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描寫海上的句子匯集50條
紅樓夢詠海棠詩詞欣賞
《海棠詩》,是清代曹雪芹借大觀園詩社開社時眾姐妹角色所作的七言律詩。下面小編收集了紅樓夢有關(guān)詠海棠詩詞及賞析。供大家欣賞。
詠白海棠
賈探春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lián)寫白海棠生長的環(huán)境,在斜陽寒草、苔翠盈映襯下,顯得十分清幽。頷聯(lián)以玉和冰雪喻白海棠花。蘇軾詩:“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同時,這又是以花擬人,把它比作仙女,因為曾說美麗的神人“肌膚若冰雪”。此聯(lián)贊美白海棠花的精神比玉還高潔,花瓣似仙女使人迷戀陶醉。頸聯(lián)說:白海棠花蕊芬芳嬌弱無力,深夜的月亮照出了她美麗的身影。尾聯(lián)的意思是:不要說白海棠像白衣仙女會升天飛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黃昏中吟詠呢。
探春這首詩以美女喻花,寫出了白海棠的美麗姿態(tài)和高潔精神,這也是她本人的寫照。“玉是精神難比潔”,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義語。“雪為肌骨易銷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形象的進(jìn)一步描繪。芳心無力,使人聯(lián)想到斷線風(fēng)箏;絹仙羽化,也使人聯(lián)想到離家遠(yuǎn)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賦予了白海棠,實際上是借白海棠詠嘆自己。
詠白海棠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lián)寫主人公珍重白海棠的美麗姿容,白天也關(guān)上門,并親自拿著手提水罐澆灌花盆。不僅描述了對白海棠的珍愛,閉門護(hù)理,親手灌水蒔弄,十分精心,還可以看出主人公的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頷聯(lián)意謂秋階旁有洗去胭脂的倩影,露砌邊招來冰雪的精魂。寫出白海棠的質(zhì)樸本色。頸聯(lián)意思是淡雅之極才知道花兒更加艷麗,花兒愁多怎能沒有痕跡。贊美白海棠花的淡雅艷麗、怯弱姿態(tài)。尾聯(lián)說花兒要報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也應(yīng)使自身保持清潔;美好的姿容默默不語一天又到黃昏。贊美白海棠的素潔矜持。
寶釵是封建階級典型的大家閨秀,雖然小時也偷讀過一類的書,但在人前絕不流露;聽到黛玉行酒令時說出中的詞語,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誡;大觀園出了“繡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親有病搬出大觀園等等。“珍重芳姿晝掩門”,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婦德、對自己豪門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態(tài)度。她平日不愛花兒粉兒的,穿著的也是半新不舊的衣服,這是她“胭脂洗出”的注腳。“洗出胭脂影”、“招來冰雪魂”,似乎都與她的結(jié)局有關(guān):前者通常是丈夫不歸、婦女不再修飾容貌的話,后者則說冷落孤寂。“淡極始知花更艷”,指之“罕言寡語”、“安分隨時”,能籠絡(luò)人心,得到上下的夸贊。表明她對自己內(nèi)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滿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說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證。
“愁多焉得玉無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條脂批說:“諷刺林、寶二人。”林、寶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們確也“多愁”,這究競是有意地影射呢,還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斷語,可聊備一說。
詩社社長李紈以為“要推寶釵這詩有身份”,這身份就是封建社會“淑女”的身份。寶釵既受了封建禮教深深的毒害,又用這種禮教去約束別人,并且自以為是在幫助人。她的悲劇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覺。從本質(zhì)上說,她不是惡人,更不是陰謀家,她的未來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詠白海棠
賈寶玉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jié)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fēng)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沼一痕。
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賞析:
首聯(lián)寫白海棠花的容顏淺淡映著一重重門,花在枝上層層而生,開得很繁盛像雪一樣長滿盆。頷聯(lián)寫白海棠像貴妃出浴肌膚如冰雪;又像西施捧心心靈似美玉。頸聯(lián)寫白海棠花晨風(fēng)中搖曳如含憂愁千點;經(jīng)夜雨澆灌更增添了一道淚痕。尾聯(lián)寫白海棠如有情意,聽著搗衣聲怨笛聲送走黃昏。古時常秋夜搗衣,詩詞中多借以寫婦女思念丈夫的愁怨。怨笛也與悲感有關(guān)。
社長李紈評這首詩說:“怡紅公子是壓尾,你服不服?”寶玉說:“我的那首原不好了,這評的最公。”
寶玉的這首詩寓意和他關(guān)系最密切的兩個人,就是寶釵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詠白海棠詠寶釵。寶釵長得“肌膚豐澤”,和楊貴妃同具健康豐滿的美。第三十回書中寶玉就曾以“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的話譏誚過她。“捧心西子玉為魂”,是借詠白海棠詠黛玉。黛玉行動如“弱柳扶風(fēng)”,和西施同具病態(tài)柔弱的美。第三回書中寶玉送黛玉的“顰顰”稱呼,就是“捧心而顰”的意思。“冰作影”是形容寶釵的肌膚,“玉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靈。“曉風(fēng)不散愁千點”,是暗示寶釵日后寡居時的苦悶;“宿雨還添
淚一痕”,則顯然是喻黛玉善哭,身世悲催。最后兩句似乎是合說釵、黛都對寶玉大有情意,但結(jié)局都不好。
這樣分析這首詩,不是說寶玉已經(jīng)預(yù)知了未來,而是說曹雪芹為寶玉擬作這首詩時,有意暗示了這些內(nèi)容。其他人的詩亦與此同。
詠白海棠詩詞欣賞
【原文】
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
【賞析】
這首七律詩是在《紅樓夢》第37回因探春提議創(chuàng)建大觀園詩社開社時的首場集體詩作。因恰好有人送入白海棠兩盆,就吟詠此物,詩社遂命為“海棠社”。此次詩賽,由探春限韻,探春、寶釵、寶玉、黛玉每人一首,后來湘云又來補作兩首。黛玉的這首詩,被海棠詩社社長李紈稱為“風(fēng)流別致”,歷來評論家認(rèn)為此詩有與眾不同的個性及風(fēng)貌。
古代中國,高高在上的皇帝需要工資嗎?答案當(dāng)然是要了,雖然天下都是皇帝一個人的,但人總不能沒有錢吧,特別是一國之主的皇帝,需要花錢的地方多的是呢!以北宋為例,自太宗趙光義以降,幾乎每個皇帝都有1200貫的“好用”,而且每月如是,相當(dāng)于月薪。之所以說“幾乎每個皇帝都有”,是因為中間出了個宋仁宗,按規(guī)定仁宗也有1200貫的月薪,但是他發(fā)揚風(fēng)格,自己主動放棄了。
在帝制時代,皇帝是大老板,所有官員都是他的`員工。員工的工資老板發(fā),老板的工資誰來發(fā)呢?
您說了,老板追逐利潤,不要工資。其實也不是,就像一家大企業(yè),董事長除了分紅,還有薪水;一個皇帝則除了威權(quán),還有“好用”。“好用”就是皇帝的工資。
以北宋為例,自太宗趙光義以降,幾乎每個皇帝都有1200貫的“好用”,而且每月如是,相當(dāng)于月薪。之所以說“幾乎每個皇帝都有”,是因為中間出了個宋仁宗,按規(guī)定仁宗也有1200貫的月薪,但是他發(fā)揚風(fēng)格,自己主動放棄了(見《宋史·志第132》:仁宗帝命罷左藏庫月進(jìn)錢一千二百緡)。
且說沒有放棄工資的宋太宗、宋真宗他們,作為皇帝,不方便親自去填工資單,每月那1200貫,例來是由“左藏庫”送過去。所以從形式上來講,皇帝的工資是左藏庫給發(fā)的。
左藏庫在隋唐時就有,是太府寺下屬機構(gòu),太府寺掌管天下財賦,左藏庫則儲存天下財賦。宋初不設(shè)太府寺,而是沿襲五代,設(shè)鹽鐵、度支、戶部三司,對國家財政進(jìn)行管理,左藏庫即在三司之下,與右藏庫、內(nèi)藏庫一起,對鹽鐵專賣、度支盈余、戶部稅賦、皇莊租稅、各地方長官進(jìn)貢、各附屬國進(jìn)貢以及各項專賣所帶來的貨幣與實物進(jìn)行集中的收支管理。其中皇莊租稅、地方進(jìn)貢、附屬國進(jìn)貢以及宮廷主持的專賣收益,是交由左藏庫管理的,這些財物集中于左藏庫,用來給京官發(fā)補貼,給御前侍衛(wèi)發(fā)餉,給太子、公主、后妃們發(fā)生活費,以及給皇帝發(fā)工資。
《紅樓夢》詩詞鑒賞:詠白海棠詩六首
引導(dǎo)語:《紅樓夢》不僅是四大名著之一,也可以說是一部詩集了,里面有許多的詩詞曲賦,那么我們來學(xué)習(xí)其中的詠白海棠詩。
賈探春詩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詩詞鑒賞】
寶玉挨打后不久,賈政點了學(xué)差到外省公出,寶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觀園內(nèi)“任意縱性的逛蕩,真把光陰虛度,歲月空添”。這時,探春忽然雅興大發(fā),寫信給寶玉提議結(jié)社作詩。恰好賈菩孝敬寶玉兩盆珍貴的白海棠,他們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詩社,上面是探春作的第一首詩。
作這類律詩約束很多,要講究平仄,要押韻,要對仗等等。平仄和韻,必須嚴(yán)格遵守“平水韻”的規(guī)定,不能用錯。“平水韻”分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平聲又分上平和下平),每聲有若干韻部,共有1仍部,每部包含若干字。律詩通常要押平聲韻,更嚴(yán)格的還要限韻,即指定押某幾個字的韻。詠白海棠詩即限定必須用“十三元”部中的“門、盆、魂、痕、昏”五個字作韻腳。
詠海棠諸詩以及后面的詠菊諸詩,每一首都“詩如其人”,把大觀園群芳每個人的思想、情趣、品格表現(xiàn)出來,同時作者曹雪芹也通過其中詞句隱示了他們的命運.
探春這首詩也就是她本人的寫照。“玉是精神難比潔”,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義語。“雪為肌骨易銷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形象的進(jìn)一步描繪。芳心無力,使人聯(lián)想到斷線風(fēng)箏;絹仙羽化,也使人聯(lián)想到離家遠(yuǎn)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賦予了白海棠,實際上是借白海棠詠嘆自己。
薛寶釵詩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詩詞鑒賞】
海棠詩社由李紈自薦掌壇,并聲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長,我一個社長自然不夠,必要再請兩位副社長,就請菱洲(迎春別號)、藕樹(惜春別號)二位學(xué)究來,一位出題限韻,一位謄錄監(jiān)場。亦不可拘定了我們?nèi)齻€人不作,若遇見容易些的題目韻腳,我們也隨便作一首。你們四個都是要限定的。”李紈說的“四個”,即探春、寶釵、寶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詩的只有他們四位。
寶釵是封建階級典型的大家閨秀,幾乎到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地步。雖然小時也偷讀過《西廂記》一類的書,但在人前絕不流露;聽到黛玉行酒令時說出《西廂記》中的詞語,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誡;大觀園出了“繡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親有病搬出大觀園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現(xiàn)。她平日不愛花兒粉兒的,穿著的也是半新不1日的衣服,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腳。“淡極始知花更艷”,表明她對自己內(nèi)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滿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說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證。
“愁多焉得玉無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條脂批說:“諷刺林、寶二人。”林、寶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們確也“多愁”,這究競是有意地影射呢,還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斷語,可聊備一說。
詩社社長李紈以為“要推寶釵這詩有身分”,這身分就是封建社會“淑女”的身分。寶釵既受了封建禮教深深的毒害,又用這種禮教去約束別人,并且自以為是在幫助人。她的悲劇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覺。從本質(zhì)上說,她不是惡人,更不是陰謀家,她的未來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賈寶玉詩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jié)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fēng)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沼一痕。
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詩詞鑒賞】
社長李紈評這首詩說:“怡紅公子是壓尾,你服不服?”寶玉說:“我的那首原不好了,這評的最公。”
寶玉的這首詩寓進(jìn)和他關(guān)系最密切的兩個人,就是寶釵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詠海棠詠寶釵。寶釵長得“肌膚豐澤”,和楊貴妃同具健康豐滿的.美。第三十回書中寶玉就曾以“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的話譏誚過額。“捧心西子玉為魂”,是借詠海棠詠黛玉。黛玉行動如“弱柳扶風(fēng)”,和西施同具病態(tài)柔弱的美。第三回書中寶玉送黛玉的“顰顰”的稱呼,就是“捧心而顰”的意思。“冰作影”是形容寶釵的肌膚,“玉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靈。“曉風(fēng)不散愁千點”,是暗示寶釵日后寡居時的苦悶;“宿雨還添淚一痕”,則顯然是喻黛玉善哭。最后兩句似乎是合說釵、黛都對寶玉大有情意,但結(jié)局都不好。
我們這樣分析這首詩,不是說寶玉已經(jīng)預(yù)知了未來,而是說曹雪芹為寶玉擬作這首詩時,有意暗示了這些內(nèi)容。其他人的詩亦與此同。
林黛玉詩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抉,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
【詩詞鑒賞】
別人都交卷了,黛玉還沒作。李紈催她,她提筆一揮而就,擲給李紈等人,表現(xiàn)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寶釵“珍重芳姿晝掩門”相反,黛玉是“半卷湘簾半掩門”,任性任情,并不特別珍視貴族小姐的身分。“碾冰為土玉為盆”,表明她玉潔冰清,目下無塵。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潔白,有梅花的馨香。“月窟仙人”不就是“絳珠仙子”嗎?在清冷的月窟里縫白色的縞衣,多么頹喪;在秋天的深閨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憐。滿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傾訴,只好在西風(fēng)落葉的季節(jié),凄凄涼涼地送走一個又一個寂寞的黃昏。
詩社眾人看了黛玉的詩,“都道是這首為上”,李紈卻說:“若論風(fēng)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寶釵)稿。”李紈的評價未必公允,但她的評論確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詩的特點。所謂“風(fēng)流別致”,就是構(gòu)思新巧,瀟灑通脫,所謂“含蓄渾厚”,就是溫柔敦厚,哀而不傷。李紈從“大家閨秀”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穩(wěn)的寶釵的詩評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寶玉理解了她的詩的內(nèi)蘊,要求重新評價薛、林詩的高下,被李紈頂了回去。
史湘云詩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lán)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愛冷,非關(guān)情女亦離魂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
卻喜詩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價通蘿薛門,也宜墻角也宜盆。
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
玉燭滴干風(fēng)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訴,無奈虛廊夜色昏。
【詩詞鑒賞】
海棠詩社剛成立時,湘云不在場。過后,寶玉特意把湘云請來。湘云來后,興頭極高,立即依韻和了如上兩首。
湘云是十二釵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除了黛玉,寶釵就要數(shù)到她。她像寶釵一樣健美,像黛玉一樣聰明,是一個介于薛、林之間的人物。
第一首里的“自是霜娥偏愛冷”、“秋陰捧出何方雪”,隱指吃“冷香丸”的冷美人薛寶釵;“非關(guān)倩女亦離魂”、“雨漬添來隔宿痕”,隱指在苦戀中魂牽夢惹、沼漬不干的林黛玉。第二首里,為“悲秋”而“斷魂”的是林黛玉。被“晶簾”隔破的花影,也很容易令人聯(lián)想起“水中月”、“鏡中花”之類關(guān)于寶、黛愛情的判詞。相對的,花難尋偶、玉燭滴淚等句,也像是隱指寶釵未來的“寡居”生活。
湘云的詩說了寶釵,又說了黛玉,也就等于說了她自己。雖然我們已無法知道曹雪芹如何寫她的結(jié)局的具體情節(jié),但“湘江水逝楚云飛”、“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判詞已說明了她的結(jié)局同樣是凄慘的。她將像黛玉那樣為婚姻悲劇而哭泣,像寶釵那樣過孤寂無著的生活,當(dāng)然情節(jié)不會雷同。
細(xì)細(xì)琢磨,可知曹雪芹為書中人物代擬的這些詩用了苦心,讀者不可忽略其寓意。因為這些詩既要詠物,又要加進(jìn)寓意,兩面都要兼顧,詩意就要朦朧些,不會丁是丁、卯是卯那樣確定,所以我們理解時也不可太鑿。
曾鞏的詩詞雪詠欣賞
雪詠 曾鞏 宋
雪花好潔白,不待詠說知。
區(qū)區(qū)取相似,今古同一辭。
薛能比眾作,小去筆墨畦。
誰能出千載,為雪立傳碑。
四座且勿歌,聽我白雪詩。
天地于降雪,其功大艱難。
去年暖風(fēng)日,冬在春已還。
山屏盡深碧,危溜聲亦潺。
草萌各已動,梅花開最繁。
爐火殆可謝,衣絮誰復(fù)言。
推排臘已過,一變天更寒。
飄風(fēng)動木石,激射難出關(guān)。
深房擁高燎,領(lǐng)肘曾不溫。
仰視云壓疊,垂欲藉屋山。
元氣不復(fù)呵,飛鳥折羽翰。
誰排河漢流,欲墮莽蒼間。
道為黑風(fēng)遮,凝凍無住著。
紛紛成片縷,六出非刻削。
初時漏余滴,雜雨猶可惡。
迤邐縱飛灑,熊狀不可名。
或稀若有待,或密似李索。
或弱久宛轉(zhuǎn),或狂自軒騰。
群來信汗漫,孤飄亦零丁。
屋角初漸斑,瓦溝忽皆平。
坳漥一已滿,茅茨壓將傾。
樹木遍封裹,岡山助崢嶸。
階除斷纖穢,池臺有余清。
流塵寂已掩,物象窅皆明。
廚煙或中鑱,里表仍孤擎。
長街隱缺甃,荒城混觚棱。
沙水渺相合,扁舟在圖屏。
啄草鳥雀蹤,篆字貴縱橫。
頓驚宇宙內(nèi),侈麗皆天成。
引望誰倚樓,秀色亂目睛。
永懷衡門士,辛苦守六經(jīng)。
山藜不充腹,筆硯久已冰。
柔茵坐中堂,誰問公與卿。
世事泊無意,燭換猶飛觥。
文犀壓朱箔,陽春謝秦箏。
所處殊處所,苦樂固異情。
誰致此不齊,上天意何營。
蒼蒼不可問,奕奕灑未停。
明晨起相處,寒日已滿窗。
井甃破圓素,砌苔還故蒼。
萬物去覆冒,顏色皆復(fù)常。
融為大田水,其流日滂滂。
方塘接深甽,澄徹碧玉光。
豈惟癘疫消,庶驗百谷祥。
愿彼守經(jīng)士,幸可繼糗糧。
憂民既非職,空致新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