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中環境描寫句子集錦90條
記敘文中的環境描寫方法指導
寫好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及渲染氣氛,突出文章主旨幫助很大。如何在記敘文中進行環境描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記敘文中的環境描寫方法指導,歡迎閱讀。
【第1句】:基本概念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社會環境多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征的建筑、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活環境、社會關系、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等。
自然環境主要指自然界的景物,如日月星辰、風霜雨雪、季節變化、山川湖海、森林原野、花草樹木等。
【第2句】: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背景
交代對人物、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境。
2.渲梁氣氛
作者用生動的自然環境描寫,來創造故事的特定氛圍,從而增強故事的真實性。通過對一定環境中給人某種強烈感覺的景象進行突出的描寫、形容、烘托。
3.烘托心情
景物的描繪暗示人物在特定情況下的心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抒情。
4.推動情節
對事情的變化和經過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
5.環境描寫有時和文章主旨有關,能夠起到升華主題(中心)的作用。
6.襯托人物性格(品格、形象等)
性格是指對人、對事物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英勇、頑強、剛毅、懦弱等等。有的環境描寫還有對人物的性格、品德等的反襯作用。
【第3句】:環境描寫的應用
任何環境描寫的作用都不是單一的,也不是面面俱到同時具備的。在寫作中,我們要嘗試有目的地運用環境描寫,以達到一定的效果。
運用環境描寫時要做到:抓住特征——重點描寫獨具特色的景物;具體生動——給人身臨其境之感;目的明確——為實現環境描寫的某些作用。
【第4句】:環境描寫例文
(一)
小蔥青青白的雪,青的蔥,紅紅的是她的小手。
她總是那么靜靜地站著。低著頭,眼睛朝下看。扎兩條小辮子,穿一身紅底藍花的棉襖、棉褲。一雙黑布棉鞋羞澀地臥在白雪中。臉蛋兒紅紅的,那雙小手也是紅的。看不到那雙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輕輕地蓋在小街和屋頂上,只有那小蔥是青青的。
說不清什么時候起,這小集市里有了她。她的小蔥總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樣。她從不吆喝,從不抬價。換了別人,這樣的蔥,一定會扯開嗓子吆喝出:“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等誘人的詞句。她極少說話,說,也是輕聲細語的幾個字,“要多少”、“幾斤幾兩”、“幾角幾分”。只有在說話的時候,她才偶而看對方一眼。啊,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還蘊含一絲憂傷,但憂傷中分明顯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鎮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蔥。沒有人跟她討價還價,連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雙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愛護她。菜主們常對鎮上人說,的蔥不如小妹妹的,買她的吧。鎮上哪恁好的蔥?沒有人一下子買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蔥天天都有,一年四季不斷,價格也好。
啊,天真冷。她把兩只小手放在嘴邊,用熱氣一哈。然后,給一位大姐姐稱蔥,幫大姐姐放在籃子里。她依然不說話,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沒有太陽,要不,它會耀眼的。
“小妹妹,給錢。”大姐姐把錢遞給她。她輕輕地搖搖頭。
“為啥?”大姐姐一怔。“大姐姐,俺……”她抬起來,目光在大姐姐的臉上掃視了一下,迅速地落在左胸那枚“吉陽鎮中學”的校徽上,聲音有些激動,也帶有幾多憧憬,“俺娘說,等過兩年,弟弟初中畢業了,就讓俺繼續上學。”
“……”
“大姐姐,俺不要錢,俺知道你是老師,常來買蔥,俺想求你幫俺看看本子,這是俺看弟弟
的書做的作業。”說著,她迅速從菜簍底下拿出兩個用塑料布包著的本子,遞給老師。
女教師接過本子,一下驚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寫著初中作業。她不知道說什么才好。“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15歲啦。住在杏樹灣,俺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
“爹病了。兩年前,爹從城里賣菜回來,跌到溝里,腿斷了。娘在家里侍候爹,還管園子。爹好的時候,俺也上學哩!”
女教師嘴唇動了幾下,想說什么,但沒有說出來,只是眼圈發紅,發潮。她一下子將小妹妹摟在懷里,緊緊地握住那兩只小手。冰涼的小手。她想把它們暖熱,永遠地熱下去。
“好妹妹,你到我班里來上學吧!”
“不,俺不上,俺還要賣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說……”
太陽出來了。那雪更白,那蔥更青。
兩年后,小妹妹考上了縣師范。臨走時,她給女教師送去一籃子蔥。蔥洗得真干凈,扎得整整齊齊。多嫩的小蔥呀!
她倆沒有說話,都哭了……
啊,小蔥青青……
(二)
到壺口看瀑布去!
然而,清晨出發時還很高的興致,現在卻漸漸被這漫長的旅途磨損了,加上黃土高原的平淡無奇,車廂內寂靜下來,歌聲笑語也被斷斷續續的鼾聲取代了。
忽然有人從夢中猛地醒過來,驚呼雨來了。我們也確實聽到隆隆的雷聲。可窗外明明是風輕云淡,沒有變天啊。司機笑著說,那就是壺口瀑布的響聲。真是先聲奪人,車上立刻活躍起來,每個人都側耳傾聽。那聲音好像火車出站,航班起飛,放炮開山。大家的心全被強烈地震撼著,內心的激動從眼神里迸射出來。
車一停,我們便迫不及待地跳下去,快步走下巖磴,跑過石灘,來到面對瀑布的巨巖邊。只見滾滾黃水從高高的崖頭跌落下來,挾風帶雨,雷霆萬鈞,濺起的水霧飄散在空中,蒸云彌漫,仿佛從水底冒出滾滾的濃煙。水底懸流激蕩,這霧,這云,這煙,全部是黃色,散發著泥土氣息,使這瀑布增加了厚重感,更使那吼聲如洪鐘悶雷,震蕩峽谷,氣吞山河。
大家聚精會神,不知什么時候云破日出,這瀑布驟然亮起來,閃耀著金屬般的.光澤。那升騰的水霧因為陽光的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從天際插入,似長鯨飲澗;有的橫臥河上,如彩虹飛架;有的飄忽游移,像花團錦簇;有的續續斷斷,呈撲朔迷離。
我默立在瀑布面前,被這氣勢這風彩驚得目瞪口呆,任飛濺的水花淋個痛快。我拜倒在這大自然的杰作腳下,不寒而栗,覺得自己這么渺小,驕驕二氣蕩然無存。我忽然領悟了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境界,光未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的靈感,明白了為什么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東渡抗日的將士們要選在這里誓師出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走到高處,觀察壺口的構造。黃河從秦晉峽谷來。寬400多米,到這里驟然收縮,僅僅有四五十米,斷崖落差40米,河槽真像一把巨壺,將每秒9000立方米的流量收入。就像詩中所說:“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壺口以下的河槽很窄,不過一二十米,水急浪高,槽深流遠,當地人稱“十里龍槽”,相傳是大禹治水的時候用龍身穿鑿而成。其實它是憑黃河自身的動力沖刷出來的。龍槽中的河水洶涌澎湃,仿佛一條蜿蜒浮游的黃龍,搖頭擺尾,呼嘯而去,有一種“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恢弘氣概。
以前,我曾經多次看到過黃河: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縷;在寧夏,它是平靜的一灣;在鄭州,它是浩蕩的波濤;在山東,它是平穩的漫流;而在這壺口我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壯的力量,磅礴的氣勢,看到了一條立體一的黃河,一條完整的黃河,看到了它漫長的歷史,看到了它豐富的內涵,得到了它的真傳。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動,它的雄風在我血管內呼嘯,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閃動。從今天起,我才成為一個真正的黃河的子孫。
壺口,天下第一壺,盛滿了西鳳、杜康,盛滿了汾酒、竹葉青,盛滿了陜北的米酒。當年灌醉了李白、王之渙,灌醉了光未然、冼星海,今天又灌醉了我,灌醉了我們大家。
啊!壺口,在你的懷抱里我陶醉了。
示例點評:本文以景物描寫為主,從聲音、水流的氣勢、壺口的構造等方面描寫瀑布,還寫到了黃河的歷史和內涵,抒發了作者對瀑布的贊美。
小升初作文記敘文的指導方法
小升初作文記敘文的指導方法一:寫熟悉的人和事
指導學生寫作,我還要求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徹、認識深刻、感受深切的,寫作時就能準確地把握住寫作對象的個性特征,就能寫得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父母、老師和同學。因此,學生對他們的外貌、性格、愛好、思想品質等了如指掌,描寫時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點。但是要想讓學生把人物寫得有血有肉,還必須在寫法上給他們以具體的指導。
寫熟悉的人和事指導學生寫作,我還要求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徹、認識深刻、感受深切的,寫作時就能準確地把握住寫作對象的個性特征,就能寫得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父母、老師和同學。因此,學生對他們的外貌、性格、愛好、思想品質等了如指掌,描寫時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點。但是要想讓學生把人物寫得有血有肉,還必須在寫法上給他們以具體的指導。
小升初作文記敘文的指導方法二:片斷寫作訓練
寫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費時較多。因此,在指導學生寫整篇作文的同時,我還指導學生寫片斷練習,以突出寫作訓練的重點,二者交叉進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所謂“片斷”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斷組成。所以,寫好片斷對寫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幫助的。
小升初作文記敘文的指導方法三: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小學生寫作文,也不能脫離生活。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一提起寫作文就有畏懼心理,總覺得無話可說。這是為什么呢?歸根結底是平時不留心觀察。寫作時冥思苦想,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只有去胡編亂造了。而虛構的作文是不真實的',自然沒有感人的力量。可見,觀察生活是寫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細致、認真地觀察生活,才能直接從生活中獲取鮮活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營養。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生活熱情,寫好作文,而且對學生將來從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以及從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樣觀察生活,對小學生來講,是個難題。作家艾蕪在指導初學寫作的同志時說:“要練習我們的眼睛,善于觀察人的動作、態度和表情。練習我們的耳朵,善于聽取別人講話的語句、聲調和他的特殊用語。”這就是說,觀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聽。
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小學生寫作文,也不能脫離生活。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一提起寫作文就有畏懼心理,總覺得無話可說。這是為什么呢?歸根結底是平時不留心觀察。寫作時冥思苦想,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只有去胡編亂造了。而虛構的作文是不真實的,自然沒有感人的力量。可見,觀察生活是寫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細致、認真地觀察生活,才能直接從生活中獲取鮮活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營養。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生活熱情,寫好作文,而且對學生將來從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以及從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樣觀察生活,對小學生來講,是個難題。作家艾蕪在指導初學寫作的同志時說:“要練習我們的眼睛,善于觀察人的動作、態度和表情。練習我們的耳朵,善于聽取別人講話的語句、聲調和他的特殊用語。”這就是說,觀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聽。
記敘文閱讀方法指導
記敘文閱讀方法指導
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生動的形象和具體的事件來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蘊含在具體材料之中的,是通過對人、事、景物的生動描寫來表現的。記敘文的另一特點,就是以記敘為主,采用綜合表達方式,包括記敘中的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等。記敘文閱讀的基本方法包括:
【第1句】:整體感知
【第1句】:理清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一般來說,每篇記敘文都應具備這六要素,把這些要素交待清楚,內容才顯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第2句】:理清記敘的順序。記敘的順序有三種:順敘、倒敘和插敘。倒敘往往出于作者表達的需要;或是為了突出中心;或是為了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是為了結構的變化,使敘述有波瀾;或是為了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敘,有兩種:一是由于某種需要,暫時把敘述線索中斷一下,插-進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二是插-進對有關事情的追溯和回憶,敘述完了,仍按原線索繼續敘述。如2005年山西XX市中考試題《喝得很慢的土豆湯》一文中的第二題“請按事情發生的本來順序,為本文另寫一個開頭。”本文采用了倒敘的順序,此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對素材進行重組的能力。只要熟悉文章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性格,進行合理的想象,就會寫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再如2006年XX市中考試題《獻你一束花》一文中的第三題“選文第【第4句】:5兩段在記敘的順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里采用了插敘的順序,只要理清了事件,再聯系上下文就不難回答。
【第3句】:理出記敘的線索。線索是文章的綱,抓住了這個綱,就能理順文章的內容,掌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為敘述線索,可以有多種,如以時間發展為線索,以事件為線索,以某人為線索,以見聞為線索,以地點的轉換為線索,以感情為線索等等。如2006年浙江XX市中考試題《不落別處》一文的第一題“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本文是以“獎券”為線索,只要通讀全文,聯系文題,理順內容,此題不難作答。
【第2句】:分析綜合
【第1句】:分析記敘文的表達方式。采用綜合表達方法是記敘文的主要特點之一,即除了以記敘為主之外,還要運用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描寫是指在敘述過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以及環境進行描寫,給人以鮮明、生動的印象;說明是記敘的一種補充,它要交代解釋記敘文中需要加以說明的部分;議論是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直接發表作者的見解,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記敘的基礎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發作者難以抑制的感情。弄清這些特點,有助于提高閱讀記敘文的能力。
【第2句】:分析記敘文常用表現手法。①過渡。主要從兩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過渡的方法和規律。常見的過渡方法有用詞語過渡、用句子過渡、用段過渡。第二,了解過渡的作用。人們常說,寫文章要承上啟下,這就離不開恰當的過渡。穿針引線,組織成篇,可以說是對過渡重要作用的恰當比喻。②照應。閱讀時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應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與題目的照應,二看開頭與結尾照應,三看前設懸念,后有照應,層層推進,多處照應,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語句、段復疊式照應。復疊式照應對突出文章中心,標明文章線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③懸念。懸念是寫作中為加強表達效果,吸引、感染讀者常用的手法之一。④“抑揚”的表現手法。巧用揚抑則是使筆底波瀾陡起、搖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可以是貫穿于作品整體的,也可以出現于作品的局部,但作者同樣根據目的與手段安排好了輕重、主從、詳略,閱讀時應注意把握。⑤襯托。襯托是用一些別的人或事物作陪襯來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寫作手法。如2005年遼寧XX市課改區中考試題《月光餅》一文中的第4題“作者在臺灣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覺臺灣的各種月餅‘做得比大陸更膩口,想起家鄉的月光餅,那又香又脆的味兒好象還在嘴邊呢!’從全文看這是什么寫法?有什么作用?”此題考查寫作上的特點和運用的手法,這里用了對比(或襯托),其用意十分明白,就是表達思鄉情懷。
【第3句】:把握關鍵詞語的深刻含義。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是結合具體語言環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的
含義。二是試用同義或近義詞語替換作比較,理解詞語的含義。理解得對不對,還可通過朗讀體味,通過工具書來查證。三是注意句中隱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如XX市2006年中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題《獻你一束花》一文中第4題“選文第⑿段中‘奇異的力量’指什么?”此題考查對文中短語的理解,這類題結合上下文內容分析,不能簡單地割裂地理解詞語。
【第4句】:歸納記敘文的中心。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從分析標題入手。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讀者獲得總的印象,有的可從中窺出文章的中心。二是從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現文章中心的基礎,可以通過材料蘊含的意義總結中心。三是從分析段首入手。文章常開篇點題,分析開篇的語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四是從分析篇末入手。許多記敘文都是在篇末點明主題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結尾的含義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五是從分析文中議論、抒情入手。記敘文中的議論、抒情句,有畫龍點睛之功效,我們要善于抓住這個“睛”來“看”文章的中心意思。六是從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隱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綜合歸納,才能突出中心意思。如XX市2006年中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題《獻你一束花》一文中第五題“選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請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此題考查對文章最后一段作用的分析,記敘文最后一段從內容上看通常有點明(或突出)中心、深化中心等作用;從結構上說通常有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等作用。
【第3句】:鑒賞評價
【第1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寫入手,還可以從分析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還有其他人物,分析時我們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
【第2句】:分析寫作技巧。分析記敘文的寫作技巧,除了注意體裁的特點之外,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從文章的取材方面看,選擇材料是文章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步驟,有的文章,作者善于緊緊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從文章結構布局方面看,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要著眼于全文的整體構思,理清文章的思路、脈絡,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內在聯系。從文章的.表達方式看,可以研究其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綜合表達方式運用得怎樣,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對括描寫、心理描寫以及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怎樣為表現中心思想服務等。從文章的語言運用看,可先看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形象性、鮮明性、生動性,成語典故的運用,句式的變換,修辭方法的運用等等。還有語言風格,有的樸實自然,有的清新流暢,有的含蓄蘊藉,有的通俗曉暢,有的幽默辛辣等等。如河南省2005年中考試題《寶石項圈》中的第二題“從第六段第七段的甲、乙兩處句子中任選一處,具體分析其在表達上的好處。”做這類題目要求答全兩個方面:一是句子運用的手法,二是表達的內容。回答此類題,學生很可能只答一個方面,或僅說明使用的手法,或單純說明句子的作用,使答案不全面,而不能得滿分。再如2005年XX市XX區中考試題《奔跑的火焰》中的第四題“文中對茫茫雪原上紅狐奔逃的情景,描寫得非常精彩。請從第【第4句】:【第5句】:10三段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賞析。”此題考查了對作品藝術手法的賞析,具有選擇性和開放性,體現了對考生的人文關懷。
【第3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要求考生了解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對文中描寫對象是歌頌贊美還是批判諷刺,是喜愛同情還是厭惡憎恨。如2005年遼寧XX市課改區中考試題《月光餅》一文中的第五題“文中記敘了中秋節作者與表姑爭吵、和好的經歷,讓你在為人處事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請結合生活實際,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此題考查讀文與自身實際的關系,這是閱讀的目的,凡閱讀就會有所收獲,也會對自己的認識或情感有所影響和啟發,在記敘文閱讀中,這類開放式的聯系實際的題目很多,但是必須表達出真實的感受和體會,要結合得自然才有說服力。學習方法
記敘文的寫作方法指導
記敘文以敘事為主, 記敘文以敘事為主,我們要把事情發 生的經過, 生的經過,時間、 時間、地點、 地點、人物寫清楚。 人物寫清楚。
還有就是對這些事情的態度和看法。
還有就是對這些事情的態度和看法。
寫誰(作文對象) 發生在活動場 寫誰(作文對象):發生在活動場 地的競賽、勞動、爬山等事情。 地的競賽、勞動、爬山等事情。
寫什 競賽 等事情 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對這些事情 作文目的) 的態度和看法。 的態度和看法。
怎樣寫: 怎樣寫: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說 明作文的目的。 明作文的目的。
寫法:敘述事件,還可以在事件 寫法:敘述事件, 中進行有效的肖像、語言、心理、 中進行有效的肖像、語言、心理、動 肖像 作、細節描寫。
注意事項:作文過程 細節描寫。注意事項: 中,必須堅持始終要與所寫這些事情 的態度和看法相聯系。 的態度和看法相聯系。
【第1句】:交代清楚事件發生的時間、 交代清楚事件發生的時間、 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 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即 六要素。一件事總離不開這六要素 六要素。一件事總離不開這六要素, 把這方面寫清楚了, 把這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讀者了解 事件的來龍去脈。 事件的來龍去脈。
【第2句】:要圍繞作文的`中心選擇事 件,要選擇最能表現作文中心思想的 事件做為材料, 事件做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鮮有 趣和激動人心的事。因此, 趣和激動人心的事。因此,我們平日 要多觀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 要多觀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選 材要新穎,在別人的作文中常出現的 材要新穎, 事要少寫或不寫, 事要少寫或不寫,這樣寫出來的作文 才有吸引力,有新鮮感。 才有吸引力,有新鮮感。
【第3句】: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寫具體。 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寫具體。 每件事都有起因、 每件事都有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一 個過程,只有把這個過程寫清楚, 個過程,只有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給 讀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讀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 中要進行有效的肖像、語言、心理、 中要進行有效的肖像、語言、心理、 動作、細節描寫,這一點很重要, 動作、細節描寫,這一點很重要,這 樣寫出來的作文才生動。 樣寫出來的作文才生動。要突出中 心,詳略得當,與主題無關的事不寫 詳略得當。
例文: 一次難忘的經歷
那天是我的生日,爸媽帶我去購 天是我的生日禮物。出來的時候看到幾十個人圍在路邊,天生喜歡看熱鬧的我便不自覺擠 到了人群中—— 到了人群中—— 啊,原來是一位乞討者。
她衣衫襤褸,滿頭銀絲,她露在嘴唇外面牙齒參差不齊的裸 露在嘴唇外面,左眼失去了光彩。跪在地上,嘴中呢喃著,仿佛在說:求求你們可憐可憐我, 給我幾塊錢 吧,我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
我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 看到這里我毫不猶豫地拿出十塊錢,剛要給她,手卻又收了回來, 十塊錢,剛要給她,手卻又收了回來, 因為我看到她面前的鐵罐里只有幾毛錢。看看圍觀的人群,人們無動于衷毛錢。看看圍觀的人群,人們無動于衷觀看的人群,只是好奇地看著她,并且指指點 只是好奇地看著她,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好可憐啊, “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好可憐啊, 快點救救 她啊! 她啊! ”“給她些錢吧! 給她些錢吧! ”
“ 甚至有幾個年輕人說 Ho,my God! 好恐怖啊,快點走! ” 好恐怖啊,快點走!說給錢的卻也不給錢,說走的卻也不走,只是圍在那里看著……我厭惡的看著這群圍觀的人,心里 鄙視他們: “ 鄙視他們:難道你們連一塊錢也拿不出來嗎?”卻不知自己把錢收回的 那一刻,已經和他們一樣了。
這時,擠進來一個小男孩,滿臉的 天真稚氣,搖著手,把一塊錢硬幣丟 入了她的錢盒里, 入了她的錢盒里,硬幣與鐵盒相撞發 出清脆的響聲……這聲音在人群中蕩開去,人們不再議論紛紛,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大家紛紛開始從身上掏錢……
我也掏出身上所有的錢悄悄放入鐵盒 中……
感謝這個小男孩 , 這清脆的響聲,不經喚醒了麻木的人群,也滌蕩了人們的靈魂,撫慰了人們即將冷漠 的心靈。
多長時間過去了這響聲還時 常回蕩在我耳邊,激勵著我: 常回蕩在我耳邊,心懷悲 憫,與人為善……
怎樣寫好文章 古人說: 鳳頭,豬肚,豹尾。 ( “ 古人說: 鳳頭,豬肚,豹尾。”
元 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 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引喬夢符 的話)意思是要重視文章的開頭, 的話)意思是要重視文章的開頭,設 計一個好的開頭會使文章增加色彩, 計一個好的開頭會使文章增加色彩, “鳳頭”的意思是“美”。
要美,不 鳳頭”的意思是“ 要美, 能單純認為就是詞藻美,語句美, 能單純認為就是詞藻美,語句美,而 是能抓住讀者, 引人入勝, 這也是美。 是能抓住讀者, 引人入勝, 這也是美。
開頭引入的要求是切題, “ 開頭引入的要求是切題 , 美 ” , 吸引讀者。 吸引讀者。
渲染就是能用簡要的語句 將其意突出,抓住讀者, 將其意突出,抓住讀者,正如李漁在 《閑情偶寄》中說“以奇句奪目,使 閑情偶寄》中說“以奇句奪目, 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 之一見而驚 ,不敢棄去 。
當然這是 ” 寫詩的要求, 寫詩的要求,寫文也如此, 寫文也如此,不是“奇” 不是“ 而是真, 逼真” 如同在眼前。鋪墊 而是真, 逼真” 如同在眼前。 “ , 就是做些必要的鋪陳和墊襯 引入、渲染、鋪墊的方式很多, 引入、渲染、鋪墊的方式很多, 如: 交待環境,引入人物、事件。 交待環境,引入人物、事件。
如 《孔乙己》 孔乙己》 點出所寫的對象、 點出所寫的對象、人、事。如《我 的老師》 的老師》 開門見山,點明題旨,交待寫作 開門見山,點明題旨, 動機。 《一件珍貴的襯衫 動機。如《背影》 一件珍貴的襯衫》 背影》 一件珍貴的襯衫》 《 解題,為全文奠定感情基調。 解題,為全文奠定感情基調。
如 《白楊禮贊》 白楊禮贊》 緊扣敘事,直抒胸臆。 緊扣敘事,直抒胸臆。如《誰是 最可愛的人》 最可愛的人》 描寫環境,渲染氣氛, 描寫環境,渲染氣氛,為情節發 展作鋪墊, 如 多收了三五斗》 《故 、 展作鋪墊, 《多收了三五斗》 《故 鄉》 設置疑團, 制造懸念, 引人入勝。 設置疑團, 制造懸念, 引人入勝。
結尾要引出、照應、 升華, 結尾要引出 、 照應 、 升華 , 就是 把讀者從具體的事件、人物中引出, 把讀者從具體的事件、人物中引出, 使記敘完整, 使記敘完整,并把讀者引回更為廣闊 的社會現實中, 的社會現實中 , 引向更為深遠的境 界 。古人說“豹尾” 就是結尾要有 古人說“ 豹尾” , 畫龍點睛” 有精神, 力 ,且 “畫龍點睛 ” 有精神, 有神 , 采,就是余味無窮,發人深思,給讀 就是余味無窮,發人深思, 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認識上的飛躍 提高。這就是升華。 提高。這就是升華。 結尾引出、照應、升華的方式 結尾引出、照應、 很多, 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無窮。
如 自然收束,回味無窮 《小桔燈》、《背影》 小桔燈》、《背影》 》、《背影富有感染力的抒情。 富有感染力的抒情。如《誰是 最可愛的人》 最可愛的人》 含蓄深刻帶有啟發式,發人深思。 含蓄深刻帶有啟發式,發人深思。 如《荔枝蜜》、《故鄉》、《多收了 荔枝蜜》、《故鄉》、《多收了 》、《故鄉》、《 三五斗》 三五斗》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如《一件 小事》、《一件珍貴的襯衫》 小事》、《一件珍貴的襯衫》 》、《一件珍貴的襯衫 古人講究“首尾圓合”,“首句 標其目, 卒章顯其志。 (白居易 ” 《新 樂府序》“標其目”就是揭示文章的 題旨。 “卒章”就是文章結尾。 “志” 就是主旨。 強調開頭奪目, 結束升華。 清朝李漁《閑情偶寄》中“務使開門 見山,不當借帽覆頂”,形象地說明開頭不應該把“山”,題旨遮擋住。 宋朝沈義父《樂府指迷》中強調“結 句須要放開, 含有余不盡之意。 “須 ” 要” 必須要放開, 結尾要 “長留余味” , 要響亮,像唐朝白樂天《金針詩格》 中說 “落句欲似高山放石, 一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