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分床分房睡的的說說集合五篇

文心雕龍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夫妻分床分房睡的的說說集合五篇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1

讀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叫做“求學的懸梁歲月”的文章,感觸很深。說的是前世界乒壇冠軍鄧亞萍苦心求學直至讀到劍橋博士的艱辛歷程。身材矮小的鄧亞萍剛開始喜歡上打乒乓球時,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親堅持對他說,你很優秀,真的,后來靠吃方便面矜持集訓的 她最終靠堅韌的毅力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同樣,退役的她在只認識26個英文字母的情況下靠著頑強的毅力在清華大學讀完了英語本科專業,后又到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再到后來就讀英國劍橋讀博士,從對英語一竅不通,到與外國教授用英語熟練交流,從開始的迷茫到后來的挑戰,每一步都是那么艱難。

鄧亞萍學業上的成功于打乒乓球的輝煌,其實并非得益于她先天具備多大的天賦。恰想反,在條件對她很不利的情況下,靠內心那對強大的翅膀——毅力去支撐,靠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在人生道路上為自己和他人樹立了一座座豐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生有涯,知識無涯,不懈追求,走出人生理想之路。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2

讀完這三期《家庭教育》對我的感受頗深。尤其讀完這篇《溺愛》滋生了《啃老族》這篇文章,使我聯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聯想到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教育觀念。每個父母心中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方面都非常優秀,掌握更多的知識,去更高的學府深造來適應這個日趨發展的社會。所以一些家長在這一方面做的比較偏激,以為自己的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在家幫助孩子打點一切,養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不懂得體諒大人的艱辛以自己為中心。認為這樣做理所當然,日久天長滋養了孩子的惰性和對家長的過分依賴,缺乏獨立思考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

當今社會還存在一種現象。有些孩子在學習上只要有成績,家長就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其他方面也順理成章同樣優秀,而忽略了對孩子適應社會的基礎和認知能力。到社會后很難適應難以獨立生活。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3

今天讀了《家庭教育》上的一篇文章《家長要學會與孩子一起學習》,里面有許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鑒和學習。

其中有一條說到:家長要學會寬容,敢于放棄“完美”。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功利思想驅動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常常是情不自禁的追求“完美”。這種完美主義在于其他孩子攀比的過程中,難免對不同層次的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孩子得到的只是父母的嘮叨、不滿、抱怨、指責,長期這樣,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斷的遭到打擊,從而產生了厭煩感。

聰明的家長都是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密切與孩子接觸,從深切智慧的愛出發,用“賞識”的眼光代替“挑剔”的眼光;用熱情贊美代替諷刺、挖苦,寬容孩子的缺點和過失,認為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是與生俱來、與生相伴的。于是,家長就會發現和挖掘孩子的優點,用有點去點燃孩子的自信,用自信去點燃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4

讀了陳鶴琴的《家庭教育》一書后,深知“怎樣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門需要用熱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積起來的學問。書中對于小孩的生活教育從醒到睡,從笑到哭,從吃到睡,從健康到生病,從待人到接物,從游戲到學習等,種種問題都深入淺出的進行了講解,使我受益匪淺。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對于我們家長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和復雜的問題。俗話說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它和學校教育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聰明,活潑,大方,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等。但是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也不聽別人的勸告。而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么好處。“小孩子實在難養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難養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難教得很”,在《家庭教育》中,作者提供了諸多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則是一門更深的學問。

書中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孩子的觀察力和學習能力有時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經意間我們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得另外一套,這樣她就會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你問:“為什么爸爸可以這樣、媽媽可以那樣?,我不可以呢?”

她的是非觀會混淆,對你以后的話也會將信將疑、不會那么采納聽從的。所以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很重要,但以身作則說來簡單,實施起來卻著實不易,我們自己應在從生活習慣、待人接物方面改掉不良習慣,更稱職地為人父母。

自私似乎是現在小孩子的通病,在家里她愛吃的東西最好只給她一人留著別人是不能碰的,喜歡的玩具也不肯給別人玩,而且有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壞習慣。所以書中提到教育兒童要教他們掃除自私自利心理,對于食物不要爭多嫌少,對于玩具不要強奪霸占,需善事曉喻,教兒童推己及人,引導他們設身處地的思想,養成大氣無私的習慣,認識到分享比獨占更快樂。

書中的核心觀點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認識和尊重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倡導“游戲式教育法”。作者認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以游戲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應遵循這一規律,“游戲就是學習,學習就是游戲”。例如作者提出應該給孩子塑泥的機會,小孩子玩污泥,雖有時會污及身上的衣服,卻可以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對照今天很多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就大大縮減了玩耍和游戲的時間和機會,怎不令人感慨!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5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教育學者、教育碩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記,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本書采用案例寫作的方式,呈現了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軌跡,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諸多教育智慧,里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訴媽媽需要注意的問題,遇到孩子的各種問題怎么處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你越講什么,他越不聽什么,這時候不應該指責他、批評他,而是想辦法和他成為“朋友”,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再擇機出手。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為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6

愛孩子是天性,是與身俱來的,是連母雞都會的事。但是教養好孩子卻是需要足夠的耐心,淵博的知識與不斷進取的心。

《家庭教育》這本書不但是我們家長的好幫手,里面所講的故事,連孩子都非常喜歡閱讀。每次,讀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時,我會及時與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讓她體驗故事情節的同時也可以得到重要的實例教育。

我非常感謝《家庭教育》這份家長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優秀的母親靠攏;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如何配合老師的工作,做好互動;如何使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更和諧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義務教育,它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這份刊物將成為我的良師益友。這本書就象一盞指路明燈,為我們做家長的指引了一條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從此幫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長有了明確的方向,再也不走彎路,走錯路。我們愛這本書,從中我們學到了外國、中國的一些名人、古人、現代的一些好家長怎么樣教育孩子的范例。

其中也有許多反面的教材,對我們也是一種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們教育孩子的態度粗暴,孩子犯了錯誤不是打,便是罵,結果孩子是越打越不聽你的話,經常和你講“道理”認為是他做的對,和你唱對臺戲,形成對立面。后來我們學習了這本書中的好多文章,怎樣對待犯了錯誤的孩子,使我們明確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方法,應耐心說服教育,還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后,我們要不斷遵循《家庭教育》一書的道德行為準則,在平時要從“言行舉止”、“待人處事”、“文明禮貌”、“寬厚待人”、“勤儉節約”、“積極向上”等方面做好帶頭人,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師,使孩子健康向上。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7

在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總是好的,不好的孩子總是不好的,至于為什么好為什么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并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開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壓力,所以要培養教育好孩子,就先得從自身做起。

現代的許多年輕父母十分自私,打著給孩子創造富裕生活條件的幌子,擺著疲于奔命的姿態,好像是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但其實卻很少舍得多為孩子花一點心思。孩子是人不是動物,動物尚且需要關愛更何況是孩子。

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有責任關心他愛護他。現在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不在父母身邊長大,而是由老人們代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時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倒不是說長輩們不關愛他們,但是此愛非彼愛。

慚愧地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時也抱怨也覺得很累,看著別人在瀟灑的享受生活,我過著圍著家庭轉的日子,而且還總是有個小尾巴跟在身邊。現在想來,幸好由于種種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帶孩子,如若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邊放手不管,將來我一定會后悔的。以前孩子都因為讓老人帶慣的不聽話,脾氣太犟了,還好現在孩子還小,改正還不晚。千萬別小看孩子,別以為他小小的,貌似什么都不懂,其實他心里都明白,只是說不出來而已。

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也非常羨慕作者能培養出這么優秀的孩子。書中談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有想過,但是沒有那么透徹。讀完這本書可以說給我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也是對我這個不太稱職的媽媽啟蒙教育了一翻。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從個體教育而言,沒有標準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適自己孩子特質的教育方式。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相信我們做父母的只要選對了正確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關心教育孩子,那么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是最出色的。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8

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拜讀了趙忠心老師經過多年研究所寫的《家庭教育學》,其中借鑒了許多中外家庭教育的理論以及家庭教育子女的經驗。讀完這本書,我深有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時常覺得幼兒越來越難管理,教育孩子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常常視孩子為家中的小太陽,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長時間如此容易使孩子養成嬌生慣養的不良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以后的人際交往,以及不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在大多數家庭里,隔輩親的現象是非常嚴重的,孩子提出的要求,爺爺奶奶都會盡量的去滿足,而實際上,應該給孩子講道理幼教,告訴孩子什么可以去做,什么不能做,如果孩子執意的要求,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在我接觸的很多家長,幾乎都是著重關心孩子的認知水平、技能掌握,缺乏對孩子習慣的`培養,從而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不利于在今后社會上的發展。

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夠完成自己目標或是愿望,過高的期望無疑是增加了孩子的壓力以負擔,當孩子面對挫折使,會逐漸失去對自己的信心與認可,甚至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隨著現在的培訓班、學習班的增多,家長們在不考慮孩子是否有興趣,就替孩子報名參加,并把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的滿滿當當的,使孩子整天面對著大量的作業以及學習壓力,從而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與童年的歡樂,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作為父母要正確對待兒童的教育,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并積極引導學習發展,使孩子擁有一個充滿歡樂的童年。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不僅要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同時也要關心孩子的精神生活,培養孩子的品德素質,提高孩子的自主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實際生活中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知識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其素質教育的發展,良好的品德素質對孩子在社會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可見,家庭對孩子素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加強對培養孩子自主能力的意識,鍛煉孩子的自主行為能力,例如,學會自己掃地、自己擦桌子等家務活動,來促進孩子自主能力的發展,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完成的不好而批評或阻止,避免影響到孩子的積極性與自主意識。

《家庭教育學》這本書就要求我們重視對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及家庭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大的意義。作為父母,要關心孩子的全面發展,加強對孩子精神教育的意識,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幼兒教育,自覺承擔對孩子教育的責任,使孩子成為高素質、高品德、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9

今天,我的女兒已經成為一名中學生了,走入了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于由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期,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及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因此,這一階段的我們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對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響,而且對提高整個社會素質也有一定的影響。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沒有什么經驗可談,只是想把自己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說出來,目的于與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此我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談談幾點自己的粗淺認識。既然做好中學生家庭教育是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家長們要怎么做才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呢?

第一,重視孩子的“健康”。

這里的“健康”不僅指身體的健康,更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養從自己的行為習慣做起,克服煩躁心里和怕苦畏難心理,糾正粗心大意的習慣;生活中按時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亂花錢,不亂拋亂扔,不以自我為中心,要經得起批評與挫折。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第二,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在家里我一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有相對獨立的、安靜的學習場所。以平常心對待孩子,與孩子交朋友,讓孩子感到親情,驅除壓力感,有話樂意向你說,有苦愿意向你訴;二是采取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方法。多一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多一些溝通。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少指責。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貪玩是天性,我們大人也一樣,一天工作累下來你也想休息休息,和朋友們打打牌,聊聊天……所以,對于孩子的貪玩不能一味指責,而是要鼓勵他快些把手頭的學習做完了再去玩。

不定時的檢查作業,抽查功課讓孩子知道我們在時刻的關注著他。家長在有些時候還是要做出犧牲的,陪著孩子看看書、看看電視,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懷和愛意,我相信“有失必有得”,你會發現孩子的心和你近了,孩子也變得懂事了,你還會發現自己所付出的是值得的。以前,兒子不愛和我交流,有事不主動說,問起來他也不知道,不做生活的有心人。問得多了,他也慢慢注意觀察了,學會思考了。現在學校發生什么事,他都主動跟我講。

三是培養健全的人格,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如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我建議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參加讓他們有強烈的團隊協作精神。因為只有在活動中孩子們才能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和自己真正的快樂!

第三,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交流的,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了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么這種努力一定有收益。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

我常對孩子講“我們不求無怨無悔,但求問心無愧”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求踏實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第四,積極配合老師和學校。

老師是孩子的知識傳授者,道路指引人,做為家長一定要積極配合老師,配合學校做好工作。老師也不是圣人,和我們家長一樣無法做到完美無缺,而且老師都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試想,在家里只有一個孩子,我們經常都感到很累人,很難教育,一個班也有幾十個孩子,其責任之大,難度之大應該是可以想象的。我們家長只有與學校積極配合,才能與學校形成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大合力,才能讓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第五,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愿。在當今這個以升學率來衡量教育成果的時代,家庭教育的實質往往被學業成績所掩蓋。大多數家長只關心中學生的分數,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導中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我,從而走向成功。

其實,對于每個學生來說,并不都是學習成績好、考試分數高,就一定能體驗到成功。是體驗到成功,還是體驗到失敗,還取決于學生對考試成績的態度。因此,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只要平時上課用心聽講,學習認真、努力,無論最后考試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進步了,就都應該感到滿意。因為,進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種成功。

第六,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通過親近自然、接觸社會,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鍛煉了身體,錘煉出了堅強的性格,培養了對大自然、對人類的博愛之心;他漸漸懂得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真切地認識到自然與生命的價值,感受到人生的奧秘,開始了對理想的追求。

當然,作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不是找一本教育方面的書來看看就是學習來,學習是與時俱進,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她的想法會變,教育的理念要求會變,時代的要求也會變。

看著孩子一天天的變化,作為家長,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她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各位老師的諄諄教誨,離不開同學們的無私幫助,也離不開家長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們的陪伴,有老師的科學指導,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她將會是我們的驕傲!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10

現在,我已經由初為人父之時的惶恐,變成了現在的頗有信心,這主要就是讀了《家庭教育》這本書。說實話,知道自己要做爸爸時,是既驚喜又惶恐,喜的是自己升級了,人生變得完整了;恐的是意識到頭頂的責任之重,而自己還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盡管之前讀了盧梭的《愛彌爾》,但這本還是相對理論化,可取的只是他的理念,自然教育法,順從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快樂自由的成長。

后來也買了許多其他的育兒著作,但都看不下去。偶然的機會,在一期的《中華讀書報》上看到了陳鶴琴的《家庭教育》再版的消息,抱著讀讀看的想法買了一本。沒想到,竟然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欣喜若狂,愛不釋手,里面珍藏了數不盡的珍寶。陳鶴琴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的杰出的幼兒教育專家,號稱“幼教之父”。我覺得這是名副其實的稱號。他對自己的第一個孩子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觀察,分類記錄了孩子的所有表現,寫出了這部杰出的幼教著作。一百多條教育原則,每一條原則都有實例支撐,正面的,反面的,自己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還有原因分析,實踐建議,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內容全面而具體,有衛生習慣,飲食習慣,學習習慣,游戲方法,品質養成,如何不讓他哭等等。

我認認真真地,一字不落的讀完了全書,做了大量的摘抄,而且讓我媽媽讀了一遍,也經常對老婆講解,以取得家庭教育原則的一致。最重要的是,學以致用,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逐步地貫徹了書中的教育原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書中講,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少則三天,多則七天。以前,我家寶寶跟我們睡的,書中講,要養成小孩子獨立的習慣,有條件的,分房睡,無條件的,分床睡。我開始讓他自己睡,第一天,挺順利,第二天,他想爬到我們大床上,爬上來一次,我把他往小床上放一次。第三天,他就很樂意睡小床了。現在是,每天在大床上吃好奶之后,主動地爬到小床上睡去了。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

每個爸爸媽媽其實都有自己的育兒經驗,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只要善于總結,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育兒水平,下面給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歡迎借鑒!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1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現代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1936年7月在英國牛津召開第五次國際蒙臺梭利會議之際出版的。

在這本書中,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發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秘密的最生動的著作。

在“節奏”一節里,蒙臺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我行為的外在目的,并根據自我的想法來確定采用何種方法。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引導他運用最直接的方法,在盡可能短的時刻內到達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發奮做某些似乎沒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自我一瞬間就能夠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這時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忙這個兒童。這是正因成人不明白兒童在活動中需要運用他的手,不把手的戶外看成是兒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現,就可能成為兒童工作的障礙。

無論是做為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正因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務必使自我的內心作好準備。務必系統地研究自我,以便發現自我身上某些具體的缺點。而不好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童錯誤的行為。教師首先要清除自我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明白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2

很多年沒有以這種方式寫一篇文章了,當兒子把作業拿到我面前要求我買這本書時,心里有一些期待:是不是兒子想要和我表達什么?是不是我和兒子這幾年的斗志斗勇可以在這里面找到答案和方法?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書的封面的圖片很溫暖,孩子和媽媽很溫馨,帶著幸福和期待一口氣看完了整本書,有幾章的內容是我目前急需找的答案,真是讓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學習!

交流密碼;看完這一章,覺得自己以前和兒子的溝通的障礙太多了,想想平時對兒子用的威逼、利誘、批評 …… 真是覺得很愧疚!導致孩子現在和我的溝通越來越遙遠,孩子每次想和我談話的時候,本來很高興的一個話題,我總是能談到他學習上面去,最后的結局就是以吵架無疾而終!書中看見有個父親如何讓正在怒氣沖沖的兒子消氣的對話,我不僅想起7月十號的時候,我和兒子約定等他休息帶他去看電影的,他自己在醫院看完牙齒在電影院等著我,我告訴他很快會到,可早上我事太多、路上又堵車,當我到達的時候已經遲到電影開始十幾分鐘。當兒子看見我時特別生氣說,”不看了!“怒氣沖沖,我給解釋了,他還是生氣,我沒忍住也給他大聲嚷嚷,孩子含著眼淚一個人走了。很簡單的一個問題看了交流密碼,我真后悔自己怎么沒早看,其實只需要一個真心的道歉和談到孩子當時的感受,他就能接受!

語言力量;”稱贊對孩子有用嗎“?這句話在這兩年里我真感覺沒用了,不管是語言還是物質,我對孩子下了個定義:”現在孩子怎么都沒欲望了呢“?其實不是,是我平時的稱贊都是用的一些令人不滿意的不快樂的稱贊語!當孩子有一些問題時,都是我在對他說,甚至是希望他立馬就能給些我想要的反應!可看完這章才發現都是錯的,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應該給的是指導而不是批評教育!我平時和孩子交流時,從來沒有想我在說話時,自己的心情和孩子的心情!甚至是在自己很憤怒的情況下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語!當孩子生氣是我會把他當時的”事情“強調,而不是考慮他的心情,尊重他,關愛他!以后我一定會好好用心呵護我和孩子的感情!

在書中講到孩子的責任感、紀律、積極教育、妒忌、孩子的一切行為,我都很感動,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在很認真負責的養育我的.孩子,直到我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養育的目標是什么?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正派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能承擔責任、關心他人的人!學會跟孩子談話時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對他們造成傷害,不削弱孩子的自信,讓他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有信心!理解孩子的觀點,幫助他們專注于解決麻煩!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解決我之前的期待,給了我答案!做個快樂健康的父母和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和兒子的相處能像書中的封面圖片的母女一樣溫馨和諧!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3

《親愛的加百利》是挪威作家哈芬丹。費昂的作品。作者以一封長信的形式,描述了他與患孤獨癥的兒子加百利一起共同成長的種種困難與快樂,作者用飽蘸真情的筆墨,記述了一個父親對這個不同尋常的兒子的愛,用節制、有分寸又恰到好處的喃喃自語,記下了孩子點點滴滴的成長故事。

天地之間,最偉大的莫過于父母之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真摯也是最無私的付出。父愛本已偉大,更何況是一個擁有“與眾不同的兒子”的父親所付出的愛。在綿長的字里行間,細膩而充滿柔情地回憶著加百列身處襁褓之時的歡喜與憂愁;當加百列因為看錄像片而夢想當海盜的時候,父親精心部署了海盜游戲,讓兒子親臨其境去感受虛幻與現實的區別;為了讓加百列保持愉悅,依照加百列的心愿辛苦籌辦了大型宴會,可其間敏感的加百列誤解大家,大鬧宴會并出逃,痛苦而憤怒的父親又丟下一切寒夜中到處尋找兒子,只是為了讓他找到一種依存感等。當讀到孩子問“我長大后,你和媽媽都死了,我失去了你們,那時誰照顧我呢?你覺得,那時候我能一個人生活嗎?”父親只能喃喃的回答“我不知道,我的兒子,好好睡,明天,我們將繼續生活”這一章節時,我的淚禁不住流了下來,是啊,這也是他的父母放不下不敢想不敢觸碰的問題,只能用“明天繼續生活”來回答。一天結束了,會有新的一天;一年結束了,會有新的一年,直到兒子有一天能夠真的走出“迷宮”,父親才算功德圓滿,但這一天何時能到來?

這本書,最打動人心的是作者對這個特殊孩子無悔無怨的深愛以及他們特殊的父子之情。對世界而言,父母可能是平凡的,但在孩子的眼中,卻是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作者竭盡所能讓孩子快樂成長,教會孩子認識世界、學會生活。我認為,作者需要的不僅是同情和感動,更是想通過這本書讓社會廣泛了解孤獨癥,走近和了解這些孩子和家庭,對他們少一些偏見,多一些理解和寬容。這些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是特殊的孩子,他們缺乏與外面世界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對規則和秩序有著自己獨特偏執的認識,外人很難走進他們的世界,在父母的庇護下,他們也許能隨心的成長,但他們終會長大,會有離開父母甚至永遠失去父母的那一天,他們需要有更多的人去關愛和理解他們,支持和幫助他們,給他們生存的環境和空間。這也許是作者寫這本書最美好的愿望。

有人說讀一本書,就像是旁觀了別人的人生,我們能從別人的故事里找到共鳴,反思并找到自己的路。

作為一個11歲孩子的媽媽,回想自己與孩子的相處,對比作者對孩子那種愛,不禁羞愧。雖然我也愛孩子,愿意把今生最好的都給他,傾其所有來愛他,但在與孩子共同成長的路上,我做的還很不夠。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隨著他的成長一天天在增多,從他小時候學語時能清晰的喊一聲媽媽就心滿意足,到現在考99分還去責備為什么沒考100分;從他能寫對一個字到為什么不能門門功能都得優…?一步一步,我提高標準卻忽視了他的努力和天賦。我自己是一個普通的人,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卓越而優秀的,眼中看到的總是他的缺點,總是為他的不努力和不聽話而焦慮而憤怒。父母的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而那個完美的孩子卻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總是參考著那個完美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比較自己的孩子,希望他能夠按照自己心中的標準成長,按成功的標準成材,一旦希望落空或達不到要求,就會對孩子發泄情緒,甚至用“不打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這樣的老話來安慰自己。在這樣的情緒下,每天家里充斥著緊張的氣氛,孩子怕做的不好,怕做錯,我怕孩子做的不好,比不上別人優秀……,總是把自己的期望值強加給孩子,要求他指責他,生怕他落后而不能擁有完美的人生,在愛他、為他好的名義下,強迫他而不是耐心的引導他……。

看完了《親愛的加百利》,看到作者對孩子成長所付出的艱辛和滿足,在感恩上天賜給我們健康孩子的同時,不禁反問自己“如果是我,遇到這樣的孩子會怎么樣,遇到這樣的事會怎樣對待孩子?能否以那樣的耐心和寬容對待他,一步一步去引導他,主動進入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語言和邏輯,把他帶回到我們的世界?能否心平氣和的接受孩子的差異,不埋怨不抱怨,主動尋找適合他的道路?無論怎樣,都盡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接受他的不完美和不優秀?”……

這本書,值得每一個在教育中煎熬的中國家長閱讀,在感動的同時反思,我們對孩子是否太急躁和功利了,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和成長的快樂?即使他不是最優秀的,只要他能夠心中有真善美,他都是最好的!感謝這本書的作者,讓我靜下心來反省自己,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努力的去理解他,接納他的優點和不足,幫助他,引導他,共同尋找能讓孩子接受的,適合孩子成長的方式。也許我們彼此都不是最好的,但我們應該帶著感恩的心,珍惜今生的母子緣,接納和認可彼此所做的努力,一起享受共同成長的幸福時光,靜待花開。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4

《正面管教》這本第一次聽到應該是在樊登讀書會中聽說的,當時聽完覺得這本書里講到的一些教育方法非常好,有些錯誤是我經常犯的,有些是我正在做的,有些是我迫切要學習的,因此就買了一本紙質書,覺得有必要認真系統的閱讀一下,讀了一個月終于讀完了,今天才有空寫下讀后感,還是自己的寫作水平差,無法完整的再現這本書的精髓之處,只能將自己感受最深的體會寫出來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簡。尼爾森,書中運用的理論主要來自阿德勒和魯道夫,他們認為一個人的首要目標是追求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改變一個人行為最好的辦法不應該是由外而內的外部激勵法,而應該是由內而外的內部激勵法,現在我們的學校和家庭運用的大多數的管教方式都是激勵和懲罰為主的,而本書提倡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幫助孩子通過以對社會有益的方式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然后再教會孩子一些獲得這些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技能。

本書中提到共有49種正面管教的工具,我認為都是非常有用的,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家長如何能熟練運用到其中一種或幾種就會非常好,就能解決絕大部分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問題,但關鍵是我們看了這本書,可是從書本到實際運用還需要很多的路要走。

我看了本書最大的幾點體會就是其中提到的幾種工具,我認為非常有用。

一是和善而堅定。我之前經常會聽到這個詞“和善而堅定”,但感覺體會不深,在實際生活中也感覺用不出來,無法做到和善而堅定,這本書將這個詞解釋的非常清楚,“和善”是指對孩子的尊重,“堅定”是表明我們對自己以及情形的需要的尊重。我結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反思了自己的行為,可能是“和善”不夠,而“堅定”太過。也就是書中說到的獨裁型的教育方式,書中提到一個非常好的文案就是“我愛你,而答案是不”。這是最好、最便捷的和善而堅定的表達方式。

二是糾正之前先連接。這一方法我也覺得很有用,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馬上就想去糾正她,但是往往事與愿違,孩子不僅聽不進去,反而會有情緒,書中說到,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先學會跟孩子建立情感連接,在家長能準確反映出孩子的情緒時,這個時候再讓孩子參與進來一起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效果會好很多。當孩子的情感得到連接時,他們就會有歸屬感和價值感。記住,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是才會做的更好。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當孩子情緒好的時候,比較開心的時候,她的大腦非常活躍,思維非常敏捷,能說出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更積極對待事情,相反地,如果她情緒非常低落或者生氣時,通常什么話也問不出來,就在那生悶氣。這里還提到一點就是道歉,假如我們把事情搞砸了,家長要學會道歉,因為我們是成年人,榜樣才是最好的老師。學會道歉,也讓孩子學會到寬容的力量。

三是每周召開家庭會議。我認為這是書中給我提供的又一個非常好的工具。每周一個家庭聚在一起召開家庭會議,商量本周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計劃下周需要執行的事情,每個人都要發言,還要有人記錄,非常正式的會議形式,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來解決,另一方面,對以后孩子長大成人走入職場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幫助。家庭會議商量的內容必須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事情才能執行,只要有人不同意就繼續商量,直到所有人同意。而且家庭會議的最后可以用吃一個小蛋糕或做一個小游戲的形式來結尾,讓孩子每周都期待這樣的一個時刻,顯得既溫情又正式,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后期必須要學習的工具。

四是與孩子共度特別時光。這里的特別時光是指一周當中的特定時間,比如每周六的下午兩到三個小時,我們可以關掉手機,就專門陪孩子玩,可以是看書,可以是看動畫片,可以是玩游戲等等,總之這是一段特別的親子時光,如果有人來打擾,就說對不起我稍后會找你,現在是我和女兒的特別時光,這樣會讓孩子有充分的被尊重感,覺得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她能感覺到媽媽愛她,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我們經常能看到長大成人后的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追根溯源就是小的時候沒有得到父母充分的尊重,一生都在尋求這種感覺,總要制造點問題,讓父母看見他并重視他,所以這一點尤為重要。

五是邏輯后果與自然后果。邏輯后果都經過拙劣偽裝的懲罰。自然后果就是自然而然呈現的結果。比如不吃飯就挨餓,不穿衣服就很冷,站在雨里就會被淋濕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盡量少用邏輯后果,而多用自然結果。運用邏輯后果,一定要滿足四個條件既“相關、尊重、合理、有幫助”,缺失其中一項都不是邏輯后果。要確定一個邏輯后果運用的是否有效,只需要問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后果是讓給我的孩子為過去做的事情付出代價,還是會幫助我的孩子感覺受到鼓勵去為未來而學習呢?”我想這應該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了,結合我自己日常生活中總是過多的運用了邏輯后果,讓孩子為她的過去做的行為而到羞恥、自責,并沒有從這些事情當中感受到力量,感受到鼓舞。我們其實是“贏了孩子,而不是贏得孩子”。

這本書,還有很多有效的工具可以使用,可以說是一本教育孩子的工具書,提到的各種情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完全可以對照著來尋找解決方案,當然任何一種方法都不是絕對的,每個家庭也都有各自的特點,作為父母,我們還要不斷的學習,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正確的教養方式,這才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5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教育學者、教育碩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記,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本書采用案例寫作的方式,呈現了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軌跡,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諸多教育智慧,里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訴媽媽需要注意的問題,遇到孩子的各種問題怎么處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你越講什么,他越不聽什么,這時候不應該指責他、批評他,而是想辦法和他成為“朋友”,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再擇機出手。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為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1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內容非常有感觸,寫下來分享一下。

這段內容主要講了五個問號教孩子養成規劃習慣。我家的哲凡同學時間觀念不強,做什么都很慢條斯理的,看了以后覺得非常適合他做作業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規劃時間。一問是假期有什么計劃?二問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問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時間,你覺得夠嗎?四問是那你制定時間表吧,怎樣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問是如果沒有完成,你覺得需要多久時間彌補?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劃態度方面依照這樣一個規律:詢問并引導計劃——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監督檢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計劃落實的基礎上,下次適當的延長時間,逐步鍛煉孩子的規劃能力,不嘮叨只問了五個問題,這位家長就讓孩子養成了規劃的好習慣。

通過學習覺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會繼續學習的。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2

今天讀了《家庭教育》上的一篇文章《家長要學會與孩子一起學習》,里面有許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鑒和學習。

其中有一條說到:家長要學會寬容,敢于放棄“完美”。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功利思想驅動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常常是情不自禁的追求“完美”。這種完美主義在于其他孩子攀比的.過程中,難免對不同層次的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孩子得到的只是父母的嘮叨、不滿、抱怨、指責,長期這樣,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斷的遭到打擊,從而產生了厭煩感。

聰明的家長都是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密切與孩子接觸,從深切智慧的愛出發,用“賞識”的眼光代替“挑剔”的眼光;用熱情贊美代替諷刺、挖苦,寬容孩子的缺點和過失,認為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是與生俱來、與生相伴的。于是,家長就會發現和挖掘孩子的優點,用有點去點燃孩子的自信,用自信去點燃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3

讀完這三期《家庭教育》對我的感受頗深。尤其讀完這篇《溺愛》滋生了《啃老族》這篇文章,使我聯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聯想到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教育觀念。每個父母心中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方面都非常優秀,掌握更多的知識,去更高的學府深造來適應這個日趨發展的社會。所以一些家長在這一方面做的比較偏激,以為自己的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在家幫助孩子打點一切,養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不懂得體諒大人的艱辛以自己為中心。認為這樣做理所當然,日久天長滋養了孩子的惰性和對家長的過分依賴,缺乏獨立思考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

當今社會還存在一種現象。有些孩子在學習上只要有成績,家長就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其他方面也順理成章同樣優秀,而忽略了對孩子適應社會的基礎和認知能力。到社會后很難適應難以獨立生活。

《家庭教育》讀書筆記4

這幾天讀了雜志《家庭教育》有許多的感想。

一,教育就是養成習慣。注重培養孩子健康快樂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二,不僅要用照相,錄像記錄兒子的成長,更要用文字記錄兒子的成長。這將會是給他的成長的禮物。

三,童年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還給兒子一個快樂和有記憶的童年。

習慣決定命運。這句話可謂是至理名言。人們說習慣的養成要有21天的時間,慢慢地成為了一種固定的習慣。難就難在這前面的21天時間,有決心要養成好的習慣。現在,兒子基本上養成了1,睡前刷牙,2,睡前閱讀的習慣。每晚睡前聽故事,可以慢慢讓他自己來復述故事,培養聽說能力。這個習慣要一直延續下來,直到他自己能夠獨立閱讀3,每晚睡前安排聽英文故事,每天早上聽英文故事。雖然聽的時間不多,但要養成一個習慣。每次聽十分鐘。

英語作文:家庭教育

第1篇:家庭教育-Home Education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in a household can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First, parents with high educations don't mean much unless they develop crucial traits such as trust and caring with their children. Second, parents as role models shouldn't pull children into their fights, for it's just embarrassment that adults can't deal with their problems. Third, positive factors should also includ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parents. With the parents out of sight, teachers should be the second role models in life. However, it's also beneficial to have mutual friends in children's social group to ensure their spiritual development.

第2篇:家庭教育-Family Education

Parents are the first educators of their kids and this position probably take long time. In my opinion, a better teacher usually plays a role like friends rather than critics and this principle is also applicable to parents. As a daughter myself I would like to share a lot with my mom, the most reliable friend in my life. She always consoles me and gives me encouragement. Her words sometimes are like the best therapy for me to cure every pain, sometimes like the catalyzer to urge me going faster. Because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 point in homeschooling we are more willing to share with our parents if they look like our peers.

第3篇:家庭教育-Family Education

Parents in China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their only-child than ever before. Now, many children in cities have family tutors and more and more children have to learn a lot before they go to school. This is mainly because parents want their children to become somebody or to live better when they grow up. In addition, one-child families have more money and energy than before to afford family training.

Family education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main advantage is that children can learn much and develop certain kinds of abihty as early as possible, which may lead them to success or make them superior in knowledge to other children. The disadvantage lies in two aspects. One is that too much family education may cause the children to lose their own interest in studying. The other is that children will have less time to play or to do their own favorite things. This may be harmful to the shaping of children's characters.

In my opinion, family education should be of a proper amount and scope. Either too much or too little family education will do great harm to children.

第4篇:家庭教育-Home Education

Home education, or home schooling, is a phenomenon which is both old and now. It may seem to many like a strange idea, but years ago, it was the norm. George Washington and Abraham Lincoln both received their education at home. And there is a growing trend for children to be educated at home. An estimated two million American children, one source says, are taught in their own homes instead of going to regular schools. The number of support groups, magazines and other resources for home-schooling families is also on the rise. Being comparatively rare cases in China, home schooling is repeatedly reported as an attractive and promising alternative.

Parents who decide to home-school are not without reasons. Many may worry abou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t regular schools. They want to tailor the education of their children to their intelligence and aptitude. They prefer to choose the subjects on their own. They also think caring parents make the best teachers. Studies show that many home-schooled children really do very well.Proven benefits of home schooling are obvious. But educating kids at home may not be the right choice for all families. It may not be practical, and dose not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children education.

With computer aided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available and effective, school education has advantages home education can never catch up with. No family has resources which is adequate for modern education. Parents, althoug they are most caring, cannot be competent and qualified as trained teachers. A most discouraging fact is that children taught at home and do not go out to schools will develop strange characteristics which will eventually hinder them when they go out to society. They are sure to lack ability and skills to cope with various intricate relationships which cannot not be acquired through hom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y will end up as crippled.

As the matter stands, home education is not so important as to deserve more merit than is already exaggera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97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二区| 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 草莓污污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伊人网综合在线视频| 91香焦国产线观看看免费| 狂野欧美性猛交xxxx|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欧美极品JIZZHD欧美|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成年人在线看片|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刘敏涛三级无删减版在线观看 | 公和熄三级中字电影久久| aaa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极品videossex日本妇| 国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 www.日韩在线| 欧美人欧美人与动人物性行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国产一区| 海角社区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男人免费桶女人45分钟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视频| 片成年免费观看网站黄|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一二三四日本视频中文| 机机对在一起30分钟软件下载 |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