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出家人唯美句子集錦3篇
佛教的經典語句(精選60句)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佛教的經典語句(精選60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1句】:菩提并無樹,明鏡亦無臺,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第2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3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第4句】: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第5句】: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第6句】: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第7句】: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第8句】: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第9句】: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第10句】: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第11句】: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第12句】: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第13句】: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14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第15句】:惟獨佛菩薩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輪回怎么發生的,就是在這一念錯誤。
【第16句】: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第17句】: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第18句】: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第19句】: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第20句】: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第21句】: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現自己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第22句】: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第23句】: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第24句】: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第25句】: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第26句】: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第27句】: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第28句】: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第29句】:你什么時候隨緣,什么時候就順利。當你無所求時,才會無所不有。
【第30句】:為了贊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第31句】: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第32句】: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第33句】: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第34句】: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第35句】: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第36句】: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第37句】: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第38句】: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
【第39句】:應作如是觀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第40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第41句】: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第42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第43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第44句】: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第45句】: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第46句】: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第47句】:幫助我們修心的方法,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叫佛法。
【第48句】: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第49句】:打開你的心胸,放開你的心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圓融,越來越豁達。
【第50句】: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第51句】: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第52句】: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第53句】: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第54句】: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第55句】: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第56句】: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第57句】: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第58句】: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第59句】: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第60句】: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佛教經典對聯
常得正念
普行大慈
持涅磐心
作平等觀
出三界家
入四空門
大千世界
不二法門
德敷上下
道貫古今
端正嚴好
清凈調柔
斷除煩惱
具足菩提
發盡緣斷
心死色空
發無上意
得總持門
恒守正念
常行大悲
湖南佛國
震旦靈山
獲最勝法
升無上堂
見法如幻
以道自娛
見一切佛
升無上堂
究竟清凈
具足威儀
具頭陀行
得堅固身
具足慚愧
究竟清涼
絕世貪愛
趣佛菩提
老龍聽法
頑石點頭
令出愛獄
永得大安
六朝古剎
七祖道場
履凈法界
護勝善根
去實不去
生決定生
人間佛地
世外人家
入深法界
獲勝善根
入一切智
升無上堂
入真實慧
得堅固身
入諸佛位
至涅槃城
三心徹悟
一念回光
善悟無礙
永得大安
舍離眾惱
成就佛身
深入佛智
得預法流
甚深功德
無上清涼
升無上道
得正法流
生命是緣
存在即佛
受出家戒
發菩提心
說甚深法
升無上堂
所行無礙
以法自娛
體解大道
饒益眾生
天臺教觀
普攝群機
往生極樂
超脫紅塵
維善為寶
無欲則剛
行修于亂
性磨于利
言深不傳
行極反異
永持梵行
勤修善根
月明如晝
色即是空
證菩提道
得堅固身
至法彼岸
長佛善根
眾德悉具
大悲所熏
有關佛教經典對聯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下面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有關佛教經典對聯的相關內容吧!
有關佛教經典對聯
橫批:
心作心是
念念彌陀佛,佛教觀佛,觀自佛
心心極樂天,念佛佛念,凈性天。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看世間,苦海無邊,唯有放下一切,信愿持名求往生
信佛法,迷津有岸,朝夕勤撐寶筏,凈心念佛到彼岸。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圓滿佛法,以五戒十善為基礎
求生安養,視信愿有無為決定。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九界眾生,離求生凈上,上不能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舍念佛法門,下不能普利群萌。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我佛如來,見一切眾生,皆大歡喜
彌陀慈父,建極樂世界,何等莊嚴。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但看百年后,無論老少俱成灰
及早作歸計,求生安養無量壽。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凈土法門,稀有難值,往生即成佛道
人生在世,生死事大,還不趕快念佛。
橫批:
以善為寶
心存邪惡,燒香拜佛有何益
持身正大,不求佛佑佛自佑。
橫批:
諸行無常
有相皆虛妄
無我即如來。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發落齒疏,幻形凋謝,實未足慮
歸依三寶,得聞佛法,歡喜無量。
橫批:
一心念佛
以一念而除眾念
登九品直趨涅槃。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以念佛心,證無生忍
將凈土教,度有緣人。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禮敬慈尊,三身圓現
虔誦佛號,萬德齊彰。
橫批:
一心念佛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高登九品,大愿方成。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末法修行,凈土為歸,方向正
一切法門.般若為導,慧燈明。
橫批:
老實念佛
深信念佛,句句是金剛般若
切愿往生,念念顯妙明本心。
橫批:
求生安養
人生無常,轉眼成空
離欲清凈,一心念佛。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末法不念佛,修行難有成
學佛無般若,如同盲者行。
橫批:
精進念佛
無常就是苦,諸法空幻,悟者少
歲月不留情,百年光陰,轉眼到。
橫批:
精進念佛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人天路上,作福為先。
橫批:
行菩薩道
發一片慈心,愿度眾生達彼岸
照五蘊皆空,行深般若觀自在。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大護法不見僧過
善知識常懷慚愧。
【佛教觀點】
否定宿命論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緣起論
《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又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眾緣所生,就是無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認為,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緣呢?因者是主要的條件,緣者是輔助的條件,主要的條件和輔助的條件都不具備的時候,就沒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備主因和輔因。當因緣具備的時候,事物就存在;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
緣起論是般若思想的基礎。般若重視“緣起”。《佛說造塔功德經》里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今天,我們不論站在什么立場上來看,這四句話都是對的,世界并不是神創造的,確實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緣起”是我們理解般若思想的一個重點。
反對自殺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眾生在無量劫的輪回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追求世間的幸福生活,還是修學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傳印會長指出,佛教既反對殺生,也反對自殺,更倡導護生。對自殺行為,佛陀有明確的呵責和禁止:“汝等愚癡,所作非法!豈不聞我所說慈忍護念眾生,而今云何不憶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殺身,得偷羅遮罪。”因此,所謂“自焚不違背教規教義”的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反對末日邪說
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佛非眾生
佛身即法身
大般涅槃經卷第【第20句】: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經文:“見佛性者。非眾生也。”大般涅槃經卷第【第4句】:如來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說:“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種種示現神通變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百億閻浮提種種示現。如首楞嚴經中廣說。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閻浮提示現涅槃。亦不畢竟取于涅槃。或閻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畢竟不從淫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從無量劫來離于淫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隨順世間示現入胎。善男子。此閻浮提林微尼園。示現從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東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天阿修羅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見已驚喜生希有心。而諸人等謂是嬰兒。而我此身無量劫來久離是法。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脈骨髓之所成立。
嬰兒走七步
隨順世間眾生法故示為嬰兒。南行七步示現:欲為無量眾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現:生盡永斷老死,是最后身。北行七步示現:已度諸有生死。東行七步示:為眾生而作導首。四維七步示現:斷滅種種煩惱、四魔種性。成于如來應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現:不為不凈之物之所染污,猶如虛空。下行七步示現:法雨滅地獄火。令彼眾生受安隱樂。毀禁戒者示作霜雹。
出家降魔
我于閻浮提示現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眾人皆謂是阿羅漢果易得不難。然我已于無量劫中成阿羅漢果。為欲度脫諸眾生故,坐于道場菩提樹下,以草為座,摧伏眾魔。眾皆謂我:始于道場菩提樹下,降伏魔官。然我已于無量劫中久降伏已。為欲降伏剛強眾生故現是化。
隨順世法
我又示現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眾皆謂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報,悉無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隨順世間故示如是。我又示現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無饑渴。隨順世法故示如是。我又示同諸眾生故,現有睡眠。然我已于無量劫中。具足無上深妙智慧遠離三有。進止威儀。頭痛、腹痛、背痛、木槍、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楊枝等。眾皆謂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無此事。我足清凈猶如蓮花。口氣凈潔、如優缽羅香。一切眾生謂我是人、我實非人。我又示現受糞掃衣,浣濯縫打。然我久已不須是衣。眾人皆謂:羅睺羅者是我之子。輸頭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處在世間受諸快樂。離如是事出家學道。眾人復言:是王太子瞿曇大姓。遠離世樂,求出世法。然我久離世間淫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現。一切眾生咸謂是人,然我實非。
佛教的經典對聯集錦
慈光普照山川大地這般清靜
香燈代月十方世界何等虛明 黃巖觀音堂
此處既非名山畢竟什么世界
其中如無活佛何用這樣莊嚴 浙江紹興戒珠寺講經堂
大地涌樓臺萬朵蓮花云供養
劫灰飛世界一龕香火佛因緣 沈墨池題永嘉護國寺
但能色相俱空何須別求南海
若使菩心自在此處即是西天 劉惜闇題鄞縣阿育王寺觀音殿
東海舊宏規教子成名聲遠振
西方真極樂拈花含笑禮如來 佛教哀挽聯-挽男居士
東土重師承獅座傳人知待后
南宗容入社虎溪有客笑逃禪 林俊英題瑞安圣壽禪寺
獨木隱清泉此是僧家無上法
梵宮重選佛要知羅漢有神通 杭州凈慈寺濟公殿
頓法樹禪門一本壇經連五脈
明心留壽相千年肉體示群萌 廣東韶關南華禪寺祖堂(祖堂)
法海仰奘公西土亦稱大遍覺
宗學宏唯識此地堪比那蘭陀 陜西西安興教寺——康寄遙
法雨潤髻巖一山草木增秀色
慈云布清福十方善信沐恩光 黃巖清福寺
非妄非真常行于空植眾德本
不取不舍無有少法得菩提心 福建福州涌泉寺大殿
風鶴遍神州方寸地堪稱樂土
云鸞開俗世八百春長顯靈蹤 杭州凈慈寺濟公殿
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杭州:張載陽題靈隱寺
佛法本慈悲昏夜乞憐真可笑
人生皆幻夢邯鄲喚醒便成空 浙江天臺國清寺伽藍殿
佛法度三千心愿俱堅超苦海
尊名稱五百形容難判共慈航 杭州靈隱寺
佛法無邊時時可渡天下眾生
空門有路人人能成蓮上菩薩
佛亦愛臨安法象自北朝留住
山皆學靈鷲洛伽從南海飛來 張岱題杭州法喜寺
佛亦愛臨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山皆學靈鷲洛迦從南海飛來 杭州:張岱題上天竺法喜寺
佛真是慈悲喚回大夢為大覺
你果能著察參透非色即非空 云南劍川海云居寺——近·趙式銘
福地洞天高灣環九十九道拐
禪關明月凈徹照三藐三菩提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清·畢功氏
高山遺貝葉風集華經興佛地
明月照螺溪水迎玉艇渡迷津 張伯舜題天臺高明寺
高亭臨極巔無數云山供點筆
皓日出云表才有梅花便不同 堅匏主人題杭州韜光寺
古今來無我無人不成大世界
天地間有歡有怨都是假因緣 四川遂寧廣德寺——當代·羅北笙
古墨露垂秋蘇長公牓留書草
幽香風蘊夕潞佛子石映畫蘭
丁丙題杭州虎跑寺。蘇長公:蘇軾。潞佛子:明太祖十四孫朱槿
號為小普陀依舊慈燈輝寶塔
奉有大菩薩重新法苑現珠林 張世訓題寧波七塔禪寺
浩劫閱紅羊七寶裝成金粟界
真始參白馬三明悟到鐵蓮洋 張廣延題寧波七塔禪寺
和尚什么家資石頭大大小小
空門有何佛法白云去去來來 福建漳州瑞竹巖
即色即空觀慈悲相吾無隱爾
是萬是一具手眼人自成辨之 山西平遙慈相寺,在平遙城東北30里的冀郭村
即色即空現慈悲相吾無隱爾
是萬是一具手眼人自能辯之 德清慈相寺千手千眼觀音像
借一蒲團請我佛向低處說法
擎九蓮瓣問世人從哪里尋根 安徽九華山化城寺大雄寶殿——葉中冷
近壑定禪心泉水出山猶自冷
煙云空變態峰巒何處更堪飛 郭昆燾題杭州靈隱寺冷泉亭
凈地愛西湖映日荷花紅別樣
慈云履東土接天蓮葉碧無窮 戴盟題杭州凈慈寺
鷲峰從天竺飛來乃生成佛地
鹿苑弘泉唐施濟為汲引圣湖
題杭州靈隱寺天王殿。天竺:古印度別稱,《后漢書·西域傳》
科第有神仙到處云煙堪供養
招集群季侶滿城風雨此登臨 徐紹基題杭州韜光寺
空手買來所以放下終非糊餅
金針度與可能繡出即是鴛鴦
苦海渡迷人老松綠蓋千山樹
醍醐醒俗客霜葉紅于二月花
德清云岫寺山門,位于二都鄉之石井山,宋淳熙八年建,元至正五年
離四句離分別思量說第一法
絕百非絕穿鑿計較拈不二乘 山西五臺山(彌勒殿)
蓮花智慧弓令汝遠離貪愛慢
金剛大悲劍破爾所有厭離心 安徽九華山甘露寺(山門)
林壑劇幽深法雨一泓參妙諦
峰巒似方廣衡云九面動歸心 郭崑濤題杭州理安寺
毛頭上有三千大千莫非實相
華藏中無一字半字才見妙心
夢熟五更天幾杵鐘聲敲不破
神游三寶地半空云影去無蹤 溫嶺丹崖寺
明了法華遠眺朝暾臨乎萬象
行深般若上攬明月游乎太虛 劉操南題天臺國清寺山門
莫看我廟破神悲不燒香試試
休仗你官大勢強作惡事瞧瞧 安徽固鎮千佛閣——清·陸函
莫笑我老朽無能許個愿試試
哪怕你多財善賈不燒香瞧瞧 安徽巢湖姥山廟
南海渡慈航甘露普沾千世界
東津開梵剎法云長蔭七浮圖 童華題寧波七塔禪寺
南海幾名山到此始知是極樂
西方多勝境心靈轉念即如來 黃巖崇福寺
菩薩本慈悲善惡一毫難假借
冥王雖嚴烈死生萬劫恰公平 杭州法鏡寺地藏王殿
菩薩縱慈悲善惡一毫難假借
冥王雖猛烈死生歷劫盡公平 安徽九華山蓮花庵
青山寺后立春來宜作千秋畫
綠水門前流風起好彈萬古琴 山西五臺山普化寺
請看那座上觀自在真堪度眾
試問這心頭思無邪方好皈依 臺灣臺北龍山寺中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