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牛軋糖美食說說聚集三篇
吃貨做美食五年級作文
有一個“吃貨”,她不但愛吃美食,還愛做美食。她會做的美食多啦:奶茶、三明治、牛軋糖、水果沙拉、素食餃……
這天,“吃貨”去爸爸單位食堂吃飯,她吃了一個南瓜餅。哇!真好吃!“吃貨”趕緊去問師傅怎么做。馬上跑到超市采購食材,回家,開工!
“吃貨”拿出南瓜削皮切塊,放到蒸鍋蒸熟后濾水。可是師傅說啦,南瓜要冷了才可以放糯米粉。才蒸熟的南瓜怎么會這么容易冷呢?“吃貨”只能等待,等了十幾分鐘,南瓜還沒冷。看來,“吃貨”得想想辦法啦!于是,她拿小風扇來吹,邊吹邊用勺子攪,過了好久,南瓜還是不太冷。“吃貨”只能把南瓜放冰箱,又過了幾分鐘,蒸熟的南瓜終于變冷啦!
“吃貨”將糯米粉倒進南瓜中,用力的揉,手上粘吧粘吧的。可只要還沾手就必須再倒糯米粉,揉啊揉,手都揉酸啦!終于南瓜面團做好了!
“吃貨”開始做南瓜餅。她把一小團面搓成球,用手壓扁,餅上用燕麥片擺了一個笑臉。還把橡皮泥工具燙了一下,用來雕刻南瓜餅上的'花。當然“吃貨”還設計了一個“幸運大獎”——在面團中間包了許多燕麥片,看誰能吃到。“吃貨”做了滿滿一桌子,有蝴蝶形、愛心形、圓形、方形……
媽媽過來拍照準備發微信到朋友圈,可是被她做的便便形南瓜餅嚇跑啦:“哎呀,真惡心!”“吃貨”哈哈大笑。爸爸發了“吃貨”做南瓜餅的視頻到大家庭微信群,姑姑們在群中吵著要吃南瓜餅。爸爸趕緊準備油鍋炸,好香呀!帶到了奶奶家,大家都搶著吃。邊吃邊夸:“好吃!真是個細細能干婆!”第一次做南瓜餅,成功!“吃貨”心里樂開了花!
大家猜猜這個會做美食的“吃貨”是誰呢?哈哈!她就是我——劉彥辰。想吃美食嗎?歡迎到我家!
吃貨眼中的中國美食記敘文
在這個平淡無奇的星期五下午,距離放學的時間還有四十多分鐘,同學們正在為放學做準備時。這時,一位熟悉的身影走進了我們的班級。咦!這不是藍越藍的媽媽嗎?接人的時間還沒到,她怎么這么早就來了?
當我們全班用疑惑的眼光望向藍越藍媽媽時,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著她在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后,就揭曉了今天到來的目的。原來,今天藍媽媽要為我們大家帶來一節精彩的家長課堂---“中國美食”。一聽到這個消息,同學們既激動又好奇,激動的是,第一次看到家長進課堂給我們上課,這跟平時的課堂可是截然不同的,好奇的是,今天藍媽媽到底會為我們大家帶來怎樣的驚喜呢?好期待哦!
首先,藍越藍媽媽給我們介紹了她自己,平時的她除了工作就是愛吃各種美食,她自稱自己就是名副其實的“吃貨”,聽到她這么一說,我不禁會心地笑了,別看我年紀小,其實平時的我也很愛美食,也是“吃貨”家族中的一員哦!我經常在與父母一起游山玩水的時候,品嘗當地美食,一飽口福。在這堂課上,我充分展示了我平時積累的`關于“吃”的經驗,只要是藍媽媽在課堂上提出的關于美食的相關問題,我基本都能說上兩句,甚至連自稱是我們班超級吃貨的金政宏都沒有我回答的問題多哦。
通過藍媽媽的課堂,我了解到“吃貨”眼中的中國是如此的奇妙、有趣。比如:臺北在“吃貨”眼中就是鴛鴦火鍋,臺南在“吃貨”眼中就是“炒鱔魚”,香港在“吃貨”的眼中就是“叉燒包”……。除此之外,我還了解到中國的“八大菜系”:川菜、粵菜、蘇菜、浙菜、徽菜、湘菜、閩菜,每個菜系都有自己的特點。其中,我最喜歡的菜系當然是浙菜,因為浙菜的特點是鮮嫩柔滑、香醇綿糯、清爽不膩。浙菜的代表菜有:龍井蝦仁、西湖醋魚、叫花雞。都是我的最愛哦,一想起來我就直流口水。
學習了這么多,我真希望自己將來能夠走遍全國,吃遍全國。
我眼中的中國美食作文
中國美食歷史源遠流長,其中更是包含了華夏民族對美食的熱愛。魯、川、粵、閩、蘇、浙、湘、徽菜系為中國的“八大菜系”,川菜的辛辣.粵菜的淡中求美……都是我的最愛。
一個名叫《舌尖上的中國》的記錄片激起了我對中國美食的興趣。每天只要有時間,我就會打開電視看《舌尖上的中國》,它就像我的老師一樣,我每天如饑似渴的向他學習著。直到后來我才明白要真真正正的認識美食,只有你親身去體驗,去感受,你才能了解美食的真正意義。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與行路讓我認識了美食。
最近我在學校里找到了一本科普類書籍,《十萬個為什么》下,其中講述了各種名菜、小吃、酒水、調味料等的來歷。我最為喜愛的故事是:南通甜炒面的來歷。故事是一位官員來到南通審查當地的情況,但是走到半路遇到強盜,搶光了他所有的東西。他來到一位地主的家里請求住宿一晚,但地主看他不順眼,就對手下說:“把剩下的面條和豬飼料抄一遍,打發給這個乞丐。”但那個廚師不忍心,就在里面加了花生和白糖拿給那位官員,但官員吃起來味道非常好,官員問這道菜是怎么做的,那個廚師一五一十的說了。官員回家吩咐廚師把這道菜做出來,味道絕佳。之后他們把配方傳了出去,這就是南通甜炒面的來歷。這個故事就像這道菜的味道一樣,其中包含了那位廚師的仁慈。
我渴望有一個機會,能去歷史悠久的西安。為了我能了解歷史的宏偉,爸爸媽媽帶我去了西安(因為兵馬傭就在那里。)這個歷史悠久的城市,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這才是我最重視的)。西安的名菜不多,但是形形色色的小吃可以說是一絕。說到小吃,西安的大麥市街回民風味小吃街人來人往,大多數都是來一品西安的美食文化的。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你走在這條街上,可以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
能用高級食材做出好菜的廚師不算是高手,但用普通的食材做出好菜的廚師才是高手,肉夾饃就是一個例子,一張普通的'面餅再配上一些鹵羊肉,就變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又受人喜愛肉夾饃,雖然肉夾饃選材普通,但是它物美價廉,鹵味醇香肥而不膩,深受人們的喜愛。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管什么樣的美食它的背后總有一個故事,領略它的美意就品其中的滋味吧。
去年我去了瀘州的古藺縣,那里產著名的郎酒,因為它的名氣,我也斗膽品嘗了一小杯。聞起來很香,味道有些辣,咽下后香氣返回口中,唇齒留香。席里還聽到關于郎酒的故事:從前有一位青年很愛一位姑娘,但是丈母娘要求彩禮是一百壇酒,于是青年自己動手辛苦釀制了一百壇酒,娶了姑娘,以后釀酒為生。他為人很善良,釀出的酒深受人們歡迎,時間久了人們就稱那個青年釀出酒的叫“郎酒”。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認識美食,品嘗美食,讓我從中受益不淺,食物不分貴賤,食材也可以是普通的,只要制作的人用心就可以做出一份美食,它不僅僅是口感上的滿足,它可能更是一個故事、一份情感、一種文化。
記憶是天空的眼記敘文
一望無際的藍。藍藍的,沒有絲毫雜質。
那個夏天像勢必融化掉什么,整個馬路在視線里蒸騰扭曲,而忘在飯桌上的蛋糕緩緩塌下一條黏稠的奶油線。
那一年,我來到這所學校。
人是健忘的,過去了就過去了,可卻總是會有那么些許片段,怎么也忘卻不了。那幾天,天空像是一貧如洗,太陽也早早地從被子里爬了出來,直到現在回過頭想想,怕是它故意的吧。軍訓——完完全全是“黑暗”的代名詞,天氣——完完全全是“黑暗”的爪牙。成群成群的人就這么站在偌大的操場上,頂著烈日,想著從前的美好日子,眼淚總是不適宜的流下。所幸,天公即不作美,人事卻要幫忙。每每聽見解散的一聲令下,操場上的那棵孤零零老樹便順理成章得成了我的“歸宿”……
以往爸爸要幫忙洗衣服,媽媽要幫忙蓋被子,婆婆要幫忙理床單……如今,一切一切的任務都落到了自己身上,任誰都會心有不甘。眼淚漸漸成了校園生活的代名詞。
再后來,教室從這棟搬到了那棟,從二樓到了一樓。老師在視線里由漸漸熟悉到突然陌生,由陌生又漸漸變為熟悉。時光如同沙漏里的沙,縷縷傾流而下,不知不覺中,三年已過。心中,仿佛有一幅電子地圖,這里是操場,這里是花園,那里是餐廳,那里是教室,整個空間,收放自如。腦海中,軍訓生活已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這三年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漫步其中,突然醒悟,我在這里笑過,我在這里失望過,我在這里大吵大鬧過……操場上的那棵樹,卻總是默默地靜立著,猶如一位老者,默默注視著世事變遷。
靜下來想想,白駒過隙,也不過如此。
操場上的人群已散,方才由各種聲音凝聚的喧嘩已經徹底遠去,世界是個白茫茫的空殼,在我想象的某個次元,被一根拋物線投向了遠方。然后是跟在它之后被扯走的長線,好像將一幅巨大的抽絲畫還原那樣。從初入校園時的懵懂、對生活的向往、對新世界的好奇、對未來的憧憬、對同學的陌生到對從前的回憶,對校園生活的品味,對即將越過的世界的想象,對朋友的熟悉,還有——一種異樣的情緒繚繞在心頭。
過去的'所有的,明白的不明白的,衰弱的幼稚的,茫然地追切的,真實的獨一無二的,可笑的漆白的,越過邊界的,迷路的休息的……似乎三年的時光,會在短短幾天里,壓縮、完結。
藍天,他總是那么藍,藍得美好,藍得令人無法割舍忘卻。
——好像那個夏日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