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描寫收音機的句子70句
那臺收音機的優(yōu)美散文
一九七九年年底,父親從湖北農(nóng)場打工回家過年,我們姊妹三個都還小,我上初中,弟弟妹妹上小學。我們姊妹三個天天扳著指頭數(shù)日子,盼望著父親回來過年,給我們能買件新衣裳。
離過年還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我們纏著母親給父親寫信,甭忘了他過年回來給們姊妹幾個帶身湖北的新衣裳穿。調(diào)皮的妹妹說,她就要一個花棉襖,紅色的,上邊還有一個扎小辮的小閨女。弟弟說,他要一個紅絨褲,我則對母親說,我想要一個新滌卡褂子,套在棉襖外面好上學。母親掰著指頭算了算,說這三樣至少也要二十多塊錢,差不多是父親一個月的打工錢了,母親疼錢,不答應(yīng)吧,可又怕妹妹鬧人,違心得連聲說好,這就找人寫信給去。但說過之后,我們?nèi)齻€就忘了,誰也沒把買衣裳的事放在心上。我們姊妹三個到底也不知道母親給父親去信是怎么說的,后來我推測,母親不會叫爹從外面買來這些東西,她過慣了緊巴日子,一個錢都能掰成三個用,最會精打細算,能省就省,能不花錢就不花錢,這是肯定的,母親不會忘記叮囑他:好好干,甭想家,別想孩子,家里啥都好好的,學會節(jié)省,別亂花錢,家里鍋臺上放著幾個碗,都等著錢。我想,母親的心里,一定是這樣想的。
我們一天一天數(shù),終于盼到了陰歷的臘月,一轉(zhuǎn)眼進入小年,家家戶戶基本上買齊了年貨,我們家還沒有一點過年的影子,母親愁的嘴上掛滿了一溜水泡,又沒有電話手機給父親聯(lián)系,只能干著急,母親借鄰居家五塊錢,到集上割了幾斤豬肉,其它的年貨還沒辦,母親正在“火”頭上,父親背著個裝著破被子的.塑料袋子回來了,胡子拉碴,兩只鞋都露著腳指頭,就像剛從大前方回來打敗的兵。母親問他掙了多少錢,父親說今年一共弄了三百多塊錢,去了買車票的錢,錢全部都放在口袋里,到商丘下了火車,又買了張到家的汽車票,想再買把糖果到家哄小孩,一摸錢口袋,大眼瞪小眼,傻眼了。口袋空空的,還被小偷用刀片割了一個大口子。母親還不相信,說會不會卷在袋子里邊盛著的被子里,母親一邊從袋子里向外掏著被子,又是抖又是捏,還是不見錢的影子,到最后,母親從袋子底下掏出個硬紙盒子,母親問里邊裝的是啥,父親說是收音機,在家聽著玩。母親問多少錢,父親說不多,十六塊整。母親越聽越氣:都幾十歲的熊人了,還玩心不退,過日子不知道大小頭,掙錢都比吃粑粑都難,你還凈買這洋玩意兒?父親知道母親的脾氣,坐在板凳上吸悶煙,任憑母親咋說咋煩煩,裝聾裝啞巴,就賣你個耳朵聽。
收音機買來后,成了我的奢侈品,在家里走著坐著都拿著收音機,晚上睡覺還摟著個收音機。當時覺得這玩意兒很好玩,外殼深紅紅的,像紅石榴,很鮮艷,一扣開關(guān),“咔嚓”一聲,里邊又是說又是唱,聲音“哇哇”叫,想聽天氣預報有天氣預報,想聽戲能聽戲。記得我在那冬天的早上,最喜歡聽安徽安慶的戲,調(diào)子抑揚頓挫,旋律很好聽,聽了真過癮,后來才知道那是黃梅戲天仙配。每到放學回到家就找收音機,聽十二點鐘的安徽臺單田芳講的《楊家將》。晚上睡在被窩里,摟著個收音機,一集又一集聽廣播連續(xù)劇,聽著聽著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多少回到天明一覺醒來,收音機還在被窩里“哇哇”響著唱歌,我不喜歡聽歌曲,趕緊把收音機關(guān)上。
從那時起,我竟迷上了收音機,聽新聞、聽音樂。工作之余,茶余飯后,或散步或在下班的路上,了解國內(nèi)外新聞大事,感受天籟音樂經(jīng)典,那滋味妙不可言,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少年與收音機優(yōu)美散文
昔日的少年當時就趴在閣樓上,制作了一臺礦石收音機。少年興奮莫名,他幻想著,首先聽到的許是女播音員字正腔圓的天氣預報,抑或是一段振聾發(fā)聵的音樂?可任憑他如何撥弄,耳機就是默默無聲。少年沮喪極了!那時的他,根本就不懂得電波如何傳導,更不知道廣播電臺和偏遠小鎮(zhèn)的距離。
小鎮(zhèn)很古老,街道兩旁是清一色的店鋪,粉墻黛瓦,斑駁陸離。黑黝黝的門洞里,每隔三五家就有一臺羅馬式自鳴鐘,報時了,那種“鐺———鐺———”的聲音,渾厚,綿長,此起彼伏。然而,小鎮(zhèn)沒有一臺收音機。
少年第一次知道收音機,那大匣子,用紅綢布蓋著,陪同一位縣里的官員衣錦還鄉(xiāng)。一幫好奇的孩子遠遠的圍著匣子,就像圍著外星來的飛碟,樂!它與小鎮(zhèn)醫(yī)院里的留聲機不同,不用唱片,無需手搖,能講話,能唱歌。可惜,未等少年一睹芳容,匣子已經(jīng)遠離了小鎮(zhèn)。后來,還見過一種巴掌大的匣子,通體艷紅,是省城工作的一位工人叔叔捎回。叔叔不厭其煩,把耳塞逐一插進每個兒童的耳孔,讓孩子們從小小的匣子里感受電波的神奇。整整一個上午,少年又蹦又跳,嘴里哼著匣子里聽來的小曲。
從此,少年就有了某種渴望,朦朦朧朧。
城市里好好的,忽然鬧起什么派性,還武斗,鄰家念大學的二哥回來了。二哥傻乎乎的連行李都來不及拿,卻抱回了一兜無線電元件和一把小提琴。少年對小提琴興味索然,就愛趴在桌旁看二哥將那些零件,一個一個固定到一塊方方的三合板上,在煤油臺燈上燒烙鐵,“咝咝”的焊接觸點,擺弄了足足一個星期,那臺“敞篷式”收音機,居然嗤嗤喇喇地唱出了革命歌曲。
收音機,原來可以這樣!
少年從二哥那里借回一本厚厚的書,那是《晶體管收音機工作原理》。那個夏天,少年徹底丟棄了誘人的連環(huán)畫,丟棄了《小兵張嘎》、《寶葫蘆的秘密》,再也不鉆進湖水里玩狗刨,不到池塘里摸魚釣蝦,不去籬笆上捉蜻蜓,大人一樣似懂非懂的在書本里游弋,憧憬著有朝一日,也整出一臺屬于自己的`收音機。為了留下那些玄妙的知識,少年翻出一本厚厚的硬殼筆記本,在油燈下一頁一頁地抄寫,繪圖,從常用元件、工作原理,一直抄到再生來復式收音機的整裝與調(diào)試。那時候,少年常常對著筆記本發(fā)呆,睡夢里,常常擁有一堆新嶄嶄的零件:磁棒、電位器、可變電容、三極管、變壓器、揚聲器……少年不相信,自己的收音機,永遠地停留在紙上。
二姐出門打工了,就在長江對岸的一座城市的軋花廠。二姐是鎮(zhèn)上有名的美女,面容姣好,顧盼生姿。剛剛進入青春期,正是讀書的季節(jié),卻要從事著與年齡極不相稱的體力勞動。那個暑假少年去看她,二姐一下子憔悴了許多,灰頭土臉,渾身沾滿了棉花,不過,繁重的勞動并沒有改變二姐裊裊婷婷的身姿。二姐美麗依然。可不知怎的,少年原本張口要錢的勇氣,頓時煙消云散。少年的到來,令二姐特別激動,她專門請了假,帶少年去城里逛街。少年站在百貨公司的玻璃柜臺前,像被強力膠粘了一樣,二姐遲疑了一會,掏出了三元錢。少年知道,那三張薄薄的紙幣,意味著二姐要以三天的汗水才能換得。本想推讓一番,可心底里驅(qū)逐不去的那個魔幻迫使他伸手接了。就在那個無線電用品柜臺,少年買了分線器、二極管和其它一些零件。當時,若要組裝一臺單管收音機,光元件,差不多就二姐一個月的工資。那是少年不可想象的夢。
雖然這一次,完全是按圖制作,為了增強信號,少年還拉了室外天線,接了地線,可白天,依然什么聲音也沒有,只是夜深人靜,耳機里才隱隱約約傳出咿咿呀呀的聲音,蚊子似的。看著自己的“收音機”,少年痛苦萬狀。他對著蒼天立下誓言:等到自己將來有錢了,什么都可以不買,一定要買上許許多多的收音機,桌上、床上、柜子上都擺一臺,把聲音調(diào)得大大的,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聽見。尤其要買一臺,他在百貨公司見到的那種電子管交流收音機,上海產(chǎn)的紅燈牌,打開以后,紅燈一閃一閃,氣派!
時光的腳步總是在人們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匆匆地走過。少年很快就成了青年。少年成為青年之后,走進了一家石油化工廠。他領(lǐng)到第一個月工資,就興沖沖地跑到交電商場,抱了臺收音機送回小鎮(zhèn),他要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后來,他還給父親與岳父買了市面上流行的匣子,讓老人隨時隨地地收聽劉蘭芳說的評書和唱的黃梅戲。
再后來,昔日的少年手里不僅有錢,還有卡,可以買很多很多收音機,把家里的桌上、床上、柜子上擺得滿滿當當,可是,仿佛一陣風刮過,商場柜臺上的收音機沒有了,那種紅燈閃爍的交流收音機更是消失得無影無蹤,就連自己家里的一臺帶雙卡錄放功能的收錄機,搬家時,也當廢品送給了破爛王,還一再地向人家說謝謝。他曾經(jīng)陷入深深的困惑,可轉(zhuǎn)瞬間又走向了認同。因為他看到馬路上,靚女帥哥耳朵里塞的都是薄如紙片一樣的MP【第4句】:MP5,或者,拿著彩屏手機一路聽網(wǎng)絡(luò)上的搖滾,那,才是時代前進的跫音啊!
收音機,悄悄遠離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如今有幸與收音機邂逅,多半是在早晨,去公園或市民廣場,那些晨練的老者,或許還有一部袖珍型,多波段,一邊聽著早間新聞,一邊徐徐舞動利劍。
情感散文收音機歲月
科技產(chǎn)品發(fā)展迅速,如今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手機、數(shù)碼相機等等科技產(chǎn)品。天知道再過幾年,人們隨身攜帶什么高科技產(chǎn)品出門了,也許揮著輕便電子翅膀出行了。
曾經(jīng)的歲月,收音機常常伴隨我們的生活,現(xiàn)在都被電視電腦代替了。
記得小時候村里有許多安裝大喇叭的電線桿,平時村書記喊社員開會就用到,在中午或過節(jié)什么的喜慶日子里還會放收音廣播,那時的人們都一樣窮,沒有什么攀比心理,相互之間格外友好,男人們勞動后聚在一起邊吸煙邊聽音樂廣播邊聊天,小孩子則在大喇叭下玩得不亦樂乎,根本不聽什么廣播,是湊熱鬧,怎么瘋怎么玩,那種生活感覺也很愜意。要是路上張大叔遇到李大爺了,總是笑著說:“大爺,做啥去?您聽聽這音樂多好聽。”笑呵呵地走了。
現(xiàn)在中國的民眾都很忙,逛街地時候路過廣場,看到大屏幕上放的不是曲藝什么的,而是時尚廣告,為商業(yè)服務(wù)的,人們都是匆匆忙忙地走過去,甚至不抬頭,平時人們看電視見了廣告已夠煩得了,這就是文化廣場的大屏幕。
雖然,改革開放生活沒那么艱苦了,其實我們這代人并沒有多少幸福感,因為我們總是忙得很少有時間探親訪友,好不容易遇到春節(jié),在人群中將積攢的好心情都擠沒了。我們忙,我們必須忙,沒有辦法。我們已上了一臺快速運轉(zhuǎn)的機器,跟不上就會被機器甩下去。
我記得我小時候,外祖母家有一臺很大的收音機,那臺收音機當時是我母親結(jié)婚時買的`,后來壞了。我三舅修好就拿到我外祖母家聽去了,我小時候到外祖母家里住,三舅還沒成家,他一到吃中午飯就擰開收音機聽評書,他總是吃得最遲,也吃完得最遲,心思早鉆進收音機里的英雄救美女了,我也跟著聽聞了不少大俠故事。
不管什么時代,我仍然很喜歡聽收音廣播,收音機里的聲音很純很正,里邊有精選的音樂、精選的評書、及時的新聞,而且經(jīng)濟環(huán)保,對眼睛好。收音機和電腦比起來,收音機想開就開想關(guān)就關(guān),而電腦讓許多人癡迷不已,如果駕馭不好,它會對人的身心造成傷害。稍微一瀏覽時間就沒了。收音機年代有很多愜意,電腦年代有知識也有病毒,有娛樂也有誘惑。如今的年代需要我們更多的認識和選擇。
其實至今仍有許多人聽收音廣播,時不時會在公園里遇到晨練的老者邊小跑邊聽著手里拿的收音機廣播。現(xiàn)在仍有兩大群的人聽廣播,出租車司機和大學生。當然,我上大學時也不例外,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那是必修課,比上課也總時。有一次,我晚上戴耳機聽廣播,第二天早上醒來,你猜咋地,耳機線繞脖子上了,估計是來回翻身滾的。每天早上,跑操時學校的大喇叭會廣播新聞;中午,到食堂吃完飯,回到宿舍,聊上沒幾句,都躺在床上,有大收音機的就擰大聲音,一曲一曲生日祝福歌、愛情表達歌,直到一點才關(guān)美。晚上熄燈后,先是宿舍的舍友一起東南西北地亂侃,侃得一個個都睡著了,有一個人正說得起勁,熱得掀開被子坐起來說,好半天才發(fā)覺沒人應(yīng)聲了,哎,這些豬們。只好拿起收音機,聽那午夜悄悄話,學點生理學,很晚才睡。誰知道,第二天一大早又被豬們掀開被子叫醒了,“雙休日!起來運動去!”。
時隔很久,沒有聽廣播里的聲音了。今天我看一本電腦雜志,推薦安裝一個小軟件“酷狗收音機”軟件,收聽得那首歌好聽,你可以點“識別”就會顯是誰唱得什么歌了,也可以即時下載。很不錯的,試試吧。
那段過去的收音機歲月像飛灑的細雨又像風中的柳絲,迷迷蒙蒙。誰想到現(xiàn)在又以另一種形式相見了,也算舊夢重圓了。
情系收音機散文隨筆
與收音機結(jié)緣已有幾十年了。這些年來它與我如影相隨,已然成了我生活中的“伴侶”,對我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若有幾天不聽,心里會空空落落的提不起精神,好像缺失了什么似的。
不知從何時起,我就喜愛上了這個小盒子。最初的愛好大概緣于聽廣播吧,上小學時村里每家每戶都安裝了廣播小喇叭,雖然只能播放一個武進臺,但對我來說已是莫大的享受了。一得空閑就癡癡地守在光光的喇叭之下,專注地豎起耳,傻傻地咧開嘴……
講究的人家會將喇叭安置在精致的小木盒子里,那樣聲音聽起來會飽滿柔和些,那大概就是音箱的前身吧。那時最喜歡聽的是點歌欄目,那簡直是晚餐后的水果甜點,邊聽還邊哼哼。“武記者巡游記”也是喜歡的欄目,現(xiàn)在想來,那也是帶著耳朵去旅行的最初形式吧。
隨后小喇叭漸漸的沒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半導體收音機。到初中時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錄音機也開始走家入戶。與半導體相比,它具顯著優(yōu)勢:既可以聽磁帶,又能夠聽收音機。一般放磁帶的卡槽有兩個,可輪流使用,一個壞了還可以用另一個(估計也沒人會傻得兩個同時使用)。
也就自那時起開始攢錢買磁帶。于是順理成章的變成了狂熱的追星一族。那時對“小虎隊”的迷戀簡直到了著魔的地步:房間里、書本上貼滿了他們的大大小小的寫真畫、大頭貼,明信片買了一批又一批,至今家中還有幾沓保存完好的。那時還天真的以為自己就是“吳奇隆”的化身呢!
對我來講,聽卡帶好比是吃甜點,味美又解讒但不可多吃;聽收音機就是主食了,平淡又實惠多吃亦無妨;中波與短波我可不愛聽(單田芳播講的評書除外),里面的聲音好似從瓶罐子里發(fā)出來的,悶悶的、粗粗的,與調(diào)頻里發(fā)出的清脆悅耳的立體聲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不消幾年,蠢笨的錄音機也被束之高閣了。電子產(chǎn)品推陳出新的速度實在迅猛地驚人!具同樣功能的“隨身聽”又大張其鼓地流行起來。那時不論好丑,幾乎是人手一臺。誰要是有一只“愛華”或“索尼”在手,那是相當可以得瑟一下的。
這種播放機可真棒:它音質(zhì)上佳,優(yōu)美的立體聲通過耳麥直達心坎,總會震得我全身血脈賁張,甚至于手舞之足蹈之;它又小巧玲瓏,便于攜帶,不論是走路、跑步、乘車均可揣在兜里或別在腰上,精彩絲毫不會錯過。
在二十出頭時,那時總喜歡趴在學生宿舍里的單人床上聽“隨身聽”。最享受的莫過于躲在被窩里開夜工了,先是聽磁帶,待到干電池電力不夠時再轉(zhuǎn)而聽廣播,因為它耗電量較少,不用操心它會突然罷工。聽著聽著就睡著了,耳機仍掛在耳上已不知了。
那時偶然聽到一檔情感類的節(jié)目——《星空絮語》,主持人“趙文”成熟、理性、爽朗;主持風格是不急不躁、不卑不亢;喜歡聽她用那標志性的清越嗓音訴說著別人的悲歡離合,從那時起,就無原由地愛上了調(diào)頻104。0……
在涉世之初的七八年,因忙于生計,整日四處奔波,生活顛沛流離,連聽廣播都沒時間,或者說是沒心情。偶而停下匆忙的腳步來聽聽收音機,還是會感到久違的親切,當再次聽到趙文那清亮的笑聲時,就如同見到了老朋友一般。
之后又斷斷續(xù)續(xù)一直聽到前年,算起來與趙文在電波相遇已近二十載,她的主持功力已變得爐火純青、日臻完美。印象中,任何的疑難雜癥她總能輕淡描寫地應(yīng)付;再刁蠻、再強勢的聽眾她也能四兩撥千斤地予以化解。
這么多年下來,聽她為無數(shù)人排解了種種的情感困惑、家庭煩惱后,我也懂得了很多,覺得自己都快成為一名情感專家了。將她譽為我的人生導師一點都不為過。后來,若非因莫名的原因她被迫離開電臺,我還會一直聽下去,也因她不在,我與104。0已徹底絕緣……
接替104。0的是105。2——常州經(jīng)濟廣播,確切地說,應(yīng)該是“馬倩”主持的《今夜不寂寞》。在深夜,聽到她那溫柔的嗓音從電波中輕緩地飄出,不僅可以緩解身上的疲勞,而且可以撫慰心上的創(chuàng)傷。
其實該頻道也一直都聽的,畢竟其清淅度獨占鰲頭,耳朵會少受很多折磨;可是它在我心中的'地位總不及無錫臺,故而只能占據(jù)“妾”位。
近二年因正房空出,加之其表現(xiàn)又較穩(wěn)定,獲取了主人相當?shù)暮酶校魅怂炱聘駥⑵洹稗D(zhuǎn)正”,以至于它每晚都得以正大光明地臥躺在主人身旁。
有時,我開著收音機并不全是為了收聽,我只是追求一種輕松且自由的狀態(tài)(尤其是在干家務(wù)活時),或是圖謀一種虛假的熱鬧,亦或是心靈上追求一種虛無的飄渺,讓神思在某種背景的襯托下無盡地游蕩。
那時,收音機里播放了什么,我又聽到了什么,已不再重要,至少精神已得到了釋放,至少靈魂也實現(xiàn)了遠足。就如同你請人喝茶,并不單單就為了那杯茶,而為的是相互之間進行一場愉悅的交談一樣。
相比而言,聽廣播實在算得上是最節(jié)能環(huán)保且最低消費的娛樂活動。通過它,既能聽到流行音樂與新聞時事,又能打發(fā)幾許冗長的寂寞時光,還能讓人的心靈沉靜下來,可謂一舉多得。
再則,它收聽起來還特方便,既可以隨身攜帶,又能在廚房間與衛(wèi)生間之間自由地切換;試想:偌大個電視機,你總不能背著它四處地走,隨心地看吧!
而且,據(jù)專家分析:“聽”與“看”相比而言,有著明顯優(yōu)勢,既記得牢靠又鍛煉了大腦,還能增強想象力。道理很簡單啊,看電視基本都不用動腦,而聽節(jié)目會比較多的用到“心”,腦子里會因看不見實物而自然而然地展開一幅幅聯(lián)想的畫面。
此刻,我正“葛優(yōu)躺”在沙發(fā)上享受著聆聽的快樂呢。周五與周六晚上的“暖文章分享”與“星光故事會”是我必聽的欄目,若萬一錯過的話,我必定會從手機上收聽回放,我覺得里面的故事比“十年讀書”里的要好很多,總感覺它是無可替代的,也可能是習慣使然吧。
小小的廣播已深入吾心,甚至于與我骨肉相連了。看來,我這位忠實的“伴侶”將陪伴我終身了。好在它從未嫌棄過我,而我呢,也樂得與它結(jié)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