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艾糍外貌的句子合集5篇
描寫青團的400字作文
清明節時,家家都會準備好佐料做青團,這星期星期六,我家也要做青團。
媽媽連夜準備佐料,為了明天早點有青團吃。上午,我一進廚房,看見桌了上有一個巨大的.粉團,旁邊還有很多的餡料。只見媽媽站在桌前,用手抓起一小團的小粉團,把小粉團揉成圓形,用大拇指在小粉團中心壓出一個洞,接著把洞變大,又把粉團捏的薄一些,用勺子把餡舀進小粉團中,最后把口“補”好。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我看媽媽很熟練,心想:媽媽都會了,我還怕不會。一股好奇心涌出心頭,自己也想動手試一試。說干就干,我也學著媽媽的方法,抓出一把粉團,揉成小圓球,用手壓出一個洞……但我做的青團并不很好,再把團捏薄的步驟中,小團破了一個洞,露了餡,失敗了。我浪費了一些材料,不行,我得再試一次,我再次試了一次,還是失敗了。也浪費了一些佐料。進過兩次的失敗,我清楚的知道,不能再浪費佐料了。心想:這還不簡單,做得小一點不就好了。
我就把青團做的比媽媽做的小四分之一。除了把口補的不好以外,我以為這一僅是完美無缺了,可是等媽媽把我親手做做青團燒熟以后,我咬了一口,竟沒有咬到餡,我再咬了一口,算是要到了餡。原來是皮太厚了我知道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對待!
青團小學作文650字
在人間的十月天里,和風細雨里,雨蒙蒙的清明如約而至,在這個飽含思念的日子里,你吃青團了嗎?
青團俗稱“青圓子”,因為這上等美味也唯有清明節前后才有,所以青團又叫“清明稞”。
我對兒時清明節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外婆把做好的青團拿給我,對著我說:"囡囡,吃幾個青圓子,只有吃了這青圓子啊,才真正算進入春天。"
把從野地里采摘的艾草細細切碎,用葛布濾出青綠的草汁來,與上篩得均勻的糯米粉一起揉成艾草面皮,然后把先前做好的餡料用清甜軟糯的面皮包裹起來----青團的餡料最常見的有鴨蛋肉松和紅豆餡。
餡料與面皮不斷融合,形成了不同口味的青團以及對同一個春天的期待。把揉好的青團往蒸籠上一放,待揭鍋之時,那撲面而來的味道似吹過樹梢的春風,似解凍澄澈的溪水,似一院子的花香,舒服、甘甜、芬芳。咬上一口碧綠綠的青團,軟糯糯的口感同紅豆的香在口中久久不散,味蕾回味的片刻,是春天的味道。
時間從指縫中溜過,一眨眼,便已是七年之后。算起來,我離開外婆的日子又悄悄多了一年。當夜深人靜之時,偶爾想起那時已背上行囊的我,和看著我遠去背影的'外婆。越行越遠之時,身后似有聲音傳來,依稀聽見一句:“清明節記得吃青團子......”
聲音越來越小,如牧童的笛聲終歸在這遼闊的大地消失于夕陽落日之下。我回頭,發現她已不在。
又逢清明,從街上買來青團,咬一口,還是春天的味道,將滿滿的思念都藏于這青團的柔軟之中,讓我想哭。
是青團讓我學會珍惜身邊的一切,給予我對生活永不失落的勇氣。愿你,也可以在每一年的清明節,吃到那飽含思念的青團。
外婆的青團-700字
新年一到,農村的家家戶戶都會蒸饅頭、蒸團子,而我最喜歡吃外婆做的青團了,好像只有有了外婆的青團,才像過年的樣子,。
青團可不是一般的團子,而是用多種植物的汁液均勻的揉在米粉團兒里,這可是個費力活兒,團子吃起來勁不勁道,好不好吃,全在這一部,看外婆累的滿頭大汗,我也去幫忙了。下面一個步驟就是加餡兒心了,這是我們自家做的豆沙,比外面的要好多了。我學著外婆的樣子從米粉團中揪出一小塊,用雙手搓成一個圓溜溜的球,再用大拇指壓在圓球中心,放在手掌上不停地轉動,做成一個小碗的形狀,再用勺子舀了一小勺豆沙進去,接著再把小碗的口子慢慢收攏。一個可愛的、小巧玲瓏團子就做好了,一個個青團活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又似一只只溫順的小貓;如同一塊塊光滑的翠玉,好像每一個青團都有一個自己的.模樣,各不相同。
做好了的團子被外婆小心翼翼地放進蒸籠里,而且每個青團下都墊著一片葉子,我好奇地問外婆:“這是什么葉子啊?它墊在下面又有什么用呢?”但是,外婆并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而是說蒸好后再說。
經過了約摸半個小時的“煎熬”,青團終于蒸好了。我也顧不得剛才提的問題了,迫不及待地打開蒸籠,頓時,一股香氣撲面而來,我咬了一口,米粉團很勁道,不黏牙;豆沙餡兒心細軟香甜,伴著一股特殊而又熟悉的香氣,吃完了5個團子。經過一番細細品味后,我這才想起了我剛才提的那一個問題,便問外婆,她答道:“這個粽葉,墊在團子底下既可以讓團子不粘蒸籠,又可以是團子有粽葉的清香,不是兩全其美嗎?”“哦——怪不得我聞到我熟悉的粽子的香味。”我恍然大悟。
鄉韻悠悠,年味濃濃,過年真熱鬧!
青團飄香作文800字
【第1篇】
清明節有許多習俗,平時一到清明節,爸爸媽媽都會到商店里去買現成的青團,一個個青團圓圓胖胖的,惹人喜愛,下午,老師帶我們親手做青團,親自感受清明節的習俗。
前一天晚上,我和媽媽買了幾根黃瓜,把它們一起放在榨汁機里,那嫩嫩的黃瓜被榨汁機慢慢地”吞”了下去。
今天我們組帶來了五花八門的原料,你瞧,王棗棗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餡兒,張澤龍帶來了碧綠的青汁,尹株文帶來了做得過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大家一邊忙著擺放用具,一邊交頭接耳地交談著該怎樣做,一個個興奮不已。
開始和面粉了,老師向盆里倒了點水,然后把面粉倒進了里面,還請了幾位和面高手—-幾位同學的媽媽,奶奶來和面。陳冠宇的媽媽拉起袖管兒,把自己纖細的手放進了面粉中,頓時,面粉象散了隊的隊員各向自己的外面逃去,阿姨用手來回搓著,面團象一個個孩子乖乖就范,任憑她的揉搓,隨著搓的節拍上下翻飛,老師把青汁倒入面團中,不一會兒,面團娃娃就換上了節日的盛裝,一身碧綠的燕尾服加上胖胖的身體,更顯得可愛。
老師把面團一點一點地分給我們,說了做時的注意點,不一會兒老師就開始宣布做了。我先請教了陳冠宇的媽媽,然后拿起一些面粉,搓成”小圓子”再把中間部分捏凹下去,我學著老師的樣子把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放在圓的底部,把左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圓的頂部,用力捏凹下去,一下子,面團被捏變了形,我拿起一點芝麻放進了里面,小心翼翼地包了起來,可是這調皮的芝麻一下子從里面逃了出來,呀,這下子青團了”大花臉”,外面一黑一白,可真有創意!我不灰心,繼續搓著,我把捏好的青團往芝麻里一放,頓時,青團一身黑,成了”黑團”,我一邊看一邊笑,把它放進了盆里,…。。我環顧四周,只見旁邊的同學都做的熱火朝天,有的同學高興得手舞足蹈,有的同學老是做不起來,愁眉苦臉,還有的同學跑前跑后,著急得直跺腳……看著青團被送進食堂,我心里癢癢的,非常想吃。
在等的這段時間里,我心里萬分焦急,想著想著,我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著青團的美味。
過了一會兒,青團上來了,我口水直流三千尺,趕忙咬了一口,滾燙的青團在我的舌尖上上下翻飛,再咬一口,美味的芝麻一口流入我的嘴,哇,真是好吃呀!
通過這次活動,既讓我們增強了動手能力,又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清明的習俗,真是一舉多得啊!
【第2篇】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在這個清明節里,我們四年級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清明時節、青團飄香。
下午一點鐘到了,我們班同學迫不及待地將教室里的桌子以四個為一份,搬到了一起。我們組八個人小心翼翼地把各自帶來的材料放在桌上。我們組同學帶來的材料可真不少:有一次性手套,有一次性圍裙,有塑料盆,還有芝麻和豆沙餡兒。
一些和面的高手---請來的家長,陸陸續續地走進了教室。只見他們麻利地把面粉、生粉和青團汁放在起,使勁和了起來。不一會兒,面團和好了。隨著老師把注意點簡單地說了一下后,同學們就有條不紊地做了起來。
開始做青團了,我先從青團上用力扯下一小塊,把它輕輕揉成圓形,再把它使勁壓成扁圓,仔細地把一小勺芝麻倒在了上面。可是,剛倒上去的芝麻卻一骨碌從上面滑落下來。我想:只要把面團的四周做成凸起來的樣子,餡兒就不會滑落下來了。說干就干,我急忙把面團四周捏成凸起來的樣子。果然,芝麻滑不下來了。接著我輕輕地把面團四周凸起來的部分往上捏,搓成圓形,這樣,我做的第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最后,我用同樣的方法又做了許多大小各不樣的青團。班上同學們做青團的場面好不熱鬧,同學們有的在使勁壓面團,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往面團里增餡兒,有的在用力搓面團,還有的同學在捏面團……場面熱鬧非凡。第一課下課了,我們把做好的青團放在托盤里。瞧!我們做的青團的樣子可真不少,有北極熊,有火腿腸,有水槍,還有火箭……隨著我們嘖嘖的贊嘆聲,老師和家長開始頒獎了,我們組得到了心靈手巧獎。
老師讓幾個同學把托盤送到食堂里去煮。我們在教師里等待著,在這四十分鐘里,我們班同學個個急的象熱鍋上的螞蟻,有的同學急的上蹦下跳,有的同學急的坐立不安,還有的同學甚至把沒用完的餡兒放在嘴里了。突然,聽見“砰”地一聲,門被人打開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去搶青團。我拿了兩個青團去送給英語老師,又拿了一個自己吃,這青團香噴噴,熱乎乎地,在甜味中還包含著蔬菜的清香,真是美味極了。
通過了這次親手做、吃青團的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古往今來人們對清明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