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銀圓的經典說說匯集200句
7個高考寫作技巧讓你文采飛揚
什么叫“有文采”?作文怎樣做到“有文采”?下面就是小編為你帶來的7個高考寫作技巧讓你文采飛揚,快來收藏吧。
【第1句】:化抽象為形象
請比較下面兩個文案:
【第1句】: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開始有些想家了。
【第2句】: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歡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顏文靜《尋人啟事》)
兩句話雖然都表達“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通過女孩“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的意象,蘊蓄思念縈懷、感傷別離的孤獨感、凄涼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之類的詩句,所以給人的印象特別深。
【第2句】:化靜態為動態
萊辛在《拉奧孔》中說,動態之美是一縱即逝卻令人百看不厭的美,比一般的美能產生更強烈的效果。正因為如此,對那些靜態的事物,我們要善于“化靜為動”,使之富有生氣,充滿活力。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龍泉洞某佛前即景》,是這樣描寫佛像和綠苔的:
他微笑著,看苔爬上腳趾,他微笑著,聽苔躍上雙膝,他微笑著,任苔侵佛頭……
佛本是靜態的,就是生長著的苔在我們看到的一剎那也是靜止的,作者卻用“微笑、看、聽”“爬、躍、侵”等動詞,使佛和綠苔動態化了,仿佛有了生命似的。山水名勝,多為靜物,靜則無勢,無勢則不能動人,所以,要善于讓靜物動起來,讓無生命的東西活起來。
【第3句】:繪形繪聲繪色
所謂“繪形繪聲繪色”,就是把自然界的聲響、物體的形狀與色彩等具體地描寫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舉過一個例子,他說“有個小銀圓落在地上”,這個文案不夠好,應該寫成“有個小銀圓,從桌上滾了下來,在地上丁丁鐺鐺地跳著”(轉引自秦牧《語林采英》)。這樣一來,就有聲有色了。
【第4句】:幽默俏皮活潑
表達過于嚴肅,不免給人沉重感、壓抑感,來一點幽默,講一點俏皮話,能使文章形象生動,活潑有趣。請看高考滿分作文《跟時代一起改變》收尾部分:
我們并不一定要追趕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并不需要一味地學著人家的樣兒,完全可以做更“高級”的事。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愛國的情操,而不是“愛大米”。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養,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
改變自己,讓自己有鶴立雞群的素質,如今個性也是潮流,像這種特點,無疑是最“in”的。
周圍的一切,正在對我們的成長形成影響,而它們常常是負面甚至頹廢的,真是“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但只要改變自己,我們一樣可以擁有過人的氣質。否則,“后果很嚴重”。
作者嫻熟地運用雜文筆法,寫得亦莊亦諧,輕松自如,使文章具有了特殊的情調,讀之令人忍俊不禁。
【第5句】:善用修辭手法
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請看數例:
【第1句】:蜘蛛也惜春歸去,網住殘紅不放飛。
以“殘紅”代落花,鮮明生動;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表達出惜春之情。
【第2句】: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
用對偶,有音樂之美;用擬人,不僅表現出環境的優美、幽靜,而且渲染了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濃郁的書卷氣。
【第3句】: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劉鶚《老殘游記》)
用博喻刻畫白妞的眼睛:“秋水”見其清澈純凈,“寒星”見其晶瑩明亮,“寶珠”見其圓潤光澤,“水銀”見其黑白分明、水靈生動。這雙眼睛真是顧盼傳情,美麗動人。
【第4句】: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此生耳。(張潮《幽夢影》)
運用排比,列舉一連串悅耳之聲,令人浮想聯翩,心旌搖蕩。
【第5句】: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同上)
以賞月喻讀書,表達讀書所獲與閱歷相關的道理,深入淺出。
【第6句】:這個地方花朵是太少了,顏色全被女人占去;石頭是太少了,堅強全被男人占去;土地是太貧乏了,內容全被棗兒占去;樹木是太枯瘦了,豐滿全被羊肉占去。(賈平凹《延川城》)
用對比的手法,凸現延川少花少石、土地貧瘠、樹木枯瘦和女人美麗、男人堅強、棗大羊肥的特點,造語新奇,讓人過目不忘。
【第7句】:石墨黑不溜秋,稀松平常,價格低廉;而金剛石光彩熠熠,堅硬無比,價值連城。兩者相比,如同魚鰍與蛟龍,宛若毛蟲與彩蝶,好比麻雀與鳳凰,猶如地上的癩蛤蟆與碧霄的白天鵝……(《悅納壓力》)
鮮明的對比,生動的比喻,不僅突出了石墨與金剛石之間的天壤之別,而且給人審美的享受。
【第8句】:白生生、輕飄飄、軟綿綿的棉花糖,在風中顫顫悠悠,好像一片潔白的云要從我手上飛走,我趕緊把它們往懷里靠一靠,攏一攏。我一跑,棉花糖似乎又要飛走,我趕緊把它們團一團,捏一捏……(王珂《甜絲絲的回憶》)
“潔白的云”的比喻形象、貼切,委實引人入勝。
【第6句】:引用化用名句
閱讀面廣、知識面寬、文化底蘊豐厚的同學,在符合題意的前提下不妨多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以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例如2006年福建卷《月圓是畫,月缺是詩》一文中寫道:
秋雨先生曾說過,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鑄上妖冶的印記。此時此刻,所謂生命的空白,或許就是一種“花開花落兩由之”的淡泊心境吧。有哲人云:圣者,常人肯安心者矣。有時候,生命需要隱匿,心靈需要蜇居。在蜇居之中,為未來做準備,就是在蓄勢,蓄水以后開了匣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記得海德格爾曾說過,生命充滿了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于這塊土地上。要感謝海德格爾,這位精神的探索者,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讓我在心煩意亂之際,能夠冷靜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讓我在忙碌中,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欣賞一段“他年傍得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的還魂愛情。如五柳先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東坡先生,“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如守著瓦爾登湖的梭羅,如遙望乞力馬扎羅之雪的海明威……他們都是詩人,在屬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詩意地棲居。
這位考生旁征博引,擷英掇華:從余秋雨的名言,到海德格爾的精神;從魯迅的`詩歌《悼楊銓》,到莊子的文案;從《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吟詠,到五柳先生的理想展望,再到東坡先生的赤壁放歌;從守著瓦爾登湖的梭羅,到遙望乞力馬扎羅之雪的海明威……其視野之廣闊、材料之豐贍、信息之密集、語言之精美,令人嘆服。
【第7句】:注意句式變化
整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靈活搭配,交替使用,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生特殊的美感。比如2006年浙江卷滿分作文《且息且行》中的一段話:
有的人征服了高峰,又舉目遙望更險峻的山崖;探得了魂寶,又躍躍于另一次奇異的冒險;策馬路過梅園,卻一心想著直奔邊關,戍國殺敵。
這樣的人不是癡頑,而是執著,他們在奔波里沖擊生命的極限,在征服里體驗生命的快樂,在“無所息”里實現自己的終極意義……最偉大的戰士,都渴望戰死沙場,在死神帶來的永恒憩息面前,他們粲然微笑,死得其所。
這幾段文字風格典雅,詞語豐富,使用了許多成語、典故;從句式的角度看,以整句為主,兼用散文的章法,注重整散、對稱與呼應,形成了一種整散結合的美。
江西高考零分作文精選:文采亦飛揚
網傳的零分作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娛樂的同時也提醒了考生,按要求寫作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采亦飛揚零分作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該,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核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密個人信息。
【范文】
文采亦飛揚我騎著自行車,蹭了一寶馬,對方下車后,給我一耳光,叫我賠償一萬塊,否則皮扒光。我問,為什么會這樣?李啟銘,校園當成賽車場,兩名女生被撞死,他口出狂言太囂張。我問,為什么會這樣?尼瑪,他爸是李剛,官拜副局長;我爸是黎明,家住陳大莊。
我,19歲,對著語文卷,死著腦細胞,汗流浹背在考場。我問,為什么會這樣?郭美美,19歲,開著天價車,拎著名牌包,搔首弄姿傲群芳。我問,為什么會這樣?尼瑪,她干爹是紅會會長,我親爹在打掃操場!
中國小姐相貌平平,實在無法欣賞。我問,為什么會這樣?韓國小姐賞心悅目,堪稱國色天香。我問,中國為什么不能這樣?尼瑪,韓國整容技術過硬,中國評委水平夠嗆!
小日本,覬覦我天朝釣魚島,欺人太甚很猖狂;我天朝,和為貴,大肚能容對友邦。我問為什么會這樣?菲律賓,槍殺我臺灣老百姓,態度惡劣不賠償;我臺灣,嚴制裁,嚇得菲方尿褲襠。我問,天朝為什么不能這樣?尼瑪,臺灣地小物稀,不能退讓;天朝精銳部隊,城管沒上!
我吃著轉基因,喝著假豆漿。我問,為什么會這樣?他吃著特供糧,喝著王八湯。我問,我為什么不能這樣?尼瑪,他是高富帥,家有十套房;我是窮屌絲,租房八平方。
陳巨飛,七尺大漢寫作強,勤寫苦練,一投書稿兩茫茫。我問,為什么會這樣?郭敬明,三寸洋釘抄襲王,扭捏作態,擁有粉絲千萬筐。我問,我為什么不能這樣?尼瑪,我不識時務,文字太陽剛;他緊隨潮流,成了娘娘腔。
我想出名,絞盡腦汁,苦思冥想,至今仍是草莽。我問,為什么會這樣?干露露者,擠盡乳汁,惹人遐想,賤名傳遍四方。我問,我為什么不能這樣?尼瑪,我就算脫光也沒人看,她就算沒人看也脫光!
題目雖坑爹,文采亦飛揚,閱卷老師大筆揮,零分被打上,我表示很受傷。我問,為什么會這樣?老師大怒曰,文采有毛用,關鍵是思想,一是要和諧,二是不亂講,你說,你為什么不能這樣?
尼瑪,零分無所謂,老子就是狂,大學考不上,我就當流氓!
歷史典故:文采飛揚滕王閣
導讀:在我國的文學史上,唐代詩歌創作的藝術成就是一座令人嘆為觀止的高峰。僅《全唐詩》一書,就收錄了詩作近五萬首,作者兩千兩百多人,涌現了李白、杜甫等許多享有世界盛譽的大詩人。唐詩的興盛,是從唐太宗時就開始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歷史典故,歡迎參考閱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九月初九重陽節那天,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上大宴賓朋。滕王閣是高宗顯慶年間,由前任都督李元嬰修建的。閻伯嶼繼任后,將滕王閣修繕一新。這天請客,閻都督一是想讓大家看看剛修好的滕王閣,二是他已事先讓自己的女婿寫好了一篇紀念這個盛會的文章,想借機顯示女婿的才學。
宴會開始后,閻都督命下人捧出紙硯,請客人們寫賦作序。客人們知道底細,都識趣地推辭了。當閻都督請到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時,年輕人卻毫不謙辭,接過筆硯寫了起來。這位年輕人便是在初唐文壇上享有盛譽的著名詩人王勃。他是去海南探望父親,路過洪州而被邀請的。
可是閻都督見此情形還是有點不高興,便推說更衣走開了。暗中他派隨從看王勃怎樣寫,并要他們隨時報告。隨從先報來的是開篇的兩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伯嶼聽了覺得平常,認為不過是老生常談。隨從后來又報來“星分翼軫(洪州處于楚地,翼軫是傳說中楚地上空的兩個星宿),地接衡廬(衡山與廬山)”,閻伯嶼聽了沉吟不語。當隨從報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句時,閻伯嶼一下跳了起來,贊嘆道:“這位是真天才,他的文章可以永垂不朽!”
閻都督重新回到宴席上,與王勃歡飲至終。王勃離開洪州時,閻都督還送了他一百匹綢緞。而他在滕王閣上寫的這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也簡稱為《滕王閣序》),則成了傳誦千古的杰作。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是初唐文壇上享有盛名的'文學家,號稱“初唐四杰”。他們以自己的創作對唐詩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打破六朝以來的浮艷詩風,用詩反映社會現實,描畫邊塞江山,開拓了詩歌創作的題材,豐富了詩歌創作的內容。他們的創作得到了大詩人杜甫的很高評價。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唐代詩歌創作的藝術成就是一座令人嘆為觀止的高峰。僅《全唐詩》一書,就收錄了詩作近五萬首,作者兩千兩百多人,涌現了李白、杜甫等許多享有世界盛譽的大詩人。唐詩的興盛,是從唐太宗時就開始的。
唐太宗本身就愛好文學,也喜歡寫詩。早在做秦王時,他就開設弘文館,接納四方文人學士。做了皇帝后,他身邊更有一大批宮廷詩人,奉他的命令寫“應制詩”。在這些詩人中,最出名的是上官儀。他是貞觀年間的進士,被唐太宗任命為秘書郎。當時文壇上彌漫著六朝以來的靡麗文風,流行的也大多是點綴宮廷生活、為帝王歌功頌德的宮體詩。上官儀奉命所作的詩,也十分婉媚工整,適合宮廷需要,引得文人們紛紛仿效,被稱為“上官體”。
唐代以前,詩歌創作比較自由,沒有格律、聲韻方面的太多限制。上官儀在創作中,卻很講究對仗。他總結前人詩歌創作的經驗,歸納出“六對”“八對”等對仗方法,定為格律。這對唐代的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個字的稱為五律,每句七個字的稱為七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上官儀之后的“初唐四杰”,寫了很多五言律詩,促進了律詩的發展,并通過他們的作品把五律這種形式固定了下來。在內容上,“初唐四杰”沖破“上官體”的框架,把詩歌從狹小的宮廷中解放出來。他們以廣闊的內容、積極的思想意義和剛健活潑的詩風,推動詩歌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唐高宗、武則天和唐中宗各朝也像唐太宗那樣,聚集著一批宮廷詩人。在這批詩人中,最出名的是宋之問和沈佺期兩個。他們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把律詩成熟的形式肯定下來,定型化,使后來的詩人有明確的格律可以遵循。在他們手里,五言律詩的形式確定并成熟了,同時他們又開創了七言律詩的格局。到這時,唐代的律詩完全形成。在以后的一千多年中,許多詩人采用這種詩歌形式,創作了無數優秀的篇章。
議論文如何文采飛揚
議論文如何文采飛揚
遠。”重視文章的文采,自古有之。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將“有文采”列為作文“發展等級”的要求之一,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和充分重視。但是,很多同學的寫作只追求記敘文、散文的文采,忽視了議論文的文采,以致把文章寫得干巴巴的,無精打采,“語言無味,像個癟三”。實際上,議論文不僅要講求語言準確、嚴謹,而且也要追求鮮明生動,富有文采,以此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有文采”的語言來自精心的打磨。那么,如何打磨議論文的語言使之文采飛揚呢?
【第1句】:表達要富于變化,句式要靈活多樣
首先是精當地遣詞造句,豐富詞匯,錘煉詞語。其次是精心地選擇靈活多變的句式,如整句與散句,長句與短句,設問句與反問句等,交錯運用。這樣就會使行文搖曳多姿,語言活潑舒暢,強化論證效果。例如: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花有它的情韻,白雪也有它的風采。楊柳之婀娜、翠竹之秀麗、蘭草之清幽、青松之壯美,任何事物都在大自然中展示著自己的個性,不是嗎?“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萬物各有自己的鋒芒。泰山雄、華山險、黃山奇、峨眉秀,牡丹雍容、荷花冰清、梅花傲骨、蘭花素雅,北國萬里飄雪、江南草長鶯飛、塞外駝鈴聲聲、水鄉牧笛裊裊。你能說泰山不如峨眉,牡丹勝過蘭花,北國不比江南?你不能。它們各有千秋。你芙蓉如畫柳如眉,我滿屋詩書自開顏,腹有詩書氣自華。你有馳騁政壇躍馬商場萬丈豪情,我有小橋流水清泉明月淡泊心境。 (2004年高考河南考生《你就是一道風景》)
這段文字詞匯豐富而華美,詞語選配精致而貼切,句式整齊而富于變化,顯示了作者靈活駕馭語言的功力。又如:
大地有高山和峽谷,人間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滿著七情六欲的煙和霧。一切親情、友情、愛情??猶如四周八方的風籠罩著這個交錯的世界。立于天地間,誰能夠脫離紅塵的牽絆,誰又能拋開一切俗念?( 2003年高考湖北考生的《感情與認知》)
這個開頭,引入話題,語言形式上,有整句有散句,有長句有短句,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整齊而不呆滯,通暢而又靈活,結尾連續反問,引人深思。
【第2句】:利用修辭來增強表達效果
修辭被稱為語言藝術之花,是使文章語言 “有文采”的重要手段。議論文中,恰當地
使用修辭手法,會給文章增光添彩。例如:
學會尊重吧。尊重是春天里的一縷清風,把花香送給每戶人家;尊重是夏天里的一棵大樹,把綠蔭帶給人們;尊重是秋天里的一株果樹,把累累碩果帶給辛勤的農民;尊重是冬天里的一個火爐,把溫暖送給勞累的旅人。(節選自《高考核按紐》,文題為《尊重》)
這段文章結尾的文字,綜合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將抽象空洞的說教化為具體形象的感悟,文意表達含蓄雋永,言有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
再如 2000年一篇高考優秀作文片斷:
讓我們去聽聽大自然的回音,感受四季變遷的律動和生命的鏗鏘節奏,發現生活原來有這么多的詮釋與內涵。大樹說生活便是向往藍天,捕捉陽光,撐起一片綠蔭;小草說生活是綠意的勃發;花蕾說生活是縱情的綻放,不要拘泥于世俗的喧囂;雨露說生活是白云灑下的一場甘露;江河說生活是陽剛的奔放和柔美的恬靜,與礁石的博擊便是生活的燦爛;日月說生活是用自己的光和熱去溫暖他人,照亮生命;星辰說生活是在漆黑的夜晚里點燃起理想的火把,期待光明的降臨;夕陽說即使在生命回歸之際,也要將金輝鋪滿人間??
這段文字語言生動而形象,修辭方法運用自如,文段充滿畫面感,引發讀者很多美好的想象和情思,讀這樣的文章,能不是一種享受嗎?
【第3句】:巧用名言、詩文,使文章神采飛揚
成語、諺語、歌詞、詩文名句和中外名人格言等,具有文句精美,意味深長,給人啟迪等特點,在議論文中恰當地借用,可以使文章典雅精致,意蘊深厚。例如:
沒有規則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遺”或許還有可能,而“夜不掩戶”卻怎么聽怎么像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當道德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時,規則將會適時地補上這個漏洞。“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聽上去是道德的淪落,但美國卻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門前的雪掃干凈了再說,至少不能讓路人被你家的積雪滑倒。這就是道德的底線——規則劃出來的。( 2002年高考北京考生《規則與道德》)
短短的一段文字,指出規則對社會發展的意義,連續引用詩文名句、成語、俗語等,而且用得巧妙、精當,既為文章增添了亮麗的色彩,也增強了說理的感染力,顯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知識的積淀。
又如 2002年高考優秀作文《讓信仰作主》開頭兩段寫道:
問世間“信仰”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許!
無獨有偶, 2004年高考甘肅考生的作文《欲望——心的隔離區》開頭寫道: 問世間私欲為何物,直叫人邪心四起,溝壑百出。
這兩個開頭都化用了元代詩人元好問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不僅點亮了全文的思想意義,開啟全篇,也體現了作者的個性及創新精神。
【第4句】:用文學筆法,筆端融注情感
“情為文前,意在筆先。”議論也應有感情。好的議論文,有時在論證時,會采用一些文學描寫手法,融入作者的一份情感,從而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請看下面兩段 2000年高考作文中的文段:
“絕對錯不了!”“肯定就應該是這樣!”當這樣的話語脫口而出的時候,朋友,你是否經過深思熟慮了呢?“我對我自己絕對有信心!”啊,親愛的朋友,你的.自信讓我欽佩,可是,你的答案也許是對的,可別人的答案就一定是錯的嗎?也許別人的答案更有創見性呢!(《莫談“絕對”》)
更深人靜時,寂寂無人處,總有一個聲音在低語:“這世界是什么?”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問靈魂。世界是什么?數千年前,尼羅河畔,那些長髯飄飄的學者便在爭論這個難題。有的說, ?? (《 一花一世界》)
兩段文字都采用了散文式的描寫手法,娓娓而談,寫得多么富有情味,不只是語言的洗煉暢達,更是在情感上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文意表達更富意蘊。
語言是思想、情感的媒介和裁體。語言能力是作文中最基本的能力和最穩定的能力。文章如果有文采,就能充分顯示作者的文化底蘊和寫作才氣,一篇靈氣飛動、滿文生輝的文章勢必贏得讀者的喝彩。有文采也不只是記敘文、散文的專利,它也是議論文寫作所努力追求的。好的語言是必須通過積累和打磨而錘煉出來的,讓我們在錘煉中撞擊出火花,用華美的語言去表達燦爛的思想。
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義雖深,理雖當,詞不工者不成文”。自古以來,文人學士都非常重視文采的雕飾。賈島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杜甫的“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都說明了錘煉佳句的艱難和必要。
高考作文固然要追求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意境深遠,但也不能忽視文辭。若沒有好的文采,何談“深刻、豐富、深遠”呢?要想在短短幾分鐘內打動閱卷者,獲得滿意的分數,就必須展示自己的才華,顯露文章的語言功夫。