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靜態描寫的句子200條
《搭石》的課文
《搭石》的作者借擺搭石、走搭石來贊揚家鄉人們之間美好的的情感,那些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那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搭石的朗讀課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搭石》的課文:
我的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五六個小村莊分布在小溪的兩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斷。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綰(wǎn)褲。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秋涼以后,人們早早地將搭石擺放好。如果別處都有搭石,唯獨這一處沒有,人們會譴(qiǎn)責這里的人懶惰(duò)。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家鄉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sú)語。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邊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chuò)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經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附:
搭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第1句】: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第2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第3句】: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課前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1句】:讀詩、揭題、簡介
【第1句】:出示一節小詩
故鄉是大真大美,
故鄉是大音大象,
故鄉的每一塊的石頭,
也像明珠閃光!
自由讀、指名讀,讀著讀著你覺得在作者心里,故鄉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說)
小結:同學們真會思考,從簡短的一節小詩中讀懂了那么多。那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對這位作者叫劉章。(課件出示劉章的照片)有人稱他是農民詩人,因為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后來又回到農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13年。山鄉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里的莊稼,農家院里的瓜果蔬菜、豬驢牛羊,乃至溪頭的一磚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筆端,生發濃濃的詩意。他還特地為故鄉的搭石寫了一篇文章——《搭石》,請伸出手 和老師一起寫題目,搭石要寫得穩穩的。齊讀課題。
【第2句】:檢查預習。
【第1句】: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檢查一下,請讀詞語。
出示:山洪暴發 溪水猛漲
①指名讀。
②讀著這兩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個字讓你有很大的感覺?(暴)B、仿佛看到溪水長得很快、很高。——哪個字讓你有很快的感覺?(猛)
同學們,真能干!能用讀詞語抓關鍵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出示:間隔 聯結 平衡 譴責 懶惰 平穩 俗語
①指名讀。
②誰能說說“譴責”的意思?(責怪)責怪就是譴責的近義詞。聯結(找近義詞) 懶惰(找反義詞)
對,給詞語找近義詞或反義詞也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出示:清波漾漾 脫鞋綰褲 協調有序 人影綽綽
指名讀詞語。
【第2句】:讀長句子,檢查朗讀。
詞語會讀了,那課文會讀嗎?老師選擇了幾個長句子,誰敢挑戰,讀一讀?
句子一: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了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句子二: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指讀長句子,正音,指導讀正確、讀通順。
【第3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長句子讀正確、讀通順了,老師相信大家讀課文肯定沒問題,現在請你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
(1)學生讀課文。
(2)交流:
預設:課文寫了每年秋天,家鄉的人們都要擺搭石。
課文寫了人們上工、下工要從搭石上經過。
課文寫了人們過搭石要注意平衡。
……
同學們你們真會讀書,粗粗一讀就知道了這么多。剛才,大家都提到了一個詞“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請大家再讀讀課文,找到文中的句子。
【第4句】:細讀課文,感悟美好心靈。
【第1句】:細讀“什么是搭石?” 感悟美好心靈。
(1)交流:
出示句子:
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指讀句子。
能看著書上的插圖說說“二尺左右的間隔”的“間隔”就是——距離。
齊讀句子。
(2)體會搭石的重要。
這就是搭石,透過這一塊塊石頭,你又想到了什么?老師在讀課文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想,想到了許多許多。比如讀到“進入秋天,天氣變涼”這里,我就想到人們為什么要在這時候擺搭石呢?你能讀讀課文,幫助老師解決嗎?
預設:A、“每年汛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洪水會沖走原來的搭石,或者把搭石沖得不平穩了,所以人們要在汛期過后的秋天重新擺搭石。
通過師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定期性水位上漲的時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這段時間,因為受梅雨、臺風天氣的影響,多下雨天氣,江河溪流容易上漲,引起“山洪暴發”、“溪水猛漲”。
“山洪暴發”、“溪水猛漲”那可是很猛、很兇的,你能 這種感覺嗎?
人們為什么要在這時候擺搭石呢?還有別的原因嗎?
B、“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綰褲。”很不方便,所以要擺搭石。
請你把不方便的感受送進句子里,讀一讀。
師生對話,體會搭石的作用:
山洪過后,人們出工要——生:脫鞋綰褲
收工要——生:脫鞋綰褲
趕集要——生:脫鞋綰褲
訪友也要——生:脫鞋綰褲
來來去去都要——生:脫鞋綰褲
這樣不停的脫鞋綰褲,真是——麻煩呀!
一旦到了秋涼之后,溪水變得冰涼,人們就——生:沒法通過這條小溪了。所以——(生讀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無須脫鞋綰褲。
人們為什么要在這時候擺搭石呢?還有別的原因嗎?
C、“我的家鄉有一條無名的小溪,五六個小村莊分布在小溪的兩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斷。”我從這里感受到了人們來來往往都要從小溪經過,如果沒有搭石,那天涼的時候,人們過小溪就會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經和鄉親們的生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所以——(生讀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3)感受人們的用心。
是呀,我們邊讀邊想,就想出了這么多,幫助老師解決了問題,還知道了鄉親們的生活離不開搭石。請你再細細地讀讀這句話,一邊讀一邊想,你還會想到些什么?
預設:
A、我從“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找石頭,想到了人們很善良。因為水深的地方,要用大一點的石頭,水淺的地方,要用小一點的石頭,那么露出水面的石頭才會差不多高,人們走起來才會穩定、安全。(板書:善良)
多棒的孩子呀!真會思考!能扣住細節來學習。你能讀讀這個句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嗎?(強調“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
B、我從“平整方正的石頭”想到了人們很關心別人。如果用不平整方正的石頭,別人走起路來會摔跤。(板書:關心)
你可以強調這個詞讀出自己的感受。
C、我從“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想到了人們的細心。因為如果距離遠了,有的人會跨不過去,距離近了,人們走起路來有些不方便,而二尺左右的距離可能剛剛合適。
你真會思考,能從課文的細節描寫中思考問題,了不起!
也請你讀讀這句子,表現鄉親們的細心。
D、“讓人們從上面踏過”,使我想到了人們擺搭石是為了別人,很關心別人。
真是善解人意的孩子啊!把你細膩的心思讀出來!
齊讀。
小結:每年,人們都要自覺地、用心地擺搭石。我們從搭石的細節中感受到了人們美好的心靈。
【第5句】:指導寫字
【第1句】:出示生字,你認為哪個生字需要給同學們提個醒的?(暴、猛、惰、衡、序)范寫
【第2句】:學生書寫
【第6句】:作業
【第1句】:抄寫詞語
【第2句】:朗讀課文,想象描寫的美麗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