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描寫項羽語音的句子100條
描寫項羽的散文
項羽是一個忠肝義膽的豪杰。他叱咤風云的偉業(yè),所向披靡的戰(zhàn)績,在秦漢交替之際掀起了澎湃的浪潮。以下是描寫項羽的散文讓大家閱讀。
描寫項羽的散文(1)
記,虞姬死,憶,項羽刎!
你那所謂的力能扛鼎顯示了你與眾不同的英雄氣概,文不過能寫自己的名字,武不過能保護自己,要學就學萬人敵!一句話使叔父項梁改變了對你的看法。當秦始皇從敬畏他的人民中走過時,你直言不畏,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使你在爆發(fā)農民起義時,颯爽出英姿。在巨鹿之戰(zhàn)中,你領將士破釜沉舟。西楚霸王從此被帶入史冊,項羽這個名字從此威震四方。
項羽,將門之后,率將士,破秦軍,一手遮天勝始皇;本登王,改史冊,奈何卻血灑烏江。莫不是那四面楚歌,生死別離讓你痛了傷,迷失了方向?
錯!這全是你的婦人之仁將垂手可得的江山拱手讓人。鴻門宴上的一時貪歡使你忘了范增的忠言,放走了那顆你帝王路上的絆腳石——劉邦。
帳外四面楚歌乍起,殊不知韓信以下計,回首寞問虞姬: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為了讓你逃,那一抹劍影下,可憐最后不可和你到白首!
你一聲令下,將士沖出重圍直抵烏江,本可忍辱過江東,耐等東山再起,卻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而死。你一生戎馬江山卻抵不過四年楚漢之戰(zhàn),終是敗下陣來,那烏江為你的戰(zhàn)績劃下最后一筆。
如果你還在,定可雄霸天下,可就是你那最后的驕傲,令我難以忘懷。李清照為你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我為你嘆世間豪杰三千,不及項羽一時尊嚴。
描寫項羽的散文(2)
“本色英雄”,多么精辟的四個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亦不失本色。但本色英雄很難成就霸業(yè),只能成為霸王。世界不是一個人的,想要讓世人聽命于你,就必須有足以讓人心服的本事;武力顯然不是最佳的選擇,武力能征服人一時,卻不能征服人一世。或許在當時,全天下沒有一個人是項羽的敵手,但項羽再強也總有疲憊的時候,精力不足的時候,他不可能將天下的人都殺了,即使都殺了,那還叫什么霸業(yè)。他不可能讓天下人真正屈服,自負的項羽,否定一切,又怎能讓天下人認同你呢?
本色因為你獨異于人,有過人之處,有超世之才,可惜項羽不會將它化為超世之業(yè)!項羽可以在戰(zhàn)場上奔騰馳騁,取敵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卻在政治舞臺上捉襟見肘,狼狽不堪。項羽是為了自己而活,為了書寫自己的本色而活,所以無法被天下人所擁護。沒有項羽在政治上的失敗,就沒有項羽的本色。項羽既成就了本色,就成就不了天下。若玩弄手段就不是項羽,向別人求助就不是項羽,不天真就不是項羽,不自負就不是項羽,不沖殺在第一個就不是項羽,過烏江就不是項羽。唉!可惜啊,本色卻不合乎時勢,劉邦的卑鄙,劉邦的懦弱,劉邦的陰險,卻成就了劉邦。
項羽的'本色,注定了他的孤軍奮戰(zhàn),注定了他的悲劇。眼見著自己打下的大片江山被別人輕易吞噬占為己有,項羽能做的,只有在戰(zhàn)場上拼殺,在政治場上亂闖,身陷四面楚歌,最后自刎于烏江。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項羽欲過江而終又不過。正是因為他的本色。
烏江亭長如果不說出那一番話,項羽是會過江的,然而既然你張口說要助我,而我(項羽)又如何肯接受你的幫助,我堂堂項羽絕不會求人饒命,不會茍活在別人的憐惜施舍之下,這有辱我(項羽)的本色。所以我(項羽)不過江,死也不會再過烏江。是烏江亭長葬送了項羽嗎?不能這么說,我倒覺得是烏江亭長成就了項羽的最后輝煌。烏江亭長給了項羽最后一次施展本色的機會,讓項羽可以在此狂放歌唱。
試想,項羽過了烏江又能怎么樣呢?會接受江東父老再次的稱王嗎?與劉邦再次戰(zhàn)斗就能獲勝嗎?能重新奪回霸業(yè)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項羽的本色,所以注定不可能。那失了本色呢?就不再是項羽,不是項羽就更不可能成功。所以正是烏江亭長的這一番話,給了項羽最后的舞臺,讓項羽將自己的本色完整亦是完美地抒寫下來。這,就是項羽,本色的項羽。
描寫項羽的散文(3)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這首詩贊揚了項羽寧死不茍活的精神,但是我暑假讀過《史記》中關于項羽的內容后,我對項羽有了自己的看法。
項羽是一個英雄。他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可以沖鋒陷陣,轉瞬間就能殺敵百人,他用兵大膽,敢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佩服他的膽略和勇猛。觀看秦始皇出行時,他竟敢說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誰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從這點看,項羽的確是英雄。
但項羽更是一位失敗的英雄。
首先,我認為他不注重文化學習,只崇尚武力。他甚至認為讀書無用,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已經足夠了。可他沒想到,不學習,有些方面就會無知,無論帶兵打仗,還是治理國家,無知都會成為絆腳石。
其次,我覺得他不善于用人,不能把握好時機,無知使他不知人,更不善用人。張良、韓信都曾經投奔于他,可他竟不能知人善任,使這兩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劉邦所用,最后把自己打得一敗涂地,總算有個謀士范增的才智也給浪費了。要么不執(zhí)行范增的計劃,“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絕好的機會呀,可項羽偏偏痛失良機,要么中人家的計策,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離開他,在憂憤和疾病中去世,使自己徹底失去謀士。
項羽還是一位不善于總結自己失敗的英雄。項羽在臨死前曾說:“天要亡我。”而不從自身找原因。項羽英雄蓋世,卻只會逞匹夫之勇,不能駕馭天下英雄,到死都認識不到自身的弱點,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敗的原因歸之于天,真是可悲呀!
描寫項羽的散文(4)
說到項羽,有生而發(fā)的一種敬畏和同情之感。不知為什么,劉邦和項羽之間,我更傾慕于項羽,他的神武可謂氣吞山河;他的愛情,可為繾綣動人,大師,結局究竟是悲涼的,項英雄最終自刎烏江,美麗的虞姬亦是隨風而逝。帶給人是無限的惆悵和悲涼。
項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吳中子弟皆憚之”其志向博大高遠,一日始皇帝游會稽,項羽脫口而出這個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項梁因此奇之。氣候,舉拳而起,從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越破秦,令諸侯莫敢仰視,及自封西楚霸王,眾王反叛,更見其驍勇;討伐手東西,往來翕手,未知疲倦,他很講信用,只因允諾項伯善待劉邦的進言,他不顧亞夫示之者三于鴻門宴上放走了羅網中的劉邦;當吳江自刎時,他拒絕登上烏江亭長的救生船,而對身后的叢林干戈。他面對死亡,氣概何其豪邁,真正的勇士是無法被震攝的,英雄項羽最終自刎死掉了。
他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英雄,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的故事,無不體現(xiàn)到項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愛江山,也愛美人,項羽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認為他既愛江山,也愛美人。愛景山,他有南征北戰(zhàn),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
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因為美色在四面楚歌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臨生死以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何況項羽身后有個如此乖巧的女子,難怪得到如此歡心。這處于項羽的柔情,他的重情義。
兩軍交戰(zhàn),拼死一搏,所當所迫,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這十二個字在項羽本紀里,項羽對自己的評價。項羽的一往直前,誓死如歸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會中發(fā)揚,那么會多好。地震當中的,官員也秉持著這種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傷亡人員。這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前秦功臣讓我感動。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系,同甘共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xiàn)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為了私欲,剝削員工的事例比比皆是。為什么不能學習一下他的精神呢。
項羽,他讓我嘆息,讓我感慨,讓我傷感。他的血性和柔情,讓我揮之不去,詠之不足。他雖然像流星,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但他卻成了一個文化符號,被人們無數次的所評價著。
描寫我眼中的項羽作文
項羽,西楚霸王,千百年來在官方場合都是反面教材,原因很簡單,手握那么多資源,卻落得烏江自刎,活脫脫一個失敗的典型。然而,從古至今頗有一些文藝作品為其鳴冤,樹立起正面形象。電影《鴻門宴傳奇》就是如此,尤其是馮紹峰主演,更讓觀眾覺得項羽才更可親可敬。易中天在講《漢代風云人物》時,也很為項羽說了些公道話。
那么,項羽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是忠是奸,是英雄是奸雄,是正面人物是反面人物?
想用一個詞來評價項羽,那是不可能的。如果真要這么想,就太天真了,因為人是最復雜的物種,哪個人都有其多面性,并不是平面單薄地存在,何況這么一個從古至今都有爭議的人物。
若以成敗來論英雄,項羽是讓人唾棄的,他先天優(yōu)勢那么明顯,出身豪門,一身功夫,領兵打仗更是一絕,長得又帥,手一揮,底下一幫小弟呼拉拉地跟過來,攆都攆不走,心甘情愿地為他賣命。劉邦呢,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地沒地,不會功夫,不會帶兵,還沒讀過多少書,連個老婆都是忽悠來的。兩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可最終偏偏劉邦贏了。就象擂臺賽,一個60公斤級的恁是把一個90公斤級的打得滿地找牙。項羽,你讓后人說你什么好呢?
就個人魅力而言,項羽的確有過人之處,否則,僅憑豪門出身也難以長久。垓下戰(zhàn)役前,項羽基本是常勝將軍,他曾多次以少勝多擊敗劉邦,甚至領5萬兵力打得劉邦30萬大軍潰不成軍,躲在城內不敢出來。
但是,項羽有一些致命弱點。比如他的”婦人之仁“,作為一個奪天下的人,與對手講仁義確實不明智,甚至可以說愚蠢。比如他的因小失大,劉邦的一個城池就讓他放松了警惕。比如他的'輕重不分,對于傷害的士兵,他會流淚,會為士兵吸毒瘡,但當部下立下戰(zhàn)功時,他卻把官印都摸得沒有棱角了,也舍不得給人家。比如他的用人失當,他用人唯親,有點象蔣委員長,都用嫡系,旁系的就算立下大功,也難得獎賞。比如他不善采納雅言,亞父范增給了那么多良策,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予采納,氣得范亞父罵出了”豎子不足以謀“這么難聽的話。
再回到開頭,項羽到底何種人,紅臉?白臉?還是黃臉?在我看來,他是軍事天才、政治嬰兒、錚錚鐵漢、懵懂頑童。如果他是普通男人、一般將領,他很出色,但他身負爭奪天下的重任,沒有政治智慧的他只能悲劇收場。他是個好人,但帝王之術不是一般好人能駕馭得了的,而歷史又戲劇性地將他推到了這個位置,所以,千古悲歌在他身上上演就成為了必然。
項羽,你比劉邦幸福散文
一代英雄,項羽,落幕在烏江邊。
曾經的英姿勃發(fā),曾經的叱咤風云,曾經的霸氣豪天,曾經的兒女溫情,都隨著那悲壯的一刎,落幕,隨風飄逝。
漫天塵土的沙場上,少了力拔千斤的西楚霸王;云譎波詭的歷史舞臺上,少了剛愎自用的豪情霸主;燈影歪斜的對酒中,沒了意氣自歌的癲狂志士,執(zhí)手相跪的訣別里,沒了淚眼橫流的多情少年。
你,就這樣,帶著大志未壯的惆悵,帶著對“亞父”深切的痛悔,帶著對虞姬深深的不舍與眷戀,毅然決然地,在劉邦詭秘的笑聲中,離去。
劉邦,踏著秦人的魂魄,用一曲憂傷婉轉的楚曲,送自己登上九五之尊。
知道嗎,項羽?
劉邦,為了政權的穩(wěn)定,他不相信任何人,他大肆殺戮,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他的第一謀士,張良,不得不用遠遁來保全自己;他的身邊沒有如虞姬般既美艷動人又溫情專一的佳偶,有的只是如呂雉般毒辣兇狠的女流。
劉邦的孤獨,由內而外。
盡管,他很是注重休養(yǎng)生息,老百姓過上了較為安定豐足的日子,但劉邦的孤獨,一日勝似一日。曾經共同舉事的兄弟們,戰(zhàn)死或被自己送上歸路;曾經賢惠溫柔的`原配,成了心胸狹窄、權力至上的陌生人;曾經溫醇飄香的家鄉(xiāng)酒,只剩在午夜夢回,暢飲臥醉。
還知道嗎,項羽?
劉邦時常站在他特意為你供奉的牌位前,喃喃自語,呆滯失神。你是他曾經的盟友,你是他一生最敬重的對手,你是他此生最為抱歉的敵人。
他有許多未盡的話語想對你訴說,他要一個人面對建立政權后偌大的一攤子,他要一個人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獨活。而你,只需,用一個轉身,用一雙怨恨的雙眸,用一個悲切而瀟灑的動作,將所有的孤獨,留給了劉邦。
所以,你無須悵然。你的人生軌跡,短暫而輝煌;你的感情世界,溫潤而豐滿;你的個人性格,直爽而率真,你的離去,悲壯而灑脫。你帶著的悔恨、不舍與遺憾,也成了絕美的哀嘆。
項羽,你,比劉邦幸福。
我心中的英雄項羽散文
項羽,后人心目中完美的西楚霸王、將門之后,他才氣非凡,也許歷史賦予了他太多的評價,但是我想,他或許在我的一生中,都會是一個不朽的英雄。
我喜歡項羽,或許是在霸王別姬時,那時的他,拋開了豪爽,拋開了戰(zhàn)場上的威武,只剩下一份普普通通、真摯的感情,他唱起了凄美悲歌,悲傷地像個孩子。
我喜歡項羽,或許是在東城快戰(zhàn)中,那時的他,把不畏強敵的勇氣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他率領二十八位戰(zhàn)士英勇作戰(zhàn),這次戰(zhàn)斗并不是最精彩的一次,卻最像是在證明自己。他直到最后仍舊不服氣,他唱起了英雄悲歌,倔強地像個孩子。
我喜歡項羽,或許是在“若聞漢軍四面皆楚歌時”,我知道,他缺乏政治家的智慧和風度,他知道自己被包圍了,他想要好好活著,他想要逃,即使大部分隨從已經走散,他還是不顧一切的逃,因為他為了自己,為了八千子弟兵也要好好活下去,他唱起了無奈的悲歌,他迷茫的像個孩子。
我喜歡項羽,或許是在他凄涼的笑著說:“若非吾故人乎?”時,他的`“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的豪爽,那一刻,他沒有了西楚霸王的霸氣,沒有了一氣斬殺一百多人的力氣,他只是想不通,那不是我的朋友嗎?他唱起了慷慨悲歌,無助地像個孩子。
項羽,那個叱咤風云的霸王,那個鐵骨柔情的漢子,那個像孩子一樣的英雄。那一刻,英雄也沒有了往日的霸氣,他可以每時每刻流露出最真實的心情。他明白自己已經無顏見江東父老,他明白造福百姓為榮。他說:“天之亡我!”他是一個英雄,一個真正的男人。
我喜歡他,一點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