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杯洞庭山碧螺春的說說匯總200條
贊美碧螺春的文案
【第1句】傾城,碧螺春。它是一種茶,香氣高而持久,俗稱“嚇煞人香”??滴趸实巯陆?,特地品常此茶,覺得此茶口味甚好而其名不雅,依據此茶產于碧螺峰,茶色碧綠,滿生批毫,條索纖細,形曲似螺,又是早春所采,賜名為“碧螺春”。它與別的茶不同,間雜著果與花的香氣,傳遍四方。
【第2句】關于碧螺春,有這么一個傳說.據說碧螺春原是一種野茶,生長在太湖東山的碧螺峰石壁上.有一年,野茶長得特別茂盛,采下的茶葉竹簍里裝不下,采茶人就把多余的茶葉放入懷里.誰知茶葉沾著熱氣,透出陣陣異香. “這茶葉的香味嚇煞人!”人們嚷了起來.從此,這種野茶就被叫做“嚇煞人香”.后來,大家覺得這個名字不雅,就根據此茶原產于碧螺峰,以及古代常用“春”字來代稱茶的習俗,便給它起了一個頗為雅致的名字——“碧螺春”.
【第3句】我沒事的時候常常喜歡冥想,今天一邊喝著碧螺春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冥想,真是奢侈又雅致的享受,想起來都讓人沉醉??粗搪荽涸诒新侣?,那清澈的淺綠色茶汁帶著絲絲甜意滋潤著我,簡直就是浸潤著我的骨子和血脈,把我意識中那些尖利的,帶著棱角的東西泡軟了,沖圓了,變得柔和而圓潤了。每一條神經都放松下來,此刻我才是真正為自己活著吧。
【第4句】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每年剛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開始了.隨著幾聲嘹亮的雞叫,整個湖山醒來了.披著晨霧,踏著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結伴向茶園走去.空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翠綠欲滴的茶樹叢中,不時傳來銀鈴般的歡笑聲.太陽升起來了,在湖山的上空鋪開萬道金光,
【第5句】綠綠的嫩牙青青的水,晶瑩剔透水晶杯,圓圓的臉兒明亮的眼,纖纖玉手弄水來,綠芽舞清水。薄薄的霧氣幽幽的香,紅木桌椅說香憻,柔柔細語吳地女窈窕,婆娑倩影繞室香,香風撫清臉。淡淡的澀味微甜的水,白瓷細盤裝茶點,美味的糕點豆干蜜餞,回味無窮佐茶來,味入心扉開。秀美的山巒太湖的水,緩緩山坡白云間,綠幽幽的茶園果樹邊,相傳好茶嘴含來,碧螺春茶美。
【第6句】翠團一盞碧螺春,坐看流云自在人。更與清風成故友,梅花迎笑幾分純。包羅萬象茶中解,寫意人生苦辣煎。七碗清風消欲念,長簫吹斷舊塵煙。壺里乾坤藏日月,陶然一笑破塵風。浮生不憾經年雨,淡酒茶香醉晚中。
【第7句】入夜,山村里萬家燈火,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焙茶手短衣緊襖,利索地把揀好的鮮葉芽倒進滾燙的大鍋,叉開五指,在嫩葉中不住地翻拌.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上下翻飛, 煞是好看.漸漸地,隨著水分的蒸發,葉芽的顏色變深了,條索纖纖,蜷曲成螺.這時一邊降溫一邊揉捻、搓團,待到茶葉捏攏放開就能自行松散之時,滿屋子已彌漫著濃郁的芳香.此時的茶葉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無怪乎人們稱它為“工藝茶”了.
【第8句】太湖里有山名洞庭,分叫東山和西山,一半島一大嶼,咫尺相距,隔水相望。山上一年三季,枇杷黃過杏子又紅,楊梅熟透金桔又香,碧螺春茶樹就長在片片果園和層層花木之間,加上太湖水的云蒸霞蔚,還有洞庭山的風滋雨潤,自然是承天賜之厚奪人間之愛??滴鯛斠菜銈€有文化有品行的.好皇帝,江南他也下了,好茶他也喝了,好妞也許泡了,可不該把人家鄉下名“嚇煞人香”改成“碧螺春”,可遠沒有吳儂軟語的名字叫著鄉土氣息。
【第9句】如果說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感覺的話,那么,品嘗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種陶醉的感受了.夕陽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擺上一張桌子,幾個人團團圍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溫開水,然后分別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茶葉如青螺入水,旋轉著飛速下沉.這時葉芽伸展,茸毛輕舒,一旗一槍,嫩綠透亮,姿態極其動人.
【第10句】一盞茶思清俗骨,天涯海角客隨風。芳菲謝盡何愁老,不改蘭心淡墨同。碧水橋西向晚舟,亭前揮筆賦風流。云團翠霧穿心過,換得清閑墨雨留。夜色闌珊半盞茶,碧螺古韻待梅花。唐風卷處詩成雨,玉案臺前點點加。
【第11句】“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蔽颐利惖募亦l——洞庭西山島,似一枚青螺臥于那煙波浩淼的茫茫太湖中之中。這里山青水秀,四季花果不斷,更有那揚名中外、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洞庭碧螺春”。
【第12句】整個白瓷杯中,湯色碧綠清澈,清香撲鼻而來.輕輕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讓人回味無窮.朋友相聚,品茶談心,那份真誠的情誼隨著濃郁的茶香飛溢四周……碧螺春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第13句】茶和人一樣是有個性的。綠茶清淡,紅茶醇厚,香片馥郁豐滿。碧螺春清清的苦與淡淡的甜,沒有少年人的青澀與輕狂,也沒有中年的沉重和老年的超脫,卻有著三十而立的舒展和安詳,一切都在似有若無間,經歷的時候可能有一絲惆悵,事過以后再想起卻是人生行囊中的一個華彩篇章。這就是碧螺春了,初入口時總有一點點的澀,而喝過之后卻是悠長的甜美。
【第14句】碧螺春茶園也被染上一層金色.采茶姑娘個個神采飛揚,她們用靈巧的雙手敏捷地從茶樹上摘下一片片嫩芽.綠樹映襯著俊美的身影,構成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第15句】上好的碧螺春應外形整齊,顏色鮮亮,十分有光澤,聞時有著濃郁茶香。茶湯色澤碧綠,有清香、蘭花香、熟板栗香和微微的果香。滋味應甘醇爽口,微甜。它沖泡過程優美,值得觀賞。
《碧螺春》教學反思
《碧螺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碧螺春名字的由來和采摘、焙制、品茶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聰明的勞動人民的熱愛。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充分利用本地是茶果之鄉的“資源”,把閱讀教學與生活體驗緊密聯系,把生活帶進課堂,把課堂引向生活。
課堂上,我將學生分成幾組圍坐,準備好碧螺春、綠楊春(本地特產)茶葉及簡易茶具,創設一個圍坐品茶的情境,從品茶入手學習課文。在教學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詞──生活、體驗。一開始就由生活中給客人倒茶談起。這并非多余,一方面自然地不失時機地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一方面又調動生活經驗,引起本地茶綠楊春和碧螺春的初步比較,訓練學生留心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似乎與語言文字的訓練無關,但卻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暗含了思維的訓練,善觀察善分析,不僅僅是語文學習所需的。
然后,由學生自己動手泡上一杯碧螺春,在課堂上給學生實踐體驗的機會?!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痹谶@個實踐環節中,我將生活中的沏茶搬到課堂上來,學生對沏茶的過程會有豐富的體驗感受,在此基礎上讓他們交流。因為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是一種交流,“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保ā墩Z文課程標準》)這種綜合能力,只有通過交流才能顯現。師生間的交流、生與生之間的交流,可以互相啟發,加深感受與理解,在交流中老師可以理解感受所達到的程度。
最后,通過學生滿含真情的交流,我見時機已到,便引導學生通過文字來“享受”沏茶這一過程,自然地將教學流程引到朗讀品位這一重點,水到渠成。
課后,我設計了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從以下幾個題目中選擇一項認真做好調查,精心構思,試著寫一篇文章。通過走訪參觀等,對家鄉茶綠楊春作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①、模仿《碧螺春》寫一篇介紹綠楊春的文章;②、比較綠楊春和碧螺春的異同,并圍繞這一內容寫一篇文章,如《綠楊春與碧螺春之比較》;③、家鄉茶綠楊春雖然已小有名氣,但名氣還不及碧螺春,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綠楊春,請你為它構思一個宣傳方案。可以同他人合作(2-4人),共同完成一題。
綜合實踐活動領域極廣,教學時我將活動引向課外生活實踐。一個多星期后,我聆聽了學生們的活動經過,仔細閱讀了他們的“文章、方案”。原來,利用節假日,有的學生結伴去捺山茶園采茶,親身感受清晨“捺山腳下采茶圖”的美景;有的`學生“聰明”得很,以學雷鋒的名義去茶廠幫助打掃衛生,“順便”參觀了茶葉的篩選、焙制過程,還獲取了不少綠楊春的知識;有的學生家中名茶較多,邀請了同學來家中品茶聊天,既飽了口服,又長了見識;還有的學生特別留意了家鄉茶的包裝、廣告,把電視廣告和動畫片擺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通過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學生們寫出了自己的小文章。雖然非常優秀的并不多,但篇篇都很用心。后來,我還建議他們:把自己的文章、方案給茶廠的負責人看看,說不定真有大用處哩!
《碧螺春》教學反思
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角?!皩W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為人師者都已熟知的觀點,可是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不少教師感到困惑。從《碧螺春》一課的教學中我終于找到了答案。教學中,不難發現,詞語的理解由過去的教師簡單的說教,轉變為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習慣和已有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存在的問題,他們或有所疑惑,或躍躍欲試,或踴躍發言,或各抒己見。學生不再是等待教師注入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老師所給予的東西,而是自己自主地學習,主動地探究。整個教學環節,學生學得是那么的充分,那么的投入,學習主人的地位得以凸顯。
合作的過程不再流于形式。合作的動力是什么?那就是學生的'心中有著自己的疑問,心中迫切希望解決它。什么樣的合作學習才是有效的?那就是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到了從學習伙伴那里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或自己還不具備的知識、方法、技能等方面的東西??梢哉f,離開了這兩個要素談合作,那是空洞的,不符合學生實際的,流于形式的。在教學中,學生心中有著自己不理解的詞語,他們想從伙伴那里得到幫助,這就有了合作的動力;通過合作,學生學到了新的知識,這也就證明了這個過程對學生來說是有效的。
學習的過程是充滿激情的。衡量學生學習的質量,就看學生是否積極有效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文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自己或同學提出的不理解的詞語展開討論。這時的學生有著一種強烈的渴望,那就是把面前的詞語全部搞懂。美國一位教育家曾說過:除了探究,知識沒有別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是積極主動的,當他們從中獲取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識時,他們的心中有著一種無以倫比的高興和滿足,這種心態下的學習,是洋溢著激情的。
靜心思考《碧螺春》一課的教學,我對合作學習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碧螺春的教案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第1句】:弄清課文的段落層次;寫好本課生字
【第2句】:自學生字新詞,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當你看到了課題的時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激發學生興趣)
二.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新詞(放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
三.檢查自學效果
【第1句】:指名讀生字詞
提示注意:
捻:聲母是“n”
“搓”與“撮”讀音相同
焙:讀“bi”不能讀成“pi”
【第2句】:質疑。(不理解的詞語)
敏捷---動作等迅速而靈敏;
彌漫---充滿、布滿;
神采飛揚---形容人的臉上的神態煥發有精神。
四.學生按自然段試讀課文,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1句】:交流分段情況。
【第2句】: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試說各段大意。教師隨機指導朗讀并歸納分段。
【第3句】:同位同學互查朗讀一遍
五.指導寫字。
【第1句】:先觀察字行,掌握間架結構;
【第2句】:突出指導,“煞”、“茸”部首約占字的.三分之一;“襖”字左邊是“”,不要寫成“”
【第3句】:學生描紅,臨寫。
板書設計:
【第14句】:碧螺春
煞汛焙襖搓捻撮茸
課題:【第14句】:碧螺春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第1句】: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個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第2句】: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四節)
教學重點: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課前準備:茶葉,茶杯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通讀課文
【第1句】:看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碧螺春(師巡視)
【第2句】:交流并板書;
名稱由來,采茶,焙茶,品茶
二.學習課文第4節
【第1句】:指名學生讀。板書:美麗動人
【第2句】:美在哪兒?請劃下來讀一讀。
【第3句】:有感情的朗讀,(讀得要美)
【第4句】:指名朗讀,老師指導。(愉快、高興的心情)
【第5句】:欣賞音樂,感受環境。
【第6句】:指名學生配樂朗讀。
【第7句】:練習背誦(個別檢查)
三.學習課文第5節。
【第1句】:讀課文,看了茶的焙制過程,你有什么感覺?
板書:新奇
【第2句】:怎樣感到新奇,怎樣焙茶?請學生讀一讀有關描寫的語句。
【第3句】:劃出突出動作描寫的詞語。
板書:揉搓捺抓
【第4句】:學生作動作示范(演示)
【第5句】:體會動詞的巧用,練習朗讀。
【第6句】:這樣焙出的茶才是上等的好茶。
四.學習課文第6節:品茶
【第1句】:自讀課文,邊讀邊想:怎樣才叫品茶?
【第2句】:交流并板書:色香味形
【第3句】:分組品茶。
【第4句】:品嘗也是一門藝術,好茶碧螺春連外國人也稱贊。
板書設計:
采茶美麗動人
【第14句】:碧螺春焙茶揉、搓、捺、抓
品茶色、香、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