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描寫美人的句子聚集三篇
古詩詞描寫美人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沉魚之西施
浙江諸暨苧蘿村,倩女西施浣紗人。
水面游魚遇她沉,吳宮王者寵伊昏。
舍身許國雪君恨,帶譽歸朝引后忖。
范蠡相知攜汝去,泛舟五里隱煙云。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落雁之昭君
王薔常嘆漢宮怨,玉女應招赴北奴。
綠草青山迎漢女, 胡笳羌曲進夷屋。
單于悅后不南進,百姓歡卿消戰書。
騷客詩吟落雁女,游人留步冢青孤。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閉月之貂嬋
貂嬋拜月閉冰盤,佳麗憂民嘆國殘。
王允巧施美女計,嬌娃戲弄戀美男。
若無父子爭風事,哪有群雄略土繁。
巧計雖施身已賤, 良方過后國仍艱。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羞花之玉環
初嫁雖為皇子妃,鳴鐘食鼎愿亦隨。明皇不忌悖倫事,瑁子無能釀是非。
妃子笑迎枝果到,祿山獻媚戰刀飛。詩人空賦長生殿,腴女無顏馬嵬縊。
美人四章
詠西施
夫差有何恨,勾賤有何恩。愿不識范蠡,還作浣沙人。
詠昭君
環佩歸不得,塞外草如煙。猶恨漢宮月,時時照胡天。
詠貂禪
一許董相國,再許呂溫侯。漢祚移難復,奈何寄女流。
詠玉環
菡萏不須發,何如解語花。霓裳空自舞,舞到日西斜。
王昭君:
王昭君《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于芭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
杜甫《詠懷古跡》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家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王安石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欲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寫西施的':
王維《西施詠》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林黛玉《五美吟》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崔道融《西施灘》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
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羅隱《西施》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西施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那知此際。熊虎涂窮,來伴麋鹿卑棲。
既甘臣妾,猶不許,何為計。爭若都燔寶器。
盡誅吾妻子。徑將死戰決雄雌。天意恐憐之。
偶聞太宰,正擅權,貪賂市恩私。
因將寶玩獻誠,雖脫霜戈,石室囚系。
憂嗟又經時。恨不如巢燕自由歸。
殘月朦朧,寒雨蕭蕭,有血都成淚。
備嘗險厄返邦畿。冤憤刻肝脾。
楊玉環:
《長恨歌》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蛾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過華清宮》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清平樂詞》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哀江頭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
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
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
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
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
血污游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
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
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寫貂蟬的
詠貂禪
一許董相國,
再許呂溫侯。
漢祚移難復,
奈何寄女流。
星掩愁云夜露寒
斂容拜月玉香殘
司徒妙計連環破
貂嬋機謀美色嫣
紅玉纖柔擒赤兔
翠裙飄裊縛青鳶
倘無弱女紅顏媚
那有三足鼎立言
貂蟬詩
歌月徘徊孤樓前,
舞影零游群雄間。
如花朱顏非吾愿,
香消玉殞惹誰憐?
<<陌上桑>>中描寫羅敷的美麗時這樣寫到: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但坐看羅敷。
虞美人劉過古詩詞鑒賞
這首詞寫貧士失職之悲,卻巧妙地把一個歌樓商女的飄零身世打并其中,加以映襯烘托,筆極曲折,意極凄怨,纏綿悱惻,哀感無端。此詞可與白居易詩《琵琶行》并讀,兩者雖立意和主旨都有所不同,但失意文人與淪落商女的情節模式極為相似。
虞美人
劉過
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
料彼此、魂消腸斷。
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風顫。
燈暈冷,記初見。
樓低不放珠簾卷。
晚妝殘,翠蛾狼藉,淚痕凝臉。
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
但托意焦琴紈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楓葉俱凄怨。
云萬疊,寸心遠。
鑒賞:
此詞的寫作背景,據張世南《游宦紀聞》稱:嘗于友人張正子處,見改之(劉過字)親筆詞一卷,云:壬子秋,予求牒四明,嘗賦《虞美人》與一老娼。
至今天下與禁中皆歌之。江西人來,以為鄧南秀詞,非也。壬子為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當時劉過已三十九歲。這年秋天,他去寧波(四明)參加選拔舉人的牒試,又遭黜落。失意中邂逅了一位半老徐娘式的商女。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使他們的心接近了。于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虞美人》相贈。
老去三句,起筆斬絕,將一種黯然的心境,劈頭點出,直貫篇末。卓文君慧眼識英才,與司馬相如結成美眷,本是文壇的佳話。現在卻用來與形容他們的窮途邂逅,除了某種惺惺相惜的心情而外,恐怕更多的還是自嘲和悲涼吧。一個倦字包含了多少挫折與酸辛呵。說似猶說與,即與說。同她說到今天的落魄,怎樣才能排遣掉胸中的郁悶呢?文士失職感,英雄失路之悲,于此盡現。衣袂二句逆插而入,以虛間實,引入一段帝京往事的'回憶。
劉過自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離家赴試已快七年,這期間他曾應試求仕,也曾伏闕上書,幾年奔走,一事無成。臨安都城,留在他記憶里的不過是一身塵垢和在衣袂上的殘紅而已。香紅尚軟,借指當年倚紅偎翠、秦樓楚館的冶游生活句子香艷。可是一經京塵的鋪墊,就變得凄艷入骨。句中連用曾、 空、尚三個虛字轉折提頓,筆勢峭折而意有余悲了。劉過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士,他同那種名士無家多好色的浪漫文人是不同的。他混跡青樓,是為了排解和麻痹那種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痛苦,在紅巾翠袖的撫慰中得到些許人生的溫暖。
其實,他何曾有過真正的歡悅呢?彼此句小作館結,如今一個是應舉無成的青衫士子,一個是孑然一身的半老徐娘,都是生活的失敗者和失意者。此時相對,怎能不令人腸斷魂消?一枕四句實情實境:窗外是愁人的梧桐秋雨,室內是搖曳的如豆青燈。兩個苦命人就這樣在一起相濡以沫!
過片四句緊承前結的詞意,將初見時的居處情態用瑣筆描出。樓低不放珠簾卷(不放,不讓之意),珠簾不卷,恐人窺視也。一個低字見出樓居之寒傖來。晚妝,本是展示女性美的重要手段,對于以色事人的商女來說,更要以此邀寵。可是詞里的女主人竟是黛眉狼藉,淚痕滿面,這不是在風月場中的賣笑,而是在同病相憐時傾訴破碎的心聲。人道三句,層層筆勢曲折,層層推進。人們說飲酒可以澆愁,可是酒力太小,奈何不得這深重的愁苦。愁深酒淺四字重逾千斤,讓人深味那不盡的哀愁。那么,怎么辦呢?但托意焦琴紈扇,就是作者為自己所開列的解脫之方。他試圖從歷史和哲理的角度去尋取慰藉和超脫。 焦琴,即焦尾琴,喻指良材之被毀棄。《后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為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其尾猶焦。 紈扇,指恩愛之易斷絕。班婕妤被譖,退處長信宮,賦詩以自訴哀衷。中有新裂齊紈素、裁成合歡扇、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之語。作者用這兩個典故自比,生動貼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悲慨。莫鼓二句從白居易《琵琶行》中化出。謫宦九江的青衫司馬與淪為商婦的長安故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相遇。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自然容易引起共鳴,喚起溫柔的憐憫來。
劉過此時的處境與白相似,這樣用典真如天造地設,精當無比。歇拍兩句云萬疊,寸心遠,于凄咽中翻出激昂的異響。這是借萬疊之云山,抒寸心之積郁,一種將身許國的壯懷遠抱都于此六字中汩汩流出,情景融會,意象深遠,是非常精彩的結筆。真正的志士永遠不會屈從于冷酷的現實,他在溫柔中得到片刻的撫慰后,將繼續奮發前行,去實現他澄清四海、匡復天下的理想。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古詩詞鑒賞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黃庭堅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
平生個里愿懷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黃庭堅詞作鑒賞
此詞為山谷因寫《承天院塔記》被朝廷指為“幸災謗國”而貶謫地處西南的邊地宜州后所作。全詞以詠梅為中民,把天涯與江南、垂老與少年、去國十年與平生作了一個對比性總結,既表現出天涯見梅的喜悅,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寫不勝今昔之慨,表現出作者心中郁結的不平與憤懣。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宜州地近海南,去京國數千里,說是“天涯”不算夸張。到貶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見的梅花,作者很詫異。“梅破知春”,這不僅是以江南梅花多冬末春初開放,意謂春天來臨;而且是側重于地域的'聯想,意味著“天涯”也無法隔斷“江南”與我的聯系(作者為江西修水人,地即屬江南)。“也有”,是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口吻,顯見環境比預料的好。
緊接二句則由“梅破”,寫到梅開。梅花開得那樣早,那樣突然,夜深時嗅到一陣暗香,沒能想到什么緣故,及至“曉來”才發現向陽的枝頭已開繁了。
雖則“開遍”,卻僅限于“向南枝”,不失為早梅,令人感到新鮮,喜悅。“夜闌(其時聲息俱絕,暗香易聞)風細(恰好傳遞清香)”時候才“得香”,故云“遲”。此處用筆細致。“也有”表現出第一次驚喜,“不道”則表現出又一次意外,作者驚喜不迭之情,溢于言表。
至此,作者已滿懷江南之春心。一個關于梅花的浪漫故事,遂見于作者筆端。《太平御覽。時序部》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一句“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不但將舊典翻出新意,而且還表現出一個被貶的老人觀梅以致忘懷得失的心情,暗伏下文“少年心”三字。
想到往日賞梅,對著如此美景(“個里”,此中,這樣的情景中),總想把酒喝個夠;但現不同了,經過十年的貶謫,宦海沉淪之后,不復有少年的興致了。結尾詞情上是一大兜轉,“老”加上“盡”的程度副詞,更使拗折而出的郁憤之情得到充分表現。用“愿杯深”來代言興致好,亦形象有味。
這首詞寫得極為深摯,是山谷孤清抑郁的人格風貌的寫照。全詞由景入手,婉曲細膩;以情收結,直抒胸臆。整首詞風格疏宕,頗具韻味。
《虞美人螢》古詩詞鑒賞
虞美人·螢
趙聞禮
池館收新雨。
耿幽叢、流光幾點,半侵疏戶。
入夜涼風吹不滅,冷焰微茫暗度。
碎影落、仙盤秋露。
漏斷長門空照淚,袖紗寒、映竹無心顧。
孤枕掩,殘燈炷。
練囊不照詩人苦。
夜沉沉、拍手相親,騃兒癡女。
欄外撲來羅扇小,誰在風廊笑語。
競戲踏、金釵雙股。
故苑荒涼悲舊賞,悵寒蕪衰草隋宮路。
同燐火,遍秋圃。
趙聞禮詩詞鑒賞
這首詞是作者游揚州隋故院所作。
上片可分為兩個層次,各有五句。第一個層次先以“池館收新雨”寫出地點和天氣。后以“耿幽叢、流光幾點,半侵疏戶。入夜涼風吹不滅,冷焰微茫暗度”四句寫池館螢火。“耿”字,乃明亮、照亮之意。“疏戶”,指有漏隙的門。“入夜”一句,由李嘉《螢》詩的“夜風吹不滅”演化而來,“微茫”二字則是模糊不清之貌。“炷”,即燈芯。夏末秋初的夜晚,一場新雨過后,池邊館舍極為清冷而寂靜。此刻,隱伏著的螢火蟲開始活動起來,螢光閃閃,照亮了池邊幽暗的草叢,接著飛上夜空,流光點點,漸近疏戶卻又向遠處飛去,只見那風吹不滅的清冷光焰,熠熠熒熒,在夜色深處變得愈益模糊起來。隨著螢火的遠逝,詞人在追尋中也在遐想,物境是凄清寂靜的,心境則是幽索哀婉的,暗中蘊藏著一股感情的寒流。所以接下去第二個層次的五句,連用兩事,寫了:“碎影落、仙盤秋露。漏斷長門空照淚,袖紗寒、映竹無心顧。孤枕掩,殘燈炷。”其中的“仙盤”,指仙人承露盤。“漏”,乃指漏刻,亦稱漏壺,為古代計時之器。“漏斷”,指夜漏已盡天色將明。“長門”,指長門宮,歷史上的仙盤秋露、長門孤淚同寫螢火并無聯系,但前者加上“碎影落”,后者加上“空照淚”,便點化成與螢火相關的事情。所以當詞人仰望夜空,看“冷焰微茫暗度”的時候,他好象看到那秋夜的流螢,點點碎影映入了仙盤秋露,又仿佛見到它飛繞在長門宮中,照著陳皇后的滿臉淚痕。在清冷的長門宮里,陳皇后衣衫單薄,心境悲苦,即使有流螢映竹,清光映照的清幽景色,也無心觀賞,只能在漫漫長夜中獨自哀愁。在這五句中,詞人由眼前的流螢回追溯過去,虛實結合,不但豐富了詠螢的`內容,而且增強了這首詞的品味。
詞的下片也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前六句:“練囊不照詩人苦。夜沉沉、拍手相親,騃兒癡女。欄外撲來羅扇小,誰在風廊笑語。競戲踏、金釵雙股。”說明詞人深夜作詩及騃兒癡女嬉戲玩耍的情景。
第一句暗用車胤囊螢讀書典故。“練囊”,是以素色熟絲織成的螢囊。第三句的“騃兒癡女”,指天真幼稚或迷于情愛的少男少女。第四句的“羅扇”,是以絲絹制成的小扇,化用杜牧“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意。第五句的“風廊”,即通風長廊。第六句是以“戲踏金釵”暗中引比荊楚一帶端午節戲踏百草的游戲。從詞的思路上看,這里說的“練囊不照”跟前面說的“長門空照”,暗中相合,都是物性與人情難通的意思。夜深了,微弱的螢火只能給詞人帶來一點亮光,卻不能照亮出他苦吟的心境。拍手相親的騃兒癡女忽然攪斷了在黑夜里冥思苦想的詞人的思緒。他們不像詞人那樣愁苦,而是快樂地在欄桿外拿著輕巧的羅扇追趕流螢,一次次地向池館窗前撲來。風廊里又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他們竟然別出心裁,把雙股金釵丟去地上,模仿踏百草的游戲,爭著戲踏。這一幕幕地鬧劇,可愛可笑而又讓人發惱。可是詞人似乎并不責怪,只是像素描一樣,淡淡寫來。大概是騃兒癡女的天真靈性喚醒了他逝去已久的童心,故以輕松的筆調描繪出一幅幸福快樂、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以章法而論,小兒女的嬉戲只是一段穿插,詞人所要表現的是詠螢懷古,所以經過一番推挽,調轉詞筆續寫出第二個層次的四句:“故苑荒涼悲舊賞,悵寒蕪衰草隋宮路。同燐火,遍秋圃。”其中的“故苑”,本指洛陽的螢苑。大業十二年,隋煬帝于景華宮征求螢火,得數斛,夜晚游山之際將其放掉,熒光照遍了整個山谷。“秋風放螢苑,春草斗雞臺。”(杜牧《揚州》)
自此皆以放螢為揚州事典。“隋宮,指煬帝在江都西北所建的隋苑。這里以螢苑為揚州事并與隋宮合而為一。”悵“,乃領格字,領起末結兩句。以上四句,詞人將懷古揉入景物描寫,情景結合,寫得極為凄迷哀婉。當年的隋苑,放螢數斛,成千上萬,光遍巖谷,極盡觀賞的樂趣。如今,那賞心悅目的場面早已煙消云散了。詞人說”悲舊賞“,是古今對比所產生的情緒,也是本詞感情基調。在悲涼之中,他感嘆萬千,以致惆悵之情油然而生。因以”悵“字領起,中間再以”同“字勾緊,最后又以”遍“字奮力重拍,寫下了”悵寒蕪衰草隋宮路。同燐火,遍秋圃“。繁華隋宮,如今荒徑敗草,燐火冷焰,嚴寒凄涼,冷落不堪。這三句是全詞的重點句,筆力嚴厲深刻,充分揭示出詠螢懷古的主題,在描繪這些景物時,詞人的感情很復雜。既有對隋宮故苑衰敗的惆悵,也有對隋煬帝不恤民力而最終身亡國滅的感嘆。寓意深遠而含蓄,耐人尋味。這首詞,以詠螢為題,往事與實景結合,以騃兒癡女穿插其中,古今往復,縱橫交錯,始終圍繞著螢火。這首詞主題突出而內容廣博,思路活潑,跌宕起伏,有其獨特之處,作者用典故也是經過深思熟慮,運用自如,已達到藝術上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