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中描寫遠景的句子100條
唐詩《絕句》簡析
唐詩《絕句》簡析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
【第1句】: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第2句】:西嶺:指岷山。
【第3句】: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第4句】:泊:停靠。
[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
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絕句原文及簡析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淺注]
黃鸝:又稱黃鳥,雄鳥羽毛金黃色,雌鳥黃中帶綠,名聲婉轉,棲于高枝。白鷺:羽毛雪白、雙腿細長的能夠捕食魚蝦的一種水鳥。千秋:千年,謂年代久遠。東吳:長江下游南岸地區。
[簡析]
絕句是詩體名。絕句、律詩為唐代的今體林詩(后世稱為近體詩),以區別于古體詩。這首詩以絕句寫入詩題,又因同時有同體詩四首,所以合題為《絕句四首》,不令立體目。這首絕句為四首中的第三首。
這首七言絕句每一句各寫一種眼前的景物。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本棲息高枝,此時鳴與翠柳之上,古代詩詞中于字長被省略,如果補進去就是鳴于翠柳。翠柳表明柳葉新綠春意漸濃,黃鸝在柳葉新綠的枝頭婉轉的發出嚦嚦的聲,顯示了春日風光。
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飛上高空,隨著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機。
窗含西嶺千秋雪,從窗框中望出去,西嶺的久積未消的.雪清晰可見,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樣。
門泊東吳萬里船門前停泊的是萬里航行的東吳船,是駛向長江下游地區的,還是由下游駛下來的?長江雖長,航程雖遠,但江上船只總是往返行駛,無論是駛來的、駛去的,都使詩人想到沿長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區的襄陽,轉道可至故地洛陽;正因為如此,他系情于門前停泊的東吳船,對它產生遐想。
四句盡管都寫景物,但前兩句寫的景物以色彩(綠柳、黃鸝、白鷺、青天)、聲音(鳴、飛)、動靜顯示春光明麗,后兩句則以靜景(遠景、近景)暗示動意;禽鳥在春暖時節如此活躍,自己不能無動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詩人的眼前景物當然不止這些,他把它們攝入詩中是有選擇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這就是他的選擇準則。
杜甫《絕句》簡析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淺注]
黃鸝:又稱黃鳥,雄鳥羽毛金黃色,雌鳥黃中帶綠,名聲婉轉,棲于高枝。白鷺:羽毛雪白、雙腿細長的能夠捕食魚蝦的一種水鳥。千秋:千年,謂年代久遠。東吳:長江下游南岸地區。
[簡析]
絕句是詩體名。絕句、律詩為唐代的今體林詩(后世稱為近體詩),以區別于古體詩。這首詩以絕句寫入詩題,又因同時有同體詩四首,所以合題為《絕句四首》,不令立體目。這首絕句為四首中的第三首。
這首七言絕句每一句各寫一種眼前的景物。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本棲息高枝,此時鳴與翠柳之上,古代詩詞中于字長被省略,如果補進去就是鳴于翠柳。翠柳表明柳葉新綠春意漸濃,黃鸝在柳葉新綠的枝頭婉轉的發出嚦嚦的聲,顯示了春日風光。
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飛上高空,隨著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機。
窗含西嶺千秋雪,從窗框中望出去,西嶺的久積未消的雪清晰可見,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樣。
門泊東吳萬里船門前停泊的是萬里航行的東吳船,是駛向長江下游地區的.,還是由下游駛下來的?長江雖長,航程雖遠,但江上船只總是往返行駛,無論是駛來的、駛去的,都使詩人想到沿長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區的襄陽,轉道可至故地洛陽;正因為如此,他系情于門前停泊的東吳船,對它產生遐想。
四句盡管都寫景物,但前兩句寫的景物以色彩(綠柳、黃鸝、白鷺、青天)、聲音(鳴、飛)、動靜顯示春光明麗,后兩句則以靜景(遠景、近景)暗示動意;禽鳥在春暖時節如此活躍,自己不能無動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詩人的眼前景物當然不止這些,他把它們攝入詩中是有選擇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這就是他的選擇準則。
五言絕句唐詩
詩人用簡短的文字,描繪自然的勝景;用精悍的篇幅,書寫人生的際遇;用高超的技巧,直達人心的情感,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五言絕句唐詩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雪夜投宿的所見所感,每句詩都構成一個獨立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是歷來推崇的五言佳作。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清苔上。
山中空曠寂靜,沒有人的蹤跡,可隱約能聽到人的聲音。反射的陽光穿過林子又照在青苔上。這是一幅安寧的深山居圖,是王維隱居后生活的寫照,真是羨慕王維。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把小船靠在小沙洲上,已接近傍晚了,作者又添新愁。曠野無邊無際,感覺天比樹還低沉,江水越清,越覺得月亮越來越近。這是作者在旅途中憂憤所作,他借景感慨失意人生,所以,全詩別有一種凄清之感。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一個冬天,在山林里,沒有一只鳥,沒有一個人影 。只有一只獨舟一個蓑翁,獨自釣魚,更像是在釣江雪。這是柳宗元失意后所作,全詩透出一個大大的“孤”字,漁翁一個人承受著這風雪,更像是詩人一個人承受著人生的大變故一樣,孤獨清冷。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是一首邀友人共飲的清新小詩。新釀的酒已經好了,小火爐也已經燒得旺旺的了。天色將晚快要下雪了,能否共飲一杯暖酒呢?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通過寫對把酒共飲的渴望,體現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系。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終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到嶺南后,與家鄉都斷了書信,又過了一年。越靠近家鄉心里就越膽怯。詩人在久離家鄉,在歸來時,激動、不安、畏怯的心理,其實是很多人真實的寫照,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呢?
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這是一首宮怨詩,玉砌的.臺階上已經生了露水,夜深久久佇立,致使露水侵入到羅襪里面。只好回到室內,把水晶簾放下來,又癡癡地望著秋月。前兩句寫久等顯示人的癡情;后兩句以月亮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友人自家鄉來,詩人問友人家鄉的梅花開了沒,抒發了詩人對故鄉親人和與風物景色的思念。此詩化復雜為單純,變質實為空靈。全詩平淡質樸,卻詩味濃郁。
終南望馀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終南山北坡一片清麗,皚皚積雪似白云飄浮在天際。林梢被初晴的陽光映照得分外透明,黃昏的城里又增添了陣陣寒氣。“霽”字真實而傳神地寫出了夕陽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紅了林表的美麗畫面。這首詩詠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樸實自然。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前兩句寫所見之景,畫面寬廣遼遠。后兩句寫所感,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