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孩認識人民幣說說匯集90條
《認識人民幣》幼兒園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人民幣》幼兒園中班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人民幣》幼兒園中班教案1
教育目標:
【第1句】:初步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面值。
【第2句】:學習看錢幣上的數(shù)字,知道錢幣可以用來購買相應同等幣值的商品。
【第3句】:有錢幣購買商品的愿望,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活動準備:
【第1句】:與在超市做營業(yè)員的家長做好事先的購物安排。
【第2句】:請家長為孩子準備不同幣值的人民幣10元。
【第3句】: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第1句】:以談話方式導入課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一些學習用品:小朋友你們用的這些東西是誰給你買?你們想不想自己學著到商店里去買呢?想自己去買,就必須認識錢,現(xiàn)在我們來一起認識錢。
【第2句】:幼兒分類操作,區(qū)分硬幣和紙幣
(1)請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這些錢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操作回答,教師總結:圓圓的、硬硬的叫硬幣。長方形的,像紙一樣的叫紙幣。
(3)請幼兒把紙幣和硬幣分開。
【第3句】:認識錢幣的面值
(1)觀察硬幣的不同
請幼兒觀察1元、5角、……的硬幣,文案它們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這些硬幣的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圖案不一樣、數(shù)字不一樣。
(2)認識硬幣的面值
幼兒認識硬幣的面值,每個硬幣上都有一個數(shù)字,數(shù)字后面有個字。教師取一枚硬幣放在投影儀上,請幼兒觀察。這里有數(shù)字“1”,后面有一字“元”,這枚硬幣是1元,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其它面值硬幣。
(3)認識紙幣的面值
通過玩《紙幣找朋友》的游戲來認識紙幣的面值。
玩游戲《看誰拿得對》:教師說出1元內的某種人民幣的名稱,幼兒迅速從學具盒中取出相應的硬幣和紙幣。
【第4句】:玩購物游戲,學習基本的購物常識
玩法:一名教師扮銀行工作人員,一名教師扮商店營業(yè)員,幼兒扮顧客,幼兒去銀行取錢(不超過1元),再去商店買物品,想好買什么。游戲可變換角色進行。可請能力強的幼兒扮演銀行工作人員和商店營業(yè)員。
【第5句】:教師講評
(1)請幼兒討論:你用多少錢買了什么東西?
(2)買東西剩的錢該怎么辦?
(3)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不要亂花錢。
【第6句】:活動延伸
【第1句】:教師帶幼兒到超市購物。
【第2句】:家長為幼兒提供購買物品的機會,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
《認識人民幣》幼兒園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第1句】: 初步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面值。
【第2句】: 學習看錢幣上的數(shù)字,知道錢幣可以用來購買相應同等幣值的商品。
【第3句】: 有錢幣購買商品的愿望,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活動準備
【第1句】:課件-動畫片:這條短裙多少錢
【第2句】:ppt課件:認識人民幣
動畫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第1句】:導入
【第1句】:觀看動畫片:這條短裙多少錢
小朋友,你們在動畫片里看到了什么?
你們想買漂亮的短裙嗎?
用什么才能買到這些東西嗎?
【第2句】:你們想不想自己學著到商店里去買呢?
想自己去買,就必須認識錢,現(xiàn)在我們來一起認識錢。
【第2句】:展開
課件演示:人民幣
【第1句】: 區(qū)分硬幣和紙幣
(1)請小朋看看這些錢有什么不一樣?
(2)圓圓的、硬硬的叫硬幣。長方形的,像紙一樣的叫紙幣。
【第2句】: 認識錢幣的面值
(1)觀察硬幣的不同
請幼兒觀察1元、5角、……的硬幣,文案它們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這些硬幣的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圖案不一樣、數(shù)字不一樣。
(2)認識硬幣的面值
幼兒認識硬幣的面值,每個硬幣上都有一個數(shù)字,數(shù)字后面有個字。
教師取一枚硬幣放在投影儀上,請幼兒觀察。這里有數(shù)字“1”,后面有一字“元”,這枚硬幣是1元,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其它面值硬幣。
(3)認識紙幣的面值
請幼兒觀察: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紙幣面值的顏色,圖案,大小的不同。
【第3句】:玩購物游戲,學習基本的購物常識
玩法:一名教師扮銀行工作人員,一名教師扮商店營業(yè)員,幼兒扮顧客,
幼兒去銀行取錢(不超過1元),再去商店買物品,想好買什么。
游戲可變換角色進行。可請能力強的幼兒扮演銀行工作人員和商店營業(yè)員。
【第4句】:教師講評
(1)請幼兒討論:你用多少錢買了什么東西?
(2)買東西剩的錢該怎么辦?
(3)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不要亂花錢。
【第3句】:結束
【第1句】:再次播放課件,供幼兒比較,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第2句】: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
《認識人民幣》幼兒園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第1句】:認識面值10元以內以元為計量單位的人民幣,能說出他們的單位名稱。
【第2句】: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價。
【第3句】:初步了解人民幣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幣。
【第4句】: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第5句】: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教學重點、難點
【第1句】:本節(jié)課重點在于認識和使用人民幣和單位名稱。
【第2句】:難點在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
活動準備
【第1句】:1元、2元、5元、10元的紙幣及1元的硬幣若干。
【第2句】:裝有紙幣的信封若干份。
活動過程
【第1句】:認識人民幣
【第1句】:出示紙幣和硬幣,教師介紹我國的錢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概括:我們今天以認識紙幣為主)
【第2句】:師:“你們認識這些錢嗎?它們是一個樣的嗎?”(引導幼兒觀察)
師:“它們是多少錢呢?你們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過觀察錢幣上的數(shù)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
師:“仔細這些錢上面都印有什么?你們知道這些錢的共同名稱嗎?”{人民幣}
【第3句】:介紹認識人民幣單位“元”。
【第4句】:將裝有紙幣的信封發(fā)給每一位小朋友。
師:“小朋友打開信封看看里邊信封看看里邊有什么東西呀?(錢)那你們文案你們手中拿的是多少錢哪?”(引導小朋友正確運用單位“元”。)
【第5句】:讓幼兒了解錢的用途。(錢可以用來買衣服,買菜,買水果,交學費讀書,等等,還可以用來捐助有困難的人。)
【第6句】:教幼兒合理的使用錢。
課堂延伸:老師激發(fā)幼兒的愛心,鼓勵幼兒向右困難的人捐助,帶上手中的錢給需要幫助的人送去。
教學反思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思路也很清晰,環(huán)節(jié)銜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為用實物來演示,因此整堂課下來氣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紹單位的時候,小朋友還是沒能很好的運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會慢慢的去引導他們正確運用單位的。
《認識人民幣》大班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人民幣》大班數(shù)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集中活動一:數(shù)學:錢幣換算
活動目標:
【第1句】:認識面值10以內以元為計量單位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第2句】: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價,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幣不同的換算方法。
【第3句】:能在游戲中進行10元以內錢幣的換算。
【第4句】: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第5句】: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課件、人民幣(1元、2元、5元紙幣及1元硬幣)若干,鉛筆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第1句】:認識人民幣
教師:"你們認識這些錢嗎?它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它們分別是多少錢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錢呢?"(通過觀察錢幣上的數(shù)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仔細看看這些錢上都有印有什么?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
【第2句】:游戲"湊錢"
【第1句】: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可我只有一張5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shù)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第2句】:幼兒取出錢幣卡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第3句】: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第4句】: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第5句】: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第6句】:教師用大統(tǒng)計表和幼兒一起統(tǒng)計5元錢用了幾種方法換零錢。
【第3句】:練習
【第1句】:教師出示一張10元人民幣,讓幼兒利用人民幣卡片探究不同的換算方法,并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第2句】:幼兒匯報自己的記錄結果。
【第3句】:老師和幼兒一起統(tǒng)計10元錢有幾種換零錢方法。記錄在大統(tǒng)計表中。
活動二:數(shù)學:購物計劃
活動目標:
【第1句】:能遵守秩序,有禮貌地與人交往,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第2句】:了解錢幣的`換算關系。
【第3句】:能運用10以內加減法進行游戲。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民幣、文具若干。
活動過程:
【第1句】:取款
【第1句】: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統(tǒng)計了10元錢的換算方法,現(xiàn)在請小朋友按自己的記錄單進行取錢,湊成10元錢。
【第2句】:幼兒互相幫忙查看,看看取的錢是否湊成10元。
【第2句】:購物
【第1句】:交代購物要求。告訴幼兒每樣文具的價格,買的物品總價格不能超過手里的總錢數(shù),事先安排好收銀員,購物后到收銀處交款。
【第2句】:幼兒自由選購商品,并交款付錢。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
【第3句】:換角色繼續(xù)游戲。
【第3句】:記帳
【第1句】:請幼兒分享自己的記錄單。
【第2句】:將幼兒的記錄單布置在展板上,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附:記錄單取錢5元+2元+2元+1元=10購物鉛筆2個(2元)+本(3個)=5元,剩余5元。
活動反思:
【第1句】:課件下載修改使用的問題。
因為自己的技術水平有限,平時講課使用的課件,我一般都是從網上下載后,根據(jù)自己的課堂需要認識加以修改,讓這個課件能為我所用,適合我用。以前都是這樣修改,從未出過任何差錯與紕漏。誰曾這次竟然非常麻煩,我也是先下載了一個課件后,因為白天在學校里學校班級的事情太多,沒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沒有回家,從下午5點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點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還想再欣賞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勞動成果,誰知再次打開課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頁面上的圖片,全部都變成了紅紅的大大的×號,我著急得不得了,后來經過自己研究詢問同事,得知這個課件原來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來圖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沒辦法恢復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點,重新自己再制作課件。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以后再下載課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確定如何使用、修改。
【第2句】:老師們提到的一些建議如下:
【第1句】:課本上創(chuàng)設情境的環(huán)節(jié),是出示了三張小朋友購物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沒有利用這個情境圖,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經常喊的一句加油口號“加油努力,一切為了人民幣”,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大聲齊喊這句口號,我的想法是既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又能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但是評課時老師提到這句口號平時學生喊著玩就罷了,不能拿到課堂上使用,因為畢竟這句話的價值觀有偏頗,人不能只一切“向錢看”,我感覺有道理。
【第2句】: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學會辨認人民幣,還要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節(jié)約用錢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學內容也不少,老師們建議可以把前面的節(jié)約用錢簡單一提,把欣賞節(jié)約用錢的名言警句可以視時間,放到后面拓展補充。
【第3句】:小組討論交流認識錢幣后,讓學生匯報有哪些辨認標志的時候,老師么建議可以找學生在前面帶著同學們一起找,下面的學生在自己的錢上也指一指,這樣印象更深刻。
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
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1
集中活動一:數(shù)學:錢幣換算
活動目標:
【第1句】:認識面值10以內以元為計量單位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第2句】: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價,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幣不同的換算方法。
【第3句】:能在游戲中進行10元以內錢幣的換算。
【第4句】: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第5句】: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課件、人民幣(1元、2元、5元紙幣及1元硬幣)若干,鉛筆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第1句】:認識人民幣
教師:"你們認識這些錢嗎?它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它們分別是多少錢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錢呢?"(通過觀察錢幣上的數(shù)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仔細看看這些錢上都有印有什么?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
【第2句】:游戲"湊錢"。
【第1句】: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可我只有一張5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shù)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第2句】:幼兒取出錢幣卡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第3句】: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第4句】: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第5句】: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第6句】:教師用大統(tǒng)計表和幼兒一起統(tǒng)計5元錢用了幾種方法換零錢。
【第3句】:練習
【第1句】:教師出示一張10元人民幣,讓幼兒利用人民幣卡片探究不同的換算方法,并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第2句】:幼兒匯報自己的記錄結果。
【第3句】:老師和幼兒一起統(tǒng)計10元錢有幾種換零錢方法。記錄在大統(tǒng)計表中。
活動二:數(shù)學:購物計劃
活動目標:
【第1句】:能遵守秩序,有禮貌地與人交往,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第2句】:了解錢幣的換算關系。
【第3句】:能運用10以內加減法進行游戲。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民幣、文具若干。
活動過程:
【第1句】:取款
【第1句】: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統(tǒng)計了10元錢的換算方法,現(xiàn)在請小朋友按自己的記錄單進行取錢,湊成10元錢。
【第2句】:幼兒互相幫忙查看,看看取的錢是否湊成10元。
【第2句】:購物
【第1句】:交代購物要求。告訴幼兒每樣文具的價格,買的物品總價格不能超過手里的總錢數(shù),事先安排好收銀員,購物后到收銀處交款。
【第2句】:幼兒自由選購商品,并交款付錢。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
【第3句】:換角色繼續(xù)游戲。
【第3句】:記帳
【第1句】:請幼兒分享自己的記錄單。
【第2句】:將幼兒的記錄單布置在展板上,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附: 記錄單取錢 5元+2元+2元+1元=10購物鉛筆2個(2元)+本(3個)=5元剩余5元
活動反思:
【第1句】:課件下載修改使用的問題
因為自己的技術水平有限,平時講課使用的課件,我一般都是從網上下載后,根據(jù)自己的課堂需要認識加以修改,讓這個課件能為我所用,適合我用。以前都是這樣修改,從未出過任何差錯與紕漏。誰曾這次竟然非常麻煩,我也是先下載了一個課件后,因為白天在學校里學校班級的事情太多,沒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沒有回家,從下午5點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點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還想再欣賞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勞動成果,誰知再次打開課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頁面上的圖片,全部都變成了紅紅的大大的'×號,我著急得不得了,后來經過自己研究詢問同事,得知這個課件原來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來圖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沒辦法恢復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點,重新自己再制作課件。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以后再下載課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確定如何使用、修改。
【第2句】:老師們提到的一些建議如下:
【第1句】:課本上創(chuàng)設情境的環(huán)節(jié),是出示了三張小朋友購物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沒有利用這個情境圖,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經常喊的一句加油口號“加油努力,一切為了人民幣”,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大聲齊喊這句口號,我的想法是既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又能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但是評課時老師提到這句口號平時學生喊著玩就罷了,不能拿到課堂上使用,因為畢竟這句話的價值觀有偏頗,人不能只一切“向錢看”,我感覺有道理。
【第2句】: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學會辨認人民幣,還要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節(jié)約用錢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學內容也不少,老師們建議可以把前面的節(jié)約用錢簡單一提,把欣賞節(jié)約用錢的名言警句可以視時間,放到后面拓展補充。
【第3句】:小組討論交流認識錢幣后,讓學生匯報有哪些辨認標志的時候,老師么建議可以找學生在前面帶著同學們一起找,下面的學生在自己的錢上也指一指,這樣印象更深刻。
小百科: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
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2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以內的貨幣,并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學習用分幣換五分和一角。
2復習10以內加減
活動準備:
教具:開百貨店的物品(如:鉛筆,本子,球,米等,上面標有價格)
學具:幼兒人手一套10一角的硬幣和兩枚五角硬幣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出示一元以內貨幣,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這些都是什么?”“你們知道他們各自代表多少嗎?”“這些錢都是中國的錢,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幣。”
學習用角幣兌換元幣
“請小朋友想一想一元可以換成幾個一角,教師請幼兒說出自己如何兌換的,然后請幼兒再兌換一次。
(3)“開商店”
“今天商店里有許多東西,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東西,它們賣多少錢?”“現(xiàn)在我們來玩商店的游戲,老師當售貨員阿姨,小朋友當顧客,你來買東西時要說清楚買什么?要給多少錢?如果要找錢還要你算清找多少錢?”
2活動評價
“今天我們小朋友又學會了一個新本領,能說出不同數(shù)目的錢,還會用他們來兌換。買東西時不僅知道要付多少錢,還能算出要找多少錢。”
活動內容:智力游戲——《與昆蟲有約》
【第1句】:組織幼兒翻閱昆蟲資料,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哪些昆蟲的秘密。
【第2句】:組織幼兒討論:知道哪些昆蟲的秘密。激發(fā)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交流。
【第3句】:師展示捕捉來的昆蟲請幼兒分辨、觀察、討論:它叫什么?長什么樣?資料書里有嗎?吃什么?怎樣照顧它?
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3
一)、活動目標:
【第1句】:初步認識人民幣及1元和5元的面值。
【第2句】:初步嘗試有計劃地使用人民幣,感知并了解人民幣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動準備:
課件、記錄表、人民幣、文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第1句】:導入活動
小朋友,再過幾個月你們就要上小學了,小學生要用到很多的學習用品,今天,我們就去逛逛文具店,買一些學習用品,好嗎?
【第2句】:認識人民幣
(一)、認識部分人民幣的面值
【第1句】:買學習用品要用什么?(錢、鈔票)我們國家使用的錢(鈔票)有一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人民幣)
【第2句】:課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幣):看,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幣)你認識哪張人民幣?它的面值是多少?
【第3句】:課件(出示數(shù)字7):那今天我們要用幾元人民幣去買學習用品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7元)
(二)、取錢
【第1句】:在你們的桌子上,有一個儲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幣,現(xiàn)在請你們從儲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幣。(幼兒操作)
【第2句】:你取了幾元人民幣?是怎么取的?誰也用了這種方法?
幼兒講述取7元人民幣的方法:一種是一張5元的紙幣,兩張1元的硬幣(簡單認識一下紙幣和硬幣);一種方法是7張1元的硬幣。
小結:原來,7元人民幣有兩種取法:一種是一張5元的紙幣,兩張1元的硬幣,還有一種方法是7張1元的硬幣。
【第3句】:請小朋友把7元人民幣放到錢包里。(幼兒把7元錢放到錢包里)
【第3句】:制作計劃表
【第1句】:小朋友們已經把錢準備好了,那么你們準備到文具店里買些什么學習用品呢?(請2——3名幼兒簡單講述)
【第2句】:出示課件:我們先來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學習用品?這些學習用品的價格又是多少?
【第3句】:原來文具店里有這么多的學習用品,它們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小朋友有幾元人民幣呀?(7元)該買些什么呢?我們先來計劃一下吧!
【第4句】:出示計劃表:這兒有一張表格,我們可以把想買的東西先來記錄一下。
【第5句】: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第6句】:集體交流:小朋友們都做好了計劃表,現(xiàn)在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計劃表。(我想買一本子,2元;一支筆,5元等)
【第7句】: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們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現(xiàn)在就請你們和邊上的朋友看一看,說一說。
【第4句】:購物
【第1句】:現(xiàn)在我們都做好了購物計劃,接下來就請你們每人帶7元人民幣按計劃買學習用品吧!(幼兒按計劃購物)
【第2句】:你們都按照計劃挑選好自己需要的東西嗎?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收銀臺付錢吧!(幼兒付錢)
【第3句】:你們買到了這么多的學習用品,開心嗎?
小朋友們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幣,買到這么多不同的學習用品。
【第5句】:人民幣的用途
【第1句】:那你們知道人民幣除了可以購買學習用品外,還有什么用呢?(幼兒自由回答)
【第2句】:看多媒體:我們一起看看人民幣還有什么用?(簡單地說一說,看一看)
【第3句】:小結:原來,在我們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幣,今天,我們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幣購買了學習用品,以后我們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用人民幣做其他的事情,好嗎?
大班社會教案《認識人民幣》
活動目標:
【第1句】:知道人民幣的特征和面值。
【第2句】:了解貨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第3句】: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第4句】: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前期經驗的準備:
幼兒對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幣有初步的認識。
物質準備:
不同面值的硬幣和紙幣若干、標有價格的玩具若干、幼兒每人帶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幣或紙幣,并將它們插在透明的卡片上
環(huán)節(jié)預設:
【第1句】:認識人民幣:
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讓幼兒了解:人民幣的特征(都有國徽);人民幣的種類(紙幣和硬幣);人民幣的面值及相應的漢字。
【第2句】:的換算關了解不同面值貨幣之間系:
【第1句】:幼兒展示各自帶來的貨幣,并介紹自己帶的10元人民幣的組合。
【第2句】:出示紙幣和硬幣的分、角、元,介紹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10個1分等于1角,10個1角等于1元,10個1元等于10元。)
【第3句】:換算練習(教師或幼兒出題)
例:出示5角硬幣,可以換幾個一角?
出示10元紙幣,可以換幾張5元?幾張2元?幾張1元?
【第3句】:實踐操作(游戲——“買玩具”):
出示一些貼有標價的玩具,請幼兒用自己帶來的模擬買玩具。(最好每人能買到一個玩具。)
告訴幼兒這是游戲,買來的玩具可以玩一會兒,以后再用玩具換回自己的錢。(用玩具模擬買賣比較合適,這樣幼兒買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兒不能吃和用,游戲的積極性會受影響。)
買賣過程中的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識別玩具的標價,嘗試進行貨幣的換算。
算錯的顧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繼續(xù)思考,想好了再買。還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貨幣,讓幼兒邊擺弄邊思考,降低換算的難度。
活動反思:
《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是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學習解決一些和購物有關的實際問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在取幣、換幣、付幣、找?guī)诺然顒又校M行合理、靈活地思考;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能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正確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關信息;能正確地解決購物時常見的問題……
要完成上述這些目標,是要依賴于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對于“人民幣”,我覺得學生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對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所以在上本單元之前,以為會非常容易的,還曾想著壓縮課時,但是開始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樣,原本3個課時的課,我足足用了一個星期,又復習了2天,直到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這讓我思考了許久,怎么會這樣呢?《人民幣的認識》學生掌握起來難度很大,每次教學總感覺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學中早就領教過它的“看似容易實則很難”,所以在課前我充分進行了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力求幫助孩子們輕松掌握本節(jié)課知識,覺得準備的比較充分了,但是上完課我還是感到不滿意。
再次反思,發(fā)現(xiàn)根源可能在以下幾方面:
【第1句】:教材與生活的脫節(jié):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本以為那樣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人民幣。但由于我的'疏忽,書上或練習題中的人民幣有些是舊版的,而學生現(xiàn)在用的幾乎是新版的人民幣,所以對于舊版的不是很了解,當然我也準備了有關5套人民幣的知識,可是只是匆匆認識,畢竟不是孩子們每天所見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舊版人民幣的圖時大多學生不認識,尤其是現(xiàn)在幾乎不用的2元錢。還有孩子們年齡小,平時接觸人民幣機會少,他們對于人民幣的認識可能只限于收幾百元壓歲錢,絕大部分還是家長保管,平時家長很少讓孩子自己去買物品,偶爾買的也多限于一兩元的小東西,接觸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幾乎很少接觸,所以他們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有難度,更不用說兌換人民幣和買賣物品的計算,他們掌握起來更困難。
【第2句】:學具的缺乏使得學習成為紙上談兵:考慮種種因素,害怕讓學生帶人民幣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沒有讓孩子們帶學具,致使學習這部分知識成了紙上談兵,沒有實際操作,完全是靠想象完成,效果當然不理想。
小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制和發(f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