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小時的小人書的說說匯總60句
小人書的記憶美文
在上世紀(jì)【第6句】:七十年代,連環(huán)畫(我們都叫小人書或小書)很多、很多,新華書店里賣的多、圖書館里往外借的多,小伙伴們買的多、看的多,家里收藏的多。我記得很熟悉的就有《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雞毛信》、《地雷戰(zhàn)》、《橋隆飆》……想起這些小人書,在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出一幅幅生動親切的畫面,不由得把我?guī)У搅擞^看小人書的年代。
那個年代,小人書成了我和小伙伴的摯愛,飯前飯后,課前課后,街上坡里,似乎都成了看小人書的天地,從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書里卻學(xué)到了不少知識,懂得了不少道理。記得在小學(xué)三年級的時候,課間休息的時候,有個小同學(xué)常常講起歐陽海、劉英俊來,而且講得頭頭是道,上課造句的時候,他也會用上“劉英俊”、“歐陽海”的名字,我那時對歐陽海的事跡并不陌生,因為在課本上學(xué)過,但對劉英俊的故事就感到很陌生,我就感到奇怪,同在一起上學(xué),為什么這個小同學(xué)了解劉英俊的事跡那么多。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就問他從哪里看到的劉英俊事跡?他如實回答說,是從家里的小書上看的。我便讓他帶過來看看,他爽快地答應(yīng)了。到了第二天上課前,這個小同學(xué)把我叫住了,從書包里拿出了我想看的《劉英俊》,遞給了我,我一看封面上那幅令人震撼的攔驚馬的畫面,就把我吸引住了,正在迫不及待地打開看時,這個要好的小同學(xué)又說:“我這里還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你看不看?”我說:“看”,就把這三本小人書也接過來了。
其他同學(xué)見我手里拿著這么多小人書,都圍過來看,我就留下了一本《劉英俊》,把其它三本都分到了同學(xué)手中,在同學(xué)中輪流傳看開了。那段時間在上課前、課間休息的時候,大都在討論著這樣的話題:“劉英俊舍身攔驚馬”、“高爾基的童年生活,艱苦的經(jīng)歷,高爾基說,為什么好人的結(jié)局都是那樣悲慘?”、“《在人間》里,寫了高爾基的生活很艱難。”“高爾基在《我的大學(xué)》里,明白窮人上大學(xué)是不可能的,就在艱苦環(huán)境讀馬克思的書,在和工人群眾共同奮斗的‘大學(xué)’中成長起來。”那時,有了一本好的小人書,同學(xué)們都圍在一起觀看,不停地指指點點的,感到很有意思。記得看過小人書《楊家將》的時候,課間熱烈地討論著“七郎(狼)八虎的事,大郎、二郎、三郎……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從小人書中跳了出來,走進了我和同學(xué)們的心里,留在我心中最深刻的人物形象就是楊七郎。《楊七郎打擂》使我至今記憶猶新。看小人書的年代,就連女同學(xué)也來了興趣,她們看著小人書,就議論著《大破天門陣》、《穆桂英掛帥》等話題。現(xiàn)在想來,看小人書的時代真是熱鬧,至今還能回憶起在簡陋的校舍里討論這些小人書的熱鬧情景。
還有一本小人書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記,就是《橋隆飆》,這是一本根據(jù)曲波的長篇小說《橋隆飆》改編的連環(huán)畫。這本小人書的主人公原型叫喬明志,排行老八,有人還叫他“喬八爺”,因為他也姓喬,和我老家的人很快就熟絡(luò)了,也稱兄道弟,我老家的人都習(xí)慣叫他“喬八”。抗戰(zhàn)時期他曾在我老家喬家村當(dāng)過便衣隊長,護送著平度抗戰(zhàn)負(fù)責(zé)人喬天華、羅竹風(fēng)等人接頭。那時,把他傳得神乎其神,說“喬八”帶著雙匣子槍,走在路上,往右一轉(zhuǎn)身,伸出右手往上一舉,不用眼睛瞄準(zhǔn),只聽“叭”的一聲,高空的電線就斷了,再伸出左手,“叭”的一聲,另一根電線也斷了。當(dāng)時,就因為這個不尋常的緣故,“喬八”的`故事在小伙伴們中間十分好奇地傳著,聽著似信非信,不過感到很有意思,在心里也就暗暗佩服起他來,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喬八爺?shù)氖聝涸谕瑢W(xué)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有的同學(xué)說:橋隆飆就是咱們說的“喬八”。有的同學(xué)就反駁:不可能,橋隆飆怎么會是“喬八”?并擺出了證據(jù):一是橋隆飆的姓是大橋的橋,而不是喬木的喬;二是橋隆飆是書中虛構(gòu)的人物,而“喬八”就是現(xiàn)實中活生生的人,并且還在咱們村子里住過。站在對方立場上的則說:一是《橋隆飆》小說里的故事跟“喬八”的故事一模一樣,“喬八”肯定是《橋隆飆》里的原型;二是咱村的喬洪珍就是《橋隆飆》作者曲波的戰(zhàn)友,是他親口說的,把“喬八”的故事提供給了曲波,曲波根據(jù)“喬八”的故事梗概,寫出了小說《橋隆飆》。結(jié)果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直爭論了很長時間,也沒分出個子午卯酉來。后來,真相大白于天下,在確鑿的事實面前,有人服輸輸了,“喬八”確確實實就是小說、電視劇里《橋隆飆》的原型,橋隆飆在我的心目中也變得更親近了。
有一次,父親上城趕集的時候,順便去了趟新華書店,給我和弟弟每人帶回一本小人書,一本是《智取威虎山》,一本是《奇襲白虎團》。使我感到意外驚喜。因為這兩本小人書都是我非常喜歡看的,我就和弟弟每人一本輪流著看,記得我先看的是《智取威虎山》,封面上登載著主人公偵察排長楊子榮身穿綠軍裝,怒目圓睜,左手握拳,右手握槍,威武雄壯的圖片,表現(xiàn)出了英雄楊子榮的凜然正氣。小人書中的內(nèi)容精彩不斷,我最愛看的就是第五場《打虎上山》和第十場《會師百雞宴》,把楊子榮的形象表現(xiàn)的栩栩如生,淋漓盡致,表現(xiàn)出了打虎上山的勇猛場面,尤其看了楊子榮化裝打入匪穴,在“百雞宴”上機智勇敢,把八大金剛嘲弄,最后把眾匪灌醉,與群眾里應(yīng)外合,占搗匪巢,活捉匪首座山雕的場面,感到大快人心。我在家中讀了小人書,常常到學(xué)校里講給同學(xué)們聽,印象就更深刻了。小人書中楊子榮、少建波、李勇奇、常寶、常獵戶的形象使我至今難忘,激勵著我不斷奮進。
小人書,大境界,記載著大人物、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小人書濃縮的是精華。一本本小人書閃爍著大量的思想光華,折射出一大批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黃繼光、董存瑞、羅盛教、歐陽海、劉英俊、楊根思、邱少云……千萬個英雄說不盡,他們的英雄事跡通過小人書的形式廣泛傳播,發(fā)揚光大,深深地刻印在廣大人民的心里。
不覺觀看小人書的時代已過去【第3句】:四十年了,大多小人書已不見了,被厚厚的大書所代替,但代替不了的是在我心中的小人書,它已駐留在我心間,這是留在我心底的眷戀。
《小人書》的原文
冠年初頭,芳不靡,才不昭,貌不逸,皆是尋常。家薄學(xué)淺,無藝傍身。四處賣劬,荒淫度日。本性好逸惡勞,非但狷介剛愎,屢屢犯過。不聽人善誘,不喜人教唆,不悛己之過。為事急蹴近功,往往疏以漏而不覺。待覺過已失。終不能自省,次不能治棼。常有來人謂之:腐于潰爛,荒于虛誕。
高堂四五旬,慚不詳究竟。吾父患有痼疾,常見微恙。遍訪無數(shù),無奈藥石無靈良方難覓。吾母家位顯卑,生性孱羸不慠。懾于夫之暴躁,唯能諾諾。滿腔苦楚無處述,臥枕游夢暗淚滴。憶孩提時,父親出門在外。母親獨自摒擋家務(wù),仔肩如負(fù)千斤石,甚重不堪。后來諳知涓滴世事,曾聽聞母親道述往昔倥傯。“腹中懷胎三四月,依然下爨操食。無奈灶旁柴枝燎盡,孑身赴山斫薪,遲暮而歸。夜寐過瘁,病癉。翌日托貧村郎中謁診,驚駭之余險些命喪。”往事不堪回首,造化命途多舛。以為守得云開見月明,然而好景難遂。子不上進,夫不勤篤,命不授憐。屈尊為奴以人家,薄薪難伺以物欲。勞心何其忉忉,銀絲多添幾條。
恨泯三千煩惱絲,置身俗塵濁世外。身在繁華怎遁世,卻將浮世作樊籠。鄙賤逐世繁華人,舉觥清高飲成仙。祖父便是這繁華世外之人,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非但飽學(xué)經(jīng)綸滿腹,處事沉穩(wěn)睿智。更是年高德劭,尤為吾所崇敬。家珍有四著典籍,此乃祖父之至愛。幼年時曾有覷過,但凡古體撰字,無添注釋。祖父為人謙藹,識之人皆以口碑佳而稱贊,不曾聽聞有余柄閑言。壁柜有文房四寶,常見桌臺墨跡殘香。閑來無事弄筆抒,此嗜之一。樓房竹編籃簍供應(yīng)有馀,看似精工細作,實則出自祖父之巧手,又一著長。每逢親友蒞門做客,廳堂自是茶香四溢。杜耒有此詩篇: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肉足飯饜,沏茶興談,不覺時倏已過。家有菜畦方田幾畝,賴此為生。祖母勤儉擅積,子女授予點滴物質(zhì)孝心,都匿以夾柜,非是萬不得已不取分文奢之。而今兩位雙親年事已高,趨近耄耋之年。二載未歸堂,不知邇來是否安好?不孝子孫懺上。頌祺矍鑠之煥發(fā),壽如松柏之固長。
現(xiàn)今身居莞城,輔舅以魚市生意,估至中秋方可辭身。外婆有二子,其兄前年心臟暴斃,如今膝下獨子。母憐愛兄弟,得知妗子腹體動刀,不宜操勞。受母親哀求,暫替舅母,弼佐一段時日,迨身息調(diào)養(yǎng)完好,便可功成身退。
癡迷文學(xué)二余載,筆耕不輟,偶有怠宕。幼年時虛擲韶光,玩物喪志,不學(xué)無術(shù)。涉世歷經(jīng)坎壈,方知愚可恥,偲可貴。從始有此擘畫,賃一狹室,埋首孤檠,從此不出門戶,孜孜求索浩瀚叢書。家本沒落,無積財,無遺業(yè),獨有債務(wù)累累,常年家徒四壁。
我本心向篤實之人,不趨繁華,不索名利,安得茍且余生,奉得高堂綻顏,便也生來足矣。奈何命運輾轉(zhuǎn)變遷,本來不系一物,卻是塵埃滿身附。嗟嘆之,身如飄萍志如鵠,滄溟難渡,功名難逐。何事渴我求?何時遂我愿?何人寄我心?何苦哉我志?
記憶中的小人書散文
凡是孩子,誰不喜歡小人書?
小時候,我就曾經(jīng)不止一次買過小人書。
第一次買小人書,是在我的少年。那一年,我到底幾歲,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些記不清楚了。總而言之,懵懂不諳世事。沉醉不知歸路。有一回,我的二姐回娘家,從“娘家”回去的時候,母親就讓我跟著二姐去二姐家“拿錢。”錢,其實是母親大人跟二姐借的。一戶人家,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誰喜歡跟人,——哪怕是親人借錢?
我跟著二姐去了。
二姐的夫家是在防軍鎮(zhèn)。從我的老家去往二姐家,有兩條路,一條是從長畈村后山村過,然后涉水渡江(南江)。還有一條路,稍遠。從故鄉(xiāng)下游的南馬大橋過去,然后經(jīng)過高販村,沙城頭村……這樣一來,就得多出六里路。回去的時候,二姐的手上還抱著一個小孩。我跟著二姐去她家的時候,走的是長畈村這一條路。然而,當(dāng)我從二姐家回來的時候,走的卻是途徑南馬大橋的那一條路。為什么,一個小男孩,有近路不走,卻要舍近求遠?這是因為我這個懵懂不諳世事的小男孩,壓根不知道母親大人,急需用錢的良苦用心。一點也不知道不當(dāng)家不知道柴米貴,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
回家的時候,我故意繞了一個彎,從下游的南馬大橋過。然后,拐彎進了南馬供銷社的書店一角(幾節(jié)柜臺而已),然后,戰(zhàn)戰(zhàn)兢兢,在柜臺前面挑選了一本小人書,彩色的《奇襲白虎團》。這本小人書大約三四角錢的樣子,因為是彩色的,比黑白的連環(huán)畫要貴。之所以戰(zhàn)戰(zhàn)兢兢,是因為那個時候,貌似三四角錢也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一方面是在借錢,一方面則在鋪張浪費購買小人書。真是懵懂不諳世事啊!
我心懷鬼胎回到家里,心里忐忑不安。十分害怕父母大人因此罵我。回到家里以后,我把從二姐家里借來的錢給了母親。我購買小人書,花費了三四角,在我的記憶中,好像母親大人當(dāng)時并沒有因此罵我。但是,一種不安的氣氛自始至終籠罩在整個家庭之中中。吃過晚飯以后,二哥悄悄地拿過我剛剛購買的《奇襲白虎團》,在油燈底下翻閱。我小小年紀(jì),心里非常清楚,二哥盡管也酷愛小人書,要不然,也不會迫不及待的拿過這本我新買的《奇襲白虎團》翻閱。其實,二哥的內(nèi)心里定然也在嗔怪我。家里用錢緊張到借錢的地步,你卻還好意思拿剛剛從二姐家里借來的.錢購買小人書。真是欠揍!這一對我還是能夠做到心中有數(shù)的。
這個事情,最終不了了之。迄今為止,這個事情貌似已經(jīng)過去好多年了,但是,想當(dāng)初,家中籠罩著的那種不安緊張的氛圍,迄今為止,我記憶猶新。事情要不是如此銘心刻骨,過去這么多年我也不可能記得這么牢。
《奇襲白虎團》堪稱我這一輩子購買的第一本小人書。然而,一個農(nóng)村孩子,畢竟家中條件有限。盡管我后來也曾經(jīng)屢次三番購買小人書,但是,數(shù)量總是有限。一塌刮子算起來,好像也還不到五十本。然而,我對于翻閱小人書的愿望是這么強烈,因此,有時候,不得不與其它的小伙伴,調(diào)換著看。
故里有一個小男孩,名叫張福林。年紀(jì)比我小一歲。這個人干什么事情都非常有干勁。這一點是我特別欣賞他的地方。他非常善于用腦子辦事。夏天的時候,大人在田間地頭勞動。稻谷收割以后,就會在田間地頭遺留下一些剩落的稻谷。這個時候,我們這一群小伙伴就會紛紛前去撿谷穗。撿谷穗不光光是撿拾掉落的整個的谷穗,有些人還會隨身帶掃帚畚斗掃掉落在地里的稻谷。像我們,撿谷穗就撿谷穗,掃谷就掃谷,只有他,每次出門總是會先去查看一番那些放在田間地頭的“打稻機。”為了防止在脫粒的時候稻谷濺出,一般人們在打谷之前,都會在“打稻機”的滾筒背后安裝一只麻袋。秘密就在那一條麻袋里。一些人在給稻谷脫粒的時候,麻痹大意。工作完畢,也沒有好好檢查“打稻機”的上上下下,尤其是那只麻袋。結(jié)果導(dǎo)致麻袋里面遺落很多的稻谷,麻袋變成了“口袋,”也沒有發(fā)覺。這個張福林,最多的一次,居然在一臺“打稻機”的麻袋片里,“挖”出了五十多斤沉甸甸的稻谷。蜚聲全村。
購買小人書也是同樣,這個張福林購買的小人書,居然比我還多。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永遠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曾經(jīng)有那么一段時日,我與這個張福林的關(guān)系相當(dāng)鐵。用如今的話來說,就是鐵哥們。曾經(jīng)有好一陣子,這個張福林幾乎天天晚上都會來到我家里。他隨身帶著一沓小人書,而且每個夜晚都會變換花樣,今天晚上帶這幾本,明天晚上帶另外幾本。然后,給我和我的小弟看。我為了看這些小人書,我故意趨奉他說:
“你的小人書還真多!真好看!”
云云雨雨。他就會不停地將那些小人書給我們看。遇到他不開心,或者心血來潮,他會在我們還沒有看完的時候,突然拿起那些小人書,然后,一路跑回家。嘴里像唱歌一般,一路唱著:
“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
真是小孩子脾氣啊!第二天夜晚,他又會在我家里準(zhǔn)時出現(xiàn)。然后,將自己隨身帶來的一沓小人書,往我面前一放。有時候,他購買了新的連環(huán)畫,甚至不愿意讓我們翻閱,而是一定要用他自己的手,然后一張一張,翻閱給我們看!真的是懵懂不諳世事,沉醉不知歸路啊!我們在一起翻閱這些小人書的時候,大抵是在我家的一把椅子旁邊。小人書就攤開在那一把椅子的上面。盡管絕大多數(shù)的時候,我們都是在炒冷飯,這些小人書我們早已經(jīng)看過不止一遍。但是,我們還是樂此不疲。倒不是為了溫故知新。小孩子的事情,誰能說得清楚呢?因為看,所以看!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然后,突然之間,像一陣風(fēng)似的,他又會突然拿起屬于他自己的那一沓連環(huán)畫,說走就走。
我在南馬一中上初中的時候。有一回,一個同學(xué)在鎮(zhèn)上的供銷社書店一角購買了一本《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連環(huán)畫。那時候,我對于《西游記》雖然是久仰大名,但是,并沒有看過這本文學(xué)名著。更不知道孫悟空豬八戒到底長得是什么樣子?然而,這個同學(xué)(南田村人),實在是個吝嗇鬼。在放學(xué)回家的路上,我們有半程是同路。他把《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借給了他最要好的一個同學(xué)看。卻拒絕讓別人看。因為我想一睹孫悟空的風(fēng)采于是,我像做賊似的,偷偷地在一旁瞄了一眼,誰知道就是這樣的一個簡單不過的動作,居然也招致那個人的強烈反對。
……
時光如白駒過隙。一晃,當(dāng)年的懵懂少年,如今也早已經(jīng)人到中年。對于自己曾經(jīng)擁有的那一套小人書,還有關(guān)于一些小人書的
往事,還是難以忘記。
記憶流年美文
記憶悠悠如水流,流過春日的青草地,流過夏日的平原,流過秋日的山谷,流過冬日的白雪……
春雨細如牛毛,下在田野里,潤物細無聲。農(nóng)夫穿著蓑衣趕著耕牛在水田里勞作,悠長的吆喝聲在原野里回蕩。山腳下的山梅在風(fēng)雨中暗自掉落。孩童們卷起褲腳在溪水里抓魚,池塘邊坐著一個少年,靜靜地釣魚。細雨落在他烏黑的頭發(fā)上,形成小水珠,輕輕地滴落。
三月末,原野里的油菜花一夜之間開放,明亮的黃色鋪滿大地,仿佛鋪上了一塊黃色的地毯。明媚的陽光站在油菜花上,引來蜂蝶翩翩。孩童們摘下幾朵小花,在油菜地里鉆來鉆去,嬉戲打鬧。看麥娘長滿田埂,在風(fēng)中微微飄搖。
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記憶猶如一條長河,流過童年,流過少年,流進青春的血液里。
初夏的風(fēng)吹動竹林,傳來“嘩——嘩——嘩——”的風(fēng)浪聲,仿佛《命運交響曲》般波瀾壯闊。站在竹林間,連空氣都充滿竹葉的清香。走進深山,楊梅已經(jīng)成熟了,一場大雨下來,落滿一地。大人進山砍竹,會帶一小籃子楊梅下山。左鄰右舍分一點,一起吃著楊梅,坐在大廳里拉家常。穿堂風(fēng)呼嘯而過,孩童們在竹床上沉沉睡去。
光著腳丫走過鋪滿青石板的'小巷,坐在河邊的樹蔭下。夏日猛烈的陽光照在古樹上,沒有一絲風(fēng),整座村莊陷入一片寂靜。深巷中偶爾傳來一兩聲狗吠,農(nóng)夫趕著耕牛緩緩走過石橋。長長的柳枝在水面飄拂,蜻蜓點水般輕柔,像一名溫柔的少女。
夏風(fēng)清涼,流年的記憶像一首詩,寫出天真爛漫,寫出熱血沸騰,寫出成熟穩(wěn)重。
金黃色的稻田,秋風(fēng)吹過,金浪翻飛。田野中的人們揮動鐮刀,辛苦的勞作。偶爾吹來一陣涼風(fēng),汗珠低落在濕潤的土壤里,陽光在正上方炙烤著大地。孩童們光著腳丫幫忙送水送飯,無憂無慮。
山上的野果成熟了,沉甸甸的掛滿枝頭。爬上山,在山風(fēng)中跑山,風(fēng)在耳邊吹,渴了便采摘汁水飽滿的野果充饑。淙淙的山泉在谷底流淌,泉水邊長滿野花,偶爾還能看到野雞野兔在泉邊喝水。
秋高氣爽,連天空都變得高遠,流年的記憶像一朵野菊花,開在臺階邊,開在路邊,開在小河邊。
收割過后的田野,像一個沖洗過后的玻璃瓶,空曠,透明。牽著耕牛走過田野,來到小溪邊,牛兒在山腳下安靜地吃草。冬日的陽光,像母親手中的熱糍粑,充滿溫暖。光禿禿的板栗樹站在曠野里,像一個孤獨的守望者,守望者這一片田野。
大雪紛紛揚揚地落滿大地,原野銀裝素裹。冬天的原野是寂靜的,雪安靜地飄落,像一朵朵美麗的花朵。孩童們在雪地里嬉戲,堆雪人,打雪仗,冷了便跑到大人身邊烤火,順便吃一顆烤雞蛋或烤紅薯,其樂融融。
冬日白雪皚皚,流年中的記憶像一片落葉,落在曠野里,落在樹底下,落在人的內(nèi)心深處。
爬上高高的山崗,坐在山頂看那片原野,它像一場電影演繹著春夏秋冬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