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觸覺角度描寫的句子集錦90條
《花香》隨堂練習題及答案
①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③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④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⑤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1.“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一句中是否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仿佛”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分析第一段各句的描寫角度:
第①②句:___________
第③句:_____________
第④句:_____________
第⑤句: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
(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4.賞析下面的句子。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你的積累,請寫出一個含“春”字的成語及含“春”字的古詩。
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風除了像母親的手,你覺得還像什么?請用上恰當的比喻,寫出你對春風的感覺。
春風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沒有運用,不能刪。這只是作者的一種想像,如果刪去就變成真有桃、杏、梨了,與真實不符。
2.第①②句視覺,第③句味覺,第④句聽覺,第⑤句視覺
3.(1)(比喻、擬人)(2)(比喻、排比)
4.這個句子運用了引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從觸覺的角度寫出了春風溫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5.成語:滿面春風、春風得意、春風化雨、春華秋實
古詩:春眠不覺曉;春風又綠江南岸;春色滿園關不住;春風吹又生
6.春風像飄拂的柳絲撫摸大地,或春風像綿綿細雨滋潤萬物。(意對即可)
《春》隨堂練習題及答案
①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小題1:請給以上兩個文段分別擬一個小標題(2分)
選段① 選段②
小題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句中的“鉆”字換成“冒”字好不好?為什么?(3分)
小題3: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填空(2分)
(1)“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作者通過 ,使描述更加生動。
(2)選段②劃線句子中寫蜜蜂“鬧”和蝴蝶“飛來飛去”是用來 花的香甜。
小題4:以下對選段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選段①后兩句寫人的活動和人的感覺,其作用是襯托春草給人帶來的歡樂,表現春草可愛。
B.選段②中寫野花,主要突出了野花的多和美。
C.選段①中劃線句子描寫的是青少年朋友,寫出了他們對春天到來的高興無比的心情。
D.選段②中給人留下最具想象空間的一句話是“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參考答案:
小題1:選段①春草圖或春草長 選段②春花圖或春花開
小題1:因為“鉆”字能表現出春草破土而出的.那種勃勃生機,而“冒”字沒有這種表現力或表達效果。
小題1:(1)想像
(2)襯托
小題1:D
小題1:學生根據文中描寫景物的內容和特點來擬寫標題,這里能抓住春草和春花的特征合理即可。擬寫標題既要有草和花的字樣,更要體現春天的特點。
小題1:這是關于語言鑒賞題,學生應理解詞語的意義和效果,“鉆’更形象些,在這里能生動形象表現出春草破土而出的那種勃勃生機的景象;而“冒”沒有這種效果和表現力。學生能從用語生動和形象角度陳述合理即可。
小題1:了解常用的想象和襯托寫作手法,能夠理解二種手法的表達效果和作用,這里作者使用想像,生動寫出對春花的喜愛;運用襯托花的甜味,傾注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小題1:選段②中給人留下最具想象空間的一句話是: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揚州漆器》隨堂練習題及答案
①揚州漆器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之一。漆器一般指在表面涂漆的木材、陶瓷和金屬等器物。我們的祖先最早認識漆的特性,他們從漆樹上采割天然漆汁——生漆,把它涂刷于器物表面,留下一層耐濕、耐熱、耐磨并有光澤的保護膜,并能將漆調成各種顏色,作美化裝飾之用。
②揚州漆器生產歷史悠久。西漢時,已獲得高度發展。揚州出土的漢代漆器不下萬余件,其中彩繪漆器最多,寶石鑲嵌、金銀平貼等新工藝均已出現。唐代揚州漆器生產已頗興盛,螺鈕鑲嵌等工藝逐步成熟并形成特色。到了元代,揚州已逐漸成為全國漆器的制作中心,進入大規模發展時期。點螺工藝的出現,更是熠熠生輝,促進了漆器造型藝術的提高。明清兩代,揚州漆器進入全盛時期。刷紅雕漆、百寶鑲嵌等傳統工藝頗為興旺。堆漆、割彩、雕漆嵌玉等新工藝繼之而起,品種之多,居全國之冠。
③目前,揚州漆器主要分為雕漆嵌玉、螺鈿鑲嵌、骨石鑲嵌等幾個類別。“雕漆嵌玉”秉承“剔紅”傳統,在器物表面涂漆均須若干層,多的要涂上百層,使漆面具有相當的厚度,精心在漆面上作出浮雕,并嵌上金銀、寶石等名貴材料雕成的各種造型,顯出嚴謹透徹、濃厚天然的特點。“螺鈿鑲嵌”有兩種:一種是“挖嵌”或“坎螺”;一種是“平磨螺鈿”,七十年代制作的大型地屏《南京長江大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點螺”漆器是揚州漆器廠近年來研制成功的失傳已久的“螺鈿鑲嵌”品種之一。“點”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選擇各種自然色彩的貝殼、夜光螺等原材料,精制成細于發絲、薄如蟬翼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片片、一絲絲地點嵌在漆坯上,構成圖案。因這種技法是把“螺”“點”于漆上,故名“點螺”。“骨石鑲嵌”采用牛骨、青田石等各種材料鑲嵌而成,具有色彩豐富、自然生動的藝術特色。
④歷史悠久的揚州漆器,如今蓬勃發展,推陳出新,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展望未來,漆藝之花將結出更豐碩的果實。(根據“中國建材網”資料改編)
1.第①段中說“我們的.祖先最早認識漆的特性”,他們把漆涂刷于器物表面,起到了______和______器物的作用。
2.分析第②段,在下表中的a、b、c、d處填寫相關內容。
本段說明的中心:a
時代發展階段創新工藝
西漢獲得高度發展寶石鑲嵌、金銀平貼
唐代漆器生產已頗興盛b
元代c點螺工藝
明清進入全盛時期d
3.閱讀③段,找出兩個說明方法及相應的例句填寫在橫線上。
①說明方法:___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說明方法:___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揚州漆器廠接待來自海外的客戶,外賓想了解漆器制作的工藝流程并訂購一座以《水滸傳》為題材的漆器屏風。請你參加接待,并完成下列任務。
⑴用“先……再……然后……”的形式說一組句子,向外賓簡要介紹“雕漆嵌玉”或“點螺”漆器制作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向外賓推薦《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并以這個故事為題材,簡要描述屏風上將要雕刻的畫面。
故事標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畫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保護 美化裝飾
2.a處:揚州的漆器生產歷史悠久;b處:螺鈿鑲嵌;c處:已進入大規模發展時期(或:揚州已逐漸成為全國漆器的制作中心);d處:堆漆、剔彩。雕漆嵌玉(如將“剔紅雕漆、百寶鑲嵌”一起填,則不得分)
3.
①分類別 例句:揚州漆器主要分為雕漆嵌玉、螺鈿鑲嵌、骨石鑲嵌等幾個類別。
②舉例子 例句:七十年代制作的大型地屏《南京長江大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③作詮釋 例句:因這種技法是把“螺”“點”于漆上,故名“點螺”。
④做比較 例句:有“細于發絲”即可。⑤打比方例句:有“薄如蟬翼”即可。
4.⑴“雕漆嵌玉”先在器物上涂若干層漆,使漆面具有相當的厚度,再在漆面上作出浮雕,然后再嵌上造型,顯出嚴謹透徹、濃厚天然的特點。或:“點螺”先選擇各種自然色彩的貝殼、夜光螺等原材料,再制成螺片,然后一片片、一絲絲地點嵌在漆坯上,構成圖案。
⑵評分標準:以下示例僅作參考,考生能寫出主要人物和與情節相關的場面即可)
示例一:故事:武松打虎。畫面:屏風上畫出月夜下的山崗,旁有幾棵青松和一塊巨石,石上的一根斷成兩截的哨(棍)棒。武松騎在臥虎背上,一手揪住老虎頭皮,一手高輝拳頭準備往下砸,顯示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示例二:故事:楊志賣刀。畫面:屏風上畫一座石橋,橋上有幾個閑人來往,橋下有一艘烏篷船航行,楊志衣衫破舊,站在橋頭,手捧寶刀,刀把上插一草標,一言不發。他表情平靜,但眼中流露出桀驁不馴之色。
示例三:故事:拳打鎮關西。畫面:屏風上畫宋朝風格的街道,街道上有一圈圍觀的男女老少。畫面正中鎮關西四腳朝天,動彈不得。魯達虬髯戟張,怒目圓睜,左手摁住鎮關西,右拳高舉,作勢欲打,顯得威風凜凜。
示例四:故事:宋江潯陽樓題詩。畫面屏風上畫潯陽樓酒店上的一間屋子,宋江醉意朦朧,腳步蹣跚,他左手指著墻,右手拿一支毛筆,墻上題著“自幼曾攻經史,長大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他嘴里似在念念有詞,準備將剩下的部分寫完。
《小重山》隨堂練習題及答案
汪藻
月下潮生紅蓼汀。淺霞都斂盡,四山青。柳梢風急墮流螢。隨波處,點點亂寒星。
別語寄叮嚀。如今能間隔,幾長亭。夜來秋氣入銀屏。梧桐雨,還恨不同聽。
(1)結合全詞簡要概括詩人情感變化。(3分)
(2)簡要分析下闋夜來秋氣入銀屏一句中的入字的藝術效果。(3分)
(3)清代沈雄《柳塘詞話》中說,柳梢風急墮流螢。隨波處,點點亂寒星雖脫胎于詩人庾信秋風驅亂螢,而景自勝。結合詩句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心煩意亂、樂觀豁達、遺憾孤寂。(3分。每點1分)
(2)入是穿透的`意思,寫出了秋氣的濃重,表現了詩人內心深重的凄涼。
(3分。每點1分) (3)都寫了秋風和亂螢。庾詩突出了秋風的肅殺,較為直白。汪詞借柳梢寫秋風,以點點亂寒星比喻亂螢,生動而且具有較強的畫面感,能更好地渲染烘托情感。(4分。共同點1分,庾詩1分,汪詞2分)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字彥章,號浮溪,又號龍溪,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貫婺源,后移居饒州德興(今屬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