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什么意思(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全詩)
唐代大詩人杜甫有一首名篇《飲中八仙歌》,其中有這樣四句詩: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這幾句詩寫的淋漓、寫的痛快、也寫出了李白嗜酒后,才思更敏捷,詩文更狂放的性格。
李白,字太白,生于公元701年,逝于公元762年,號青蓮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談到李白,你會不由自主的吟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這一首首名篇金句,迷倒了無數喜愛他的詩迷,為他的詩傾倒、為他的詩疏狂。他不但能得到詩迷的喜愛,還得到了同行的盛贊,杜甫說李白的詩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而李白也毫不客氣,自負的說“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嘯傲凌滄洲”
他的詩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一旦詩興大發,便豪情萬丈、噴薄而出,一瀉千里,又收放自如,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有《將進酒》為證: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詩作于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遭到一些勢力的讒毀,被排擠出京城。
此后,他就在江淮一帶盤桓,憑他的狂傲,受到如此的待遇,導致其思想極度煩悶,所以在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到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才有了這首千古名篇《將進酒》,并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然而這離他被排擠出京城,已有八年之久。
讀完這首詩,想必你我的直覺,都會有一種瀟灑、豪放、浪漫、痛快之感吧。
其實這是一首勸酒歌,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郁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也流露出了李白,想對國家施展抱負的愿望。
那么我們如何真正的來理解《將進酒》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解析。
【第1句】:反向思維
李白的這首詩,是一首勸酒詩,更是一首牢騷詩,以此來抒發自己被人排擠的不平之氣。
這也正是李白愛國的一種表現,因為李白渴望和期待著,有朝一日能重返朝廷,為國家出力做事,不枉一身所學。
【第2句】:主題句的在確定
這首詩的主題句,在上學時或者傳統的觀點上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意思是,即便有山珍海味,豪華宅邸,這些都算不上珍貴,我只希望能醉生夢死而不愿醒來。
如果認為這一句是主題句,那么他傳授給人們的價值觀,是滿滿的負能量,這不符合李白的性格,更不符合偉大的詩人稱號。
而真正的主題句應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意思是,既然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處的,千兩黃金花完了,還能夠再次獲得。
這句詩寫出了,李白對未來充滿了無限希望和自信,讀來滿滿的正能量,也更能傳達給人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這兩句才是真正的主題句。
【第3句】:如何評價李白
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師在給我們講解關于李白的詩時,基本上認定他具有痛恨權貴,不愿做官,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
然而,從這首牢騷詩中,我們應該重新評估李白的意愿和追求。他不是不愿意做官,而是非常愿意做官,做宰相才好,就可以盡自己才能,為國為民來服務,這應該才是真正的李白。
【第4句】:李白懷才不遇的真正原因
李白之所以被貶謫,總感懷才不遇,其實并非全是由于當時社會黑暗造成的,應該說原因很多,這里就包括李白自己的性格,讀過李白詩集的朋友,都會感覺到李白狂傲的性格與浪漫的氣質,這才是李白懷才不遇的主要原因。
試想,在一個單位,雖然你能力很強,但是你狂傲,總是瞧不起人,或七個不服八個不憤,那么你的交際圈、你的朋友不但會少,也一定有人背后給你使小絆子。而李白也許就是為此遭貶。
結語
讀完《將進酒》,你會感覺到李白的狂放,而且里面名句頻出,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句句震撼古今,無人能比。
而且這首詩,是李白發的牢騷,這才更能感覺到他的愛國。
所以他用了很多夸張的手法,這與他浪漫的氣質和狂放的性格有關。如果一個人對他的國家有大大的意見,這說明他是特別愛自己的國家,如果他都沒意見了,他跑了,他把護照都換了,他還會寫這樣的詩嗎?當然不會。
因此,李白在這首詩里通過一種反向的方式,來表達對這個社會的最后渴望和期待,這才是一位真正的偉大詩人,連發牢騷都不忘記愛國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