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章”的成語大全(121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章往考來、雜亂無章、千章萬句等含“章”的成語121個,其中“章”開頭的7個,“章”結尾的52個,“章”在中間的62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章”開頭的成語
【第1句】:章往考來[zhāng wǎng kǎo lái]
【解釋】章:同“彰”,弄清;考:考察。弄清過去,考察將來。
【出處】《周易·系辭下》:“彰往而察來,顯微而闡幽。”
【第2句】:章決句斷[zhāng jué jù duàn]
【解釋】文章正確句子明了,不含糊其辭。
【出處】漢·袁康《越絕書·德序外傳記》:“章決句斷,各有終始。”
【第3句】:章句小儒[zhāng jù xiāo rú]
【解釋】指不能通達大義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出處】《漢書·夏侯勝傳》:“建所謂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第4句】:章句之徒[zhāng jù zhī tú]
【解釋】指不能通達大義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出處】見“章句小儒”。
【示例】當其亡事也,章句之徒相與坐而守之,亦亡所患。 ——《漢書·揚雄傳下》
【第5句】:章臺楊柳[zhāng tái yáng liǔ]
【解釋】比喻窈窕美麗的女子。
【出處】唐韓翃有姬柳氏,以艷麗稱。韓獲選上第歸家省親;柳留居長安,安史亂起,出家為尼。后韓使人寄柳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示例】西州士女章臺柳,南國江山玉樹花。 ——清吳偉業《贈荊州守袁大韞》詩之二
【第6句】:章臺之柳[zhāng tái zhī liǔ]
【解釋】章臺:長安章臺下街名。指妓女或不潔之婦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章臺之柳,雖已折于他人;玄都之花,尚不改于前度。”
【第7句】:章甫薦履[zhān fǔ jiàn lǚ]
【解釋】冠被墊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顛倒。
【出處】《文選·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示例】《南史·劉虬傳》:“是以握瑜懷玉之士,瞻鄭邦而知退,章甫薦履之人,望閩鄉而嘆息。”
“章”結尾的成語
【第1句】:雜亂無章[zá luàn wú zhāng]
【解釋】章:條理。亂七八糟,沒有條理。
【出處】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雜亂而無章。”
【示例】救火車開不進狹窄的弄。水桶拿不出許多。往來取水只是雜亂無章的一陣胡鬧。 ——葉圣陶《一桶水》
【第2句】:嬉笑怒罵,皆成文章[xī xiào nù mà,jiē chéng wén zhāng]
【解釋】指不拘題材形式,任意發揮,皆成妙文。
【出處】宋·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贊》之一:“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示例】東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
【第3句】:援筆成章[yuán bǐ chéng zhāng]
【解釋】援筆:拿起筆來。拿起筆來就寫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
【第4句】:反跌文章[fǎn diē wén zhāng]
【解釋】反著說正面話或欲揚故抑的文章。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原來三荷包進來的時候,本想做反跌文章,先說個不成功,好等他哥來還價,他用的是'引船就岸’的計策。”
【第5句】:出言有章[chū yán yǒu zhāng]
【解釋】說話有條理。
【出處】《詩經·小雅·都人士之什》:“ 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
【示例】溫文俊雅,出言有章,和而不流,婉而有致,要算香畹。 ——清·陳森《品花寶鑒》第十三回
【第6句】:操翰成章[cāo hàn chéng zhāng]
【解釋】翰:鳥毛,借指毛筆。拿起筆來就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處】《三國志·魏書·徐幹傳》:“幹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幹清玄體道,六行修備,聰識洽聞,操翰成章。”
【第7句】:官樣文章[guān yàng wén zhāng]
【解釋】舊時官場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語的例行公文。比喻光注意形式,沒有實際內容的空話,或照例敷衍的虛文濫調。
【出處】宋·吳處厚《青箱雜記·文章官樣》:“王安國曰:'文章格調須是官樣。’”
【示例】但此輩有運動而無文學,則亦殊令出版者為難,蓋官樣文章究不能令人自動購讀也。 ——《魯迅書信集·致李小峰》
【第8句】:絺句繪章[zhǐ jù huì zhāng]
【解釋】雕琢文辭,修飾章句
【出處】《新唐書·文藝傳序》:“高祖、太宗,大難始夷,沿江左余風,絺句繪章,揣合低卬,故王楊為之伯。”
【示例】林紓《<慎宜軒文集>序》:“而古文一道,又豈為競勝之具?然人卒莫勝者,載道之文,固非絺句繪章者之所能掩也。”
【第9句】:狼狽周章[láng bèi zhōu zhāng]
【解釋】指倉皇驚恐。
【出處】茅盾《對于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造成作家們此種忐忑不安、狼狽周章的心情,其直接的原因,不能不說是外來的束縛。”
【第10句】:順理成章[shùn lǐ chéng zhāng]
【解釋】順:依順;理:條理;章:章法。指寫文章或做事情順著條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種情況自然產生某種結果。
【出處】《朱子全書》:“文者,順理而成章之謂。”
【示例】事情這樣做順理成章,既解決了問題,又受到群眾的擁護。
【第11句】:反面文章[fǎn miàn wén zhāng]
【解釋】從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語。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詩》:巨屨揚矣,于彼高岡;大足光矣,于彼馨香。’春輝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帶貶,反面文章,含蓄無窮,頗有風人之旨。’”
【示例】倘使都當反面文章看,可就太駭人了。 ——魯迅《推背圖》
【第12句】:班馬文章[bān mǎ wén zhāng]
【解釋】漢代史學家司馬遷與班固的并稱。泛指可與班固、司馬遷相比美的文章。
【出處】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夔龍禮樂承先范,班馬文章勘墨鉛。”
【示例】班馬文章由夙慧,庾鮑詩句實前緣。 ——清·劉璋《飛花艷想》第二回
【第13句】:高頭講章[gāo tóu jiǎng zhāng]
【解釋】經書正文上端留有較寬空白,刊印講解文字,這些文字稱為“高頭講章”。后來泛指這類格式的經書。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先生見了那沒頭沒腦辟空而來的十五個大字,正不知從那里開口,才入得進這中庸兩個字,只得先看了一遍高頭講章,照著那講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講完。”
【示例】鬼囁嚅良久曰:'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高頭講章一部。’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第14句】:急就章[jí jiù zhāng]
【解釋】急就:匆促地完成。指匆促寫成的文章或奏章。泛指為了應付需要急急忙忙完成的作品或工作。
【出處】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小學類》:“'急就’者,謂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存焉。”
【示例】羽出顛倒司農印,幕府縱橫急就章。 ——清·龔自珍《詠史》
【第15句】:知微知章[zhī wēi zhī zhāng]
【解釋】既了解細小的萌芽狀態,又了解發展起來后的顯著特征。形容了解事物發展的始末。同“知微知彰”。
【出處】三國·魏·劉劭《人物志·九徵》:“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兩遂。”
【示例】圣人知微知章,不可不慎。 ——《舊唐書·儒學傳下·盧粲》
【第16句】: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
【解釋】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處】《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示例】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試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
【第17句】:稀句繪章[xī jù huì zhāng]
【解釋】繪:雕繪。雕飾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
【出處】《新唐書·文藝傳·序》:“高祖、太宗大難始夷,沿江左余風,稀句繪章,揣合低印,故王、楊為之伯。”
【第18句】:長篇大章[cháng piān dà zhāng]
【解釋】滔滔不絕的言論。多指內容煩瑣、詞句重復的長篇發言
【出處】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98回:“是夜,中宗適來與韋后共寢,交歡事畢,韋后遂以三思之言長篇大章說了一遍。”
【第19句】:表面文章[biǎo miàn wén zhāng]
【解釋】比喻浮夸或不切實際,敷衍塞責的做法。
【出處】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一句話,就是要落在實處。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際效果、實際效率、實際速度、實際質量、實際成本的形式主義必須制止。”
【示例】他總愛做表面文章。
【第20句】:大做文章[dà zuò wén zhāng]
【解釋】比喻為達到某種目的,在某些問題上橫生枝節,或借題發揮,擴大事態。
【出處】魯迅《書信集·致李秉中》:“前回的一封信,我見過幾次轉載,有些人還因此大做文章,或毀或譽。”
【示例】他拿此小事大做文章來對付你們。
【第21句】:凌亂無章[líng luàn wú zhāng]
【解釋】凌:侵犯,引申為交錯。形容雜亂而無秩序。
【出處】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雜亂而無章。”
【示例】好容易回到家里,又看見那凌亂無章的家政,兒啼女哭的聲音,真是加上我百倍的不痛快。 ——冰心《兩個家庭》
【第22句】:右傳之八章[yòu chuán zhī bā zhāng]
【解釋】打了一頓巴掌。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4回:“左右照管貽安驕傲之臉,放肆之嘴,打了十個'右傳之八章’。”
【第23句】:黼黻文章[fǔ fú wén zhāng]
【解釋】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色彩絢麗的花紋。泛指華美鮮艷的色彩。
【出處】《荀子非相》:“故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示例】內坐一女,年紀三十許,黼黻文章,光明奪目。 ——清·程麟《此中人語·曾睹瑤池仙客》
【第24句】:道德文章[dào dé wén zhāng]
【解釋】指思想品德和學識學問。
【出處】宋·辛棄疾《漁家傲·為余伯熙察院壽》:“道德文章傳幾世,到君合上三臺位。”
【示例】尊人道德文章,足為當代宗式。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
【第25句】:相得益章[xiāng dé yì zhāng]
【解釋】指互相配合、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
【出處】漢·王褒《圣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第26句】:出語成章[chū yǔ chéng zhāng]
【解釋】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處】范文瀾《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漢梵文,又深探佛學,譯經出語成章,筆人隨寫,即可披玩。”
【第27句】:歷亂無章[lì luàn wú zhāng]
【解釋】歷亂:凌亂。十分凌亂,沒有一點章法。
【出處】南朝·宋·鮑照《紹古辭》:“尤來無行伍,歷亂如覃葛。”
【第28句】:七步成章[qī bù chéng zhāng]
【解釋】稱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示例】休道是七步成章。 ——明·高明《琵琶記·杏園春宴》
【第29句】:摛藻雕章[chī zǎo diāo zhāng]
【解釋】鋪張辭藻,雕琢文句。形容以華麗的辭章寫作詩文。
【出處】唐·楊炯《王勃集序》:“君以為摛藻雕章,研幾之余事;知來藏往,探賾之所宗。”
【第30句】:染翰成章[rǎn hàn chéng zhāng]
【解釋】指提筆成文。
【出處】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詩,適情之具。染翰成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鑿其真?”
【第31句】:鳳彩鸞章[fèng cǎi luán zhāng]
【解釋】形容詩文的文采華麗。
【出處】南朝·梁·沈約《謝齊竟陵王示永明樂歌啟》:“鳳彩鸞章,霞鮮錦縟。”
【第32句】:約法三章[yuè fǎ sān zhāng]
【解釋】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后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漢書·刑法志》:“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
【示例】我們很鄭重地和工頭約法三章,什么時候交稿,什么時候看校,什么時候拼版。 ——鄒韜奮《經歷·種種尷尬》
【第33句】:品德文章[pǐn dé wén zhāng]
【解釋】指學問和品德。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至于品德文章,令郎自有家傳。”
【第34句】:有了存孝,不顯彥章[yǒu le cún xiào,bù xiǎn yán zhāng]
【解釋】存孝、彥章:李存孝、王彥章,五代時人,有勇力。有了李存孝,就顯不出王彥章。比喻兩雄不能并立。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實合你說,如今我還多著李成名媳婦,李成名媳婦還多著我,再要掛搭上他,可說'有了存孝,不顯彥章’。”
【第35句】:率爾成章[shuài ěr chéng zhāng]
【解釋】率爾:不經思索,隨意地。不加思索,下筆成文。形容寫文章粗疏草率,不認真。
【出處】宋·王讜《唐語林·文學》:“詩云:'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后人多說率爾成章,不知江左嘗有人于紙尾寄洞庭霜三百顆。”
【示例】[白居易]又有句云:'回首語秋光,東來應不錯。’人謂先生率爾成章,予謂先生的然有理。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醉吟先生》
【第36句】:紫綬金章[zǐ shòu jīn zhāng]
【解釋】紫色印綬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顯爵。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
【示例】明·陸采《明珠記·訪俠》:“正是不貪紫綬金章貴,留得蒼顏白發身。”
【第37句】:斐然成章[fěi rán chéng zhāng]
【解釋】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處】《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載之。”
【示例】一二小友以為此雖不足以餉名家,或尚非無稗于初學,助之編定,斐然成章。 ——魯迅《小說舊聞鈔·序言》
【第38句】:都鄙有章[dū bǐ yǒu zhāng]
【解釋】都:國都;鄙:邊遠的地方;章:規章。國都和邊遠的地方車服尊卑各有規定。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年》:“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
【示例】公孫僑既執鄭政,乃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吾,尚忠儉,抑泰侈。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七回
【第39句】:脫口成章[tuō kǒu chéng zhāng]
【解釋】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出處】《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第40句】:摘句尋章[zhāi jù xún zhāng]
【解釋】摘取、搜尋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出處】元·湯式《一枝花·贈人》套曲:“論文時蕓窗下摘句尋章,論武時柳營內調絲弄竹。”
【示例】老夫少年雖曾摘句尋章,推敲一道,從未諳之,這些壁間之作都是小女代為,不過初學涂鴉,有何好處。 ——清·煙霞散人《鳳凰池》第四回
【第41句】:官樣詞章[guān yàng cí zhāng]
【解釋】指堂皇典雅的應試文字。襲用固定格式而內容空虛的文章。
【出處】宋·李昂英《示幾用許廣文韻》:“官樣詞章惟典雅,心腔理義要深幾。”
【第42句】:云錦天章[yún jǐn tiān zhāng]
【解釋】云錦:神話傳說中織女用彩云織出的錦緞。天章:彩云組合成的花紋。比喻文章極為高雅、華美。
【出處】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詩:“手抉云漢分天章,天孫為織云錦裳。”
【第43句】:滿腹文章[mǎn fù wén zhāng]
【解釋】比喻文章極好,很有才華。
【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他憑著滿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轉千階。”
【示例】他覺得自己滿腹文章得不到應用。
【第44句】:摘句搜章[zhāi jù sōu zhāng]
【解釋】摘:選取;搜:尋求。指抄襲他人文章的詞句。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示例】摘句搜章終底用,求田問舍梅全遲。 ——宋·洪芻《洪老圃集·始年四十》
【第45句】:下筆成章[xià bǐ chéng zhāng]
【解釋】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示例】這學生天資聰穎,文思敏捷,下筆成章,將來未可限量。
【第46句】:賞罰無章[shǎng fá wú zhāng]
【解釋】獎賞和懲罰無章法可依。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逐我者出,納我者死,賞罰無章,何以沮勸,君失其信,而國無刑,不亦難乎?”
【示例】《周書·尉遲迥傳》:“楊堅以凡庸之材,藉后父之勢,挾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賞罰無章,不臣之跡,暴于行路。”
【第47句】:出言成章[chū yán chéng zhāng]
【解釋】本意是出言便成為規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示例】(舜)作事成法,出言成章。——《淮南子·破修務》
【第48句】:走筆成章[zǒu bǐ chéng zhāng]
【解釋】一下筆就很快寫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出處】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況此婦人走筆成章,吟詩謂賦。”
【示例】胸藏錦繡,口吐珠璣,走筆成章,無不通曉。 ——明·無名氏《浣花溪》第二折
【第49句】:鳳采鸞章[fèng cǎi luán zhāng]
【解釋】形容詩文的文采華麗。
【出處】南朝·梁·沈約《謝齊竟陵王示永明樂歌啟》:“鳳采鸞章,霞鮮錦縟。”
【第50句】:大塊文章[dà kuài wén zhāng]
【解釋】大塊:大地。原指大自然錦繡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稱贊別人內容豐富的長篇文章。
【出處】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示例】眉山蒼蒼,大塊文章,獸紐頭,篆鳥跡,中空無物,何止容卿輩數十。 ——清·黃景仁《硯銘》
【第51句】:率由舊章[shuài yóu jiù zhāng]
【解釋】率:遵循;舊章:老法規。一切按照老規矩辦事。
【出處】《詩經·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示例】他果然聽了姚老先生之言,諸事率由舊章,不敢聚行更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一回
【第52句】:大有文章[dà yǒu wén zhāng]
【解釋】指話語、文章、或已表露的現象之中,很有令人難以捉摸的意思或別的情況。
【出處】清·無名氏《三俠五義》:“艾虎聽了,暗暗思忖道:'這話語之中大有文章。’”
【示例】他的話大有文章可做。
“章”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千章萬句[qiān zhāng wàn jù]
【解釋】猶千言萬語。指書面文字。
【出處】宋·蘇軾《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千章萬句卒非我,急走投君應已遲。”
【第2句】:龍章鳳彩[lóng zhāng fèng cǎi]
【解釋】不凡的儀表風采。
【出處】唐·邵混之《元氏縣令龐君清德碑》:“君純德天資,大材靈降,龍章鳳彩,凝脂點漆。”
【第3句】:彫章鏤句[diāo zhāng lòu jù]
【解釋】指刻意雕琢詞章。
【第4句】:絺繪章句[zhǐ huì zhāng jù]
【解釋】雕琢文辭,修飾章句
【出處】清·葉名灃《橋西雜記·宋紹興十八年同年錄》:“高宗試進士于南省,戒飭有司,毋以絺繪章句為工,當以淵源學問為尚。”
【第5句】:典章文物[diǎn zhāng wén wù]
【解釋】指法令、禮樂、制度以及歷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
【出處】《明史·文苑傳·徐一夔》:“幸而天歷間虞集六典法,纂《經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備。”
【示例】關于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然無知,耳目所涉,也未知有專門的學者。 ——魯迅《書信·致姚克》
【第6句】:文章憎命達[wén zhāng zēng mìng dá]
【解釋】憎:恨,厭惡;達:顯達。文章厭惡命運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出處】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第7句】:雕章繪句[diāo zhāng huì jù]
【解釋】指文章的詞句刻意修飾。同“雕章鏤句”。
【出處】宋·蔡夢弼《草堂詩話》卷二:“陳無己云:學詩如學道,此豈尋常雕章繪句者之可擬哉。”
【第8句】:文章經濟[wén zhāng jīng jì]
【解釋】文章和經世濟民之才。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5回:“世兄是錦衣玉衾,無不遂心的,必是文章經濟,高出人上。”
【第9句】:發昏章第十一[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解釋】昏頭昏腦的風趣話。仿《孝經》“某某章第幾”的說法。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一者冤魂纏定,二乃天理難容,三來怎當武松神力,至見頭在下,腳在上,倒撞落在當街心里去了,跌得個發昏章第十一。”
【示例】所謂'北大同人’,正在發昏章第十一,排班歡迎。 ——魯迅《兩地書》
【第10句】:雕章繢句[diāo zhāng huì jù]
【解釋】雕:雕琢;繢:通“繪”,描繪。比喻刻意修飾文辭。
【出處】宋·王洋《又謝丁執中寄黃龍榮》:“金瓶玉筋固華麗,雕章繢句真瑰奇。”
【第11句】:文章山斗[wén zhāng shān dòu]
【解釋】指文章為人所宗仰。
【出處】語本《新唐書·韓愈傳》:“自愈之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示例】宋·辛棄疾《水龍吟》詞:“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
【第12句】:絺章飾句[zhǐ zhāng shì jù]
【解釋】雕琢文辭,修飾章句
【出處】清·王韜《<蘅花館詩錄>自序》:“歷觀古人作,亦有不盡佳,要其研精殫力,積數年十年而后成,自有一家面目在,夫豈徒以絺章飾句為事哉?”
【第13句】:摛章繪句[chī zhāng huì jù]
【解釋】鋪張辭藻,雕琢文句。形容以華麗的辭章寫作詩文。
【出處】宋·王讜《唐語林·文學》:“當時輕薄之徒,摛章繪句,聱牙崛奇,譏諷時事,爾后鼓扇名聲,謂之'元和體’。”
【第14句】:月章星句[yuè zhāng xīng jù]
【解釋】形容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出處】元·馬熙《摸魚子八首》之六:“集詞敬為先生壽,博得月章星句。”
【示例】我被她的月章星句迷住了。
【第15句】:文章巨公[wén zhāng jù gōng]
【解釋】巨:大。文章大家。形容文才出眾。
【出處】唐·李賀《高軒過》:“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示例】其他詩亦甚佳,如云:“含風廣開聞棋響,度日長廊轉柳陰。”頗似文章巨公所作,殊不類衲子。 ——宋·許顗《彥周詩話》
【第16句】:走馬章臺[zǒu mǎ zhāng tái]
【解釋】章臺:漢長安章臺下街名,舊為妓院的代稱。原指騎馬經過章臺。后指涉足妓間。
【出處】《漢書·張敞傳》:“然倘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
【示例】我不曾流水出天臺,你怎么走馬到章臺。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一折
【第17句】:斷章取意[duàn zhāng qǔ yì]
【解釋】斷:割斷;章:文章。指不顧全文或原話上下前后的聯系,孤立地取其中的一部分,從而歪曲原意
【出處】唐·張鷟《游仙窟》:“斷章取意,唯須得情,若不愜當,罪有科罰。”
【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如今只斷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罵我自己不成?”
【第18句】:分章析句[fēn zhāng xī jù]
【解釋】指雕琢推敲文章。
【出處】宋·陸游《謝參政啟》:“至拙無能,下愚不肖,分章析句于蓬樞甕牖之下。”
【第19句】:沉吟章句[chén yīn zhāng jù]
【解釋】沉吟:沉思吟味。章句:章節和句子,亦指詩文。默默地琢磨構思詩文。
【出處】唐·無稹《鶯鶯傳》:“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第20句】:龍章鳳函[lóng zhāng fèng hán]
【解釋】比喻文采炳煥。
【出處】明·李東陽《贈太子太保鎮遠侯顧公合葬墓志銘》:“龍章鳳函,天子有誥。”
【第21句】:文章魁首[wén zhāng kuí shǒu]
【解釋】魁首:為首的,這里指名列第一。形容文章寫得最好,文才極高。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頭;一個通徹三教九流,一個曉盡描鸞刺繡。”
【示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1回:“'連元’二字,打'又是一個文章魁首’。”
【第22句】:龍章麟角[lóng zhāng lín jiǎo]
【解釋】比喻珍希,不凡。
【出處】元·楊應登《寄趙梅州》詩:“天下規矩見卓絕,龍章麟角諸公子。”
【第23句】:搜章摘句[sōu zhāng zhāi jù]
【解釋】搜:尋求;摘:選取。指抄襲他人文章的詞句。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示例】舉明經,其友易之,秀實曰:“搜章摘句,不足以立功。”乃棄去。 ——《新唐書·段秀實傳》
【第24句】:文章宿老[wén zhāng sù lǎo]
【解釋】宿:年老的,長期從事的。指擅長文章的大師。
【出處】《新唐書·李嶠傳》:“李嶠富才思,然其仕前與王勃、楊盈川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晚諸人沒,而為文章宿老,一時學者取法焉。”
【第25句】:尋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解釋】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示例】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唐·李賀《南園》詩
【第26句】:挦章扯句[xián zhāng chě jù]
【解釋】尋求、摘取某些片斷詞句。
【出處】清·蔣湘南《與田叔子論古文第二書》:“挦章扯句……是又不知古人模擬之法。”
【第27句】:文章鉅公[wén zhāng jù gōng]
【解釋】文章大家。形容文才出眾。同“文章巨公”。
【第28句】:雕章縟彩[diāo zhāng rù cǎi]
【解釋】比喻文彩絢爛。
【出處】唐·劉知幾《史通鑒識》:“此乃綺揚繡合,雕章縟彩,欲稱實錄,其可得乎?”
【第29句】:搜章擿句[sōu zhāng tī jù]
【解釋】搜:搜索;章:章節;擿:指使;句:句子。搜集文章,摘取章句。
【出處】《新唐書·段秀實傳》:“舉明經,其友易之,秀實曰:'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乃棄去。”
【第30句】:斷章截句[duàn zhāng jié jù]
【解釋】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出處】《宋史·選舉志二》:“斷章截句,破壞義理。”
【第31句】:文章絕唱[wén zhāng jué chàng]
【解釋】絕唱:指文藝創作所達到的空前造詣。形容文藝作品絕妙無比。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伯夷傳·赤壁賦》:“太史公《伯夷傳》,蘇東坡《赤壁賦》,文章絕唱也。”
【第32句】:朝章國典[cháo zhāng guó diǎn]
【解釋】朝廷與國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國故”。
【出處】《隋書·牛弘傳》:“晉秘書監荀勖定魏《內經》,更著《新簿》。雖古文舊簡,猶云有缺,新章后錄,鳩集已多,足得恢弘正道,訓范當世。屬劉、石憑陵,京華覆滅,朝章國典,從而失墜。”
【第33句】:朝章國故[cháo zhāng guó gù]
【解釋】朝廷與國家的典章制度。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孔另境編〈當代文人尺牘鈔〉序》:“日記或書信,是向來有些讀者的。先前是在看朝章國故,麗句清詞,如何抑揚,怎樣請托,于是害得名人連寫日記和信也不敢隨隨便便。”
【第34句】:稀章繪句[xī zhāng huì jù]
【解釋】繪:雕繪。雕飾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
【示例】稀章繪句的文章不一定出色。
【第35句】:雕章琢句[diāo zhāng zhuó jù]
【解釋】指文章的詞句刻意修飾。
【出處】唐·白居易《議文章》:“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雖雕章鏤句,將焉用之。”
【示例】詩之不可及處,在乎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 ——清·趙翼《甌北詩話·李青蓮詩一》
【第36句】:金章玉句[jīn zhāng yù jù]
【解釋】指華麗的詩文。
【出處】宋·楊萬里《過白沙渡得長句呈澹庵先生》:“先生半酣染霜免,金章玉句詩空萬古。”
【第37句】:照章辦事[zhào zhāng bàn shì]
【解釋】按照規定辦理事情。
【出處】陳世旭《將軍鎮》第十章三:“那就更得讓她學會照章辦事。國有國法,院有院規,不然,還得了?”
【示例】法律雖然鐵面無私,照章辦事,至少沒那么不知趣,會去干涉一位大爺的私事。 ——《警察和贊美詩》
【第38句】:文章蓋世[wén zhāng gài shì]
【解釋】蓋世:超過世人。指文章好得無與倫比,誰都趕不上。
【出處】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蘇瓊善詞》:“韓愈文章蓋世,謝安情性風流。”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2回:“臣知此人文章蓋世,學問驚人,諸子百家,無書不覽。”
【第39句】:有章可循[yǒu zhāng kě xún]
【解釋】章:章程、章法;循:遵守、依照。有章法可以依照
【出處】《新時期黨的建設概論》:“總之,在決策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要做出切實可行的規定,使之有章可循。”
【第40句】:含章挺生[hán zhāng tǐng shēng]
【解釋】指內懷美質而挺秀。同“含章天挺”。
【出處】晉·左思《蜀都賦》:“王褒煒燁而秀發,揚雄含章而挺生。”
【示例】含章挺生,孚尹旁達。 ——清·錢謙益《祖逢陽》
【第41句】:文章憎命[wén zhāng zèng mìng]
【解釋】憎:厭惡。文章厭惡命運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出處】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示例】見是如此,不禁氣憤填膺,不怪自己錯了韻,反罵主司去取不公,嘆自己文章憎命。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第42句】:挦章撦句[lóng zhāng zōng jù]
【解釋】猶尋章摘句。搜求、摘取片斷辭句。
【第43句】:文章宗工[wén zhāng zōng gōng]
【解釋】為人所宗的文章高手。
【出處】《顏氏家藏尺牘·曾處士燦》:“以先生為文章宗工,景仰已非一日。”
【第44句】:知章知微[zhī zhāng zhī wēi]
【解釋】既了解細小的萌芽狀態,又了解發展起來后的顯著特征。形容了解事物發展的始末。同“知微知彰”。
【出處】晉·潘岳《楊仲武誄》:“克岐克嶷,知章知微。”
【第45句】:鉤章棘句[gōu zhāng jí jù]
【解釋】鉤:彎曲;章:章節;棘:刺;句:文句。形容文辭艱澀拗口。
【出處】唐·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鉤章棘句,掐擢胃腎。”
【示例】時進士相習為奇僻,鉤章棘句,浸失渾淳。 ——《宋史·選舉志一》
【第46句】:殘章斷簡[cán zhāng duàn jiǎn]
【解釋】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編,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同“斷編殘簡”。
【出處】宋·陸游《會稽志序》:“秦漢晉唐以降金石刻,歌詩賦詠,殘章斷簡,靡有遺者。”
【第47句】:絺章繪句[zhǐ zhāng huì jù]
【解釋】雕琢文辭,修飾章句
【出處】宋·真德秀《謝除翰林學士表》:“變絺章繪句之習,豈薄技之能堪;以救時行道為賢,尚前猷之可仰。”
【示例】陶曾佑《中國文學之概觀》:“唐初沿江左余風,絺章繪句,固盧、駱、王、楊之特色也。”
【第48句】:龍章鳳姿[lóng zhāng fèng zī]
【解釋】章:文采。蛟龍的文采,鳳凰的姿容。比喻風采出眾。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劉孝標注:“康長七尺八寸,偉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飾厲,而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示例】龍章鳳姿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乃欲求官耶?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四
【第49句】:斷章取義[duàn zhāng qǔ yì]
【解釋】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示例】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斷章取義,故入人罪。 ——朱自清《清華的一日》
【第50句】:掇拾章句[duō shí zhāng jù]
【解釋】掇:拾取。摘取別人文章的句子。指東摘西抄地拼湊文章。
【第51句】:連章累牘[lián zhāng lèi dú]
【解釋】形容篇幅過多,文辭冗長。同“連篇累牘”。
【出處】唐·劉知幾《史通·核才》:“遂使握管懷鉛,多無銓綜之識;連章累牘,罕逢微婉之言。”
【示例】頃,嘗有一士焉,以草茅疏賤,不為祿誘,不為禍怵,連章累牘,抗論今日任兼將相之大臣。 ——清·侯方域《南省試策二》
【第52句】:刻章琢句[kè zhāng zhuó jù]
【解釋】修飾琢磨文章的細節。
【出處】宋·王安石《憶昨詩示諸外弟》:“刻章琢句獻天子,釣取薄祿歡庭闈。”
【示例】寫文章不必去刻章琢句。
【第53句】:斷章摘句[duàn zhāng zhāi jù]
【解釋】裁斷章節,取綴成文。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出處】唐·李商隱《唐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后序》:“斷章摘句,如娠如生。”
【示例】寫作文不能把別人的文章斷章摘句抄襲成文。
【第54句】:祖述堯舜,憲章文武[zǔ shù yáo shùn,xiàn zhāng wén wǔ]
【解釋】遵循堯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出處】《禮記·中庸》:“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示例】故雖周公制作,夫子著名,莫不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唐陳子昂《諫靈駕入京書》
【第55句】:文章宗匠[wén zhāng zōng jiàng]
【解釋】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五代》:“而獨稱王仁裕、和凝為文章宗匠,以饒著作故。”
【第56句】:含章天挺[hán zhāng tiān tǐng]
【解釋】指內懷美質而挺秀。同“含章挺生”。
【出處】北周·庚信《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公含章天挺,命世誕生。”
【第57句】:鴻章鉅字[hóng zhāng jù zì]
【解釋】猶鴻文。比喻巨著、大作。
【出處】清·梅曾亮《復上汪尚書書》:“前由陳中書所遞至賜書,伏讀數過,鴻章鉅字,光輝薄星辰,聲氣諧《韶》《濩》。”
【第58句】:短章醉墨[duǎn zhāng zuì mò]
【解釋】短章:指篇幅較短的詩文篇章。指酒后信筆所寫的簡短文字。
【出處】宋·歐陽修《湖州長史蘇君墓志銘》:“又喜行狎書,皆可愛,故其雖短章醉墨,落筆爭為人所傳。”
【第59句】:文章星斗[wén zhāng xīng dòu]
【解釋】是文章之冠首,形容人文章寫得漂亮,超群出眾。
【出處】元·魏初《滿堂紅·為雙溪丞相壽》詞:“元自有,談天口。初不負,經綸手。更詩書萬卷,文章星斗。”
【第60句】:龍章秀骨[lóng zhāng xiù gǔ]
【解釋】比喻文章秀逸遒勁。
【出處】宋·梅堯臣《讀黃莘秘校卷》詩:“龍章秀骨苦輕時,繼作五弦須款款。”
【第61句】:雕章鏤句[diāo zhāng lòu jù]
【解釋】指文章的詞句刻意修飾。
【出處】唐·白居易《策林四·議文章碑碣詞賦》:“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雖雕章鏤句,將焉用之。”
【示例】他們作文講究雕章鏤句。
【第62句】:金章紫綬[jīn zhāng zǐ shòu]
【解釋】紫色印綬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顯爵。
【出處】《晉書·輿服志》:“貴人、夫人、貴嬪是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
【示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65回:“兩路朝房,端坐著金章紫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