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帆閱讀靜態(tài)描寫相關(guān)句子集錦200條
馬致遠(yuǎn)《落梅風(fēng)·遠(yuǎn)浦歸帆》閱讀參考答案及翻譯
【雙調(diào)】壽陽曲 遠(yuǎn)浦帆歸
馬致遠(yuǎn)
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
落花水香草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注釋】①浦:水邊。②酒旆:酒店的旗簾,酒家懸于門前以招徠顧客。③航:漁船。
1.酒旆閑句中閑字歷來為人稱道,請賞析改字的妙處。(3分)
2.請任選一個寫景角度對本詩進(jìn)行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閑即悠閑之意,(1分)以酒旗悠閑垂掛的狀態(tài),傳神地表現(xiàn)了酒店日落人去的寧靜,(1分)表達(dá)了作者對閑適寧靜生活的熱愛。(1分)
2.運(yùn)用了遠(yuǎn)近結(jié)合的手法,(1分)描摹了遠(yuǎn)處的夕陽、歸帆和近處的酒旗、流水、落花、茅舍、斷橋魚市等,(2分)層次分明,意境深遠(yuǎn)。(1分)或 運(yùn)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1分)通過動態(tài)的夕陽西下、漁船歸航和靜態(tài)的酒旗閑掛、茅舍向晚等,(2分)渲染了安閑靜謐的和諧氛圍。(1分)
【注釋】
⑴酒旆:酒旗,俗稱望子,掛在酒店門前招俫顧客的幌子。閑:安靜。
⑵航:船。
【譯文】
夕陽西下,酒旗安靜地懸掛在門前。江面上還有兩三只小船沒有靠岸。落花紛紛,水面飄香,茅舍已經(jīng)到了晚上,斷橋頭的賣魚人也都散去了。
[意譯]:夕陽西下,酒旗兒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正悠閑地飄動著。江面上還有兩三只小漁船正慢慢地向岸邊靠過來。那江水帶著繽紛的落花向前緩緩地流淌著,水面上也似乎飄蕩著沁人的花香,此時已是傍晚時分,岸邊座座茅舍已升起了裊裊的炊煙,漁村外斷橋頭旁,那最后歸來的賣魚人也都三三兩兩散去了。
賞析:
此曲有如一幅夕陽水村歸帆圖,顯示出一片幽靜美。酒家旆閑、船未著岸、落花晚舍、賣魚人散、閑適幽靜,透露出隱士追求世外桃源境界的恬淡心境。
散曲第一句夕陽下,酒旆閑。寥寥六字,便既點(diǎn)明了作者即將描寫的場景發(fā)生的時間,又突出了其環(huán)境氛圍特征,而描寫場景發(fā)生的環(huán)境氛圍,又只緊緊抓住富有詩意特征的夕陽下的酒旗來描寫,一個閑字便傳神地勾勒出一幅簡潔而又安寧的畫面。
散曲第二句兩三航未曾著岸。緊接著作者將目光由岸邊投向江面,江面上有兩三只漁船正向岸邊慢慢靠攏。點(diǎn)明兩三航,既不讓人感到孤獨(dú)冷清,又不使人感到嘈雜紛煩,這就正好與第一句的酒旆閑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恬靜安寧的環(huán)境氛圍相應(yīng)了。而且這兩三航又還未曾著岸,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漁船還在江面上慢慢移動,但并沒有靠岸,詩句所體現(xiàn)出來的畫面就顯得很有動感和活氣,一點(diǎn)也不顯得呆滯,而且又緊扣了標(biāo)題歸字。
散曲第三句落花水香茅舍晚。這時,作者的目光又由江面轉(zhuǎn)到岸上。這句七個字,描寫涉及兩個景象,落花水香茅舍晚,落花水香這一景象中,落花再次點(diǎn)明散曲描寫場景發(fā)生的大的時背景是在暮春時節(jié),水香是作者的'想象,江面上漂浮著繽紛的落花,好象使江水也充盈著沁人的花香。茅舍晚,一個晚字進(jìn)一步表明了時間的推移,由當(dāng)初的夕陽下到現(xiàn)時,已是夜幕四合的傍晚時分。讀此句時,仿佛使人可以看到在暮色蒼茫中,那座座茅屋中升起的裊裊炊煙,可以說這一句寫得是很有詩情畫意。
散曲第四句斷橋頭賣魚人散。這一句著重寫了人物的活動。在漁村外,一座古老而破舊的斷橋旁,最后遠(yuǎn)航歸來的兩三只小漁船已把一天來捕獲的魚賣完了,打漁人帶著一天來的疲勞,也帶著一天來的收獲,正三三兩兩地向各自炊煙升起的家走去。
這首散曲雖然僅短短二十九字,但卻寫了夕陽,酒旆,漁船,落花,流水,茅舍,斷橋等景物,有實(shí)景,有想象;同時又寫出了賣魚人的活動,可以說雖然用語簡短,但顯現(xiàn)出來的畫面卻非常豐富。且景物變化有靜有動,層次井然,色彩鮮明。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夕陽漁村歸帆圖,顯現(xiàn)出了一片閑適幽靜的意境美。
遠(yuǎn)浦歸帆的詩詞的鑒賞
遠(yuǎn)浦歸帆
夕陽下,酒旆閑[二],兩三航未曾著岸[三]。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瀟湘雨夜
漁燈暗[四],客夢回[五],一聲聲滴人心碎[六]。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情淚。
江天暮雪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八]。
注釋
[一]曲牌又名落梅風(fēng),總題為瀟湘八景,今八首選三。
[二]酒旆(pei):舊時酒店中掛起來用以招客的旗子。
[三]航:渡船。
[四]漁燈:漁船上的燈火。詞中往往用漁火。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眼。
[五]客夢回:游子的`夢醒了。回,醒來。
[六]一聲聲句:這是說雨聲喚起離人的無窮煩惱。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七]半梅花句:這是以梅花和柳絮來形容白雪。東晉女詩人謝道韞與其季父謝安在家賞雪。謝安問大雪紛紛何所似?他的哥哥謝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故以柳絮喻雪。又梅花多白,李煜《清平樂》詞有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之句,故又以梅喻雪。
[八]釣魚人句: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張志和《漁父》: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本句綜合上述二句詩意而成。
拜讀馬致遠(yuǎn)美文
初夏這些個平淡恬適的日子,卻因拜讀而激越厚重起來。
這位滄州馬祠堂村人,號千里、字東籬的馬致遠(yuǎn)老先生總是帶隊(duì)走來。一隊(duì)排頭是《天凈沙 秋思》率一列130首散曲;一路是《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引領(lǐng)七部傳世雜居。這二路縱隊(duì)的文字大軍列陣而來;“齊步走”、“正步走”而來。向我,向我的老花鏡大踏步襲來,然后成圍攻狀。脅迫我與馬老先生初識、熟識、至交起來……
首先這位元代的大約760多歲的馬老先生自我介紹了他的家庭出生、歷史背景、社會關(guān)系。接著填寫了他的個人簡歷:呱呱墜地,自“風(fēng)流平昔富豪家”走出,一步邁進(jìn)大元帝國闊碩的疆土、大氣恢弘的社會。幼年寒窗苦讀,信奉詩書濟(jì)世、傳家:“夙興夜寐尊詩行”;狂熱少年,一帆風(fēng)順,青云直上,方顯才氣逼人,也驕人:“寫詩曾獻(xiàn)上龍樓”;青年為吏:“昔馳鐵馬輕燕趙”。雖有“佐國心,拿云手”,卻仕途坎坷,時風(fēng)每況愈下:“風(fēng)波夢,一場幻化中”;中年恰是那一片浮萍,四方飄零:“斷腸人在天涯”。晚年退隱林泉,邀林間友,也作世外客:“東籬本是風(fēng)月主,晚節(jié)園林趣”,銜杯擊缶自娛……
馬致遠(yuǎn)好生瀟灑呵,也值得歷代雕文舞墨之人,舉出森林般的手臂為老先生驕傲、自豪:好一個元曲第一人,秋思之霸主!
新人與舊人、代代人、無數(shù)人,還有我這個百無一用的枯木朽株之人,面對泰斗高人,只有高山仰止,只有虔誠地拜讀再拜讀……越讀越了解,越讀越親密,越讀越敬重,越讀越明白:什么是圣手、大家。“姓名香冠滿梨園,四海縱橫一支筆”;讀著,天馬行空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yuǎn)——馬老先生的豐華文彩,音容笑貌,以及博大精深的內(nèi)心世界就栩栩如生地躍然字里行間。
……我再次擦了擦,又戴上老花鏡,掙扎著地繼續(xù)以老態(tài)龍鐘蹣跚的閱讀的.腳步,追趕著豎排版的大字、小字的散曲、雜劇。傾倒在線裝的故紙堆上,傾倒在馬老先生文字的精華叢中,忘情地匍匐前進(jìn)。許是一種磁力與癡力的合力,磁吸我久久地傾倒,不舍得停下,也不舍得離開。是的,孤傲歷來與苦難同生。怕苦難而摒棄孤傲,何來鐘靈毓秀,何來文脈斗志,何來馬致遠(yuǎn)!是的,雄心總是與烏云并駕齊驅(qū)。沒有豪氣干云,杜鵑啼血,哪能有驚天地,泣鬼神?哪能有唱聲退天子,外出彈王侯?哪能有戲曲里、舞臺上敢與將相換交椅;精神界勇與王侯搶貴冠的馬致遠(yuǎn)!
噢,馬致遠(yuǎn)。意境獨(dú)特:疏宕宏放里呈顯飄逸,鐵硬沉雄里足現(xiàn)通脫;語言頡頏:熔詩詞與口語于一爐,亦雅亦俗亦莊亦諧兼?zhèn)洹D闶巧聒P翱翔九霄,我等烏鵲繞樹三匝,豈可共語哉!那么,只有像“你要為我下雨,我就為你下傾盆大雨”那樣:拜讀,再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