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莫言描寫風的句子80句
莫言《大風》賞析
引導語:風托著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莊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齊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飛起來,紅翅膀的鯉魚像一道道閃電在空中飄。
莫言《大風》賞析
在莫言的短篇小說中,覺得《大風》最打動人心,讓人沉思。《大風》寫的是因86歲的爺爺去世,我趕回故鄉。母親遞給我爺爺留下的一棵不知名的茅草,我由此想起幼時與爺爺割草,歸途遭遇一場颶風,最后整車草全被刮走,只剩一棵老茅草夾在車榫縫里,也被我不在乎地扔掉了。
龍卷風可怕的,可以席卷、肢解旋渦內的一切物體,活了大半輩子的爺爺不可能不知道。在龍卷風來前小說寫道:“我偶爾回過頭,從草捆縫隙里望望爺爺。爺爺眼淚汪汪地盯著我……”
“眼淚汪汪”,預示爺爺知道將會遭遇一場龍卷風,一大把年紀,難道一天的勞作就這樣打了水漂,付之東流?爺爺的眼淚,還存有為“我”這個不知世事的孫子而擔心。出人意料的是,當年少的我感到莫名的恐懼時,爺爺未做任何解釋,只是“淡淡地說,使勁拉吧,孩子”,沒有掙扎,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任何動作上的愛撫。但這并不是說爺爺不愛孫子,爺爺是認命的,我們不要忘記小說開篇第二段那淡淡的一筆:
爺爺是個干瘦的小老頭兒,膚色黝黑,眼白是灰色,人極慈祥,對我很疼愛。我很小時,父親就病故了,本來已經“交權”的爺爺,重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率領著母親和我,度過了艱難的歲月……
在與龍卷風殊死搏斗時:“爺爺雙手攥著車把,脊背繃得像一張弓。他的雙腿像釘子一樣釘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樹根一樣條條棱棱地凸起來。”一個剛毅的、堅強的東北鄉漢子展現在我們眼前。如此一位老者,面對自然對生命摧殘的態度,令人震撼。龍卷風后,只剩下一棵茅草,它是否具有一種象征意味?草,也許是爺爺不屈的象征,不屈服于自然,不屈服于命運的抗爭精神。第一次,我還幼小,并不理解這棵草的意義,也不理解爺爺的精神。多年以后,爺爺又去了東北洼割草,帶回一棵草的.當晚去世,我忽然感到一種震撼力。此時,我理解了這棵草的象征意義。爺爺為減輕家庭負擔,用自己蒼老的力量去換取勞動果實而不幸去世,但是,只要草在,爺爺的精神就在。《大風》的題目中,莫言是否向讀者透漏著這樣的信息?
在閱讀《大風》的過程中,忽然想到了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小說描寫了一位老漁夫在海上捕魚,經過84天,還沒捕到一條魚,最后決定去深海打魚。老人發現了一條大馬林魚,他克服重重困難,終于捕獲了它。但在返回途中,遇到鯊魚,他用魚叉、船槳和刀子勇敢反擊。當他回到港口時,馬林魚只剩下巨大的白骨架。
《大風》里的那棵草,是否與《老人與海》中的馬林魚剩下的巨大魚骨架有異曲同工之妙呢?“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人的真正勝利,是精神的勝利;物質上,人無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會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
兩位老人,內心的壯麗,奮勇。永不言棄,永不言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內在的意志卻神圣不可侵犯。這,才是偉大的定義。
在一片無際的大海上,一葉扁舟,小舟上站著一位老人。他正在與現實及命運作無聲、頑強、激烈地斗爭,他就是桑迪亞哥。那么,《大風》中的爺爺,是中國的“桑提亞哥”嗎?耳中傳來了爺爺節拍緩慢的歌,曲調古老、悲壯蒼涼,響起在坦蕩蕩的、浮著霧氣的清晨曠野之上。
大風(莫言)閱讀理解及答案
導語:我們鉆進了風里,聽不到什么聲音,只感到有兩個大巴掌在使勁扇著耳門子,鼓膜嗡嗡地響。堤下的莊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齊倒伏下去。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大風(莫言)閱讀理解及答案,歡迎大家閱讀!
大 風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條彎彎曲曲的膠河、沿著高高的河堤向東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圓數千畝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爺爺都擊那兒割草,我爺爺的鐮刀磨得快 ,割草技 術 高,割下來的草干凈,不拖泥帶水。
最早跟爺爺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剛過了七歲生日不久的 一天。堤頂是一條灰白的小路, 路的兩邊長滿野 草,行人的腳壓適迫得它們很瑟縮,但依然是生氣勃勃的。爺爺的步子輕悄悄的,走得不緊不慢,聽不到腳步聲。田野里絲線流蘇般的玉米纓兒,刀劍般的玉米葉兒,剛秀出的高粱穗兒,很結實的谷子尾巴,都在霧中時隱時現。河堤上的綠草葉兒上掛著亮晶晶的露水珠兒,微微顫抖著,對我打著招呼。
田野里根寂靜,爺爺漫不經心地哼起歌子來:
一匹馬踏破了鐵 甲連環
一桿槍殺敗了天下好漢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錢難住了蓋世的英雄……
坦蕩蕩的曠野上緩慢地爬行著爺爺悲壯蒼涼的歌聲。聽著歌聲,我感到陡然間長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這條灰白的鑲著野草的河堤上。
他帶著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愛吃。爺爺提著一把大鐮刀,我捉著一柄小鐮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來。“看我怎么割。”爺爺示范給我看。他并不認真教我,比畫了幾下干就低頭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勢很美,動作富有節奏。我試著割了幾下,很累,厭煩了,扔下鐮刀,追鳥捉螞蚱去了。
不知何時,無上布滿了大塊的黑云。
我幫著爺爺把草裝上車,小車像座小山包一樣。大堤彎彎曲曲,剛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陽 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間沒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回頭 看爺爺,爺爺的臉木木的,一點表情也沒有。
河堤下的莊稼葉子忽然動了起來,但沒有聲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樣沒有聲音。很高很遠的地方 似乎傳來了世上沒有的聲音,天地之間變成紫色,還有撲鼻的干草氣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氣。
在我們的前方,出現了一個黑色的,頂天立地的圓柱,圓柱 飛速旋轉著,向我們逼過來,緊接著傳來沉悶如雷鳴的呼嚕聲。
“爺爺,那是什幺々”
“風。”
爺爺淡波地說,“使勁拉車吧,孩子。”說著,他彎下了腰。
我們鉆進了風里,聽不到什么聲音,只感到有兩個大巴掌在使勁扇著耳門子,鼓膜嗡嗡地響。堤下的莊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齊倒伏下去。
爺爺雙手攥著車把,脊背繃得像一張弓。他的雙腿像釘子一樣釘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樹根一樣條條棱棱地凸起來。風把車上半干不濕的茅草揪出來,揚起來,小車城哆嗦。爺爺的雙腿開始顫抖了,汗水從他背上流下來。
夕陽不動聲色地露出來,河里通紅通紅,像流動著冷冷的鐵水。莊稼慢慢地直起腰。爺侏一尊青銅塑像一樣保持著用力的姿勢。
我高呼著:“爺爺,風過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車子,費勁地直趕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著不能伸直了。
風把我們車上的草全卷走了,不、還有一棵草夾在車粱的榫縫里.我把那棵草舉著給爺爺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紅色還是綠色。
“爺爺,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點懊喪地說.
“天黑了,走吧。”爺爺說著,彎腰推起了小 車。
我舉著那棵草,跟著爺爺走了一會兒,就把它隨手扔在堤下淡黃色的暮色中了。
(選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刪改)
【第18句】:莫言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請用簡潔的語言分點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節。(3分)
【第19句】:根據要求回答問題。(4分)
(1)“坦蕩蕩的曠野上緩慢地爬行著爺爺悲壯蒼涼的歌聲” 甸中,“爬行”一詞表達上有什么作用?(2分)
(2)品味“我們鉆進風里”一句中“鉆”的妙處。
【第20句】:閱讀下面三段文字,結合全文說說爺爺是個怎樣的人。(4分)
(1)“爺爺,那是什幺?”
“風。”
爺爺淡淡地說,“使勁拉 車吧,孩子。”說著,他彎下腰。
(2)爺爺雙手攥著車把,脊背繃得像一張弓,他的雙腿像釘子一樣釘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樹根一樣條條棱棱地凸起來。
(3)“爺爺,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點懊喪地說。
“天黑了,走吧。”爺爺說著,彎腰推起了小車。
【第21句】:文中畫線段描寫了大風降臨前的情形,請簡要賞析。(3分)
【第22句】:小說中“我”這個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答案:
【第18句】:(3分)爺爺和“我”—起去割草;遭遇大風;與大風搏斗。
答出三點意思即可。
【第19句】:(4分)(1)形象寫出了爺爺的歌聲低沉有力、節奏緩慢。(2分)
“低沉有力”、“節奏緩慢”各1分。
(2)寫出了風之大,表現了祖孫倆敢于面對大風的勇氣。 (2分,每點1分)
【第20句】:(4分)爺爺是一個坦然鎮定、剛毅堅強的人。
“坦然鎮定”、“剛毅堅 強”各2分,意思對即可。
【第21句】: (3分)從視覺、聽覺、嗅覺等角度描寫了大風來臨前自然界的反應;用詞準確生動,富有變化。 角度2分,“視覺”“聽覺”“嗅覺”寫出其中兩種即可;語言l分。
【第22句】: (4分)以“我”的口吻講述故事,增強真實感;通過“我”在大風來臨前后的言行襯托爺爺的形象 ;表現祖孫情深,爺爺對“我”關心疼愛,“我”對爺爺敬愛依賴。
《莫言大風》讀后感
親人,是人們的避風港,是人們的后備軍,也是人們的必需品。
文中的爺爺雖然已經去世了,但星兒的記憶是永遠也抹不去的,爺爺與他經歷了大風的危險,經歷了割草的厭煩,也經歷了吃螞蚱的快樂。
經歷大風的危險讓我記憶深刻,爺爺那種面臨危險冷靜執著的精神值得我學習。當爺爺知道要刮大風時,并不灰心,而是帶上星兒快點回家;當世間萬物都動了起來,卻沒有聲音甚至天地之間變成了紫色時,爺爺一點恐懼都沒有……看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爺爺,他與星兒的爺爺一樣都有這樣的性格。以前爺爺身體好的時候,經常帶我出去玩。那天早上陽光明媚,天氣晴朗,我倆高高興興地去公園玩,可到了中午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對爺爺說:“爺爺,天好像要下雨了,我們回家吧。”爺爺說:“現在回家肯定是來不及了,過會就下雨了,我們要不先去商場避避雨,還可以逛逛。”不一會兒,雨果真隨著雷聲從天而降。不知是因為天氣的關系還是爺爺說雷電會劈死人的關系,我的內心好像有一塊堅硬的石頭,放不下來,充滿了恐懼與害怕,爺爺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放心吧,房子里是安全的,不會有事的。”不知是有爺爺在我身邊還是文章中的星兒與爺爺給了我力量,我的內心變得不那么害怕了,心中的那塊石頭也放了下來。雷雨過后,天放晴了,我似乎也沒有了煩惱與憂愁。我的爺爺與星兒的爺爺是不是很像呢?
星兒的爺爺,他是一位能干的老人。只要經爺爺出的活兒總是那樣的好,他割出的麥茬又矮又齊,捆出來的麥個子,中間卡,兩頭多,麥穗齊齊的連一個倒穗也沒有。我的爺爺也是一個能干的老人,經他手種的稻子也是又大又好,吃起來也很香很軟。
星兒的爺爺,他是一位懷舊的老人。當經歷大風這場災難后,他車里只剩下一顆普通的草,然而就是這顆普通的草勾起了爺爺的回憶。在他臨死前,還推著小車到東北洼轉了一圈,割回了一棵草,這棵草不僅代表星兒與爺爺之間的回憶,更表達出爺爺與星兒的愛。
親人是多么重要,我看了這篇文章,懂得了這個道理。親人會一個個走到另一個世界,但親人留給我們最美好的回憶永遠抹不去,就像那棵草的根一樣,永遠不會消失。
莫言散文:大風
導語:夕陽不動聲色地露出來,河里通紅通紅,像流動著冷冷的鐵水。莊稼慢慢地直起腰。爺侏一尊青銅塑像一樣保持著用力的姿勢。這句話節選自莫言作品《大風》,文中描述了爺爺樸實的形象。
大 風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條彎彎曲曲的膠河、沿著高高的河堤向東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圓數千畝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爺爺都擊那兒割草,我爺爺的鐮刀磨得快 ,割草技 術 高,割下來的草干凈,不拖泥帶水。
最早跟爺爺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剛過了七歲生日不久的 一天。堤頂是一條灰白的小路, 路的兩邊長滿野 草,行人的腳壓適迫得它們很瑟縮,但依然是生氣勃勃的。爺爺的步子輕悄悄的,走得不緊不慢,聽不到腳步聲。田野里絲線流蘇般的玉米纓兒,刀劍般的玉米葉兒,剛秀出的高粱穗兒,很結實的谷子尾巴,都在霧中時隱時現。河堤上的綠草葉兒上掛著亮晶晶的露水珠兒,微微顫抖著,對我打著招呼。
田野里根寂靜,爺爺漫不經心地哼起歌子來:
一匹馬踏破了鐵 甲連環
一桿槍殺敗了天下好漢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錢難住了蓋世的英雄……
坦蕩蕩的曠野上緩慢地爬行著爺爺悲壯蒼涼的歌聲。聽著歌聲,我感到陡然間長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這條灰白的鑲著野草的河堤上。
他帶著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愛吃。爺爺提著一把大鐮刀,我捉著一柄小鐮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來。“看我怎么割。”爺爺示范給我看。他并不認真教我,比畫了幾下干就低頭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勢很美,動作富有節奏。我試著割了幾下,很累,厭煩了,扔下鐮刀,追鳥捉螞蚱去了。
不知何時,無上布滿了大塊的黑云。
我幫著爺爺把草裝上車,小車像座小山包一樣。大堤彎彎曲曲,剛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陽 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間沒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回頭 看爺爺,爺爺的臉木木的,一點表情也沒有。
河堤下的莊稼葉子忽然動了起來,但沒有聲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樣沒有聲音。很高很遠的地方 似乎傳來了世上沒有的聲音,天地之間變成紫色,還有撲鼻的干草氣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氣。
在我們的前方,出現了一個黑色的,頂天立地的圓柱,圓柱 飛速旋轉著,向我們逼過來,緊接著傳來沉悶如雷鳴的呼嚕聲。
“爺爺,那是什幺々”
“風。”
爺爺淡波地說,“使勁拉車吧,孩子。”說著,他彎下了腰。
我們鉆進了風里,聽不到什么聲音,只感到有兩個大巴掌在使勁扇著耳門子,鼓膜嗡嗡地響。堤下的莊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齊倒伏下去。
爺爺雙手攥著車把,脊背繃得像一張弓。他的雙腿像釘子一樣釘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樹根一樣條條棱棱地凸起來。風把車上半干不濕的茅草揪出來,揚起來,小車城哆嗦。爺爺的雙腿開始顫抖了,汗水從他背上流下來。
夕陽不動聲色地露出來,河里通紅通紅,像流動著冷冷的鐵水。莊稼慢慢地直起腰。爺侏一尊青銅塑像一樣保持著用力的姿勢。
我高呼著:“爺爺,風過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車子,費勁地直趕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著不能伸直了。
風把我們車上的草全卷走了,不、還有一棵草夾在車粱的榫縫里.我把那棵草舉著給爺爺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紅色還是綠色。
“爺爺,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點懊喪地說.
“天黑了,走吧。”爺爺說著,彎腰推起了小 車。
我舉著那棵草,跟著爺爺走了一會兒,就把它隨手扔在堤下淡黃色的暮色中了。
(選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刪改)
【知識延伸】
莫言經典語錄
【第1句】:作品的影響力要靠讀者來發現。有些作品名聲很大,但它確實沒有多少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所以不能靠名聲來判斷價值,還有比名聲更有價值的東西。
【第2句】:我永遠不會為了一個獎去寫作,不管是茅盾文學獎,還是諾貝爾文學獎。
【第3句】:我只是“世無英雄,豎子成名”。
【第4句】:作家只是憑自己的感覺寫作,每一位作家都知道應該將自己獨到的東西傳遞出來。
【第5句】:創作者要有天馬行空的狂氣和雄風。無論在創作思想上,還是在藝術風格上,都必須有點邪勁兒。
【第6句】:一個作家寫久了,總會想到要尋找自己的語言。……某種語言在腦子里盤旋久了,就有一種蓄勢待發的力量,一旦寫起來就會有一種沖擊力,我是說寫作時,常常感到自己都控制不住,不是我可以要尋找某種語言,而是某種敘述腔調一經確定并有東西要講時,小說的語言就會自己蹦跳出來,自言自語,自我狂歡,根本用不著多思考怎么說,怎么寫,到了人物該出場時,就會有人物出場,到了該敘事時,就會敘事。
【第7句】:八月深秋,無邊無際的高粱紅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輝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愛情激蕩。秋風蒼涼,陽光很旺,瓦藍的天上游蕩著一朵朵豐滿的白云,高粱上滑動著一朵朵豐滿的白云的紫紅色影子。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
【第8句】:在年生里,我們因無知荒唐而美麗。
【第9句】:把每一個句子后面加一個完結的句號,記作虛無而迷惘的守候。
【第10句】:久遠是迷途里醞釀的酒,愈陳愈香。
【第11句】:我們總是以詩般的語言刻畫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狽。
【第12句】: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經歸來,歸來無望。
【第13句】: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紀念我死去的友情和遲到的愛情。
【第14句】:因此,在那個習慣于悲春傷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個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個破曉闌珊的夜,我們彼此靜默的坐著,不言朝夕。
【第15句】:安然的在被窩中躺過一世春秋。渾噩自知。
【第16句】:別怪我太冷血,實情便是這樣殘酷——兩情相悅時,你樂得付出,他樂得全收,你不感覺是犧牲,他不感覺你有多苦。愛情如果真是天平,相愛時真心與回應自然持平,不愛時,再多的付出再痛的犧牲不過是讓輕的更輕重的更重。情事如此,事業生活也當如是。管它回收的是瓊瑤還是木瓜,切切記住:甘愿做,歡喜受,別拿犧牲當口號。
【第17句】: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是在愛情中學習愛,在失敗中總結經驗,以更好的姿態重新愛。
【第18句】: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結成氤氳的哀傷,在青春的天空漸漸延伸和漫散。
【第19句】:當筆下肆意揮灑的心情化為文字,我將用它記錄永生。
【第20句】:當時光碾過青春,我將以快樂注解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