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描寫茶的句子賞析60句
紅樓夢里關于茶的詩詞
《紅樓夢》中出現的名茶很多,其中有杭州西湖的龍井茶,云南的普洱茶及其珍品女兒茶,福建的“鳳隨”,湖南的君山銀針,還有暹羅(泰國的舊稱)進貢來的暹羅茶等等。這些反映出清代貢茶在上層社會的使用的廣泛性。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紅樓夢里關于茶的詩詞,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1句】:詩名為《山泉煎茶有懷》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第2句】:詩名為《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第3句】:詩名為《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第4句】:詩名為《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第5句】:詩名為《一字至七字詩·茶》
(唐)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第6句】:詩名為《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第7句】:詩名為《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宋)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第8句】:詩名為《幽居初夏》
(宋)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第9句】:詩名為《山家》
(唐)張繼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第10句】:詩名為《定風波·暮春漫興》
(宋)辛棄疾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
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第11句】:詩名為《春晝回文》
(唐)李濤
茶餅嚼時香透齒,水沈燒處碧凝煙。
紗窗避著猶慵起,極困新晴乍雨天。
【第12句】:詩名為《吃茗粥作》
(唐)儲光羲
當晝暑氣盛,鳥雀靜不飛。
念君高梧陰,復解山中衣。
數片遠云度,曾不避炎暉。
淹留膳茗粥,共我飯蕨薇。
敝廬既不遠,日暮徐徐歸。
【第13句】:詩名為《尋戴處士》
(唐)皇甫冉
車馬長安道,誰知大隱心。
蠻僧留古鏡,蜀客寄新琴。
曬藥竹齋暖,搗茶松院深。
思君一相訪,殘雪似山陰。
【第14句】:詩名為《夏日題老將林亭》
(唐)張蠙
百戰功成翻愛靜,侯門漸欲似仙家。
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井放轆轤閑浸酒,籠開鸚鵡報煎茶。
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
【第15句】:詩名為《詠孟端溪山漁隱長卷》
(明)陶振
翦裁蒼雪出淇園,菌蠢龍頭制作偏。
紫筍香浮陽羨雨,玉笙聲沸惠山泉。
肯藏太乙燒丹火,不落天隨釣雪船。
只好巖花苔石上,煮茶供給趙州禪。
【第16句】:詩名為《滿江紅·和范先之雪》
(宋)辛棄疾
天上飛瓊,畢竟向、詩名為人間情薄。
還又跨、詩名為玉龍歸去,萬花搖落。
云破林梢添遠岫,月臨屋角分層閣。
記少年、詩名為駿馬走韓盧,掀東郭。
吟凍雁,嘲饑鵲。
人已老,歡猶昨。
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
最愛霏霏迷遠近,卻收擾擾還寥廓。
待羔兒、詩名為酒罷又烹茶,揚州鶴。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也是茶的國度。兩者相遇,造就了最美的茶詩詞,既能爽口,更能安心。讓我們放下紛紛擾擾的一切,靜靜地品一杯茶。
紅樓夢里楓露茶是什么
《紅樓夢》中所提到的茶,諸如六安茶、普洱茶、龍井茶等。在現實中都有根可尋,可唯獨楓露茶卻猶抱琵琶半遮面,像霧像雨又像風,讓讀者捉摸不透。那么紅樓夢里楓露茶是什么呢?看看目前對紅樓夢里楓露茶是什么這迷的見解有哪些。
目前常見的有以下四種觀點。第一,“楓露”二字為“逢怒”二字諧音,以引出后文寶玉與其乳母的`沖突情節。第二,在《紅樓夢》第八回“脂批”中曾這樣寫道:“楓露茶與千紅一窟遙映。”意思是說:楓葉色紅,秋露著之;點點滴滴,皆成血淚。借以呼應日后寶玉祭晴雯時,提到的“楓露之茗” 用來展示小說人物的血淚之悲。第三,楓露茶為“楓露點茶”的簡稱。“楓露茶”的制法是:取香楓之嫩葉,人甑蒸之,滴取其露,然后將楓露點人茶湯中,即制成楓露茶。這就是說,它是一種制茶的方法。第四,楓露茶肯定不是綠茶。倘若是綠茶,泡了一天,到了晚上才吃,豈不乏味了,又怎么能飲呢?所以,這“楓露茶”當屬紅茶一類 否則也不會說“三四次后才出色”。
各個觀點各有依據同時也各有漏洞,因此給紅樓夢里楓露茶是什么蒙上了一層層面紗。若非要給紅樓夢里楓露茶是什么作出一明確的答案,寧愿相信紅樓夢里楓露茶是紅茶里的一種。
紅樓夢里的茶高分作文
臺灣女作家三毛在書中說:阿拉伯人飲茶必飲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這算是阿拉伯人的茶道吧,寥寥幾句,道出了茶之三味,也將三種心境躍然紙上。茶遇了水,泡出一壺清芬而已,在世俗人眼里本無其它奧妙,但在智慧的阿拉伯人那里,卻是不同滋味的人生。
作為茶的發源地,中國人喝茶,更是有復雜講究的,古人謂之茶道。再上等的佳茗,如不符合茶道而飲,則為暴殄天物不如不飲。大體而言,且不說喝茶之境、喝茶之人、煮茶之水以及所用之器,單以喝法而論,便名堂不少,足令外行人們嘆為觀止。若有閑情推究一下,可以發現,喝茶,飲茶,品茶等說法,并非是各種方言下的不同稱謂,而是方式和境界層次的區別吧,一等為品,二等為飲,三等是喝。雅俗的分界便在這里了。
說到品茶,常被推崇的有《紅樓夢》里妙玉的“三杯論”。它出自這部文學巨著的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曹雪芹筆下的妙尼姑是以杯數來區分喝茶的雅俗,“一杯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妙玉的高論雖然未必公允,卻令好些人喝起茶來不敢輕易貪杯,免得與寶玉為伍,一起落在“超級蠢物”的“挨罵席”上。不過,話說回來,這場品茶小會的過程種種,則繪聲繪色地盡情演繹了中國古代茶道。
首先說喝茶之境,櫳翠庵花木繁盛,院落清幽,是極好的修行之所,也是品茶論道的好去處。而禪堂外的`耳房,大約是寂寥中的寂寥吧,以妙玉的怪僻和高潔,應該是不染俗塵的人間絕境,自然非雅士不可入內的。所以,妙玉悄悄拉了寶黛二人去喝“私房茶”,雅士坐雅間,佳茗待佳人,理所當然地形成一種更加高雅的格調。試想一下,在這樣的境地里喝茶,豈不令人身心俱醉而出凡入圣?只是,紅塵喧囂,浮華迷眼,大多數人是難遇這樣一方人間凈土的,一般只能隨緣,隨遇而安地享受裊裊茶香而已。然而,品茶也好,飲茶也罷,境地的選擇總是一種要務。不同的境地,不同的意緒,感悟自然不同。
其次是喝茶之人,禪堂里頭是供著菩薩的,沖了自然是罪過,耳房是雅間,更不能讓俗人出入。因此,以劉姥姥之鄙俗固然不能踏越半步,賈母等眾人是東家香客,以禮待于禪堂即可,甚至連寶玉那樣的靈異之輩,在妙玉眼里,也是常常歸于俗流的,而只能托寶黛二人之福來此消受一回。可見,光有雅境不行,要有雅士在座,方能盡得品茶之妙吧。佳茗入了俗人的口腹,雖然不到焚琴煮鶴的程度,恐怕總難免產生糟蹋可惜的感覺。所以說,同樣佳茗當前,與哪類人物一起把盞,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類人物是一道風景,風景既殊,情懷必異。
再次是煮茶之水,妙玉給賈母獻茶,用的是“舊年蠲的雨水”。她請寶黛吃體己茶,黛玉以為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卻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統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你怎么嘗不出來?”在她看來,連水也嘗不出來的人,當然就是大俗人,哪里還談得上品茶!可想而知,梅花上的雪自然冰清玉潔,且沾有梅花的香氣,這樣的水用來泡茶,肯定是不止口感醉正,亦且更添雅致了。雖然這不過是一種文化的渲染,并不足信,但現實中井水、泉水、河水、江水等各種水泡茶,味道確實迥然不同的吧。
最后是飲茶用具了,在妙玉看來,品茶功夫首在茶具,茶倒在其次。賈母帶一大幫人到櫳翠庵品茶,她親自捧出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的小茶盤,里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捧與賈母;其余眾人都是一色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寶釵黛玉在耳房內吃體己茶,茶杯卻是王愷珍玩一類的古董,與寶黛一般不同凡俗。寶玉要求“隨鄉入鄉”,妙玉便找出一只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虬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盞。至于她自己吃茶用的是綠玉斗,而劉姥姥吃了一口成窯五彩小蓋鐘里的茶之后,這小蓋鐘妙玉便不要了,可見她對茶具是多么講究。而細想一下,這是一種飲茶的層次吧,即甚么人用甚么杯子,雅俗分際境界高下自然明了。
其實,妙玉本質上是一個有很濃厚文學氣質的才女。這種文學氣質甚至超越黛玉,達到士君子的程度,而所謂的怪僻是因高潔所致吧,所以她自稱檻外人,與出家并無絕對關系。妙玉品茶雖然有些到了矯情的地步,但這高人之行,不正反映了她別樣的人生!而從現實角度,則既是一場文化層面上的品茶演示,也將茶的文化承載盡情展現出來。
不過,完整意義上的茶道,遠比妙玉品茶更為豐富,而且真的是微乎微乎,妙哉妙哉。茶有不同,境有不同,人有不同,水有不同,器有不同,過程種種不同何止萬端,結果自然是心有不同,意有不同。再者,中國傳統的茶道,其實是至少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一壺茶中,一杯茶下,儒家的禮、釋家的禪、道家的玄一齊涌至,加上什么人情世態、古往今來,全部匯集其中了。而事實上妙玉的“三杯論”也只是特殊情境下的產物,不足為憑,也不必拘泥的。真正愛茶,管他東西南北風,一杯、兩杯乃至數幾杯,那是何等的暢快!即便是閑來品飲普洱茶“七泡有余香”,那茶香悠悠,心也悠悠,又何須在乎那一杯的“大限”呢?!
紅樓夢中的人茶生活
《紅樓夢》里茶事多,全書寫到茶事273處,有茶名、茶具、茶禮、茶俗、茶水、茶食、茶詩等,可謂滿紙茶香。不難看出,曹雪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茶道大家。
曹雪芹筆下的茶敘事,對烘托人物性格、深化小說主旨、增強藝術表現力有哪些作用?愛喝茶的福建人,解碼《紅樓夢》中的茶文化對提高文化修養有何益處?為此筆者最近專訪了集美大學教授王人恩。王人恩長期從事紅樓夢的文學研究與文化解讀,“王人恩”及其所著“《紅樓夢新探》”作為兩個辭條被列入新版《紅樓夢大辭典》。聊起《紅樓夢》與中國茶文化,他有著說不完的話。
把茶與《紅樓夢》中繁華淪落等熔為一爐,通過茶寫盡悲歡情狀
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琴棋書畫詩酒茶,茶與以曹雪芹為代表的文人有不解之緣。曹雪芹家族三代四人(曹振彥、曹寅、曹顒、曹頫)世襲江寧織造近60年,家族的影響、在江南生活的經歷,為曹雪芹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其中,曹寅的《楝亭書目》中有關茶事的書就有16種。
曹雪芹熟悉茶的功能與價值,他在小說中多次寫到茶事。能夠比較典型地表現茶文化的小說情節是《紅樓夢》第四十一回的.多處細節,妙玉有句名言:“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這話非常精辟,非懂茶道者所能解也。
在王人恩看來,這一回“品茶櫳翠庵”是談茶話茶的經典段落,涉及到選茶、選水、選茶具和選環境。就拿選茶來說,妙玉與賈母之對話,說明所選是貢品“老君眉”,適用剛吃過油膩食物的貴族太太、公子、小姐高貴的身份,又符合飯后用茶的習慣。寶玉認為茶“輕浮無比”,劉姥姥卻覺得“就是淡些,再熬濃些就好了”,這里的輕浮、濃淡都是評茶。
作為茶道大家的曹雪芹,更是把茶與《紅樓夢》中繁華淪落、人物塑造、情節建構等熔為一爐,可以說通過茶寫盡“悲歡情狀”,而不是單單為寫茶而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