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描寫閏土的句子賞析80句
故鄉魯迅閏土
閏土,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人物,現實原型章閏水。作者在文中著力塑造了閏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給予了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
少年閏土是一個富于表現力的少年,是一個有更多的新鮮生活和新鮮感受要表達的少年.少年“我”的知識像是從書本當中獲得的,少年閏土的知識則是從大自然中,從自己的生活實感中獲得的.他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他比少年“我”更像一個語言藝術家.他的語言多么生動,多么流暢,多么富有感染力啊!它一下子就把少年“我”吸引住了,并給他留下了至今難以磨滅的印象.但這個富于生命力和表現力的少年閏土,到了現在,卻成了一個神情麻木、寡言少語的人.“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為什么他在少年時就能有所感而又形容得出.現在卻形容不出了呢?因為“那時是孩子,不懂事”,但“不懂事”的時候是一個活潑潑的人,現在“懂事”了,卻成了一個“木頭人”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里所說的“事”,實際是中國傳統的一套封建禮法關系,以及這種禮法關系所維系著的封建等級觀念.
閏土是生活在重壓下的純樸善良的貧苦人民的代表,魯迅為他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外貌對照:
少年閏土:"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淳樸天真、可親可愛;
中年閏土:"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動作、對話對照:
少年閏土:雪地捕鳥,月夜刺碴,"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聰明勇敢、活潑開朗;
4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也說不完。
中年閏土:說話前的神態是"歡喜--凄涼--恭敬";他說了七句話,前六句用斷斷續續的話表達自己的心情和謙恭,最后一句還是用斷斷續續的話訴說自己的苦狀;說話后的神態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
對"我"、對生活的態度前后對照:
對我:
少年閏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情真意切,親密無間;
中年閏土: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矩"。——被封建禮教牢牢束縛。
對生活:
少年閏土:捕鳥、看瓜、刺碴、拾貝、觀潮……——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
中年閏土: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 將希望寄托于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