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作文方法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就開始正式接觸漢語字詞、語句的學習,并且嘗試著用語言對事物做出相對連貫合理的表述,而這也是學生寫作的本源。所以在一年級階段就進行有目的、有層次、有步驟的寫作訓練十分有必要,那么怎樣才能引導小學生動筆寫作?在寫作入門階段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1句】:從教本中汲取養分,先畫后寫
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筆優美的精品。特別是低年級的課文,圖文并茂,如詩如畫,對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學習《看菊花》時可以指導學生觀察書中菊花的插圖,并仔細想一想,把平時見到的菊花畫下來,并寫上一句話。于是,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畫完后寫道:
“我家的黃菊花很美麗,花瓣像布娃娃的頭發彎彎的。”
“花壇里有一棵菊花,長著細管子一樣的紫花瓣,很好看。”
“我姥爺家有一棵綠菊花,很名貴,光看不能動。”
【第2句】:在故事中感悟真情,先說后寫
為了增加閱讀量,開闊孩子的視野,可以每天布置孩子讀一個故事,在第二天課前進行交流。有時,有的孩子愿意上臺講給同伴聽就把他請到前面,講完后再讓大家說說聽完故事后的感受。比如講完課文《七色花》時,孩子們都為珍妮浪費了六片花瓣惋惜,老師在此時提示:假如你有七色花,你會干什么有意義的事情?在孩子們紛紛提筆寫下了自己的心愿后把有意思的讀給大家聽,從而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在學生學習累了或情緒不高時,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調動氣氛,而這也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時刻。講完故事后還能讓孩子談體會并簡要寫一寫。
【第3句】:用心觀察景和物,先做后寫
有道是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自己動手做事有親身體會,再寫一下過程就比較容易。有一天大課間,一個孩子在校園的柳樹下揀到一根剛發芽的柳枝,他扭了幾下,做成了一支柳笛,一吹“吱吱”響。晚上,這個孩子回家寫下了一段話:今天,我做了一支柳笛。先把青青的柳枝擰幾下,感覺皮脫下來,再把里面的芯抽出來,用指甲修一修小圓筒,吹一吹,“嗚嗚”響,我真快樂!
小學生學習寫作的艱難并不亞于孩子牙牙學語,因此在這過程中老師能否給予及時的引導至關重要。然而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幾個寫作入門要點外,小學生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寫作之初重在練筆而不在于質量,因此不能太過苛求;其次相較于寫作字數,語句的通順更為重要。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持之以恒相信學生必然能克服這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