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物出場的描寫的句子是集錦5篇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對人物出場的描寫的句子是集錦5篇

琵琶行節選練習題

提示:D.“反問”應為“設問”。

答案:D

【第9句】:對詩句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該句表現了詩人對彈奏者的尊重,“欲語遲”三字,用語精練,直接刻畫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絕不輕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不僅表現了詩人熱情相邀、急于相見的心情,又精練而細膩地表現了琵琶女此時的矛盾復雜的心情,本不愿出場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處很典型的`細節描寫,也是一個特寫鏡頭,生動地表現出琵琶女的羞澀情態。

C.“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這是描寫琵琶女調弦校音的動作,進而表現她此時已進入樂曲的境界之中,也顯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豐富的感情。

D.“輕攏慢捻抹復挑”,寫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嫻熟。輕輕的攏,慢慢的捻,一會兒抹,一會兒挑,一連串的動作,具體地表現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順弦、回撥弦的動作熟練,技藝精湛。

提示:A項人物未出場露面,應是個人感受,并非直接刻畫。

答案:A

【第10句】:對詩句及詞語理解不確切的一項是…(  )

A.“終歲不聞絲竹聲”——“絲竹聲”借指美妙的音樂。“絲竹”是借代修辭格,詩人用原來終年聽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樂,來襯托聽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暫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極大。它濃縮了春秋兩季,又融進了江花月三景。足見詩人的煉字功夫爐火純青。

C.從“五陵年少爭纏頭”到“門前冷落鞍馬稀”,詩人選取了具有典型意義的兩個細節,從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運的突變。這種描寫的審美價值在于以點帶面凸現她沉淪的社會根源。

D.“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是全詩的“詩眼”,是全詩的主旨句。詩人把對琵琶女的無限同情和自己被貶不得志的悲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冷酷與黑暗。

提示:B項以偏概全,詩歌不僅濃縮春秋二季,還有朝夜兩時。

答案:B

【第11句】:對詩中描寫有關音樂的鑒賞不準確的一項是(  )

A.詩人運用生動的比喻,同時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使讀者在想象中親聆琵琶女的美妙音樂和旋律的發展變化。

B.從“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盤”可理解為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了樂音的急切,圓潤清脆。

C.第二樂段從“間關鶯語花底滑”至“此時無聲勝有聲”,“間關”句表現了樂音的婉轉、流暢、動聽,接著描寫樂音由低沉至緩慢半終止的狀態,“此時無聲勝有聲”提供給讀者充分的思維空間,激發人的想象力,從而深化了人們對詩人所描繪的琵琶樂音的玩味和品評。

D.第三樂段一開始就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音樂高潮到來的信號;“鐵騎突出刀槍鳴”,樂音激越雄壯,強化了熱烈而緊張的場面,是音樂的高潮所在;樂曲的終止也寫得非常精彩,“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了琵琶樂曲終止時的特點,撕心裂肺戛然而止,與“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一樣,均從側面烘托,使聽眾都沉浸在“余音繞梁”的韻味中。

提示:D.并非一樣,前者未從側面烘托。

答案:D

【第12句】:俞伯牙高山流水覓知音,詩人與琵琶女則是素昧平生,兩人的情感是如何產生共鳴的?(開放性試題。)

參考答案:他們的心靈呼應并非空穴來風。詩人是在“醉不成歡慘將別”時,在“終歲不聞絲竹聲”的潯陽江頭,聽到了琵琶聲,他“尋聲暗問”“移船相近邀相見”“千呼萬喚”,而琵琶女則是“琵琶聲停欲語遲”“猶抱琵琶半遮面”,此時兩人的感情是有隔膜的。而一旦“低眉信手續續彈”,琴弦便成了心弦,自然地流露出“心中無限事”,琵琶女的彈奏與訴說,使詩人積蓄已久的情感變得波瀾澎湃。對琵琶聲,他不僅用耳朵聽,更用整個心靈去感應,兩人雖身份不同,經歷各異,但失意飄零的情感卻是相同的,兩道感情的激流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這條河床上相遇、相交、相融。

作品原文/《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徒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琵琶行節選教案

《琵琶行》是膾炙人口的傳統名篇,教學很多是以教師講解分析為主代替學生的感悟閱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琵琶行節選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琵琶行節選教案一

【第1句】: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師:請同學們先欣賞一段視頻。(播放經過編輯的《江南煙雨琵琶行》視頻及解說詞)

師:視頻中提到的詩人是誰?

生:白居易。

師:白居易是怎樣一位詩人?

生: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現實主義大詩人。

師:不僅如此,白居易還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憫心的詩人。他在《長恨歌》一詩中既諷刺了唐玄宗重色誤國,又表達了對玄宗思念楊玉環的同情,他說“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他在《賣炭翁》一詩中講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又表達了對下層勞動者的同情與悲憫。那么,白居易由長安被貶到江西九江的潯陽江頭,又對什么人發出了怎樣的慨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白居易的《琵琶行》。(板書課題)

師: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詩歌的一種體裁。

師: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它是一種以鋪敘記事為主的歌詞。

【第2句】:誦讀小序,概括情節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一下詩前的小序。

(生讀小序)

師(糾正個別讀音):詩前小序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呢?誰能用簡單的話概括一下?

生:它主要寫了琵琶女的身世。

師:寫身世,也就是介紹了寫《琵琶行》的原因。

【第3句】:初讀文本,抓關鍵句

師: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國文本是讀的學科”。我們首先走進文本,放聲地、自由地來讀一下這首詩,好不好?下面我們自由地放聲來讀。(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樂,學生放聲自由讀。5分鐘左右)

師:好,剛才大家已經讀過了這首詩,我們都沉浸在詩的境界里。那么,我問大家一個問題,這首詩最能體現詩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師:對,同學們,“淪落”是什么意思呀?

生:落魄失意。

師:對,落魄失意,遭遇坎坷。那么,“淪落人”又是誰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詩人自己。

【第4句】:再讀文本,學生質疑

師:好,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誰解淪落人”(板書)。琵琶女的淪落經歷是怎么樣的?咱們首先請一位同學感受一下琵琶女的感情,為我們讀一下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好嗎?你現在就是琵琶女,要把你的感情帶出來。

生(讀第三節):“沉吟放撥插弦中……夢啼妝淚紅闌干。”

師(請另外一生評價):你覺得她的感情把握怎么樣?

生:我覺得讀得挺好的。這一節主要講琵琶女的身世,詩人對琵琶女應該比較同情,讀的時候讀出了同情的感覺。

師:你是站在詩人的角度講吧,現在如果是站在琵琶女這個角度,你覺得她應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去讀?

生:悲涼。

師:對,悲涼的感情。我們讀詩歌首先是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得抑揚頓挫,但更要注意把握詩歌中詩人所蘊涵的感情。剛才同學讀的這一節感情把握得比較到位。

師:就這一節,同學們有什么疑問沒有?把你最想提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討論。(生自由組合,小聲交流,討論質疑)

師:同學們主要提了兩個問題:一是琵琶女的形象及悲慘命運的原因,一是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她的身世。咱們周圍同學自由組合議一議,由一位同學記錄小組討論要點,兩個問題可以任意選。

(學生自由組合,討論)

生:我代表我們小組想說第一個問題。前幾句寫她少年的時候,然后還被那個秋娘嫉妒……

師:秋娘是什么人?

生:秋娘本身就是才華出眾的歌伎,然后還要嫉妒琵琶女,說明琵琶女比秋娘還要才華橫溢。后面寫她“弟走從軍阿姨死”,她的家人,離開的離開,死去的死去,后來她的容顏因為家庭變故和時光流逝變得非常憔悴。當時社會看重你,就是因為你的容貌好而不是有才華。琵琶女的淚既是感傷的淚又是不滿的淚。

生:我覺得琵琶女主要代表中國封建社會女子普遍的悲慘的命運。

師:這里你談得更深入了,上升了一個高度。琵琶女的技藝高超,她年輕的時候,“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但是到了后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

生(眾):“門前冷落鞍馬稀。”

師:這說明什么問題?

生:那個時代就是重色輕才的。

師:重色輕才。那個時代不是看重她的技藝高超,而是看重她的美貌,后來她年老色衰,所以就被拋棄了。所以從這里看出,琵琶女僅僅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對象。

師:還有一個問題,琵琶女描繪自己一生的遭遇,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對比。

師:如果說詳細些,有哪些?

師:過去是京城名伎,現在是——

生(眾):淪落江湖。

師:過去是少年得意——

生(眾):現在是老年失意。

師:過去是年輕貌美——

生(眾):現在是年老色衰。

師:過去是門庭若市——

生(眾):現在是門可羅雀。

師:過去歡笑——

生(眾):今日辛酸。

師:除了琵琶女,剛才說,“誰解淪落人”,淪落人一個是指琵琶女,還有一個是指誰呀?

生(眾):白居易。

師:當詩人和琵琶女彼此穿過無數人群,走過無數條路,在這個蕭瑟的秋天,相逢在潯陽江頭船上的時候,他又寫了什么內容呢?我們請一位同學模仿詩人白居易的口吻讀第四節。

(生讀第四節)

師:好,我們的白居易還得加把勁。我們在讀這一節詩時要讀出什么感情?

生:應該和琵琶女一樣感同身受吧。

師:感同身受,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師:這里面,詩人的遭遇還有什么詞可以體現出來?

生:“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的“黃蘆、苦竹、杜鵑、哀猿”。

師:這些意象所傳達出來的正是感傷之情,進行詩歌的欣賞一定要注意意象的象征意義。

師:就這一節,大家最想提出的問題是什么?(生自由組合,討論質疑)

生:琵琶女的遭遇為什么會引起詩人的強烈共鳴?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話怎么理解?那個“同”字,同在哪里?

師:兩個問題的本質相同。大家想一想,一個是朝廷官員,一個是江湖的歌伎;一個是高朋滿座,一個是門前冷落。那他們又“同”在哪里呀?誰能說一說,你覺得“同”在哪里?

生:從詩人的生活經歷上看,他一開始滿腹才華,想一展鴻鵠之志,卻在朝廷中受到排擠,而被貶謫到偏僻的地方;琵琶女本來也是很有才華,但她卻因為年老而無人問津,所以他們的經歷都是從曾經的輝煌到如今的平淡,所以此刻他們的心境都是悲傷的。

生:還有,他們倆都是京城人。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前面小序上講的,“問其人,本長安倡女”。

師:對,是來自京城。現在呢,他們都來到了什么地方?

生:潯陽江頭。

師:這一點也相同。

生:還有一點就是他們都懷著一種落魄之情。

生:他倆都是人才,得不到人家的重視,這也是相同的一點。

師:都是很有才華的,琵琶女“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我覺得她的水平還是挺高的。詩人呢,也是才華橫溢的,而現在卻觸怒了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由此可見,詩人是在寫琵琶女,又是在寫自己,抒發郁積于心的貶謫之恨。

【第5句】:三讀文本,品味感受

師:那么我們再想一想,他們原本認識嗎?是什么打動了白居易,把兩個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聯系在一起的?誰能說一說?

生:是因為琵琶女彈的那個琵琶曲。

師:“誰識琵琶聲”(板書),同學們,詩中有一段對音樂的描寫,應該說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剛才我們班的琵琶女和詩人都讀了一下,我也情不自禁,給大家背一下這一段,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一想,這一段中最精彩的句子在哪里?為什么精彩?

(教師配樂示范背誦第二節:“尋聲暗問彈者誰……唯見江心秋月白。”)

生:我最喜歡的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它把琵琶聲在沉靜以后爆發的聲音比作乍破的銀瓶和騎士突然拔出刀槍那一瞬間的聲音,更加突出了琵琶聲在沉默后的慷慨激昂的特點。

師:你很喜歡非常激越的音樂。好,還有沒有?

生:我喜歡“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因為我覺得這句話采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先經過音樂的跌宕起伏,然后婉轉動聽,很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來,聽上去挺有感覺。

師:比喻有什么好處?

生:就是十分生動形象。

師:化——

生:化抽象為具體。

師:對,大家都知道,寫愁的情感是不是很抽象?李煜怎么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把抽象的無形的愁化作具體可感的滾滾江水。李清照怎么寫?“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把抽象的無形之愁化作沉甸甸的重負。比喻的手法是不是很好?還有沒有同學想談?

生:我喜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它把弦聲首先比喻為急雨,聲音非常急促,然后又如絲雨般,有非常渺茫的感覺,很形象,很生動。

師:聽了剛才同學們談的精彩的詩句,我想問一個問題:是什么打動了詩人?僅僅是精彩的音樂嗎?誰來說一下?

生:從第二節里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可見,作者被打動,不僅因為好聽的音樂,還有琵琶女在音樂里面融入的自己的情感。

師:有琵琶女的遭遇,有琵琶女的情感在音樂里面。

師:那我還要問,僅僅是琵琶女的遭遇和情感在里面就打動了詩人嗎?

生:還有,詩人想到了他自己的身世。詩人也從琵琶曲中讀出了自己人生中的歡悅與痛苦、苦悶與希望,這引起了詩人強烈的感情共鳴。

師:對,音樂的魅力不僅在于音樂本身,更在于它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實際上,是音樂把“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詩人和琵琶女聯系在一起,拉近了他們的距離,在兩個陌路人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的橋梁。

師:好,我們下面一起讀一下最后一段。(學生有感情地齊讀第五段)

師:“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琴聲和著白司馬的淚水沉到了江底,千年之后,仿佛仍在我們耳畔回響。

【第6句】:放飛心靈,交流感悟

師:我想同學們還有很多的感觸吧,下面我們就暢所欲言,敞開心扉,用較富有詩意的一兩句話來表達你的感悟。(播放琵琶曲,生思考、寫作)

生:天公薄情病樂天,世情愚昧苦才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怒憤難自平。

師:好,你很厲害呀,像一位詩人。

生:音樂,仿佛從遠處傳來,又似乎就在身旁,那么清靜,那么飄渺。琵琶聲響徹長安城,好像有人在哭泣,幽怨著,纏綿著。彈者有意,聽者有情,我愿化作一首小曲去撫慰你那懂我的心。

師:是一首富有詩意的散文詩呀。還有沒有?

生:白居易在這個不眠之夜,用濕漉漉的詩句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的濕漉漉的心。他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

師:好,這也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呀。老師也很喜歡詩歌,在備課時,也寫了一首七律談我的感受。

投影:

感悟《琵琶行》

王毅軍

潯陽江畔客將還,

秋月荻花夜色寒。

一曲琵琶情切切,

半觴清酒淚漣漣。

飄零歌女傷神苦,

淪落詩人為客難。

司馬揮毫傾肺腑,

后生吟誦嘆先賢。

【第7句】:再讀文本,升華感情

師:今天,我們進行了一次詩歌的漫游,下面讓我們伴著音樂,再一次放聲地旁若無人地自由地讀一遍這首詩。讓我們把情感浸在詩歌的意境里,去體會音樂的美妙,去感受詩人的情懷。

(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樂,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放聲自由讀全詩)

結束語:歷史不會抹殺這一切,時間不會淡忘這一頁:那低眉信手的婉約,那哀怨凄切的曲調,那東船西舫的岑寂,那似曾相識的遭遇。千古的詩篇還在耳畔回響,江邊那一曲低吟的琵琶,定格成了永恒的千古絕唱。

最后讓我們在悠揚的琶琵曲中,以經典為伴,與詩歌同行!

【執教感言】

《琵琶行 并序》原設想主要采用誦讀法、點撥法、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圍繞“誰解淪落人”“誰識琵琶聲”兩條線索啟發點撥學生,并讓學生大膽質疑,深入鑒賞詩歌中所蘊涵的豐富思想感情,讓學生體會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整節課作為詩歌賞析課,力爭成為書聲瑯瑯的“生態課堂”,多元性的“對話課堂”,生成問題的“質疑課堂”,進而成為一節使人感覺是享受的語文課堂。

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覺得有幾點把握得較為成功:

一是誦讀教學落實較成功。有齊讀、單人朗讀、自由讀、分段讀、全篇讀、放聲讀,初步感知讀、強化體驗讀。從字詞的讀音,到情感的把握,再到朗讀技巧的運用,指導具體,其中示范讀起到了較好的指導作用。

二是在教學中注意滲透學法指導。有誦讀技巧的指導,有對古典詩歌思想感情的賞析方法的指導。

三是以生為本,平等對話,使學生參與課堂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落實,接受性學習與探究合作相得益彰。能從新課程理念出發,更新角色定位,課堂上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有效實現了對文本的意義建構。

四是使合作學習成為教學常態而非裝樣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或依據活動時的情境,“動態生成,自由組合”生成學習小組。通過同伴互助,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

不足之處:

一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存在問題。一開始課件視頻播不出來;另外,在最后讓學生放聲自由讀時不應播放視頻,以免影響學生進入文本體驗。

二是咀嚼詩歌語言不夠深,不夠細。《琵琶行》的篇幅較長,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較多,賽課時我有意加快了教學速度,雖然在規定時間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咀嚼詩歌語言不夠深,不夠細,有些值得反復玩味的細節未能充分表現出來。

  琵琶行節選教案二

誦讀、賞析、探討

1.培養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

A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B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感受“聲中之情”聲音描寫技巧高超,要求講完其段落后,學生能及時掌握并背誦。主旨方面重點比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名句。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第1句】:導入

中國是一個盛產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唐詩》走過了3000多年的曲折歲月。《唐詩》是我國詩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燈塔,照耀著歷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詩人才子。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這位詩人是誰?  ——白居易 ,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第2句】: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長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時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因為音樂,讓他們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濕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著,一路灑下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

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現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

【第3句】:學習“序”

【第1句】: 快速閱讀,疏通字詞

【第2句】: 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內容?

(1)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經過;(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點明寫作動機;(4)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凄切傷懷

【第4句】:錄音范讀 ,整體感知

思考:【第1句】: 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第2句】: 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第3句】: 是什么把詩人和琵琶女聯系在一起?

【第4句】: 全詩共寫了幾次音樂?(連帶詩歌結構)是怎樣寫的?

第一次   詩人送客聞琴        (暗寫、側面烘托)

第二次        邀見、彈奏《霓裳》《六幺》(明寫、詳寫)

第三次        感我此言“卻坐促弦”(明寫、略寫、側面烘托)

【第5句】: 哪一次音樂寫得最精彩?(轉入精讀)

【第5句】:精讀音樂段

(一)詩中關于音樂的描寫(第二自然段劃分層次)

A找出第二段中描寫音樂的八個比喻句(板書)

音樂               特征                      情感

轉軸撥弦         和緩低沉  (序曲)         先有情

低眉信手                                     聲聲思

輕攏慢捻抹復挑                (過渡)        無限事

【第1句】: 如急雨         粗重急驟

【第2句】: 如私語         輕微委婉

【第3句】: 珠玉落盤     清脆圓潤

【第4句】: 鶯語花底      宛轉流暢

【第5句】: 冰泉冷澀      阻塞壓抑                 幽愁暗恨

【第6句】: 銀瓶乍破      激越奔涌(高潮)

【第7句】: 鐵騎突出      高亢雄壯

【第8句】: 如裂帛        短促急迫(曲終)、余韻悠悠

B八個比喻句分別描摹了音樂的哪些特征?音樂的旋律有什么變化?

(1)以聲喻聲,使用大家熟悉的、類似的聲音作為比喻,寫出了音樂的五彩繽紛和疾徐抑揚的變化,使人有親耳聆聽之感。(視覺、聽覺融通——通感)

(2)以形摹聲(視覺角度)

(3)聽者與彈者情感交織

(4)景特描寫烘托氣氛

【第6句】:學習【第3句】:【第4句】:5自然段

【第1句】: 思考:作者為何聽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感動,詩中有沒有告訴我們原因?

2.閱讀【第3句】:4自然段(板書)

比較詩人與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賞析

歌女(悲凄)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年表貌美       年老色衰

門庭若市       門前冷落

下嫁賈人       獨守空船

(詳寫生平,略寫感受)

同是天涯淪落人,

詩人(凄苦)

辭帝京,謫居臥病,

地僻無音樂,不聞絲竹

黃蘆苦竹,杜鵑啼血

山歌村笛,嘔啞嘲哳

(詳寫感受,略寫生平)

相逢何必曾相識

【第7句】:總結主旨

詩中通過對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表達了詩人對歌女的同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天涯淪落人”之恨。

琵琶行(節選)并序

琵琶行

白居易

并序

元和十年,余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翻譯:

(序)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后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于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后,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我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里才有被降職的感覺。于是撰寫一首長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

注釋:

(1)左遷:貶官,降職。與下文所言“遷謫”同義。古人尊右卑左,故稱降職為左遷。

(2)錚錚:形容金屬、玉器等相擊聲。

(3)京都聲:指唐代京城流行的樂曲聲調。

(4)倡女:歌女。倡,古時歌舞藝人。

(5)善才:當時對琵琶師或曲師的通稱。是“能手”的意思。

(6)委身:托身,這里指嫁的意思。

(7)為:做。

(8)賈(gǔ)人:商人。

(9)命酒:叫(手下人)擺酒。

(10)快:暢快。

(11)漂淪:漂泊淪落。

(12)出官:(京官)外調。

(13)恬然:淡泊寧靜的樣子。

(14)遷謫(zhé):貶官降職或流放。

(15)為:創作。

(16)長句:指七言詩。

(17)歌:作歌,動詞。

(18)凡:總共。

(19)言:字。

(20)命:命名,題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男人j放进女人p动态图视频| 娇妻借朋友高h繁交h|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韩国女友的妈妈| 夫妇交换4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老师的胸好大好软| 国产麻豆免费观看91|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狂野黑人性猛交xxxxxx| 国产女人好紧好爽| chinese国产xxxx中国|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 国产视频你懂得|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夜夜揉|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男人边摸边吃奶边做下面| 国产情侣91在线播放|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天堂/在线中文在线资源官网|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 午夜福利啪啪片| 2021国产精品露脸在线| 成人超污免费网站在线看|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制服| 国产成人小视频| 999国产精品|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日韩生活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精精国产www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福利久久青青草原下载| eeuss影院在线奇兵区1页| 日本边吃奶边摸边做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美女被到爽羞羞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