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中描寫荀子的句子匯集200條
關(guān)于荀子的作文800字
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guān)知識、經(jīng)驗(yàn)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dá)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xiàng)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guān)于荀子的作文8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荀子是戰(zhàn)國末葉著名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與孔子、孟子一起,被稱為是先秦儒學(xué)最重要的三個人物。荀子本名況,又號荀卿(漢代人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趙國人,生卒年代已經(jīng)無考,大約在公元前298-公元前238年間。根據(jù)《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他五十歲來到齊國,曾在齊襄王的稷下學(xué)宮講學(xué),三為祭酒,后因被讒,到了楚國,被春申君用為蘭陵令。春申君死后被廢,失官家居逝世,葬在蘭陵。
荀子的思想資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書中。起初,荀子的作品以單篇流傳,有三百二十三篇,西漢劉向校書的時(shí)候,將其整理校訂,編輯成書,定為三十二篇,十二卷,當(dāng)時(shí)稱為《孫卿新書》。后來唐人楊驚為其作注,將其編為二十卷,才更名為《荀子》。這就是今天所看見的《荀子》。關(guān)于這本書的寫作,據(jù)劉向《敘錄》記載應(yīng)該是茍子晚年在蘭陵時(shí)寫的。“孫卿卒不用于世,老于蘭陵,疾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乎巫祝,信機(jī)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滑稽亂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shù)萬言而卒”。但其實(shí)《荀子》一書,并非全部出自茍子本人。
本書以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本,清人王先謙《荀子集解》為底本,在注釋翻譯過程中,參考了前人和時(shí)賢的大量集解注釋及翻譯的著作,由于體例的限制,恕不一一注明。茍子其書,錯訛難解之處頗多,脫誤不可讀處時(shí)或有之,本書在注釋和翻譯過程中,參閱、斟酌了諸家之說,盡量擇其善者而從之,個別窒礙難通之處,不敢強(qiáng)解,則闕如。
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親臨深澗,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xué)問有多么博大。吳國、越國、東夷、北貉之人,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都是一樣的,長大后風(fēng)俗習(xí)慣卻各不相同,就是教育使他們?nèi)绱说摹!对娊?jīng)》上說:“唉,君子啊,不要老是想著安逸。恭謹(jǐn)?shù)貙Υ愕谋韭殻瑦酆谜敝馈I衩髀牭竭@一切,就會賜給你巨大的幸福。”精神修養(yǎng)沒有比受道的教化更大的,福分沒有比無災(zāi)無禍更長遠(yuǎn)的。
關(guān)于荀子的名言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fā)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rèn)天賦的道德觀念,小編收集了關(guān)于荀子的'名言,歡迎閱讀。
【第1句】: 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
【第2句】: 良醫(yī)之門多病人。——《荀子•法行》
【第3句】: 君子崇人之德,揚(yáng)人之美,非諂諛也。——荀子
【第4句】: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議兵》
【第5句】: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xué)》
【第6句】: 惡之者眾則危。——《荀子•正論》
【第7句】: 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子•儒效》
【第8句】: 居必?fù)襦l(xiāng),游必就士。——《荀子•勸學(xué)》
【第9句】: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第10句】: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王制》
【第11句】: 長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第12句】: 夫人雖有性質(zhì)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荀子
【第13句】: 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荀子•勸學(xué)》
【第14句】: 田野荒而倉廩實(shí),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荀子•富國》
【第15句】: 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荀子•修身》
【第16句】: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第17句】: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xué)》
【第18句】: 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刎頸也。——荀子
【第19句】: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xué)》
【第20句】: 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荀子
【第21句】: 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第22句】: 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荀子•性惡》
【第23句】: 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荀子•勸學(xué)》
【第24句】: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第25句】: 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荀子•富國》
【第26句】: 言而當(dāng),知也;默而當(dāng),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第27句】: 務(wù)本節(jié)用財(cái)無極。——《荀子•成相篇》——荀子
【第28句】: 怠慢忘身,禍災(zāi)乃作。——《荀子•勸學(xué)》
【第29句】: 怒不過奪,喜不過予。——《荀子•修身》
【第30句】: 樂易者常壽長,憂險(xiǎn)者常夭折。——《荀子•榮辱》
【第31句】: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第32句】: 君子之學(xué)業(yè),以美其身;小人之學(xué)業(yè),以為禽犢。——《勸學(xué)》
【第33句】: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荀子•大略》
【第34句】: 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榮辱》
【第35句】: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jìn)。——《荀子•成相》
【第36句】: 非我而當(dāng)者,吾師也;是我而當(dāng)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第37句】: 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荀子
【第38句】: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非十二子》
【第39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xué)問之大也。——《勸學(xué)》
【第40句】: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xué)篇》
【第41句】: 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yuǎn)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天論》
【第42句】: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禮論》
荀子的經(jīng)典名言警句
非我而當(dāng)者,吾師也;是我而當(dāng)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shí)不言而百姓期焉。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遠(yuǎn)害也早,其避辱也懼,其行道理也勇。
老老而壯者歸焉,不窮窮而通者積焉,行乎冥冥而施乎無報(bào),而賢不肖一焉。人有此三行,雖有大過,天其不遂乎!
好法而行,士也;篤志而體,君子也;齊明而不竭,圣人也。人無法,則倀倀然;有法而無志其義,則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類,然后溫溫然。
行而供冀,非漬淖也;行而俯項(xiàng),非擊戾也;偶視而先俯,非恐懼也。然夫士欲獨(dú)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荀子經(jīng)典的名言警句
【第1句】: 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cái)。
【第2句】: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第3句】: 強(qiáng)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
【第4句】: 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第5句】: 功被天下,守之以讓。
【第6句】: 不知戒,后必有。
【第7句】: 思索以通之。
【第8句】: 君戒專欲,臣戒專利。
【第9句】: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第10句】: 知而好學(xué),然后能才。
【第11句】: 善學(xué)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第12句】: 望時(shí)而待之,孰與應(yīng)時(shí)而使之。
【第13句】: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xué)至于行而止矣。
【第14句】: 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第15句】: 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臣不至。
【第16句】: 非我而當(dāng)者,吾師也;是我而當(dāng)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第17句】: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第18句】: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xué)》)
【第19句】: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第20句】: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xué)》)
【第21句】: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xué)》)
【第22句】: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xué)》)
【第23句】: 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荀子·勸學(xué)》)
【第24句】: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xué)>>)
【第25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第26句】: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shí)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