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處暑說說來歷集錦三篇
關于處暑時節的作文:處暑節氣的來歷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節令的這種變化,自然也在農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如“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但總的來看,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癥。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處暑時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第1句】: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于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于30℃、華南東部高于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處暑是華南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這時華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因此,為了保證冬春農田用水,必須認真抓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區處暑至秋分會出現連續陰雨水天氣,對農牧業生產不利。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時也正是收獲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華南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所以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做好充分準備,抓住每個晴好天氣,不失時機地搞好搶收搶曬。
處暑時節的作文:處暑節氣的來歷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節令的這種變化,自然也在農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如“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但總的來看,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癥。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處暑時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第1句】: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于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于30℃、華南東部高于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處暑是華南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這時華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因此,為了保證冬春農田用水,必須認真抓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區處暑至秋分會出現連續陰雨水天氣,對農牧業生產不利。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時也正是收獲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華南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所以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做好充分準備,抓住每個晴好天氣,不失時機地搞好搶收搶曬。
關于處暑節氣作文:處暑節氣的習俗與活動
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后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后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此外,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云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處暑節氣的習俗與活動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開漁節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
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處暑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里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關于處暑的作文:各地流傳的處暑節氣諺語
立秋無雨一半收,處暑有雨也難留(鄂)
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皖、魯、鄂等)
處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東北)
處暑雷唱歌,陰雨天氣多(東北)
處暑一聲雷,秋里大雨來(東北)
處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東北)
處暑有雨十八江、處暑無雨干斷江(東北)
處暑晴,干死河邊鐵馬根(東北)
處暑出大日,秋旱曝死鯽(閩南)
處暑東北風,大路做河通(閩南)
處暑不覺熱,水果免想結(閩南)
處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閩南)
處暑蟲,搖你目睭紅”(臺灣。指鳀鳁旺產,漁民日夜作業而熬紅眼睛)
處暑種蕎,白露看苗(上海)
處暑蘿卜白露菜(上海)
處暑處暑,處處要水(上海)
處暑白露節,夜涼白天熱(安徽)
處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華北)
處暑雷聲唱,陰雨天氣多(華北)
處暑一聲雷,秋里大雨來(華北)
處暑不抽穗,白露不低頭,過了寒露喂老牛(寧夏)
處暑早,秋分遲,白露種(冬)麥正合時(寧夏)
處暑不出頭,是谷喂了牛(西北)
處暑田豆白露蕎,下種勿遲收成好(浙江)
處暑有雨十八江,處暑無雨一河裝(四川)
處暑里的雨,谷倉里的米(河北)
處暑下雨爛谷籮(河北)
立秋處暑八月天,防治病蟲管好棉(河南)
處暑處暑,熱煞老鼠(江蘇)
處暑不出頭,拔了喂老牛(河南)
立秋種白菜,處暑摘新棉(西北)
處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河北)
處暑種蕎,白露看苗(四川)
處暑去暑通死老鼠。(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