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描寫地獄的句子集錦200條
地藏經地獄名號品講記
生剝其皮,再割其肉。
飲血地獄。
朱誅蟲飲罪人血成湖故。
燒手地獄。
鐵斗量火恒燒手故。
燒腳地獄。
踏火炭山恒燒腳故。
倒刺地獄。
罪人上下劍樹,上下倒刺故。
火屋地獄。
火屋內焚故。
鐵屋地獄。
猛火焰焰燒鐵城故。
火狼地獄。
火狼逐人啖食故。
如是等地獄。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號。各各不同。
‘如是地獄,各各復有諸小地獄,以為眷屬。或有一,或有【第2句】:【第3句】:百、千小地獄,以為眷屬。小地獄名字亦各各不同。’
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
業造地獄之文。
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上來所說地獄,皆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遇境逢緣,便去造業。業力所造,業力所感,故有如是多地獄,名字不同,自作自受耳。’
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此乃業力甚大之文。
業由心造,心力大,所以業力亦大。業若有形相,虛空亦容納不了。心極公平,作何業,就受何等報;心隨業轉,就造何等地獄與汝受。各人業不同,就造不同地獄,所以地獄就有種種名號。
須彌山高,業力上至梵天頂,比須彌山還高。
巨海深而有厎;業力深而無底。
圣道虛通,無物能礙,而業力能障之不現。修行最怕業力!業力來時,不想用功,縱用亦用不上路,諸多障礙,身又痛、心生惱,能無懼乎?所以菩薩畏因,而不敢作業也。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后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誡勸莫輕小惡之文。
“小善不積,何以成圣?小過不改,積足滅身。”涅槃經云:“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良以纖芥之惡,歷劫不亡;毫厘之善,積世長存。福成則天堂自至,罪積則地獄斯臻,自作自受,纖毫不差。父子天性相關,至密至親,然而各業不同,所以升沉路別,各不相知,縱然相逢,亦不能代受。各有前因,自受其報耳。
三昧經佛告阿難:“人生世間,所以不得道者,但坐思惟,穢念多故。一念來,一念去,一日一夜,有八億四千萬念,念念不息。一念善,得善果報;一念惡,得惡果報,如響應聲,如影隨形。”
觀此文,穢念多,不能悟道。微小之念,亦有果報,何況業耶?業大報大,業小報小,剎那受報,無時間斷,焉能悟道?
所以我們修行,最先條件,要懺悔業障。至誠懺悔,種種懺悔,懺到清凈為止。經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每晨誦經、念佛、念楞嚴咒,念到相應,最能滅罪。業障一空,修行容易、悟道也易、見佛亦易、聞法易、出家易、親近善知識易,一切皆易,否則一切皆難。所以要莫作業,大業不造,小業也不可作——無業心安。
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愿仁者暫聽是言。普賢答言。吾已久知三惡道報。望仁者說。令后世末法一切惡行眾生。聞仁者說。使令歸佛。
再說地獄之文。
地藏菩薩說:‘我今承佛威力,再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愿仁者暫聽。’
普賢曰:‘我已久知三惡道報,今日望仁者說,無非想令末法眾生皆歸依三寶。’無常偈云:“有生皆必死,造業苦切身,唯有佛菩提,是真歸依處。”所以在生死苦海中,唯有歸依三寶,最為穩當。是以我們每日朝暮要誦念三歸依,初入佛門,亦先歸依三寶,三寶威光無量啊!
地藏白言。仁者。地獄罪報。其事如是。
上說地獄名號,向下說地獄受報之事。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
此乃惡人,作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之罪,死入地獄,獄卒拔出其舌,使牛耕之,耕而復耕。
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
此乃惡人心黑,常起惡念:害人害物,惡念熾盛,死入此獄,夜叉叉其心出,或自食、或與狗食,一日一夜萬死萬生。
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人身。
此乃惡人,以身作惡,殺人、打人、害人、盜人財物、作諸惡業,死墮鑊湯地獄,在沸湯中,千死萬生,受盡折磨。
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
此乃壞人,一生淫犯外色,污人貞操,死墮此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炮而烙之。
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
此乃惡人,趕絕窮迫,逼害良人,死墮此獄,烈火追人,越走越盛,到處被燒。
或有地獄。一向寒冰。
此乃寒冰地獄,縱廣二萬里。罪人墮其中,常受寒風、寒冰之苦,膚肌皮肉凍裂,如蓮花色。
或有地獄。無限糞尿。
此乃沸屎地獄。罪人墮其中,何只飲尿食屎,還受屎蟲唼舌啖心之苦。
或有地獄。純飛蒺藜。
無數蒺藜,鋒利如針,從空飛來,刺罪人體,穿骨徹髓。
或有地獄。多攢火槍。
六根、四肢皆受火槍。
或有地獄。唯撞胸背。
以熱鐵錐,撞人胸背。
或有地獄。但燒手足。
量火燒手,踏炭燒足。
或有地獄。盤絞鐵蛇。
無量鐵蛇,繳(絞)罪人身。
或有地獄。驅逐鐵狗。
地獄鐵狗,追逐罪人。
或有地獄。盡駕鐵騾。
騎鐵騾子,火燒其身。
仁者。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
人間地、水、火、風,隨業所感,故有人間依報,種種享受,各各不同。地獄銅、鐵、石、火,隨業所感,故有種種苦具,困苦罪人。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造天堂,心造地獄;心隨善業造天堂,心隨惡業造地獄。一切唯心所造、唯業所感、如幻如化。所以地藏告普賢:‘地獄名字、種種苦器,無非銅、鐵、石、火四物與業和合,造成種種地獄耳。’
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多人同入一地獄受苦,各各苦境、苦具不同。故云‘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各人各業不同,則其苦具、苦相無量,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而已,若廣說,則窮劫不盡。’
地藏經稱佛名號品講記
《地藏經》是學佛人的根基之學,常念功德可是很多的。下面是地藏經稱佛名號品的講記。
此乃成佛之因,向后諸品皆成佛之因,收束此經。
前品度生之緣,種種善緣,助眾生離苦得樂耳!此品念佛,才是成佛正因。
梵語“佛陀耶”,秦翻知者。一切諸法,了了覺知,故漢言“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肇法師云:“佛者何也?窮理盡性,大覺之稱也。”夫生死長夜,莫能自覺,自覺覺他者,其唯佛乎!
召體曰名、表德曰號,則名別號通。一切諸佛,皆具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等。
‘稱’者,念也。佛功德在名號中,念佛名即念佛功德也。凡夫念佛功德,不久悟佛功德、修佛功德、最后證佛功德,所以念佛是成佛正因。
寶王論曰:“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在三昧中,便能觀到佛無量功德。”金剛經云:“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三昧中照見如來種種功德,故名如來藏。亦猶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想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所以初發心的人最好念佛,能降伏自己的妄想啊!
阿彌陀經云:執持佛名號或一日乃至七日,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臨終能往生凈土,華開見佛,悟無生忍。是以念佛有無量功德,故此品是成佛之因。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聽我說之。
興慈濟物之文。
‘爾時’者:主命鬼王受記畢之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久遠劫前發愿度眾生成佛。已成者,已了生死矣!當成者,當了生死矣!還有未來眾生,未種成佛之因,我想為未來眾生,演出世利益之事,于生死海中,令種菩提之因,將來得大利益之果。唯愿世尊聽我說之。’
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不思議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愿。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
佛許敦說之文。
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造罪受苦六道眾生,演火里紅蓮,不思議事。’何者?佛觀煩惱心中,有佛如來,結跏趺坐,儼然不動,相好具足。因眾生煩惱心中,能念如來功德;念佛功德能轉眾生煩惱,悉數變為菩提。此乃不思議事,唯佛乃能知之。彌陀經云:“汝等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汝地藏能說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為證明。’
‘吾不久即入涅槃’。涅槃是三德秘藏,如來安置諸子在其中,如來不久亦入其中。可知大涅槃,是三世諸佛安穩處,亦是一切眾生安身立命處。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所應度者,皆已度盡;其未度者,亦皆作得度因緣。眾生機薪盡,如來應火滅,故云‘吾即涅槃’。‘吾滅度后,有此法門流行世間,能使汝早畢是度生之愿。有此法門存在世間,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而不能得度者。’
華嚴經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所以于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觀此文,則知念佛名號,真苦海中之慈航也。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贊嘆。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以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曾經親近一位佛,其佛名號,號無邊身如來。’無邊身是別名,如來是通名,通別合稱,故名無邊身如來。此佛是我曾經親近過的,我知此佛的功德。‘若有男子女人(從來未曾發心,故名男子女人),假如他能聞是佛名,因聞生解,悟了無邊身如來者,即一切眾生自性清凈法身。從來未見今日見,見時非常歡喜,生恭敬心。一念見到自己的.清凈法身佛,而生恭敬心者,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念念見,更何況從見而起修,塑畫無邊身佛形像,實行供養、贊嘆。一念見而生恭敬是理;塑像供養屬事,若能事理圓融,性修不二,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初發心的男女,第一要見無邊法身佛,方種菩提之因,至緊至緊。華嚴經云:“佛真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此一首偈,證明無邊身是法身佛。
又于過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是人于無上道。永不退轉。
地藏菩薩又說:‘世尊,過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此佛我曾經親近過,我知此佛功德。其名“寶性”者,佛性也。一切眾生在生死海中浮沉,受種種苦,而其佛性隨緣不變,猶如金寶隨緣而作種種形像,但其寶性是一,始終不變;佛性亦如是,雖輪回六道,受種種形,受種種苦,而其成佛之性永遠不變。既有成佛之性,不見則已,若見時,就能從性起修,一直修到成佛,故名“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返迷成悟,悟了本有佛性。但見性是一念見,不是慢慢見,不念悟即見,故名“一彈指頃”即見佛性,是自己安身立命處,所以歸依自性佛寶。歸依是歸投依止,永不再迷之謂也。是人既不迷佛性,凡有所作,不離自性,則是人于無上道,永不退轉矣!’
華嚴經云:“自歸依佛,當愿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此偈證明,歸依自性佛寶啊!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于耳根。是人當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
波頭摩是紅蓮花。印度四蓮——青、黃、赤、白,以紅蓮為勝。央掘尊者云:“第一缽曇摩,清凈柔軟足,塵水所不污,是故稽首禮。”
人間蓮數十瓣、天蓮百瓣、佛蓮千瓣。梵網經云:“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花臺,周匝千花上,復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如是千百億,盧舍那本身,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此如來,我曾經親近過的。’波頭摩就是紅蓮花。紅蓮花者,一切眾生之本心也。眾生本來心,雖造一切物,而不染一切物;又因不染一切物,故能造一切物,如大地不著萬物而生萬物。眾生的本心,非常靈,能生萬物、能知萬物。因能知故,所以不著一切,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眾生若能不染一切物,則能明自本心,若染一法,則自心迷了。所以一切不染、一切不著,方能明自本心啊!
‘世尊啊!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歷耳根,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在正定中,不見一法,明自本心,是人當能千返生于六欲天中。雖生六欲天而不著欲,所以天福永遠不減,生而又生,乃至千生。假如明心之后,再立志稱名,即見本心,具恒河沙稱性功德,故云“何況志心稱念”。’
又于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此佛我曾親近過的,我知道此佛功德。’‘師子吼’者一乘法也。佛為眾生故,從實施權,說三乘法度眾生脫離生死苦海;離生死而得涅槃,是假名涅槃,非真涅槃。所以三乘非究竟道,而眾生執之以為實,不能成佛。所以如來最后說法華經大師子吼“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于眾生,說佛智慧故。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弟子聞法,開三乘之權,悟一乘之實,個個受記作佛。
‘世尊啊!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聞得深,一念悟諸法之實相,歸依諸法實相,成就一切種智,是人生生世世,得遇無量諸佛為其摩頂,授當來成佛之記。’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贊嘆。是人于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過去又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當時我曾親近供養。’梵語‘拘留孫’,此云所應斷。眾生的煩惱,是應該斷的;煩惱斷盡,菩提現前。修行最重要斷自己的煩惱。每人的煩惱大約有三重:
第【第1句】:是見思煩惱。見惑五利使、思惑五鈍使,這十使煩惱,使眾生作無量業,受無邊生死苦,所以眾生應先斷此煩惱。此煩惱一斷,便證阿羅漢果,出三界,了生死矣!
第【第2句】:是塵沙煩惱。如塵若沙這么多;此煩惱一斷,則識恒沙佛法,就能醫恒沙眾生之病,則名菩薩。所以菩薩一定斷塵沙惑,方能應機說法去度眾生啊!
第【第3句】:是無明煩惱。此煩惱障佛法身,不識如來果位中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欲證如來功德,須斷此煩惱。所謂“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分分斷,諸佛法身分分證,直至破盡為止。
世尊,欲斷三惑煩惱,須悟諸法寂滅之理。法華經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心至誠瞻禮,直至能禮所禮性空寂,頓悟諸法寂滅之理;然后從理起修,任運斷除煩惱,贊嘆諸法本性空寂,成就清凈梵行。此人于賢劫為大梵王,請千佛轉大法錀,為佛授最上之記。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號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啊!過去有佛出現世間,其名號曰毗婆尸。我曾經親近,此佛功德我是知道的。’
梵語‘毗婆尸’,又名維衛,此云勝觀。佛法要觀心,心字三點,第一點是空——一切法入心,無不皆空。空故心能藏一切法,若一法不空,則為心作礙;因空故,法法入心時,法不礙心,心不礙法。所以第一要修空觀,諸法空時,此心亦空。
第二點是假觀——法法從緣而生,法法如幻如化。世出世間法,無一法不是幻。古人云“生死、涅槃等空花”,生死是幻,菩薩入生死,而不被生死所礙;涅槃是幻化,菩薩證涅槃,而不住涅槃。不住涅槃,有大悲;不住生死,有大智,菩薩悲、智雙運,自利利他,皆由知一切法如幻故。
第三點是中觀——不落二邊。法法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便證諸法的真實相,而得一切種智,成就如來果地實德。
此空、假、中三觀,如天王三目,伊字三點,不縱不橫、不并不別;非一非三,而一而三,三一圓融,微妙難思,故名勝觀如來。
世尊,若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了達一心具三觀,三觀齊修,便證一境三諦之理。理觀和合,能生一切善法,能斷一切罪苦。罪滅福生,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了。
又于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我也曾經親近供養過的。’佛號寶勝者,非世間之寶,乃出世間之寶。出世之寶,義含四德:常德、樂德、我德、凈德。具此四德,既不漏落生死,也不漏落涅槃。兩邊不漏落故,故以成就真常、真樂、真我、真凈,離世間凡夫之四倒,又離出世二乘四倒,超世出世間,故名寶勝。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寶勝佛名而生勝解,慧解現前,從解起行,凡有所作,超世出世,直入中道第一義諦,妙契真如。所以此人,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第一義天之妙樂。
光明經流水品:十千魚,得聞寶勝之名,尚盡生忉利,況男女聞名,寧有不得勝妙樂者。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吾也曾經親近供養過的。’此佛名寶相者,智者大師曰:“實相尊貴,故名寶相。”寶相者,諸法實相也。金剛經云:“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即生實相。”又云:“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無量義經云:“無相不相,是名實相。”以依實相,出生二法、三道、四果。無相者,無生死相;不相者,不涅槃相。二法者,頓、漸二法也。三道,即三乘。四果者,乃聲聞、緣覺、菩薩、佛。四圣果既然從實相出生,則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而生慧解,深悟實相,起恭敬心時,枝末煩惱先行脫落,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無疑。
又于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袈裟幢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現世間,其佛名號袈裟幢如來,我當時也曾親近供養。’其佛號袈裟幢者,袈裟是三世如來寶幢之相。著袈裟時,生寶幢想,一切外魔不能壞,一切外怨不敢侵。此人持如來戒,身心清凈,諸惡不起,眾善齊修,自凈其意,不染塵勞,隨佛出家,被如來三頂之衣——一安陀會,此云五衣,作務時穿;二郁多羅僧,此云七衣,入眾時穿;三僧伽黎,此云大衣,說法時穿。昔日堅誓師子,敬袈裟而不害獵人,百劫不墮惡道。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寶幢想,恭敬三世諸佛,此人以敬三世佛故,即能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過去又有佛出現世間,其佛名號大通山王如來,此佛我曾經親近供養,此佛功德,我是知道的。’大通山王佛,‘大通’是般若,‘山王’是佛德。若人修行證法身時,即具般若之智,通達一切法而到諸法之彼岸,故名大通。又見法身時,具常、樂、我、凈四德,猶如須彌山王,四寶所成,故名山王。大通者,般若佛因也。山王者,四德佛果也。佛因賅果海,果海徹佛因,所以修行證法身時,不但能修般若之佛因,又能證四德之佛果。若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聞名生解,慧解現前,證自法身,即具大通般若之智,所以得遇恒河沙佛,廣為說法。又證法身時,具如來山王功德之果,所以必成菩提。
又于過去。有凈月佛。山王佛。智勝佛。凈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說佛。
凈月佛:佛真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月在水而不染水,佛在世而不染塵,故名。
山王佛:華聚菩薩云:“世尊金色如金山,猶如日光照世間。能拔一切諸苦惱,我今稽首大法王。”佛功德巍巍,猶如須彌山王,故名。
智勝佛:聲聞、緣覺、菩薩中,以佛智最勝故。
凈名王佛:凈是體,名是用,從體起用,于一切法得自在故。
智成就佛:一切種智成就,故名。
無上佛:菩薩有所斷,名有上士;佛無所斷,故名無上士。又法無上,涅槃是;人無上,佛陀是。
妙聲佛:法華經云:“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演暢清凈法,我心大歡喜。”
滿月佛:佛功圓德滿,如十五夜月——月圓光滿。
月面佛:佛面猶如凈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圓光普照于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
世尊啊!如是等不可說佛,我皆曾經親近供養、承事。若人承事十方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于佛菩提方可希冀。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皆可以求佛功德。佛功德在名號中,每一佛名,其名下德相周遍法界,而且一德含一切德,故云念一佛名,功德無量。此乃狹義,屬根本智;若論廣義,須要一一承事十方諸佛、廣學諸佛無量道法、念無量佛名,會其名所含之義、到十方世界參學、學無量世界種種法門,然后一一貫通,如梵王網羅幢,彼此互入互攝,重重重重,無盡無盡,森羅萬象,一法印之,才是到家時節,屬差別智。十輪經云:“若念一佛,則見一佛;若念多佛,則見多佛。若念小身佛,則見小身佛;若念大身佛,則見大身佛;若念無量身,則見無量身佛。”其功德,何只無量,而且圓融。此乃地藏菩薩,教化盡性之談。
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
‘是眾生等’,指念佛眾生。念一佛也可,念多佛也可。念到得益時,生則在世間上,成就種種功德,利益人天;死則即見十方諸佛,隨愿往生十方凈土,親近十方諸佛,廣學法門。唯其生時念佛有把握,才能死時念佛有把握。生時、死時,皆能念佛,是真念佛,此人終不墮惡道。
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余業報等。悉得消滅。
上來自念,仗自力念佛;死時聞人念佛,仗他力念佛。自力也可,他力也可,總有功德。所以臨命終,其家中眷屬,多人乃至一人,為病人將近死時,高聲念一佛名,歷其耳根。臨終時其心猛利,一聞佛名,執持不放,全副精神在一佛名上,念念不舍,承此佛力(除開五無間罪,暫時不講),其余業障、報障,悉皆消滅,如湯消冰,如明破暗,破盡無余。
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漸消滅。
五無間罪,罪之極者也;佛功德力,力之極者也。以極大佛力,能消極大罪業,但要漸漸消除。因此人業力甚大,他人為其稱念,將佛名善根,種其八識田中,要等種子漸漸栽培、漸漸萌芽、漸漸增長,方能消滅極大之罪。昔日法照大師親到五臺,在竹林寺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為眾說法。照作禮問:“末代凡夫,智識淺薄,佛性心地,無由顯現,未審修何法門,最為其要?”文殊曰:“諸修行門,無如念佛。我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又問:“當念何佛?”文殊曰: “此世界西,有阿彌陀,愿力難思,汝當系念;念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說已,為照摩頂而退。
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他人代念,尚有如是之力,何況自念,分分己獲,功德更大。罪滅福生,福生罪滅,獲無量福,滅無量罪耳!
地藏經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地藏菩薩本愿經,又稱《地藏本愿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冊。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薩言:仁者,愿為天龍四眾,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來世末法眾生,知是果報。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說地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
仁者,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其山黑邃,無日月光。
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復有地獄,名曰四角;復有地獄,名曰飛刀;復有地獄,名曰火箭;復有地獄,名曰夾山;復有地獄,名曰通槍;復有地獄,名曰鐵車;復有地獄,名曰鐵床;復有地獄,名曰鐵牛;復有地獄,名曰鐵衣;復有地獄,名曰千刃;復有地獄,名曰鐵驢;復有地獄,名曰烊銅;復有地獄,名曰抱柱;復有地獄,名曰流火;復有地獄,名曰耕舌;復有地獄,名曰剉首;復有地獄,名曰燒腳;復有地獄,名曰啖眼;復有地獄,名曰鐵丸;復有地獄,名曰諍論;復有地獄,名曰鐵呋;復有地獄,名曰多嗔。
地藏白言:仁者,鐵圍之內,有如是等地獄,其數無限。
更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銅鎖地獄,火象地獄,火狗地獄,火馬地獄,火牛地獄,火山地獄,火石地獄,火床地獄,火梁地獄,火鷹地獄,鋸牙地獄,剝皮地獄,飲血地獄,燒手地獄,燒腳地獄,倒刺地獄,火屋地獄,鐵屋地獄,火狼地獄。如是等地獄。
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第1句】:或【第2句】:或【第3句】:或【第4句】:乃至百千,其中名號,各各不同。
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后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愿仁者暫聽是言。
普賢答言:吾已久知三惡道報,望仁者說,令后世末法一切惡行眾生,聞仁者說,使令歸佛。
地藏白言:仁者,地獄罪報,其事如是。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或有地獄,一向寒冰。或有地獄,無限糞尿。或有地獄,純飛钑鑗。或有地獄,多攢火槍。或有地獄,唯撞胸背。或有地獄,但燒手足。或有地獄,盤繳鐵蛇。或有地獄,驅逐鐵狗。或有地獄,盡駕鐵騾。
仁者,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地藏經分身集會品講記
《地藏經》里面有談到地獄,是千百萬種,什么地獄,什么地獄,警告我們世間人要去惡從善,(和)去惡從善的這個力量。下面是其分身集會品的講記。
地藏經十三品,第一天宮神通品,第二分身集會品。十地菩薩破無明證法身,即能分身——將一身分為無量身,上供諸佛,下化眾生。法身如天上月,分身如水中月,所謂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上句譬分身,下句喻法身。法身,破無明方顯,如天無云;分身,有機始現,如水現月。諸佛亦有分身,法華經見寶塔品,釋迦牟尼佛在靈山講法華經,多寶佛塔涌現其前贊嘆“善哉”。大樂說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欲見多寶佛身。”世尊曰:“多寶有宿愿,欲開塔見其身者,彼佛分身諸佛,盡還集一處,然后我身乃出現耳。”即時世尊放白毫光,照十方無量世界,無量諸佛皆來集娑婆。娑婆以佛神力,變為凈土。寶塔戶開,大眾皆見古佛多寶,在寶塔內,生師子座,全身不散,此是釋迦分身。請看法華經,便知其詳。
修行見法身,就能分身。如中國志公禪師,獄中有志公,街上又見,到處見有志公,此是分身。昔日文殊師利,三處過夏,迦葉欲擯,即見無量文殊。世尊曰:“汝欲擯那個文殊?”過去有一位老菩薩,十個徒弟,請到其凈室過年。果然十個徒弟皆說:“師父在我凈室過年。”分身與化身不同,化身是隨類化現,如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是名應化身;分身是分無量身,皆同一形。地藏是十地菩薩;初地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時,即能分身,何況十地,破十分無明,滿證法身,分身就多了。地藏發愿度苦眾生,地獄眾生最苦,所以地藏分無量身到無量世界、無量地獄中救苦。今日世尊在天宮放光明云,地藏會意,無量分身地藏來集天宮,聽佛臨終付囑,故名分身集會品。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此乃分身地藏集會天宮之文。
地藏發愿度苦眾生,地獄最苦,所以地藏分身到無量世界、無量地獄之中,教化罪苦眾生。每日三時說法,障輕者一聞法化,便離地府;業重者,雖不解法,日日聽聞,內薰為種耳。因此如來出世,亦無暇來見佛,今日如來臨終放光,地藏知佛住世不久,若此次不來,則無緣見佛了。
心地觀經云:“以身常處于地獄,非不親近大慈尊,以身常處于輪回,非不親聞微妙法。”這兩句話,說地藏度眾生苦,無暇來見佛聞法啊!現在無量地獄中,分身地藏,皆來集會天宮,到底有多少地藏呢?文中說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這么多。梵語阿僧祇,此云“無央數”。無量個阿僧祇,不可說算,這多無量;不可度量,這多不可說;不可用口議,這多不可量;不可用心思,這多不可議。數目太多了!因為地藏法身,遍滿虛空,有機即現,奚能說其數目哉!因為法身無為,不墮諸數,故不可說。可說是世間法,佛法不可說,超過數量啊!
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文乃地藏帶領地府所化的眾生同來見佛。
地藏菩薩,在幽冥界度眾生,到底度得度不得呢?因為眾生入地獄,佛性亦入;眾生受苦,佛性不受苦,因佛性不作罪故。然佛性不舍眾生,而陪眾生入地獄,眾生造罪受苦時,佛性不受苦。因此,地獄眾生,皆有佛性。眾生既有佛性,日日三時聞地藏說法,聞得多,內薰為種;種子起現行,眾生即時覺悟自己的佛性——未曾造罪、清清凈凈。見佛性而發菩提心,歸依地藏,懺悔前非,解脫業道,故云‘從業道出者’。焰口有云:“無量諸圣賢,及諸業道官。”業道官,現鬼王身在地府行菩薩道。地藏在地獄教化眾生發菩提心,有些仍舊在地府修菩薩行,從來未曾見佛。今天與地藏同來,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那由他,此云百億),各各持水陸、草木之香花,用表敬心,來供養佛。
同來等輩,皆因地藏教化,不但見佛性,發菩提心,而且又從性起修,行菩薩行,權現鬼王身,利益受苦眾生,成就自利利他兩種功德。功德返薰菩提心,則念念流入薩婆若海,成就三不退。第一“位”不退,發菩提心是也。第二“行”不退,以鬼王身度生是也。第三“念”不退,自利利他功德,返薰真如,念念流入毗盧性海是也。具此三不退,則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矣。梵語‘阿耨多羅’此翻無上;‘三藐’此翻正等;‘三菩提’此翻正覺。欲求無上之佛果,須修正等正覺之佛因,因果合稱,故名阿耨菩提。正覺者,覺一切法無性,破我執也;正等者,法法平等,周遍法界,圓融無礙,離諸法相,破法執也。既能覺法無我,又能法法平等,則無上佛果可期,故云‘無上正等正覺’。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愿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此乃苦眾離苦觀佛之文。
眾生無始劫來,流落生死,不能自拔,受苦無量,若非佛法來救,永無出頭之期。迷真起妄,不見其始,故云‘久遠劫來’。執妄為真,流落生死;死而復生,生而復死,生死死生,無有了期;如旋火輪,俄而為人、俄而生天、俄而作鬼、俄而作畜,六道輪回,受無量苦。涅槃經云:“我昔與汝等,不見四真諦,是故久流轉,生死大苦海。”此一首偈,說不見四諦之理,則久遠流轉生死大苦海,不能自出。何謂苦?一身苦——老、病、死。二心苦——貪、嗔、癡。三后苦—— 地獄、鬼、畜。迷妄眾生,于此三苦中,求暫休息,胡可得耶?故云‘暫無休息’。幸遇到大慈大悲,深弘誓愿的地藏菩薩,方便教化,返迷成悟,各各證果。有的證阿羅漢果、初果、二果、三果;有的'證初地、二地、【第3句】:【第4句】:五地。既離生死,又證圣果,今日各與地藏同到忉利,能不心喜踴躍禮拜如來光明德相!景慕之情目不暫舍耳。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于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此乃世尊安慰地藏度生勞苦之文。
地藏菩薩日日三時在地獄教化眾生,無暇來見世尊,今因如來將滅,趕來覲佛,所以世尊非常贊許。即時以一母陀羅臂、兜羅綿手摩無量分身地藏之頂,而慰勞之。贊地藏菩薩不辭勞苦,念念在幽冥界救度眾苦,而釋迦如來亦無量劫來在娑婆世界成等正覺。梵網經云:“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為此娑婆世界坐金剛華光王座。”如來在五濁惡世,教化剛強罪苦眾生,說剛強苦切之語,令其心調和善順,降伏煩惱,舍外道邪見,而入佛法無我正見,悟真諦理,了生死、入涅槃,有緣的眾生,十分度了八九,尚有一二宿業、習氣重。是以此次成佛分千百億身,對機設教說種種方便,引歸佛道。釋迦心事唯有對地藏說,因釋迦與地藏皆是發愿度苦惱眾生,所謂“同氣相求,同聲相應”。釋迦滅度唯有將極苦眾生付囑地藏去度。故見面摩頂,先安慰之。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此乃眾生根機差別之文。
眾生機宜,各各不同,有的離欲祛聰,根性最利,一聞即悟,信受佛法。如舍利弗,從馬勝比丘聞佛偈,曰:“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一聞,便證初果。目犍連再聞,亦證初果,此皆根利之機。又黑氏梵志,手執合歡梧桐花來供養佛。世尊曰:“放下著。”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世尊又曰:“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之花。世尊又曰:“放下著。”梵志即問:“今我兩手俱空,還教放下個什么?”佛言:“我教你外放下六塵;內放下六根;中放下六識。”梵志依教,即時證無生法忍,也是利根之人。再有一日,外道來見佛曰:“不問有句,不問無句,請世尊道。”佛默然。良久,外道即悟,作禮而去。阿難問外道得個什么道理作禮而去?世尊曰:“譬如良馬見鞭影,即入正道。”此等皆利根。
‘或有善果,勤勸成就’。猶如艷喜難陀,過去以青黛涂辟支佛像,感得九十億劫,人間天上享樂。世尊欲度之,引其上天堂,即貪天女之美;又帶游地獄,睹油鑊。鬼王曰:“佛弟難陀,持戒生天,天福享盡,入地獄來,我以此油鑊炸之。”難陀怖畏,求佛哀救。世尊曰:“莫貪五欲,勤修戒、定、慧,證涅槃時,則地獄與汝無份矣!”難陀懼地獄苦,勇猛精進,不久證阿羅漢果。又阿羅律尊者,被佛呵斥,精進七日,發半頭天眼,證四果。此皆善果之人,勤勸激勵,方能成就。
‘或有暗鈍,久化方歸’。如莎伽陀尊者,性愚魯,五百羅漢,教持半句偈曰:“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一百日,得前忘后,得后忘前。后來佛教執持掃帚,掃地除塵,三年才證阿羅漢果,此乃久化方歸。暗鈍之機,一定要勤,勤能補拙;佛在世時尚然,何況滅后!末法之世,多是鈍機,應該勤苦,長遠用功,方有希望。
‘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提婆達多之流,任佛怎樣教化,不生敬重,則難度矣!所以修行之人,最怕業重;業重之輩,欲潔反穢,欲升反墜;假若修行,諸多阻礙,魔障重重,得無懼乎!所以唯要先行懺悔,懺悔清凈,方可用功,慎勿作業啊!
如是娑婆世界眾生,根機復雜,各各不同。所以如來,唯有以同類身,度同類眾,分身無量,現種種形,而度脫之。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此文乃如來現同類身度生。
如來證窮法身,法身無身,能現種種身;法身無相,能現種種相。無相能現一切相,則法身不斷不常;不斷不常者,是諸法實相。
如來‘現男子身’而度眾生。男子是大丈夫相,能辦世出世間一切事,其性剛正不阿。故孔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棖也如何?”子曰:“棖也欲,焉得剛。”所以男兒剛正,去欲無私故,能成辦大事。‘或現女人身’,女人慈悲心切、柔和善順、忍耐力強,所以如來現女身而度之。如觀世音每現女身度人。
‘或現天’——六欲天、四禪天等身,而教化人天眾。
‘或現龍’。世尊曾現大力毒龍身,因持八關齋戒,而不傷害提婆達多。現龍身度龍眾。
‘或現神鬼身’。陽間神為貴,陰間鬼力大。如來亦現鬼神身,而度陰陽兩類眾生。
‘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世尊先與人結緣,無緣不度。如來法身無相,而現山林、河池、泉井一切相,利及于人,與人結緣。昔日饑饉之世,如來將身投山,即成肉山,高一由旬,以濟饑餓者,其山名水愛護。
如來或現種種果林,用濟群生;或現川流,滋潤阡陌田野;或現草原,供人畜牧;或現河池、泉井,供人飲用。
此又現依報利生之文。
‘或現天帝身’(欲界天身),‘或現梵王身’(色界天身),‘或現轉輪王身’:人間大國王身,以十善法,教化人民,‘或現居士身’:在家修行者,‘或現國王身’:小國王身,‘或現宰輔身’:左輔右弼,宰相身,助施王化,‘或現官屬身’:地方百官。
‘或現比丘、比丘尼’:出家二眾。梵語比丘,此云“乞士”:上乞法養慧命;下乞食養色身。又云“除饉”,比丘持戒清凈,人天福田,供養者,能除貧窮之饉。
‘或現優婆塞、優婆夷身’:在家二眾,持五戒,親近侍奉三寶之男女也。‘乃至或現聲聞身’:聞佛聲教,悟四諦理,信行人也;‘或現辟支佛身’:觀十二因緣,而自覺者,法行人也。
‘或現菩薩身’:從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皆能現之。
誘進同輩,現種種身,化度眾生,非但以佛身獨現其前,可知如來法身無身,隨類化身。慈善根力,能令眾生,見種種身,而得度脫。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此乃臨終托孤之文。
地藏,汝觀吾過去三大阿僧祇劫,修種種苦行,舍頭目腦髓、國城妻子,為眾生故,求無上道;乃至成佛,現種種身、說種種法,無數方便,度脫如是剛強罪苦眾生,十有八九,尚有未及調伏者;倘其隨業受報,墮大惡處,受大苦時,汝當憶念,今日吾在忉利天宮,殷殷勤勤,將如來所未度者,付囑汝去度,莫令墮惡趣,直至彌勒出世。所有曾種善根的眾生,務令善根成熟,不受諸苦,遇彌勒佛,皆得授記。世尊滅度,要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兜率天壽四千歲),然后彌勒下生,彌勒成佛時,即作是念:“是諸眾生,皆于佛法中,種諸善根,釋迦牟尼遣來付我,我今受之。善哉!釋迦牟尼佛,能善教化如是等眾生,來至我所。”如是三贊釋迦牟尼佛已,為眾說四諦,聞者同時得道。
第一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果。
第二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果。
第三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果。
九十六億人——受五戒者。
九十四億人——受三歸依者。
九十二億人——一稱南無佛者。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
此乃地藏不忘佛恩之文。
地藏證法身,法身是一,一能無量,無量從一而生。故無量分身,從一而分。今蒙佛摩頂安慰之后,即合無量身而為一身,共復本來之形,涕淚哀戀。何故流淚悲哀呢?(一)悲眾生造罪不悛。(二)悲眾生剛強難化。(三)悲如來慧日將沈。(四)悲天宮付囑任重。有此四悲,所以涕淚哀戀,而白佛言:‘我地藏過去也是凡夫,流轉生死,幸蒙我佛慈悲接引教化我。我依法修行,獲得無漏不可思議神力,能現種種身,具足大智慧,對種種機,說種種法,此乃佛教化我的。’華嚴經云: “第七地菩薩,證無生法忍,欲取涅槃,十方諸佛同時出現。善男子,汝所證無生法忍,甚為難得,但未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功德。善男子,汝莫入涅槃,應該從體起用,廣修六度萬行,而成就諸佛功德。”觀此一段文,則菩薩辛辛苦苦用功,證無生忍時,上不見諸佛,下不見眾生,無有不欲取涅槃而自度者;所以諸佛即現身,而方便接引之。因此地藏菩薩說:‘我證七地時,若非如來接引,焉能獲得不思議神力,及大智慧力呢!昔日如來如是度我,我今如是度眾生,正我報答佛恩,接引后學分內之事。’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
法華經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這一首偈,顯示得佛定力、慧力,莊嚴法身,方能說法度生。華嚴經云:“水銀和真金,可以涂佛像;功德和法身,處處應現往。”這首偈,也是修成定、慧功德,與法身和合,方能處處現身。
我們學道,一念相應,初見法身,是素法身。素法身,不能處處現身,一定從性起修,修般若妙慧、首楞嚴定,與法身和合,方能處處現身。
地藏菩薩說:‘我過去蒙佛接引,修成無漏定慧,莊嚴法身,方獲得不可思議神力及大智慧。因有神力,便能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以智慧力,能度百千萬億人,令人人舍邪歸正,歸依三寶;仗三寶力,返迷成悟,永離生死,到涅槃之家,證寂滅之樂。’
何以地藏菩薩化眾生歸敬三寶?因為佛、法、僧三寶,乃卻惡之前陣,入道之初章,越苦海之舟航,到涅槃之要道。
焰口講得好:“夫三寶者,千生罕遇,萬劫難逢。歸依者,福增無量;禮念者,罪滅河沙。冥冥大夜中,三寶為燈燭;滔滔苦海內,三寶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寶為雨澤。”三寶功德,難盡宣揚。
所以地藏化眾生,登三寶之慈航,自然乘智慧風、破煩惱浪,直到彼岸矣!
但于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發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這段文,地藏說:‘眾生無善根,不能度,必定八識心田中,有三寶種子,或有佛種、或有法種、或僧寶種子。如是三寶種子,乃至最小一毛之輕、一渧之小、一沙之細、一塵之微,在人八識田中,我則種種方便,為其滋潤,令其漸漸萌芽、開花、結果,超凡入圣,結菩提果,使獲大乘如佛之利益。’法華經云: “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
也是這個道理,只要汝在三寶中,種微小善根,將來一定成佛道。
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惡業眾生為慮。
這段文,請佛勿慮。何者?只要眾生于三寶中,肯種微少善根,我地藏即以無量方便而教化之,令其善根增長,仗三寶力,自然發智慧火、燒煩惱薪、滅宿業障,業空惑盡時,則轉生死為涅槃耳。唯愿世尊滅度之后,不必以后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愿世尊不以后世惡業眾生為慮。’
爾時佛贊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愿。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因地藏菩薩一肩荷擔未來末法眾生,故為佛贊善哉善哉。一贊善哉,能體佛心;二贊善哉,善用方便。汝能度眾生則佛助汝歡喜,汝能度眾生,則成就久遠劫來所發深弘誓愿。當汝度眾生將畢之時,即登大寶華王座,而證菩提,佛預助汝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