦?又或者她把消息告訴別的病患,大家都來要錢,又怎么辦?可如果不給錢,又怎能眼睜睜看著她失望地離去呢?
最后,雖然不少同事和理事會成員反對,但劉正琛力主“以借款形式,給一筆幾千元的小額支持”。
“我體驗過人在絕望的時候放棄尊嚴的滋味。”他記得,當時在申請免費贈藥的過程中,自己是怎樣被民政局、街道、居委會推來推去,又是怎樣差點為了蓋一個章就給工作人員跪下的情景。“她要的不光是錢,而是希望。”劉正琛怕那位絕望的母親,會因為申請不到資助,“出門就撞向汽車,跨腳就跳下樓去”。
送走那位母親后,劉正琛又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恢復早期所做的小額資助?不光因為對白血病后期的治療而言,“幾千元足夠做一個療程的化療”,更因為“我們面對的是生命,不能變成一個官僚的機構”。
創新不只是科技領域的專有名詞,在劉正琛的字典里,創新也意味著更好、更高效、更公平。
不久前,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發起了三大創新項目:一是小組心理疏導,二是 “病房學校”,三是 “醫生助手”。
前兩個項目長期向社會招募心理學、幼教、美術、音樂等專業的志愿者;第三個項目則組織具有醫學知識和社工技巧的學生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參與到北京大醫院的血液科,提高醫生接診的效率。
劉正琛的筆記本電腦里始終珍藏著一幅兒童畫。在這幅畫里,戴著口罩的光頭小朋友背起了書包去學校,畫的最上端還寫著“我想上學”。這幅畫是安徽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左延親手畫的。像左延這樣的白血病患兒,在京化療周期長,無法正常上學,為此,劉正琛專門設立了“病房學校”。
每周六下午,志愿者們都會走進醫院為患兒上課。這些患兒都是在醫生同意、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和父母一起走進“課堂”。劉正琛說,他發現孩子們個個都求知若渴。每到周六中午,孩子們怕睡過頭,甚至放棄睡午覺,一直等到上課為止。因此,下一步他希望和更多的醫院合作,繼續推廣這個項目。
白血病患者求助信范文
求助信是因為自身的困難無法自己解決,請求社會人士的熱心幫助,這種做法需要大家獻出自己愛心。因此在寫求助信,要注意言辭要誠懇。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范文,快來看看吧。
白血病患者求助信范文【篇一】
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各慈善團體、各媒體:
大家好!
我叫郭光德,49歲,信陽人,下崗工人,現租房住在信陽市107國道建行家屬院。本人曾參加過自衛反戰,并榮立三等戰功。我妻子叫秦長玉,原在信陽市大商新瑪特超市打工,辭工后在醫院陪護孩子。
并非老郭拿戰功說事,而是我們現在確實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了。舍下一張老臉,請求社會各界救救我們的兒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郭錦明!
我夫妻二人雖屬低收入家庭,但是一個家庭溫暖幸福。兒子郭錦明1991年8月出生,今年23歲,就讀于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2024年9月份,孩子在校出現無名發熱癥狀。隨經校衛生室簡單輸液治療,臨時控制住體溫。1天后,孩子再次高熱,并致口腔潰爛,病情惡化嚴重。經老師和同學們勸導,孩子請假回家就醫治療。我妻子秦長玉將孩子帶到信陽市中心醫院就診,經血液化驗,孩子血象不正常。后經醫院確診,我兒子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
這么一個獨生子,在正值青春美好的大學光景,卻患上了如此絕癥——這讓我們這個原本就很貧窮的家庭頓時覺得天塌了一般。為了給孩子治病,我夫妻二人先后帶著孩子跑武漢同濟醫院、周口中西醫結合醫院(血液病專科醫院)等醫院就醫,現在就診于河南省人民醫院。一年多來,我們一家反復奔波,給孩子看病花了40多萬元。
醫生告訴我們:要想孩子能活下去,就必須進行骨髓移植;要移植骨髓,且不談配型、移植手術、用藥等費用,僅僅在治療(觀察)倉內就需50-60萬元費用。
家庭積蓄花干,親朋好友借完,我們這個家實在承受不起這巨額費用了。為了保住孩子一條年輕的生命,萬般無奈,我們向浉河區慈善總會和紅十字會提出了求助申請,兩家單位按最高限度給與了我們現金資助。面對巨額手術治療費用,浉河區給予的資助實在是杯水車薪。
走投無路之下,我們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各慈善團體、各家媒體求助,請求你們幫幫我們這個貧困的三口之家!幫我們把孩子的病情呼吁出去,喚起社會各界的援助之手來救助一條23歲的生命吧!
謝謝您們!
求助人:郭光德 聯系電話:
求助人:秦長玉 聯系電話:
2024年10月10日
白血病患者求助信范文【篇二】
尊敬的各位網友、社會各界好心人士:
大家好!我以一個同鄉的身份為我們村一位年輕人寫這封求助信。希望能夠得到社會的關愛和幫助,我和我患者以及其家屬將感激不盡。他叫白海良,29周歲,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李家塔鎮凡家岔村人。他妻子叫艾艷艷,同為清澗縣人,現有一個2歲半的兒子。正當年華,可惜老天又一次降難于他,他被診斷為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又稱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高額的醫藥費以及可能的骨髓配型手術治療費難倒了他,也難倒了我們這些鄉里鄉親。
白海良是一個特別有責任心的農村青年。他于1997年初中畢業,15歲的他就挑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他的爸爸一直患有重病,無勞動能力,于2003年去世。家里有一個年齡漸長且多病的媽媽,兩個妹妹,一個弟弟,還有一個大哥,但對家里面不聞不問。于是初中畢業,他就輟學了,其實他當時學習很好,是村里面難得的聰明好學的孩子。
生活所迫,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需要他養活。他選擇了走出村莊,走出大山,到外面打工。他算是挺早的一批農民工吧,而且年紀也是頂小的了。他很能吃苦,也聰明愛學習,一邊給別人干活,一邊學習,學習一些基礎的數理化知識,也學習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識。同是路遙的故里走出的年輕人,他奮斗的經歷有點類似《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孫少平。作為同鄉的小妹,我一直被《平凡的世界》感動著,也為像他一樣類似孫少平的人感動著。20歲出頭時,他就開始了自己承攬工程,有一般建筑施工,有工業廠站施工。由于能吃苦,肯學習,條件漸漸好起來了。終于,他真正地養活了整個大家庭,家庭走出了饑寒交迫的境地。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增長,他不光自己“創業”,攬工,還帶出了一批年輕人,其中大多數是我們村的輟學青年。在他的帶領下,做鋼筋工的,做小工的,學習各種技能的`,漸漸地,這批青年也成年成家了。他也成家了,不過一如既往地承擔著大家庭的生活重擔。婚后,本以為日子可以漸漸紅火起來,但由于夫妻的生理情況不佳,一直不得子,四處求醫問藥,花了不少錢,終于在2009年喜得一子。但是孩子卻一直不是很健康,經常生病去醫院,現在孩子2歲半了,身體情況有所好轉。眼看著一家人在他的努力下各方面好轉了,2024年初,卻如晴天霹靂,他被診斷出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CML)。
他要是倒了,他的家就徹底垮了,還有小小的孩子,生病的母親,一個妹妹至今還未成年,真是禍不單行!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CML)的治療方式現有常規治療、化療、藥物治療及造血干細胞移植等。但是無論那一種方式都有著高昂的醫療費用。現在患者正在爭取骨髓移植,可是醫生說整個骨髓移植手術和其它治療費用(包括骨髓捐獻者的治療費用)至少需要四十萬,這對于他那貧困的家庭來說就是個天文數字,他自己以及鄉里鄉親一共湊了十萬元左右,他的家人也努力在陜西找電視臺、報社等媒體求助,但是每次都不成功,甚至見不到記者。現在眼看著生存的希望即將破滅,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到網絡上尋求幫助,希望各位網友、社會各界的好心人士看完本文能夠伸出您關愛生命的雙手幫幫這位年輕人,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還有2歲半的兒子等著他撫養成人。
代表我的大哥哥以及他的家人在此謝謝所有的好心人士了!
再次謝謝你們!
在看到生命的頑強,責任,擔當的同時,我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極度脆弱。是的,在人生的災難到來時,我們每個人都是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擊。
無論如何,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好好活著,關愛健康,敬畏生命,感激生活。
再次希望能有好心人伸出溫暖的援助之手,幫幫我的這位大哥哥,幫幫這位有志向,有責任心的年輕人,他值得您付出一片仁愛之心。
萬分感激,謝謝所有好心人士。祝你們健康,幸福!
聯系方式:
白血病患者求助信范文【篇三】
致熱心的朋友們:
我叫張文博,23歲出身于農民家庭,郭家堡鄉前進村村民。2024年7月我結婚了,一年之后,可愛的女兒出生了,給這個平凡但幸福的家庭增添了不少的歡樂。可是,就在女兒出生后的第4個月厄運降臨在了這個家庭,2024年11月的一天,我忽然腹痛難忍。在市醫院住院,隨后轉診蘭州,最終醫生確診得了急性髓系白血病M5。這個消息***晴天霹靂,擊碎了這個家庭原有的平靜和安寧,讓全家人都無法承受。醫院說治療費用大約需要60到70萬。生病前,生病前,我們這個小家庭是靠我給別人開車打工來維系的。我的父母每年也只有家中幾畝地的收入,加上結婚時欠的10多萬元外債,一家人生活原本就十分拮據。我媽和媳婦為了照顧我,每天只吃泡面,晚上就在病房里打地鋪。因為要治病,4個月就給女兒斷了奶,沒錢買奶粉,女兒每天只能喝家中的羊奶。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借遍了。可是杯水車薪,眼看著醫院的費用又沒有了著落。準備賣掉結婚時借錢買的40平米的小閣樓給我治病。
我心疼,心里想要放棄,怎么能夠湊夠那么昂貴的醫藥費,老媽說沒了你我怎么活,老婆也說,沒有了我,沒有人保護他們,她就帶著女兒去討飯吃,可是農民也沒有什么錢,知道這個病只有骨髓移植能治愈,后續的費用怎么辦,少一分錢醫院就停藥了.我隨時有生命危險。。。我要堅強,我不想爺爺奶奶傷心,不想爸爸媽媽傷心,我要照顧我的父母,保護我的妻子,不想孩子那么小就沒有了爸爸,她才5個月,還那么小。我多想聽到她喊我爸爸,多想為她做更多的事情。
只要有希望我就要堅持,現在老媽陪著我,老婆回家擺攤,說過年能掙點錢,每天都會發來寶寶的照片,上面寫著,爸爸加油,爸爸最棒,爸爸堅強--- 我要看到我可愛的寶寶長大,我要活著.<目前老婆回家邊擺地攤邊求助大家,賣掉我們的40多平的小閣樓,加上借親戚最多能湊20多萬,治療費需要60萬到70萬,我的家人也在努力,我也希望好心人,好心的單位,好心的企業,幫幫我,謝謝了。
請大家幫幫我,我要努力,我要堅強,我要治好我的老公,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我的女兒。謝謝大家。 大家幫我轉轉,謝謝好心人。 求幫助。。。求轉帖。留下你的名,動動你的手指轉一份希望,轉一份祝福
致白血病患者的一封信
周子晨同學:
你好:
我是青年湖小學五年級(一)班的xxx,本來我與你素不相似,但聽說你不辛感染了白血病之后,我們大家都十分著急,現在你化療的費用以經湊起了,你不在是一個人與病魔做斗爭,我相信,只要你打起精神,堅持看病,我們一起努力,相信你的'病一定會好的。
我來給你講一講學校里的發生的事,自從你得了白血病,住進醫院以后,首先是你們班同學宣傳了你在學校里的種種表現,然后是學校大隊部主動發起了捐款倡議書,接著報刊社在報紙上刊登了你用堅強的意志和軟弱的身體與病魔做斗爭的事跡;來自世界各地、許許多多的人們紛紛往你爸爸卡里轉錢。所以你一定要堅持,有這么多人為你撐腰你不用感到害怕。我再來給你講一講那些和你以樣用堅強的意志抵抗病魔的名人:20xx年2月7號,現年70歲的孫勝一,被確診為中晚期胃部惡性腫瘤。作為一名多年從事醫院醫療行政管理者,孫勝一用自己的毅力戰勝了病魔。在與病魔較量的過程中,他更加明確了自己今后對待人生的態度。“人活著就要堅強,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應該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他告訴所有與腫瘤作斗爭的人,一定要消除心理障礙,用一種堅強向上的心態,頑強的意志戰勝病魔。最終他勝利了,他為大家點燃了希望!希望你也像他一樣堅強、勇敢,戰勝病魔!
祝你:
早日康復。
你的校友:
20xx年3月14日
為白血病患者捐款倡議書
滴水匯流,碎石堆島。小編整理了為白血病患者捐款倡議書,歡迎欣賞與借鑒。
為白血病患者捐款倡議書【篇一】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愛心人士們:
當您看到這篇倡議書的題目后,希望您繼續往下看,感謝您對一位白血病重發的花季女孩的關注!
當我們在青春的起跑線上快樂向前,懷揣夢想,為美好明天而奮斗的時候;當我們縱情歡笑,暢談人生理想的時候;當我們在陽光下自由奔跑,放飛理想,擁抱明天的時候;……你可知道,在我們身邊有一位22歲的花季少女正遭受著病魔的攻擊,整日面對白色病房,只能望見小小空間里的四角。她用瘦弱不堪的身軀與病魔進行著一場實力懸殊的斗爭,眉宇間充滿了恐懼,只有那依然堅定的眼神和十分勉強的`笑容告訴我們:我還好!盡管這是一場生與死的抗爭,但樂觀堅定她無數次的從夢中驚醒,無數次的攥緊拳頭與病魔抗爭,她堅信自己可以戰勝病魔。在無數的黑夜里她依舊微笑面對危險,相信黎明到來!
她叫xx,年齡22,住院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部:2號住院部13樓血液科東區41床。她是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學院2024級園林技術三班(特有少數民族大專班)在讀學生。來自騰沖市浦川鄉坪山村鳳來社,家中僅有兩畝茶地,父母靠種地和打工供姐妹倆上大學并維持簡單生計。她目前正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治療。
據醫院介紹,她患的是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治愈需花費50-70萬元,醫生說根據現在的醫療條件,骨髓移植是最佳選擇,也是希望最大的。但高昂的治療費用對于這個農村低收入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到目前為止家中已欠下很多債。這個懂事的姑娘看著父母為她傾盡所有,心中甚憂,多少次想過要放棄,但是當她面對父母那雙堅定的眼睛時,她再也沒有理由放棄了!如此這般,要承受50-70萬的巨額費用是很難的,但她的家人和朋友都期盼著她早日康復!
為此,谷丁父母四處籌款挽救女兒的生命,如今積蓄早已用盡,親戚朋友家已借過多次。自住院至今已花費幾十萬……現家中再無力承擔這筆高額醫藥費。
為白血病患者捐款倡議書【篇二】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生命如此可貴,人生僅此一次。當你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享受著生命樂趣的時候,你可曾想過一個柔弱的生命此時正與無情的病魔作著殊死的搏斗?無情的病魔正改變著她的生活。她就是大湖中心小學四(3)班的劉言婕同學。
劉言婕同學只有9歲,家住永安市大湖鎮百葉車村。在校期間,她努力學習,關心愛護班集體,尊敬師長,深受老師與同學們的喜愛。
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學生,不幸卻降臨到了她的頭上。2024年5月,她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TELIAML基因陽性)。主治醫生建議治療方案為6個療程,通過藥物與化療結合治療。劉言婕完成了第一個療程的治療,卻在第二個療程中感染,導致高燒不退。出乎意料的感染,導致了治療費用的增加,現已花費近14萬元。面對之后的5個療程,還有潛在的感染風險,所需費用不知還要多少。劉言婕同學家境一般,面對如此高昂的治療費用,父親四處籌措藥費,家里已債臺高筑,無力繼續承擔,她急需大家的鼎力相助,幫她戰勝病魔,渡過難關。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請你們立刻行動起來吧!您所捐獻的一分一毫、一點一滴都飽含著無價的愛心,終將化成一縷縷陽光,匯成一股股甘泉,溫暖著她的心胸。雖然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有希望,我們就不能放棄!
在此,我們真誠地倡議:
伸出您溫暖的手,讓我們一起點燃希望之火,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獻出一份愛心,讓我們共同努力來拯救這個孩子的生命吧!
永安市大湖中心小學少先隊部
20xx年10月8日
為白血病患者捐款倡議書【篇三】
社會各界愛心人士:
當我們快樂的工作、愉快的學習、享受著生活美好的時候,您可知道,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些家庭正為孩子的疾病忍受煎熬,花費巨資;有一群這樣的花樣孩童正遭受著病痛的折磨,用他們柔弱的力量與死神做著抗爭。
她叫鐘佳伶,今年9歲、他叫王浩宇,今年2歲、他叫…他們患的是同一種病:血癌,又稱淋巴細胞白血病。要想治愈少則花費三四十萬,多則七八十萬。巨額的醫療費用,對每一個白血病患兒家庭來說都是一筆巨款。有些家庭為延續治療,多方借貸,已難以承受。
經我們初步摸底,全縣有九個0-14歲的白血病家庭急需全社會伸出援助之手。滴水匯流,碎石堆島。我們倡議,全社會有愛心的人士伸出友愛之手,拉這些不幸家庭一把。您捐出的也許只是一點金錢,但對這些家庭來說卻是大愛;您奉獻的只是愛心,但對這些家庭來說卻是繼續堅強走下去的希望。看著那一雙雙渴望的天真眼神,讓我們大家為他們做點什么吧。
愛心人士捐贈的善款,我們將按規定開具公益事業統一收據并用于對患兒家庭進行救助,也歡迎各界愛心人士對患兒家庭進行一對一定向救助。具體捐款收入支出情況我們將向社會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